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李少晨  朱宏轩 《包装工程》2020,41(14):355-362
目的通过对大汶口原始造物文化的研究,发现其对现代设计观念、特点以及生成规律的影响。方法以大汶口彩陶纹饰图案为研究对象,简述美学与大汶口彩陶的发展历程,对其文化理论、彩陶纹饰设计观念与美学关系进行梳理来研究彩陶中蕴含的美学特征,分析两者之间的联系,并通过对相关彩陶纹饰个案研究进行归纳,从纹饰形态演变、形制例析、现代设计应用例析等角度,聚焦其所涵盖的现代设计方法与传统造物文化之间的设计理念,从图案分析到设计实践,以加强当代设计作品的深度与内涵。结果得出彩陶纹饰中蕴含的美学特征与设计观念两个层面对当代设计的启迪与影响。结论传统纹饰符号具有丰富的美学意义,将有价值的资源融合在视觉传达设计方法的大量创意中的行为是对原生符号的再设计,用原生符号提炼、丰富核心价值,传播传统造物文化的延续与创新,以满足当代设计文化对原生文明的回顾与追寻。  相似文献   

2.
路玲娟 《湖南包装》2023,(2):166-170
在消费者需求层次不断提升的状况下,分析传统漆盒蕴含的造物哲学理念、美学思想,探索其应用于现代包装设计中的策略,以促进现代包装设计的可持续、多元化发展。通过对漆盒材料与技术、造型与结构、髹饰工艺、装饰纹样与色彩的解析,归纳其中蕴含的“天人合一、物尽其用”的自然观、“因需造物,物以适人”的物用观、“美用一体”的传统造物观、“温润含蓄、华美隽永”的传统审美观,及其对现代包装设计产生的影响。把传统漆盒蕴含的抽象哲学自然观、造物观、物用观、审美观通过具体的材料、造型结构、装饰纹样与肌理、漆饰工艺在现代包装设计中创新转化应用,为解决当下包装同质化严重、造成的环境问题,提出可持续、多元化包装设计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诗经》造物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婷 《包装工程》2017,38(2):217-220
目的对《诗经》的造物思想进行系统的阐释和研究分析。方法从现代设计的角度研究诗经造物理论和设计思想,以文化为背景,以工艺造物为参照,以文学作品为解读对象,以综合交叉比较的研究方法,分析《诗经》造物艺术思想对当代生活和艺术设计的启示。结论器物的生产并不是人类独立的活动,而是在受到自然作用的影响下而形成的,应当在继承和发扬《诗经》传统造物观的同时,结合现代社会发展的特点,对其进行科学的分辨,发挥其对现代产品设计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介绍传统造物思想对现代包装设计观的影响,为进一步创造新型包装设计和创意思维提供研究基础。通过对传统文化和包装设计原则的分析研究,探讨在传统文化影响下包装设计创作形式与创作方法。研究表明传统造物思想对现代包装设计者设计技艺和应用以及美学思维影响深远。研究得出传统文化对现代包装设计观、包装材料的选择应用等都值得吸收借鉴,从而使现代包装设计与传统文化和谐统一,丰富内涵,发展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5.
李继侠 《包装工程》2018,39(18):214-219
目的中国古代的造物艺术思想既包括造物过程中生产者的设计思想,还包括使用者的处世哲学,它蕴含着人造物被制造出来之后所传递的人文思想和文化内涵。本文从明式家具的设计为切入点,分析其中所包含的造物思想与文化内涵。为深层次理解明式家具,传承与发展古代造物思想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以中国明式家具的造物艺术思想作为考察对象,目的在于通过考察存在于传统工艺美术品类中的造物思想,来揭示造物艺术的文化内涵。方法首先对文人参与的明式家具设计进行概述,接着从选材、造型、结构和尺度等方面分析明式家具设计的造物思想,然后归纳、剖析传统家具设计中蕴含的文化内涵。结论研究结果既有助于凸显家具中的文化元素,加深对明式家具的认知,又能够为新中式家具的设计创新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6.
方丽敏  魏洁 《包装工程》2020,41(8):208-212
目的研究中国古代玩具空竹的造物设计特征和传统造物思想。方法以传统竹木空竹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分析法梳理空竹在历史上的发展和作用,通过比较分析法对不同形制的空竹展开对比研究,综合运用设计学、力学等方法对其造型、结构、尺寸、材质工艺、设计原理等展开设计研究。结论空竹作为中国传统玩具,依托于民间手工艺人的经验积累,是民间艺人的智慧与成果,蕴含着非常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达了传统科学精神。空竹具有独特、简洁、灵活的设计特征,体现了中国传统造物设计思想,凝结了民间传统造物朴素的设计美学。空竹所体现的质朴的设计思想对于现代设计有借鉴意义,对传统造物设计思想在当代的传播与发展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刘曼彤 《上海包装》2023,(10):48-50
先秦传统造物思想在中国古代知识体系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继承和发扬传统造物精神,可以为当代视觉设计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以中国传统造物思想为切入点,概述了先秦传统造物思想的核心思想,在先秦传统造物思想指导下提出了当代视觉设计的创作要点及启示,以期对提高当代视觉设计作品的表现力,更好地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每个时期的古代造物都有着不同且鲜明的民族特征,同时也集聚了古代匠人们的精湛技艺与智慧,铜镜的造物技艺值得人们深度了解并挖掘其中的设计精华进行再度创作。以“铜镜”为研究主体对象,探究其发展历史、精巧技艺、权衡思想等文化元素,深层次地挖掘并了解铜镜的造物客观规律。对传统造物文化进行一个有效梳理,以形式借鉴、建筑材料重组的情感转化、装置构造共鸣的体现这三种形式的造物与现代设计结合为基点,并在这个基础上与原始的造物形式进行类比,从取其之意、择其与技的角度进行深入研究,来更好地诠释古代造物设计技艺对当代设计基础的引领作用。随着时代生活需求的发展,积极地适应各种自然和社会条件,借助古代造物观探寻设计初心,利用现代产品设计方法,实现创新再生。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王艮提出的“百姓日用即道”思想的深层含义及延伸发展,总结其对明清手工业及现代中国设计之影响,探究中国传统设计思维方式的两面性,找寻其当代价值与归宿。结合明清文人著述与手工业成果,探析彼时设计思想的创新性与观察造物更新的前瞻性。从造物文化积累的角度反思“百姓日用”的保守性特质,运用当下富有代表性设计案例分析“良知天性”的当代价值归属。“百姓日用”曾一度促使明末造物工艺的空前繁荣,但其思想内在的保守性因应了故步自封的传统造物与管理模式,致使中国早期工业化停滞不前。其深层次的理念“良知天性”对当代设计找寻造物与生活的融合、机械与手艺的共生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明  李梅  梁列峰 《工业工程设计》2020,2(4):104-109, 120
旨在考述中国传统造物美学思想对现代设计仍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启迪创新思维,点燃设计激情,激活中国现代设计文化的内在意义。透过中国传统造物设计与传统哲学、美学的深层联系,重新思辨中国传统造物美学的智慧,衔接传统与现代,简述中国传统造物美学思想的理论价值与文化内涵,并着重分析它对现代设计的启示意义,借此希望有助于拓展中国现代设计理念,创造生态设计共同体,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中国传统造物美学思想会不断丰富现代设计思想的内涵,并积极推动现代设计艺术与美学思想的建设和发展,传统造物美学思想与现代设计美学所倡导的生活方式设计、人性化设计、生态设计理念极为相似,对于解决当下设计所存在且面临的诸多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敏  徐征  杨先艺 《包装工程》2021,42(24):286-291
目的 提炼和解读《闲情偶寄》造物观中的“趣味”美学思想,探寻设计创新和当代生活理念的启示和方法。方法 结合当前重视文化自信、设计创新与生活美育等现实背景,运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通过对《闲情偶寄.居室部》的解读,揭示李渔在造物设计中的“趣味”美学思想内核,进而探讨其对当代的设计创新、生活审美化和趣味化问题的启示。结论 《闲情偶寄》中的“趣味”美学造物思想内涵丰富,可以从“奇趣”“雅趣”和“意趣”三方面进行解读,不仅是研究中国传统优秀设计文化、弘扬文化自信的重要史料,还对指导创新设计、趣味设计和探索当代生活理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杨先艺  王乔萌 《包装工程》2021,42(16):72-78
目的 对中国传统谋事造物哲学"和实生物"进行深度分析,研究其内涵以及在当代的现实意义.在万众创新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探寻我国传统思想在社会创新设计中的运用.方法 主要运用文献研究、归纳总结、案例分析等方法.通过阅读分析文献,研究和实生物思想的来源,并简要介绍其在各个领域的运用.进一步分析和实生物思想在当代的现实意义,同时对社会创新设计进行介绍,用和实生物重新诠释社会创新设计进程.结论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视角下的社会创新设计是一个"存异""致和"而"生物"的过程,和实生物引申出的设计本体观、资源互补观、循环求新观、协同发展观可为社会创新设计提供有力的设计指导和启发.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事物媒介符号的不擅长性的分析,明确包孕性顷刻对事物传递信息所产生的积极作用,为探寻传统造物的设计新范式提供思路。结合具体热点事件分析快消文化中网红直播现象快速崛起的致因,确立传统造物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的原因,将两者进行比较融合,并实现由媒介符号的不擅长性引发的包孕性顷刻对传统造物向新物态设计转型的目标。最终以文化基因为落脚点,明确中国传统造物在面对新的设计生态环境时出现的媒介符号的不擅长性,通过情境的构建和包孕性顷刻的分析使之与现代设计生态系统相适应,从而为今后现代新物态设计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百衲服饰作为传统服饰中的特殊形式,“惜物”“低碳”的可持续观念。通过对历史上不同形其造物意识中蕴含了“惜福”式百衲服饰的解读,认为百衲服饰契合了材料可持续、文化可持续、可持续时尚等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百衲服饰文化的挖掘可以为中国现代服饰设计的可持续观提供历史依据和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15.
从中国传统造物审美的视角来分析当代智能家居设计,通过对当代智能家居市场产品进行调研,使用对比研究的方法对现有产品功能点,交互点,及内部系统逻辑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当代智能家居在用户生活中的交互性及用户在整个使用产品过程中的参与性。从产品的情感化设计,用户需求层次,美学技法,审美设计的动态平衡等方面来论证传统造物思想在当代智能设计中的内在联系,将当代智能产品回溯到传统本真,遵循“道法自然”的设计原则。传统造物设计核心思想为人性化设计,即无论设计任何产品都应该考虑到人的使用因素,但人并非凌驾于物之上,两者应和谐相处,才能到达“和”的设计思想理念,此时人与物也会发挥最大效能。  相似文献   

16.
以传统文房用具中的砚台为研究对象,通过纵向延伸与横向比较厘清其发展脉络,进而探讨此研墨工具实用性与审美性之间的依存关系。砚台作为以墨和濡的实用器具,在宏约审美观统摄下,从朴素的舂捣型研磨器转变为随形附饰的磨制型三足砚;魏晋至唐,世俗化审美倾向催生出象征性赋形的辟雍砚和彰显普适度的箕形砚;有宋以来,崇文之风下端庄典雅的文人砚占据主导,而明清求精尚巧观进一步对遴选砚材与塑造砚形做出系统规约,文人阶层对制作文房用具的深度参与使砚台的设计兼具功能之适与精神之适。通过回溯审美风尚对传统砚台设计观的推动,以期在当代促进设计方式的演进与设计思想的传承。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民间传统家具创新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以传统家具的仿制或者改良一度成为家具设计、生产热点的现象为启示,分析了民间传统家具的当代文化价值以及民间传统家具造物观的当代设计价值。民间传统家具产生和发展的社会物质技术条件和文化背景决定了民间传统家具必须创新才有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CAI技术的设计创新、家具材料的创新和中间技术的家具生产方式创新等3种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图像学视角下漓江流域古民居装饰信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对广西漓江流域古民居装饰进行调研,在保留民族特色文化的基础上吸收相关民族造物文化并形成自己的造物特色,提取侗族造物创新设计的特质,分析其对现代艺术设计创新的启示。方法以文献资料法为基础,通过田野考察法获取资料,进行分类与对比研究。结论侗族造物思想中对天、地、人关系的适度考量使得造物有良好的生态性;以本民族文化认同与思想追求为主旨,吸收外民族的高势能文化,按需进行技艺创新,形成民族造物特色;对现代社会艺术设计产生思考。  相似文献   

19.
器与道对中国当代工程机械产品造型设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连超  戴端  李宜信 《包装工程》2015,36(18):66-69
目的研究传统器物的造物原则及其蕴涵的历史文化与中国当代工程机械产品造型设计之间的关系。方法以中国传统器物文化为载体,通过对古代造物思想的描述,从器道并重、生克相依、和谐共生3个层面阐述传统器与道对中国当代工程机械产品造型设计的启示,并结合设计实例进行理论验证。结论我国的工程机械产品造型设计可从传统的器道文化中汲取灵感,将实用功能与审美形式相结合,引出"形态"的设计概念,构建具有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当代工程机械产品造型设计语言,使其在设计上具有传统文脉的识别性,形成鲜明的、典型的民族品牌特色,使中国的设计和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20.
传统造物观对现代人性化设计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吕欣  黄薇 《包装工程》2007,28(7):172-173,192
以人性化设计的视角,分析了中国传统造物观中"致用"、"以玉比德"、"重己役物"等设计思想,并结合实例阐述了其造物特征及对现代设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