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为民  邓勇 《湖南包装》2023,(6):18-20+26
文章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探究了设计赋能乡村的三重向度:首先分析了环境向度,它主要指向设计从人居环境的实践视角来美化乡村;其次解析了文旅向度,它主要指向设计从文化和旅游的维度来激活乡村产业;最后剖析了村民向度,它主要指向设计从美育视角来涵养村民美感。这三重向度既是设计介入乡村建设的不同现实维度,也是不同的设计实践路向,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它们共同推动了乡村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董玉妹  甘为  董华 《包装工程》2021,42(8):109-114, 147
目的 针对面向老龄化社会的产品及产品服务系统设计,将赋能的设计理念和价值引入其中,探索设计结果提升老年人能动性和参与性的赋能品质,为设计师开展设计赋能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以设计教学中的学生设计方案作为研究材料,邀请设计研究者参与工作坊,对设计结果的赋能属性进行分析,并通过聚类获得类别化的设计属性,产生了能描述赋能品质的属性词汇表.结果 总结了包含5组形容词组的设计赋能品质集,这一集合包含"顺应性"和"激励性"两个面向.结论 研究结果为设计师进行老龄化设计提供了知识参考,有助于提升设计师的赋能意识.揭示了设计赋能充满矛盾性的品质,提出面向老龄化的设计赋能需要在"顺应"和"激励"之间找到平衡.  相似文献   

3.
杨建宏 《包装工程》2024,(8):409-415
目的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对洛阳县区乡村的现况及存在问题进行梳理,采用艺术赋能的方式对美丽乡村建设的策略和实践进行探索。方法 组织师生成立“创益援”公益社,采用课程导入的方式和乡镇、企业进行项目对接,结合乡村文化资源与产业,针对乡村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从规划赋能、设计赋能、文化赋能方面提出改进策略。结果 依托村落改造规划设计课程及“中原乡村振兴研究院”,完成了多个乡村规划、视觉形象设计、乡村农产品的包装和品牌设计项目,以助力乡村发展。公益社学生在项目实践中得到了锻炼,参加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并获得全国铜奖。结论 艺术赋能是乡村建设中创造性保护和创新性发展的有效路径之一。积极参与乡村规划、视觉形象设计以打造村落的品牌形象,通过产品、包装和品牌设计赋能乡村的品质产业,从而挖掘乡村蕴含的发展潜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新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余佳 《湖南包装》2023,(1):111-114
基于地方特色文化基因辨析构建文化景观,是将地方特色文化符号化、场景化转译的重要途径,人们在对景观的凝视中完成符号解析和价值认同,在这一过程中完成主客共享式的体验消费,关联带动产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文章以长沙市望城区彩陶源村文化空间改造为样本展开研究,为文化景观视域下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的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边蕊 《包装工程》2023,44(20):398-405, 425
目的 针对汴绣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目前所遭遇的发展困境,探索将视觉设计手段应用于汴绣产品创新发展策略,助力汴绣产品创新发展与应用,进而为非遗文化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梳理汴绣工艺的历史及现状,从汴绣产品创新发展的角度,对其中文化元素进行提炼总结,通过符号化设计、包装设计、交互APP设计、产品种类拓宽这四个方面,改善汴绣产品的相关应用需求设计,探索汴绣的创新性转化途径。结论 非物质文化遗产汴绣的传承与发展,可以运用视觉传达手段进行完善,将传统技艺与新锐设计思维进行融合与创新,通过对汴绣工艺产品进行符合时代的传承的设计改进,为汴绣工艺的传承与应用提供了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滤镜在图形图像后期处理软件和美图APP中,是个不可或缺又极具生命力的存在。在滤镜被大众误认为能囊括一切修图功能的乱象中,本文从梳理滤镜发展脉络,厘清其与特效、美颜的关系入手,以总结其特征与归类为目的,通过分析美图APP中大众参与再设计的过程与方法,得出滤镜是开启大众美图再设计之门的有效切入口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郭寅曼  季铁 《包装工程》2022,43(18):18-23, 38
目的 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是提高乡村整体精神文化生活的关键举措。协同设计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的重要路径,城乡融合与一体化建设是发展公共文化服务的必然要求。针对当前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存在的诸多问题,从城乡融合的视角探讨多元协同的设计机制,目标是有效实现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共建共享以及乡村文化的创新性发展。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与案例分析法,定义了城乡协同关系下服务“共建共享”的策略,深度解析了位于英国康沃尔的伊甸园项目,最终,基于“服务主导逻辑”与“为服务而设计”等理论视角,建构了城乡协同式服务设计机制。结论 通过对城乡优势资本的整合、城乡协同网络的构建以及城乡价值共创的实现,能有效解决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提高服务效能,促进公共文化的协同营造。  相似文献   

8.
吴林青  董石羽 《包装工程》2022,43(18):357-369
目的 以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生态环境建设为目标,探索价值共创介入乡村垃圾分类服务系统设计的创新方法。方法 通过文献分析价值共创的内涵,阐述价值共创介入公共服务事业的影响因素,得出价值共创乡村垃圾分类服务的必要性及服务设计要素;运用用户画像和用户旅程地图挖掘用户需求痛点,利用服务蓝图和服务系统图构建设计方案。结果 基于价值共创理论梳理乡村垃圾分类过程,得出价值共创下乡村垃圾分类具有经济价值、功能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基于能力、交互、目的和媒介四个维度对各阶段展开设计要素分析。最后基于用户调研得出设计策略,输出分类服务平台、公共设施等设计方案。结论 价值共创介入乡村垃圾分类让村民积极参与分类的同时,其他利益相关者都能获得相应的价值体验,为乡村垃圾分类服务系统的创新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汪瑞霞  陈凯莉  黄伊涵 《包装工程》2022,43(4):80-94, 119
目的 对百年来国内外乡村文化景观设计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分析。方法 通过文献调研法,分析乡村文化景观设计定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及乡村文化景观设计原则。结合设计实践案例总结乡村文化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设计内容,对乡村文化景观设计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结论 乡村文化景观是一个融合共生、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生态系统,对乡村文化景观设计的研究不仅要关注整体系统中的自然环境,还要关注因人而居的地域文化和人文精神,将个体情感、民族记忆、身份认同都纳入其中,并进一步拓展思维,跨学科开展研究,未来的乡村文化景观设计实质上是一个文化记忆建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欧家尹  张寒凝 《包装工程》2022,43(20):336-342
目的 探究社会学领域的信任构建理论对乡村公共服务设计的指导意义,总结信任构建理论指导下的乡村公共服务的社会创新设计思维。方法 通过转变乡村公共服务设计的研究视角,以信任构建为设计思维,将乡村公共服务设计中的信任分为用户间人际信任及用户与组织间信任两个层次,提出了基于信任构建的乡村公共服务的社会创新设计思路,并通过典型案例进行研究论证,总结了基于信任构建的乡村公共服务的社会创新设计特征,构建了乡村公共服务设计中的信任构建模型,从而全面提升乡村公共服务设计协作质量与服务体验,满足多方利益相关者需求。结论 基于信任构建对乡村公共服务的指导意义和乡村公共服务案例的分析结果,根据信任构建的3种模式,提出了对应的3种服务设计思维,为服务提供者改善和提升自身服务体验指明了方向,也为今后相关乡村公共服务与社会创新设计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思路,以期为相关领域设计中组织、社群、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种新的社会学的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12.
张晴  娄明  刘洋  郑勉勉 《包装工程》2022,43(2):192-199
目的以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为目标,探索乡村旅游服务设计创新的方法。方法将服务设计理解为"组织"与"关系"的设计,运用服务设计的思想和方法,进行从"产品"到"系统"的研究转变、乡村旅游的系统创新架构的重新设计,结合用户全旅程的用户体验设计,完善乡村旅游服务系统,提升服务体验效果。结论以歙县许村为对象进行旅游服务系统设计实践,通过用户体验地图、服务系统图与服务蓝图的应用,明确服务内容与前台后台关系,通过分析体验痛点与机会点,构建包含服务、信息、资金等内容的服务系统,并针对品牌吸引提升、服务接触点完善、民俗文化传播3个方面,输出旅游服务平台、公共设施、特色礼品等设计方案,从而提升乡村旅游服务体验并传播乡村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3.
通过服务设计理论与方法,提升农产品品牌形象,提升消费者购买体验,为农户增加销售量及收益,为乡村振兴政策的实施与实践提供设计探索。以香油制品为例,通过消费行为、市场分析等,确定利益相关者、用户画像、用户旅程地图 J5、接触点分析,提出在乡村振兴社会背景下香油农产品用户体验地图、线上购物服务蓝图,构建农产品品牌服务设计策略。以服务设计思维方法,通过设计助力农民脱贫,提升乡村农产品竞争力,结合现有政策优势、技术手段、市场机会,提出农产品品牌服务设计策略。乡村农产品的天然、绿色、富有历史与情怀等优势与其质量标准缺乏、品牌意识弱、传播途径窄等劣势并存,通过设计注入品牌生命力,构建易于农户操作、投入成本低、具有较好用户体验的服务系统,是塑造农产品品牌的重要手段,培养农户服务思维、品牌思维,让农户创收增收,是实现设计扶贫、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随着乡村生活质量的提高,乡村居民对美的认识也越来越深,由于个体对美的认识存在差异性,为了满足河北地区乡村居民对住宅之美的新需求,探析河北地区乡村新民居室内设计。通过分析河北省的地域特征、人文特征、建筑特征,对比新旧民居空间布局,切实诠释新时代全面小康的河北地区乡村新民居形象。而后分别从空间布局、新材料与新科技、室内外环境契合度、人性化设计四个方面对河北地区乡村新民居室内设计提出改良方案。新民居室内设计不仅要切实合理地分析室内空间布局,合理地运用新材料与新科技,而且要努力提高室内外环境的契合度,从而实现符合地域文化特征、乡村居民生活习惯,以及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现代、智能的乡村新民居室内设计。  相似文献   

15.
魏加兴  郭轩汶 《包装工程》2023,44(4):379-389
目的 通过Kano模型结合服务设计相关方法,分析红色乡村旅游服务痛点与游客需求类型,并对各个需求进行重要程度排序,为改善红色乡村旅游服务质量与游客体验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用户旅程图、桌面调研、问卷、亲和图的方式收集游客需求再进行分类整理,设计并发放Kano问卷,分析统计各项需求的属性类别,并通过Better-Worse四象限散点图计算各个需求的敏感度。结果 在交通方面,游客对市区往返景区的固定班车、停车位充足的停车场有强烈需求,同时希望能够获得通往景区的交通信息;在景区信息方面,游客最希望能够了解景区项目信息,并进行线上购票;在基础设施、服务方面,游客对控制游客数量、路线规划、基础设施和专业导游有强烈需求,其次希望景区周边有民宿旅馆,以及提供物品寄送回家服务;在游览内容方面,游客最希望感受到红色文化精神内涵、品尝到当地特色美食,同时对民俗文化特色、文创纪念品、创意性的讲解、展览等有较大期待。结论 Kano模型能够科学有效地分析红色乡村旅游的游客需求类型和各个需求的重要程度,并指导红色乡村旅游的服务设计与规划,从而提升其服务系统质量。  相似文献   

16.
乡村设计是将乡村的优势特色资源,在现代消费文明、文化表达和美学取向中,重塑价值体系的创新活动,是以设计思维与创意策略对乡村世界进行美学观照和艺术感知的具体行动,在唤醒东方田园的场所精神和重塑乡野浪漫生活方式的同时,与科技、商业进行结合,建立地域文化与现代价值的系统连接。乡村设计具有鲜明的在地性、系统性和融合性特点,并应该立足于生态文明、社会创新,以及城乡融合的价值立场,将农耕文明、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进行系统融合创新。  相似文献   

17.
邓晓磊  罗岱  李亚旭 《包装工程》2018,39(4):199-202
目的研究乡村自身发展服务系统创新,有效保护、创新和延续乡村自然文化与传统。方法以宁夏隆德县乡村为例,通过用户旅游体验、优化服务流程、品牌塑造及情感化设计等方法,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旅游生态系统。结论结合地域文化特色、技术优势、线上线下良好互动的旅游服务系统,能有效帮助村民改善生活,突出民族特色,完善服务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