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以7年生甜樱桃‘红灯’和‘早红宝石’为试材, 研究了酚类物质含量及相关酶活性在自然休眠期间的动态变化, 探讨了温度对酚类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甜樱桃芽酚类物质在自然休眠期间持续缓慢增加, 随休眠的结束, 含量急剧下降, 不同品种之间有差异, 自然休眠结束后总酚含量降至最低。花芽中的酚类物质含量略高于叶芽, 多酚氧化酶( PPO) 、苯丙氨酸解氨酶( PAL) 活性差别不大; 不同需冷量的品种之间差异明显。芽中PAL活性与总酚含量的变化趋势呈正相关。而PPO活性在自然休眠期间逐渐升高。低温(5℃) 促进酚类物质的积累, 中期使其提前达到高峰并进入下降阶段, 后期加速其降低;高温(20℃) 效果相反, 变温(5℃/20℃) 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陈开琴 《蔬菜》2012,(6):51-53
以甜樱桃为试材,研究4种外源激素对自然休眠期甜樱桃花芽酚类物质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外源激素处理对花芽酚类物质含量的影响效果不同,ABA、IAA在自然休眠前期促进了花芽酚类物质的积累,中期使花芽酚类物质含量维持在较高水平,后期减缓酚类物质含量的降低,而6-BA、GA3的效果则相反;ABA、IAA使多酚氧化酶(PPO)活性降低,使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升高,而6-BA、GA3的效果则相反。ABA、IAA处理抑制了花芽休眠的解除,6-BA、GA3处理则有利于花芽休眠的解除。  相似文献   

3.
 以7年生甜樱桃( Prunus avium L. ) ‘红灯’和‘早红宝石’为试材, 研究了自然休眠期间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其休眠花芽酚类物质含量、相关酶活性以及萌芽率的影响。结果发现, 自然休眠前期,ABA促进酚类物质的积累, 6-BA、GA3 减缓了酚类物质的积累; 中期ABA使酚类物质一直维持较高水平,6-BA、GA3 促使酚类物质达到高峰, 然后降低; 后期ABA延缓了酚类物质的降低, 6-BA、GA3 效果相反。6-BA、CA3两种生长调节剂中, CA3对酚类物质的作用效果较为显著。ABA使苯丙氨酸解氨酶( PAL) 活性增强而降低了多酚氧化酶( PPO) 活性, 6-BA、GA3 降低了PAL的活性而使PPO活性增强。自然休眠的不同时期,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萌芽率的影响效果也不同。6-BA、GA3 处理在自然休眠前期对萌芽率影响不明显, 中期打破了休眠, 使萌芽率超过50% , 后期效果与中期相似; ABA处理在整个自然休眠期间使萌芽率略有降低, 并抑制了休眠的解除。  相似文献   

4.
  以7年生甜樱桃‘红灯’和‘早红宝石’为试材, 分析了自然休眠期间剥鳞和化学药剂处理对酚类物质含量及对休眠解除的影响。结果发现, 休眠花芽中的酚类物质主要分布于鳞片中, 剥鳞后, 花芽中酚类物质含量锐减。自然休眠的不同时期剥鳞对打破休眠的效果不同, 前期效果较为明显, 中期处于休眠的最深时期, 剥鳞不能打破休眠, 后期剥鳞也能打破休眠促进萌发。不同化学药剂在休眠的不同时期对酚类物质含量的影响不同: 自然休眠前期, KNO3 和硫脲减缓了酚类物质的积累速度, 相反H2O2 加速了酚类物质的积累; 中期上述3种化学药剂对酚类物质含量的影响与早期相似; 后期KNO3 处理降低了酚类物质含量, 硫脲使酚类物质含量略有增加, 而H2O2 使之显著增加。在打破休眠方面, KNO3 可提前2~3 d打破休眠, 硫脲没有明显效果, H2O2 反而抑制休眠的解除。  相似文献   

5.
 以6年生曙光油桃/青州冬雪蜜桃为试材, 研究40℃、45℃、50℃高温短时间处理对油桃芽总酚含量、活性氧含量及相关酶活性和自然休眠解除的影响。结果表明: 40℃高温处理对油桃芽自然休眠的解除具有负调控效应(11月30日) 或效应不明显( 12月10日) , 其萌芽级数、·OH (羟基自由基)和O2·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产生速率、H2O2 (过氧化氢) 含量及POD (过氧化物酶) 、CAT (过氧化氢酶) 、PPO (多酚氧化酶) 活性均低于对照(11月30日) 或与对照无显著差异( 12月10日) , 而总酚含量和PAL (苯丙氨酸解氨酶) 、SOD (超氧化物歧化酶) 活性高于对照(11月30日) 或与对照差异不明显(12月10日) ; 45℃和50℃高温处理对油桃芽自然休眠的解除呈正调控效应, 其萌芽级数、·OH和O2· 产生速率、H2O2含量及POD、CAT、PPO活性与对照相比明显升高, 而总酚含量和PAL、SOD活性显著降低,虽然部分花芽和叶芽因高温处理而死亡, 但是在存活芽中短时间高温对油桃芽自然休眠解除的促进作用明显增强。总酚含量的降低和活性氧的迅速增加可能是高温解除自然休眠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温度对休眠期甜樱桃芽呼吸代谢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5年生甜樱桃“极佳”为试材,测定了自然休眠期花芽和叶芽的呼吸强度和呼吸途径的变化,并对不同温度处理(5℃、20℃和变温5/20℃)的花芽和叶芽的呼吸强度和呼吸途径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低温来临前樱桃芽呼吸强度高,低温来临后呼吸强度大幅度下降并维持较低的代谢水平,休眠末期,呼吸强度开始缓慢上升;体眠期3条主要呼吸途径发生显著变化:糖酵解途径(EMP)呈现下降趋势,三羧酸循环途径(TCA)变化不大,并占优势,磷酸戊糖途径(PPP)则呈明显上升趋势。高温对呼吸强度具有促进作用,而低温对樱桃芽呼吸强度有先抑制后促进的作用。与对照相比,高温提高了EMP的比率,降低了PPP的比率;而低温则使PPP不断活化,这可能是低温可以缩短自然休眠进程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以"天红2号"'3-45,"八棱海棠""冀砧2号"为试材,研究接穗与中间砧嫁接口部位愈合过程中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及各种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规律,以期为选择良好砧穗组合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PPO和PAL活性与嫁接成活率相关,PPO活性越高,嫁接成活率越低,而PAL活性越高,嫁接成活率越高.酚类物质的积累会影响嫁接成活率,表儿茶素、肉桂酸、绿原酸、咖啡酸、香豆酸5种酚类物质含量越高,嫁接成活率越低,而儿茶素积累含量对嫁接成活率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以文心兰切花品种“南茜”(Oncidium Gower Ramsey)3 a生组培苗为试材,研究了设施栽培条件下不同光照条件、不同补光时间、控水、延迟夜间低温、不同施肥处理和不同激素处理对文心兰花芽萌发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棚内自然变温条件下(5~35℃),遮荫50%~70%有利于花芽萌发和花梗伸长生长,强光照不利于花芽萌发和生长,但能使花芽提前萌发;补光处理、控水处理和延迟夜间低温等处理显著降低了花芽萌发率和花梗伸长生长量;高氮肥、较高钾肥处理花芽萌发量大、花梗生长量高,硼酸钾、氯化钾能抑制花芽萌发和生长;不同激素处理花芽萌发和生长表现不一致,矮壮素能抑制花芽萌发和生长,赤霉素则有利于花芽的萌发和生长.  相似文献   

9.
葡萄打破休眠与越冬防寒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打破休眠技术1.1低温方法:葡萄一般在7.2℃以下低温才能达到达自然休眠,因此可以通过低温完成它的休眠。葡萄的休眠期为50~110天。当然,不同的葡萄种类,它们的休眠期也不一样的。1.2高温方法:高温的办法也可以结束自然休眠。例如,在葡萄生长期的时候,取玫瑰露品种的成熟硬枝进行扦插试验,随着温度提高,在经过40天,温度在30℃时萌发率为6%,温度达36℃时则萌发率达90%左右。因此,可以证明高温可以使成熟的枝条生根、  相似文献   

10.
《吉林蔬菜》2017,(8):7-7
1打破休眠技术1.2低温方法葡萄一般在7.2℃以下低温才能达到达自然休眠,因此可以通过低温完成它的休眠。葡萄的休眠期为50~110天。当然,不同的葡萄种类,它们的休眠期也不一样的。1.2高温方法高温的办法也可以结束自然休眠。例如,在葡萄生长期的时候,取玫瑰露品种的成熟硬枝进行扦插试验,随着温度提高,在经过40天,温度在30℃时萌发率为6%,  相似文献   

11.
以6年生曙光油桃、青州冬雪蜜桃为试材,研究40℃、45℃、50℃短时间处理对桃芽自然休眠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短时间高温处理对桃芽自然休眠的调控效应因处理时期、处理温度和处理持续时间长短的不同而异。11月30日短时间高温处理中,40℃高温处理对桃芽自然休眠的解除具有负调控效应,并且调控效应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强;45℃和50℃高温处理对桃芽自然休眠的解除呈正调控效应,调控效应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强,虽然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和处理持续时间的延长,部分桃芽死亡,但是在存活芽中短时间高温对桃芽休眠解除作用明显增强。12月10日高温处理中,40℃高温处理对桃芽自然休眠解除的调控效应不明显,45℃和50℃高温处理和11月30日高温处理相同,只是前者的调控效果优于后者。不同高温处理桃芽的萌芽级数和总酚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总酚含量的降低可能是高温解除休眠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采后赞皇大枣不同包装处理的生理生化性状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PVC穴50μm厚雪、PE-G(绿色,20μm厚)、PE-W(白色,20μm厚)3种保鲜膜包装赞皇大枣,与对照(不包装)相比,在0℃贮藏条件下,包装处理能较好地保持果实的风味,降低果肉褐变度、可溶性总糖、酚和丙二醛(MDA)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除贮藏前期PVC和PE-W包装的果实具有较高的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外,其余时期各包装处理果实中PPO活性低于对照。贮藏前期不同处理间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差异较小,后期PE-G和PE-W处理的果实中具有较高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总体看来,3种保鲜膜相比,以PE-G包装处理抑制褐变和保鲜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内源ABA和GA3对欧洲甜樱桃花芽自然休眠的调控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以8年生欧洲甜樱桃为试材,采用液相色谱法分析了自然休眠期间花芽内源GA3,和ABA含量变化及相关环境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休眠期间,花芽ABA含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11月上句达顶峰。GA3含量变化与其相反,休眠初期急剧下降,11月下旬达最低谷,休眠解除期间含量不断上升。ABA/GA3随休眠加深而升高,随休眠解除而不断降低。低温5℃显著增加了GA3含量,降低了ABA含量,使ABA降低和GA3升高的时间提前,较对照提早解除休眠。高温(20℃)则具有相反的作用,变温(5/20℃)处理对休眠解除有一定作用,但由于高温(20℃)对休眠解除的抵消作用,其破眠效果不如持续低温(50℃)处理明显。落叶前遮荫处理使GA3 含量稍有降低,但对ABA影响不大。长光周期处理促进了GA3的合成,抑制了ABA的生成,从而抑制了休眠,而短光周期处理显著提高了ABA的含量,降低了GA3 的含量。  相似文献   

14.
Longan fruit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by consumers over the world due to the unique sweet–sour taste. However, the fruit brown rapidly at ambient temperature during storage, due to enzyme-catalyzed reaction of phenolics.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understand the variations in the levels of total phenolics and (−)-epicatechin as a major substrate for polyphenol oxidase (PPO) in pericarp tissue of longan fruit during development. The activities of 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 (PAL) and PPO, involved in the synthesis and oxidation of (−)-epicatechin, respectively, during longan fruit development were also measured. During fruit development, the content of total phenolics decreased rapidly and then increased while the content of (−)-epicatechin tended to decrease. Both PAL and PPO activities decreased rapidly at the early fruit development and increased later but the increase of the former appeared was 10 days earlier than the latter. Thus, the level of (−)-epicatechin depended largely on PAL activity but it could involve the conversion of (−)-epicatechin into other flavonoids. This study could help develop appropriate preharvest treatments to control pericarp browning of harvested longan fruit by understanding the variation in the level of the major browning substrate during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5.
几种落叶果树H2O2含量变化与自然休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以设施栽培中常见的几种核果类果树品种和两个葡萄品种为试材, 分析了芽休眠期间 H2O2含量变化动态, 并探讨了温度、生长调节剂及化学破眠物质对H2O2含量影响的效应。结果表明: 休眠期间,不同树种( 品种) 芽内 H2O2含量存在差异, 基本趋势是晚熟品种高于早熟品种, 花芽高于叶芽, 但葡萄品种相反, 早熟的‘京秀’高于晚熟的‘巨峰’; 休眠期芽内 H2O2含量基本呈稳步上升后急剧下降的趋势,不同品种急剧下降的时间略有差别, 且与自然休眠解除的时间相吻合。低温(5 ℃) 处理显著增加了芽中 H2O2含量, 中温(10 ℃) 使 H2O2含量略有增加, 而高温(20 ℃) 却导致 H2O2含量降低。休眠前期50 mg.L-1 ABA 处理显著提高了芽中H2O2含量, 而100 mg.L-1的GA3和6-BA 处理有减少 H2O2含量的趋势, 但二者差异不明显。热带地区常用的化学破眠物质对芽 H2O2的影响因树种( 品种) 、使用时期不同而异, 硫脲、KNO3前期使用对核果类果树影响明显, CaCN2对核果类无明显效应, 但对葡萄品种作用显著。果树芽 H2O2含量的动态变化表明, H2O2可能是低温解除自然休眠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蝴蝶兰组培中pH和温度对外植体褐化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蝴蝶兰R4品种叶片为外植体, 研究不同pH 培养基、培养温度对褐化率、多酚氧化酶( PPO) 活性和总酚含量的影响以及褐化率与PPO、总酚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培养基pH 6.5或培养温度20℃时外植体褐化率最低。在相同温度(25℃) 下, PPO活性、总酚含量高低并不与pH值大小成正比, 且褐化率与PPO无显著相关性, pH 5.0时, 褐化率与总酚含量显著相关; 在相同pH (6.0) 下, 温度越高, 褐化率越高, PPO活性越强, 总酚含量越高, 且20℃下, 褐化率与PPO、总酚含量分别达到极显著、显著相关, 30℃下, 褐化率与总酚含量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