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优质大豆为原料,通过35 d的短期储存实验,考察了不同储存水分(10.58%、15.23%、20.17%)和储存温度(20℃、25℃、30℃)对大豆中粗脂肪含量、粗蛋白含量、霉菌总数、大豆油脂品质和脱脂豆粕品质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不同储存温度和储存水分下储存35 d后,大豆中的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不发生明显变化;但高温、高水分储存条件极易使大豆发生霉变,霉菌总数快速增加,最高达到1.09×105CUF/g;大豆油脂的酸价和过氧化值明显升高,最高分别达到5.21mgKOH/g和3.70 mmol/kg,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稍有降低,降低幅度最大为5.01%;脱脂豆粕的KOH蛋白质溶解度明显降低,可以从最高的90.03%下降至最低的59.72%。  相似文献   

2.
在南方高温高湿条件下,通过在浅圆仓安装冷风机组,对度夏的大豆进行温度控制,同时对大豆的水分和储存品质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冷风机控温作业模式达到了理想的控温效果,仓温和粮堆表层温度在夏季高温季节控制在25℃以下且变化平缓,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控温仓粮面的大豆水分含量下降幅度略高于常规仓;两个仓粗脂肪酸值和蛋白...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不同储藏年限的大豆进行发芽率、精脂肪、粗蛋白,脂肪酸值及水溶性蛋白和氮可溶性指数的测定,分析大豆品质变化与储藏年限长短的关系,用以减少因储藏时间过长或方法不当对生产造成的经济损失,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了科学的判定我国大豆储存过程中的品质,采用两种模拟储存试验的方式,对大豆储存过程品质变化进行了研究。采集有代表性样品,通过分析测试以及汇总验证,确定了大豆储存品质判定的主要指标,即水分、脂肪酸值和蛋白质溶解比率以及限量值。这不仅能正确的判定大豆储藏过程品质变化,也能满足大豆储藏过程快速检测的需要。同样也有利于指导国家、地方大豆储备库轮换的判定,使其在我国仓储大豆的轮换和仓储企业的规范管理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储存水分、温度和真菌生长对大豆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大豆储存过程中水分、温度和真菌生长对其品质的影响。采用11.2%、11.8%、12.7%、13.9%和14.7%水分的大豆,分别置于10、15、20、25、30、35℃下模拟储存,周期180 d,检测储存真菌、发芽率和脂肪酸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大豆储存中,真菌生长受储存水分和温度的影响,水分是决定真菌生长的主要因素,而温度影响真菌生长速度。真菌生长临界水分(11.8%左右)以下储存,种子发芽率和脂肪酸值主要受温度的影响,20℃以下低温储存能维持较高的发芽率,30℃以上储存会加剧脂肪酸值升高。真菌生长临界水分以上储存,种子发芽率和脂肪酸值受真菌生长和温度协同作用的影响,大豆储存水分越高,真菌生长越快,即使低温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大豆品质劣变。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我国3个储粮生态区的大豆存储质量变化周期,指导不同储粮生态区大豆保质技术措施,收集了相关储存库点2014—2016年大豆品质数据,考察了大豆储存过程中粗脂肪酸值、蛋白质溶解比率的变化,分析了大豆品质指标与粗脂肪酸值、蛋白质溶解比率的相关性。结果发现:区域储存温度对大豆粗脂肪酸值影响较为明显,对蛋白质溶解比率影响较弱;在第五区中温高湿区储存大豆,其粗脂肪酸值增长与损伤粒、热损伤粒的增加及储存时间的延长有一定关系,蛋白质溶解比率与热损伤粒有一定的关系。综上,合理控制大豆的损伤粒、热损伤粒比例,对于控制其粗脂肪酸值和蛋白质溶解比率有较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7.
刘宏超 《中国油脂》2021,46(8):92-96
以巴西大豆为试验材料,模拟海上货轮舱内环境,对大豆热损伤粒率、霉变粒率、粗蛋白质含量、粗脂肪含量、蛋白质溶解度和脂肪酸值进行测定,监测不同水分含量大豆在50 d模拟储运期间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大豆水分含量越高,对豆堆温度的影响越大,进而对大豆的品质影响越大。当大豆水分含量小于等于12%时,各项指标均未发生明显变化,可长期安全储存;当水分含量为13%时,储存时间超过20 d后品质指标开始发生较明显变化;大豆水分含量大于等于14%时,短期内大豆各项指标发生显著变化,不耐储存。高水分导致豆堆温度升高,进而引起大豆霉菌滋生,热损伤粒率、霉变粒率、脂肪酸值增加,蛋白质溶解度降低,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轻微下降。研究结果可为科学阐述进口大豆海上运输过程中品质变化和客观评估经济损失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监测食用油储存期间相关指标,对存放在标准油罐与非标油罐花生油的品质变化进行研究,非标罐中花生油、大豆油、油菜籽油的品质变化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非标准油罐存放的花生油品质好于标准罐存放;同是非标油罐存放,大豆油和油菜籽油储存品质优于花生油储存品质。  相似文献   

9.
大豆油在储存过程中品质变化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4个不同等级的大豆油在常温储存条件下的水分、酸值、过氧化值、脂肪酸组成等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常温储存的60d内,水分及挥发物含量和脂肪酸组成随储存时间的延长没有发生变化;酸值随储存时间的延长增长很小,变化率范围为3.3%-58.3%;而过氧化值随储存时间的延长增长很明显,变化率范围为58.9%-326.7%,为酸值变化的5.6~17.8倍,是表征大豆油在储存过程中品质变化的一个最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东北地区农村的玉米普遍使用穗储的方式,储藏期多数在3~6个月,由于种植面积大,收获数量多,采取地趴散堆或简易栈子的方式储存,存在霉变及鼠害损失严重的普遍问题,损失量在8%左右。因此,研制开发容量大、使用方便,能够防霉变和鼠害的大储量农用储粮装具是减少农村储粮损失、保持粮食质量的必要手段。研究针对JSWZ系列大型钢网储粮仓储存的玉米穗的品质指标检测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建立玉米穗水分与容重和脂肪酸值的变化预测模型,探讨利用常规水分检测结果来预测储藏期间玉米穗品质的变化趋势。玉米水分与脂肪酸值的线性模拟更趋近实测值,而玉米的容重不随水分变化而改变。  相似文献   

11.
大豆在储藏期间的品质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深入了解大豆储藏期间品质变化的机理,准确把握大豆质变内在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并依据储藏期内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储藏工艺参数和技术指标,合理运用低温、低氧、干燥、通风、覆膜密闭等手段,调节外界环境影响因素,控制大豆的温度、湿度,从而降低大豆的呼吸强度,抑制微生物和害虫的活动,有效减缓大豆品质的变化,保证大豆的安全储藏.  相似文献   

12.
13.
收集储备大豆原油在储存过程中酸值和过氧化值的数据,分析其在储存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大豆原油的酸值和过氧化值变化规律相同,酸值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呈缓慢线性增长,年变化值在0.2~0.4 mg/g,过氧化值随着储存时间延长呈平稳慢慢上升趋势,其变化值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在外部温度和氧气突然增加时过氧化值迅速上升,当达到一定值后分解下降。  相似文献   

14.
将水分为0.1%、0.5%、1.0%的小桐子毛油,以棕色塑料瓶、白色塑料瓶和透明玻璃瓶密封包装后在20、30、40℃的条件下储藏160 d,每20 d测定1次酸值和过氧化值,研究小桐子毛油在不同储藏条件下品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储藏温度的升高、小桐子毛油水分的增加以及储藏时间的延长,小桐子毛油的酸值和过氧化值均增加。采用正交实验得到小桐子毛油适宜的储藏条件为:棕色塑料瓶密封包装,水分0.1%,储藏温度15℃;在此条件下,小桐子毛油储藏180 d后,其过氧化值上升,酸值未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5.
采用索氏提取法和GC-MS法测定并分析了6个不同产地亚麻籽含油率及亚麻籽油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亚麻籽含油率在36.59%~44.88%之间,含油率与产地的生长季积温呈显著负相关(r=-0.839 5,P=0.036 6);亚麻籽油中相对含量最高的5种脂肪酸分别是亚麻酸(53.36%~65.84%)、亚油酸(10.14%~16.39%)、油酸(10.03%~12.37%)、硬脂酸(3.98%~9.85%)和软脂酸(2.41%~7.97%),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77.51%~92.39%。综合含油率及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等因素,最终确定甘肃陇南作为优质亚麻籽油生产地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6.
不同品种稻谷储藏期间品质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1年储藏期内稻谷脂肪酸值、直链淀粉含量、粗蛋白含量的变化,探索储藏时间对7种稻谷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谷脂肪酸值在储藏期间逐渐升高,直链淀粉含量变化较小,而蛋白质含量呈现缓慢下降趋势。但不同品种在储存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差异明显,仅以脂肪酸值作为稻谷新陈度的评价标准不合适。在所研究的稻谷中,中优208的品质最稳定属耐储藏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