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我站于1986年7月至9月对县、区医院门诊的急性感染性腹泻病人进行随机取样,收集病人粪便标本103份,进行了产肠毒素大肠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侵袭性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小肠结肠炎耶森氏菌、志贺氏菌、沙门氏菌及EL—Tor弧菌、白色念珠菌等病原学调查。  相似文献   

2.
细菌性感染性腹泻由多种致病菌引起。近年来,空肠弯曲菌、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小肠结肠炎耶氏菌及弧菌科某些菌属可致人肠炎,已被公认和重视。本研究对弧菌科致肠炎的菌属进行了实验室调查。对222例肠炎病人进行大便培养,检出了47株致病性弧菌(21.2%)。其中亲水气单胞菌23株(10.4%),类志贺邻单胞菌10株(4.5%),不凝集霍乱弧菌(N-  相似文献   

3.
为了监测急性感染性腹泻主要病原体及其构成变化,1983年10月至1984年9月作者对武汉市1446例急性腹泻病人进行了检测,检出肠道病原体8种548株,检出率40.39%,其中轮状病毒228株,志贺氏菌183株,肠产毒性大肠杆菌73株,空肠弯曲菌53株,其它病原体为肠致病性大肠杆菌、肠侵袭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及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二种以上病原体混合感染者84例,提示急性感染性腹泻病因是多病原的。  相似文献   

4.
小儿腹泻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综合征。1982年全国小儿腹泻防治经验会议上讨论确定了统一诊断名称和诊断标准,将婴幼儿腹泻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两类,再根据病情的轻重程度分为轻型与重型。小儿感染性腹泻的病原甚为复杂,主要有以下几种: 1、细菌性:大肠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空肠弯曲菌、小肠结肠炎耶氏菌、金葡菌、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绿脓杆菌、志贺氏菌、霍乱弧菌等。 2、病毒性:如轮状病毒、Norwalk病毒、冠壮病毒、肠道病毒、腺病毒及杯状病毒等。 3、其它:霉菌(主要是白色念珠菌)、某些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因轮状病毒引起的婴幼儿腹泻的报道日益增多。我们于1985年收集了30份门诊腹泻患者的粪便,从一份样品中检出了轮状病毒。患儿王××,女,1岁。1985年10月13日腹泻,16日就诊。主要临床症状:发烧、腹痛、食欲减退、烦躁,腹泻每日2次。粪便为黄稀便,内有未消化残渣。镜检:脂肪球少量。临床诊断为消化不良。当日采便培养未检出志贺氏、沙门氏及小肠结肠炎耶氏菌。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检出轮状病毒。人轮状病毒RNA电泳图型按第10和11片段泳动的不同,可分为长型和短型两大型。从本次  相似文献   

6.
小儿腹泻的病原学问题十分复杂,有细菌、病毒和寄生原虫等各种病原微生物。据我国七省妇幼卫生示范县和北京市对5岁以下小儿急性腹泻的病原流行病学调查,引起小儿腹泻的主要病原是致病大肠杆菌和轮状病毒,其次为志贺氏菌、空肠弯曲菌、沙门氏菌和耶尔森氏菌,兰氏贾弟鞭毛虫检出率甚低,霍乱弧菌未检出。此外,一些条件致病菌如变形杆菌、气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云南战区腹泻病原菌进行监测,掌握其腹泻病原谱的构成和流行病学特征,为军队和地方腹泻病的防控及诊治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采集监测点肠道门诊腹泻患者新鲜粪便标本,按统一制定的监测方案,操作规程检测志贺菌、沙门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EIEC、ETEC、EPEC、EHEC、EAggEC)、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空肠弯曲菌、霍乱弧菌、副溶血弧菌、气单胞菌、类志贺邻单胞菌以及其它肠道病原菌。结果从588例腹泻患者粪便标本中检出各类病原菌220株,检出率为37.41%。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居首位(6.80%)、费劳地枸橼酸菌次之(5.95%)、居第三位的是志贺菌(4.25%)、列第四位的是奇异变形菌和阴沟肠杆菌(3.23%)、排第五至第七位的分别是产酸克雷伯菌(2.89%)、侵袭性大肠杆菌(2.21%)和气单胞菌(1.53%)。不同年龄组检出率为29.11%~48.34%之间,其中36~45岁年龄组检出率最高,男女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原检出率5、8、9月份较高。结论通过对腹泻病原菌监测,了解腹泻病原菌的组成,建立病原谱,掌握其流行病学特征,为军队和地方腹泻病的研究、防控、流行病学调查等提供重要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8.
段彪  郑勇  秦帅  段然  洪梅  艾志琼  肖萌  王鑫 《中国热带医学》2023,(2):136-138+156
目的 了解云南西部地区≤5岁腹泻儿童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感染水平及病原学特征,为儿童感染性腹泻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2020—2021年在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5岁腹泻儿童粪便标本,同时收集病例临床特征信息,标本冷增菌后利用耶尔森菌选择培养平板分离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通过生物分型、血清学分型及毒力基因检测分析菌株病原学特征。结果 共采集397份腹泻粪便标本,在3份标本中检出7株耶尔森菌,耶尔森菌感染率为0.76%(3/397)。3份耶尔森菌阳性标本中,第212号标本检出2株弗氏或中间型耶尔森菌,第24号和第226号标本中检出5株的耶尔森菌均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其中第24号标本检出2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为生物1A型,毒力基因检测为:ail-、ystA-、ystB+、yadA-、virF-,为非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第226号标本检出3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为生物3型、血清O∶3型(rfbc+),毒力基因检测为:ail+、ystA+、ystB-、yadA+、virF+,为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感染率为0.50%(2/397),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检...  相似文献   

9.
1988年3月—5月在广州远郊九佛农村两个自然对342名不足5岁儿童的ETEC腹泻作定点研究。发生腹泻186人次,估算发病率为1.26次/人/年。检出病原体6种71株,检出率38%(71/186),依次为ETEC45株:轮状病毒和志贺氏菌各11株,气单胞菌2株,沙门氏菌和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各1株。ETEC的三种肠毒素基因探针(热敏肠毒素LT,热稳定肠毒素ST-H和ST-P)的检测结果依次为16.2%(30/186)、3.7%(7/186)、1.7%(3/186),另外,同时具有二种肠毒素(LT+ST)的ETEC有5株占2.6%(5/186)。ETEC的抗药性普遍存在,多抗性尤为严重,最少的抗9种,最多的竟抗20种。LT阴性(LT-)菌的多抗性强度显著大于LT~+菌(P<0.05)。两种菌对痢特灵,呋喃妥因、床大霉素、卡那霉素都高度敏感,对青霉素、万古霉素、杆菌肽、新生菌素、麦迪霉索具有较强抗性。ETEC中存在7种耐药模式,其中3种为ETEC模式,4种志贺氏模式,这在国内未见报道,对深入研究志贺氏菌的耐药机理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1983年从粪便标本中分出一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该菌在SS 琼脂平板上,以普通培养法发现生长出无色透明,大小一致,直径约0.5mm 的菌落。与沙门氏菌属因子血清及志贺氏菌属诊断血清等均无凝集,而与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0:3因子血清发生较强的凝集,经形态学、培养特性、生化试验、噬菌体裂解试验等鉴定,结果属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生物3型。表明在本地区成人中有耶氏菌存在。该菌的分离在感染腹泻的粪便常规病学检查中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11.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是人畜共患的病原菌,能引起小儿腹泻、急慢性胃肠炎、败血症和类阑尾炎等。在猪体分离耶氏菌阳性率较高。我区卫生防疫站已在人和猪体中分别检出此菌。我们为了解我县家畜猪体携带耶氏菌的情况,于1984年8月间采集标本72份,结果检出一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小肠结肠炎耶森氏菌(Yerisniaenterocolitica,简称Ye菌)生长缓慢,抗原性复杂(具有耐热的菌体“O”抗原成分,不耐热的鞭毛“H”抗原成分和对热不稳定的菌体“K”抗原成分),抗原特性与肠道杆菌科中某些菌相同,因而Ye菌的分离和鉴定较为困难。为了正确掌握Ye菌的实验诊断,我们初步研究了46株Ye菌国际标准菌株与沙门氏、志贺氏、致病性埃希氏大肠杆菌诊断血清。抗原之间的关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安徽省六安市家禽家畜粪便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病原学研究及流行病学分析,了解六安市家禽家畜感染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病原学特性和分布规律,为在六安市开展该菌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5—2018年采集猪、狗、鸭、鹅等动物的粪便663份,进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分离培养,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生化鉴定、血清型分型以及毒力基因等检测。结果 本项研究监测的663份家禽家畜粪便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总检出率为12.22%,其中猪粪的检出率最高,为23.49%,其他家禽家畜粪便中均有该菌的检出;猪粪的检出率与总检出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各种粪便在各年度之间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致病性菌株中猪粪检出株占总致病性菌株的95.83%;致病性血清型主要为O:3型;致病性菌株毒力基因分布主要为基因Ⅲ型,基因Ⅲ型占总致病性基因型菌株的91.67%。结论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在六安市家禽家畜粪便中普遍存在,该菌在家猪粪便的检出率最高,且致病性菌株携带率最高,致病性血清型为O:3型和O:9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文对赤峰市医院门诊急性腹泻患者进行了细菌病源学调查。方法:采患者大便,保存在无菌甘油保存液之中,送试验室分别进行细菌培养分离鉴定。结果:急性细菌性腹泻占12.89%。其中包括志贺氏。沙门氏,致病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及霍乱,和O157:H7,而以致病大肠杆菌占首位。细菌检出率与性别无关,而与年龄有关,以婴幼儿最高。结论:急性细菌性腹泻在5,8,10和11月份各出现一高峰。本次尚首次在赤峰地区检出9株空肠弯曲菌和1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一种高效的临床培养方法检测腹泻病人粪便中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方法 用改良培养方法和3种传统培养方法同时检测200份腹泻病人粪便,以比较其检出率.结果 改良培养方法(YSE-CIN))从 200份腹泻粪便中检测到18份含有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样本,而另外3种方法(PBSS-SS法、PAE-NYE法、PAE-DYS法)的阳性例数分别为3、5、8.经McNemer检验,改良方法与其他3种方法的检出率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改良方法比其他3种方法的检出率更高,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6.
<正> 据中国医学细菌中心杨正时报告,腹泻常见的病因有九类:感染性、胃肠道畸形、酶缺损、机械性、免疫因素、内分泌紊乱,营养不良、药物性、“功能性”。1975年亚非拉三大洲(除中国)五岁以下儿童,100个中每年有98例腹泻。每年约500万人死于腹泻。我国估计每年有3,000万人“拉过肚子”。“新”的腹泻病原是:大肠杆菌、小肠结肠炎耶氏菌、空肠弯曲菌、嗜酸性弧菌、新的腹泻病毒如人类轮状病毒、诺瓦克病毒等。建议成立专门性研究机构——中国腹泻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市面上所销售的散装生肉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污染状况。方法:分别从超市,农贸市场采集散装的生肉样本,包括生鲜的猪,羊,牛,鱼肉,分理培养其中的耶尔森氏菌,检测其中的检出率并进行相应的生化鉴定。结果: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在生肉样本中共分离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共计17株菌株,共占样本总数的11.2%,其中致病菌株仅有两株,是总样本数的2%。结论:在市售的散装生肉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含量较低,较少有被污染,并且致病菌株含量极微。  相似文献   

18.
于1991年4月从广西腹泻猪粪便中分离出一株生物1型小肠结肠炎耶氏菌,该株耶氏菌与O∶3、O∶9、O∶8、O∶5、27血清不发生凝集.从腹泻猪粪中分离出生物1型耶氏菌在广西尚属首例.  相似文献   

19.
作者在广西首次从五个养猪场124份腹泻猪粪便中分离出60株小肠结肠炎耶氏菌。分离菌株的血清型均属于对人有致病性的血清型,其中58株是0:3,2株是0:9。检出率除一个养猪场是0外,其余为31.2~69.5%,平均检出率48.4%,高于全国各地已报道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0.
268例腹泻患者粪便培养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研究引起腹泻的主要病原菌,提高临床诊断率,减少漏诊和误诊。方法采用几种选择性培养基,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培养分离。结果对268例腹泻患者粪便标本进行培养,分离出118株病原菌,总检出率为44%。志贺氏菌22株(占8.2%),沙门氏菌属菌7株(占2.6%),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53株(占19.8%),肠炎耶尔森氏菌5株(占1.9%),白色念珠菌20株(占7.8%),弧菌科属菌11株(占4.1%)。结论SS琼脂培养,主要是检出沙门氏和志贺氏菌,但对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和霍乱弧菌易忽视。从结果来看,除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常引起腹泻致病外,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白色念珠菌成为引起急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