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胡桃楸根氯仿提取物对小鼠S180肉瘤的抑制作用.方法:给50只小鼠接种S180肉瘤细胞后,随机分成5个组,即模型对照组:每天灌胃生理盐水10 mL/kg;胡桃楸根氯仿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每日灌胃胡桃楸根氯仿提取物500、200、100 mg/kg;阳性对照组:每日腹腔注射环磷酰胺20 mg/kg;另取10只小鼠作空白对照,每日灌胃生理盐水10 mL/kg;连续8 d后,观察对小鼠S180肉瘤的抑制作用,称量小鼠免疫器官的质量,再用比色法测定血清SOD活性及MDA含量.结果:胡桃楸根氯仿提取物对小鼠S180肉瘤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胡桃楸根氯仿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的肿瘤抑制率分别为48.37%、40.81%及36.52%;胡桃楸根氯仿提取物可以明显提高S180肉瘤小鼠血清SOD活力,降低血清MDA含量.结论:胡桃楸根氯仿提取物对小鼠S180肉瘤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胡桃楸提取物对白色念珠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收集经胡桃楸提取物作用相应时间的白色念珠菌,制备菌悬液,碘化丙啶(PI)染色后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其细胞周期。结果:与空白对照比较,10、20、40μg/ml胡桃楸提取物浓度组白色念珠菌G0/G1期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1),增殖指数明显降低(P〈0.01);不同胡桃楸提取物浓度组之间比较,白色念珠菌G0/G1期细胞比例和增殖指数差异显著(P〈0.01)。结论:胡桃楸提取物可抑制白色念珠菌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3.
胡桃楸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胡桃楸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重结晶等技术分离纯化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胡桃楸根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部分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1)、齐墩果酸(2)、1,8-二羟基-3,7-二甲氧基口山酮(3)、1-羟基-3,7,8-三甲氧基口山酮(4)、α-乳香酸(5)、1,7-二羟基-3,8-二甲氧基口山酮(6)、1,5,8-三羟基-3-甲氧基口山酮(7)。结论:化合物2-7首次从胡桃属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胡桃楸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中药材,同时它也具有非常宝贵的药用价值。在科学研究领域其价值也有很好地体现,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对胡桃楸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近况进行概述。通过整理古籍和现代科学家研究成果,总结胡桃楸中含有丰富的醌类、黄酮类、鞣质类、三萜类等成分,并且发现胡桃楸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菌、镇痛等作用。胡桃楸的开发应用价值广泛,为了获得更高效、低毒的产品,值得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核桃楸树皮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核桃楸(Juglans Msndshurica Maxim)树皮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香草酸(1),槲皮素(2),没食子酸(3),regiolone(4).化合物(1,3,4)均系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胡桃楸根、枝、叶和果4个部位的性状和显微鉴别特征。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方法观察性状特征;采用石蜡切片法制作组织切片,通过表皮解离制作表面片、水合氯醛透化制作粉末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所有制片并拍照。结果:在性状鉴别方面,胡桃楸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程度的涩味;根和枝断面呈层状、显纤维性;叶和果表面密被黄褐色毛茸;枝表面具有大型三角形叶痕。在显微鉴别方面,胡桃楸根、枝、叶和果薄壁细胞中均有簇晶,根、枝和叶中还具有晶鞘纤维;叶和果表面可见众多星状毛,同时具有腺毛和单列非腺毛;叶和果气孔分别为不定式和环式;根和枝的韧皮部具断续排列的厚壁组织环带。结论:系统地研究了胡桃楸根、枝、叶和果4个部位的形态学特征,其特征明显,为胡桃楸的鉴别和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刺楸树皮的化学成分,为阐明其活性成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80%乙醇进行提取,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及高效液相制备进行分离纯化,波谱分析(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和质谱)确定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3-O-α-L-阿拉伯糖-28-O-α-L-鼠李糖-(1→4)-O-β-D-葡萄糖-(1→6)-O-β-D-葡萄糖基-常春藤皂苷元酯(Ⅰ),刺楸皂苷I(Ⅱ),3-O-α-L-鼠李糖-(1→2)-O-α-L-阿拉伯糖-28-O-β-D-葡萄糖-(1→6)-O-β-D-葡萄糖常春藤皂苷元酯(Ⅲ),刺楸皂苷B(Ⅳ),丁香树脂醇双葡萄糖苷(Ⅴ),2-甲氧基对苯二酚4-O-[6-O-(4-O-α-L-鼠李糖基)-紫丁香基]-β-D-吡喃葡萄糖(Ⅵ),紫丁香苷(Ⅶ)。结论:化合物Ⅰ,Ⅲ,Ⅴ,Ⅵ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8.
胡桃楸叶和果实中胡桃醌含量的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考察不同时间采集的胡桃楸叶和果实中胡桃醌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为胡桃楸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胡桃楸叶和果实中胡桃醌的含量。结果: 胡桃楸果实中胡桃醌的平均含量较高(1.93 mg ·g-1),而叶中胡桃醌的平均含量较低(0.30 mg ·g-1)。胡桃楸叶中胡桃醌的含量随着叶的生长而不断增高,随着叶的枯萎转而下降。胡桃楸果实中胡桃醌的含量在果实未成熟时最高,果实近成熟后其中胡桃醌的含量急剧下降。结论: 胡桃楸未成熟的果实中胡桃醌的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9.
一株具有抗HepG2活性的胡桃楸内生真菌的分离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胡桃楸树皮部分离抗癌活性菌株,筛选抗癌活性菌株,进行菌种鉴定,并对其发酵产物体外抗癌活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菌丝顶端纯化法从胡桃楸树皮部分离、纯化抗癌活性菌株;以MTT法对上述活性菌株发酵液体外抗癌活性进行初步评价;形态学观察结合ITS序列分析法对筛选出的高抗癌活性菌株进行了菌种鉴定;单独对高抗癌活性菌株进行了体外抗癌活性试验.结果:分离得到FSN001~014共14株内生真菌,初步评价发现菌株FSN006具有较强的抗癌活性,鉴定为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丛梗孢目,木霉菌属长枝木霉.MTT结果显示FSN006发酵液对人肝癌HepG2细胞具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在稀释20倍后仍能达到半数抑制效果.同等条件下阳性对照药姜黄素的IC_(50)为11.49 mg·L~(-1).同时发酵液对正常肝细胞HL-7702的抑制程度仅相当于癌细胞抑制率的1/4左右,表现出较好的癌细胞选择性,有望开发成一种水溶性的高效低毒的抗癌药物.结论:胡桃楸树皮部存在多种内生真菌,其中分离得到的一个菌株具有较强的抗癌活性;其抗癌活性成分及其是否与胡桃楸中抗癌活性物质存在相关性等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胡桃楸提取物的抗白念珠菌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同位素参入技术测定不同浓度的胡桃楸提取物对[3↑H]-TdR、[3↑H]-UdR、[3↑H]-Leu3种同位素前体参入白念珠菌的抑制率。结果:10、20和40μg/ml胡桃楸提取物对[3↑H]-TdR、[3↑H]-UdR、[3↑H]-Leu参入白念珠菌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各剂量的胡桃楸提取物作用后[3↑H]-UdR的参入抑制率均显著高于[3↑H]-TdR的参入抑制率、[3↑H]-Leu的参入抑制率;而[3↑H]-TdR的参入抑制率与[3↑H]-Leu的参入抑制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胡桃楸提取物抗白念珠菌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白念珠菌的DNA、RNA、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导致菌细胞死亡而起到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核桃楸皮甲醇提取物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SGC-7901细胞,并用不同浓度核桃楸皮甲醇提取物进行处理.通过MTT法研究核桃楸皮甲醇提取物对SGC-7901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核桃楸皮甲醇提取物对SGC-7901细胞周期的影响,并且测量了Caspase-3的活性.结果 核桃楸皮甲醇提取物可以显著抑制SGC-7901细胞生长,具有时间和计量依赖性.与未经过核桃楸皮甲醇提取物处理的SGC-7901细胞相比,给药组的G2期细胞显著降低.核桃楸皮甲醇提取物将细胞阻滞在G1和S期,并具有剂量依赖性.不同浓度桃楸皮甲醇提取物可以显著提高SGC-7901细胞Caspase-3的活性.结论 桃楸皮甲醇提取物可以通过调节细胞周期分布和诱导细胞凋亡有效抑制SGC-7901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12.
山核桃外果皮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元慧  成则丰  乔文涛  袁珂 《中草药》2009,40(9):1359-1362
目的 研究山核桃Juglans mandshurica外果皮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Diaion HP-20、Sephadex LH20、MCI CHP-20及硅胶等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理化性质及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球松素(Ⅰ)、槲皮素(Ⅱ)、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Ⅲ)、大黄酚(Ⅳ)、没食子酸(Ⅴ)、对羟基肉桂酸甲酯(Ⅵ)、香草醛(Ⅶ)、咖啡酸(Ⅷ)、对羟基肉桂酸(Ⅸ)、β-谷甾醇(Ⅹ)、胡萝卜苷(Ⅺ)、5-羟基-1,4-萘醌(Ⅻ).结论 化合物Ⅰ、Ⅳ、Ⅵ~Ⅸ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本论文对核桃楸各个药用部位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了综述。目前对核桃楸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进展,尤其在其抗肿瘤方面的作用受到医药领域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4.
抗肿瘤中药青龙衣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媛媛  王栋  牛峰 《中草药》2010,41(1):11-14
目的研究抗肿瘤中药青龙衣的化学成分。方法近年大量的药理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青龙衣CHCl3及EtOAc部分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且毒性较小。本实验利用硅胶柱色谱和大孔吸附树脂分离化合物,并利用1D-NMR及2D-NMR光谱数据确定了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青龙衣的CHCl3活性部位中分得8个化合物,并分别确定为20(S)-原人参二醇-3-酮(1)、达玛烷-20,24-二烯-3β-醇(2)、茸毛香杨梅酮(galeon)(3)、胡桃宁A(jugla-nin A)(4)、2α,3β,23-三羟基-12-烯-28-齐墩果酸(5)、2α,3β-23-三羟基-12-烯-28-熊果酸(6)、齐墩果酸(7)、熊果酸(8)。结论化合物1为首次从天然资源中分离得到的新天然产物;化合物2及5~8均为首次从胡桃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此前未见该属三萜类化合物的报道;化合物3为首次从青龙衣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核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 Maxim未成熟外果皮的化学成分。方法青龙衣95%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柱、Sephadex LH-20和反相ODS柱色谱等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jugcathayenoside(1)、(1α,3β,5α,6α)-1,5-环氧-3,6-二羟基-1-(3-甲氧基-4-羟基苯基)-7-(4-羟基苯基)-庚烷(2)、(1α,3β,5α,6α)-1,5-环氧-3,6-二羟基-1,7-双(3-甲氧基-4-羟基苯基)-庚烷(3)、(11R)-3,11,17-三羟基-2-甲氧基-1,16-氧代-7,13-二苯基-11-庚醇(4)、5(S)-5-羟基-1-(4-羟基-3-甲氧基苯基)-7-(4-羟苯基)-3-庚酮(5)、5-羟基-1-(4′-羟苯基)-7-(4″-羟基-3″-甲氧基)-3-庚酮(6)、六氢姜黄素(7)、juglanin C(8)、1-(4′-羟基苯基)-7-(3″-甲基苯基-4″-羟基苯基)-4-烯-3-庚酮(9)、(11S,12R)-11,12,17-三羟基-...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制备和分析野生核桃楸树皮水提物中的黄酮类成分。方法:采用碱溶酸沉法提取核桃楸树皮水提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硅胶柱层析法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液相色谱-质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LC-MS)检测黄酮类化合物的成分。结果:由色谱图可以看出,保留时间为4.235s和4.955s时物质的相对含量为62.00%和10.63%,为该黄酮类提取物的2个主要成分。由质谱图可以推断,其含有的主要成分为甲氧基黄酮和柚皮素。结论:液相色谱-质谱法对于快速分析野生核桃楸树皮水提物中的黄酮类活性成分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王添敏  徐士钊  张慧  陈虎彪  康廷国 《中成药》2012,34(8):1567-1569
目的 考察不同时间采收的胡桃楸茎枝、叶和果实中总鞣质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胡桃楸茎枝、叶和果实中总鞣质.结果 不同时间采收的胡桃楸茎枝、叶和果实中总鞣质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25.68、57.24、38.91 mg/g.胡桃楸茎枝中总鞣质的动态变化无一定的规律,而胡桃楸叶和果实中总鞣质的量分别随叶和果实的生长而增加.结论 胡桃楸叶中总鞣质的质量分数最高,茎枝中总鞣质的质量分数最低.胡桃楸叶和果实中总鞣质质量分数的动态变化与各自的生长周期吻合.  相似文献   

18.
p‐Hydroxymethoxybenzobijuglone (HMBBJ), a new quinone compound isolated from Juglans mandshurica (by bioassay‐guided fractionation), showed cytotoxic activity in the gastric carcinoma cell line BGC823. The growth of BGC823 cells was inhibited as demonstrated by MTT assay and several cellular characteristic changes, such as cell shrinkage, chromatin condensation and apoptotic body formation with programmed cell death. Flow cytometry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BGC823 cell cycle was arrested at G2/M phase by HMBBJ, and the apoptotic rate of BGC823 cells increased with respect to HMBBJ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HMBBJ also activated caspase‐3, decreased the expression of Bcl‐2 and caused a decrease in the 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 (ΔΨm).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HMBBJ could significantly induce apoptosis in BGC823 cells and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a potential candidate for a chemotherapeutic drug against cancer. Copyright © 2008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