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髓母细胞瘤的治疗方法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髓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和影响预后的各种因素.结果 20例均采用显微手术,肿瘤全切15例,近全切5例,无手术死亡.18例行术后放疗、化疗并随访,获得良好疗效,2例失访.本组14例按足疗程进行放疗、化疗,其中1例仍出现肿瘤的原位复发.4例未按足疗程行放、化疗,其中2例出现肿瘤的原位复发,1例出现肿瘤的种植转移.结论 髓母细胞瘤恶性程度高,手术全切肿瘤后辅以足够剂量的放、化疗等综合治疗及定期随访可有效降低复发率和转移率,并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髓母细胞瘤的治疗方法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儿童髓母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本组患儿采用显微手术大多可以做到全切或近全切除肿瘤,辅以术后放疗,与前期非显微手术治疗及未行术后放疗病例相比较,手术切除程度及预后均有差异,获得较好疗效.结论:微创显微外科技术以及术后常规放疗是保证减少术后并发症,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显微手术治疗颅内肿瘤的注意点及手术优势。方法 对全组24例病例采用显微外科治疗,其中脑膜瘤12例全切,胶质瘤6例,再次手术1例,髓母细胞瘤2例全切,转移瘤1例,并术后随访20例,随访4个月~2年的恢复情况。结果 复发3例均为胶质瘤,死亡5例,脑膜瘤12例全切,髓母细胞瘤2例全切,胶质瘤均次全切。结论 显微手术治疗颅内肿瘤创伤小,效果满意,适用于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4.
Yang LS  Wang YQ  Huang FP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9):1322-1325
目的探讨髓母细胞瘤临床与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后病理学证实的73例髓母细胞瘤患者的肿瘤部位、肿瘤切除率、脑干侵袭程度、放疗、化疗、分流手术、胶质分化等相关因素对其预后的影响。73例患者中男48例,女25例,年龄平均13.6岁。并对55例患者进行了随访。结果在获取随访的55例患者中手术死亡6例,余49例平均生存时间为61个月,术后3年仍存活者20例,3年生存率为63.98%;术后5年仍存活者8例,5年生存率为43%,全脑-后颅-脊髓放疗患者较仅做全脑-后颅放疗的患者预后好。结论髓母细胞瘤患者的预后目前仍较差,手术切除后正规放疗及化疗有助于提高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髓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显微手术治疗的115例髓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肿瘤部位、肿瘤切除率、放疗、化疗、分流手术、随访结果等相关内容,并对髓母细胞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技巧进行探讨。结果肿瘤全切86例,次全切19例,部分切除7例,术后死亡3例,全部病例经病理证实为髓母细胞瘤。全部病例均打通中脑导水管。术前有脑积水者97例,术后大部分患者脑积水明显改善,但有25例术后需行脑室腹腔分流术。随访112例,运用统计学方法得出结论,术后辅以放疗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手术治疗患者,手术+放疗+化疗者优于手术+放疗者(P<0.05)。结论全切除肿瘤和术后予以早期足量的全脑-后颅凹-脊髓放疗,再辅以多元联合化疗,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选择后颅凹骨瓣成形,术毕还纳骨瓣,可减少脑脊液漏和感染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卫昕伟 《中外医疗》2016,(21):108-110
目的:分析影响胶质母细胞瘤全切术后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0年3月—2011年2月期间收治的70例胶质母细胞瘤全切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手术切除90%以上的肿瘤,意识及精神状况良好。男34例,女36例,年龄<55岁47例,≥55岁23例,分析患者的生存率及影响患者预后恢复的因素。结果术后20、30、60个月,生存率为77.14%、15.71%、7.14%;患者术前KPS评分、肿瘤部位、年龄、手术切除程度、放化疗及二次手术均影响患者预后的恢复。结论影响胶质母细胞瘤患者预后因素与KPS评分、肿瘤部位、年龄、手术切除程度、二次手术等因素相关,采用放化治疗可有效的延长患者的生命,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40例髓母细胞瘤综合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静  申良方  涂青松   《中国医学工程》2006,14(3):283-285
目的 探讨髓母细胞瘤的综合治疗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40例经手术切除及病理确诊的不同年龄患者,单纯手术治疗组12例,手术十全脑全脊髓放疗组18例,手术十全脑全脊髓放疗+化学治疗组10例。结果 术后全脑全脊髓放疗组生存率显著高于单纯手术组,联合化疗组较对照组未体现出优越性,术后1个月内行放疗者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年龄是影响预后的因素。结论 确诊为髓母细胞瘤者应在手术切除术后两周左右常规行全脑全脊髓放疗。  相似文献   

8.
儿童髓母细胞瘤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髓母细胞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35例髓母细胞瘤患儿均行头部CT或MRI检查,全部病例行手术切除肿瘤,病理证实。结果:症状得到明显改善31例,2例无好转自动出院,死亡2例;合并颅内感染3例,经治疗痊愈。结论:对小脑髓母细胞瘤尽量应做到手术全切除.解除脑脊液循环梗阻,术后辅以放射治疗等综合治疗,可明显减少或延慢复发,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髓母细胞瘤的影像表现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为髓母细胞瘤病人的影像学资料、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 29例髓母细胞瘤均位于小脑蚓部近中线处,均以实质性为主。MRI表现T1像呈稍低信号,T2像呈稍高信号,Flair像呈稍高信号,囊变坏死区呈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实质多呈不同程度强化;19例肿瘤周围可见明显水肿,21例呈现不同程度的脑积水征象。所有病人均行显微手术治疗,肉眼全切者23例,大部切除者4例,少量切除者2例;术后29例均行放射治疗,15例同时行化疗。平均随访2.9年,生存率为69%。结论髓母细胞瘤具有较为典型的影像学特征,手术切除是目前首选治疗措施,放疗及化疗是术后主要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脑血管母细胞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和预后。方法:对4例经显微外科手术并经病理组织检查证实的小脑血管母细胞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全切,1例次全切。术后随访3~6个月,恢复良好、无复发。结论:显微外科手术下切除血管母细胞瘤是治疗此病的最好方法,囊结节型切除瘤结节即可,实质型血运丰富,全切困难,但肿瘤全切后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研究178例宫颈癌患者综合治疗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并分析2005年1月-2007年10月期间接受根治性放射治疗或术后辅助性放疗及化疗的178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探讨患者因素、肿瘤因素及治疗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全组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rate,OS)及无病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 rate,DFS)分别为70.2%与67%。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KPS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临床分期、肿瘤直径、病理类型、盆腔淋巴结转移、放化疗结合方式对宫颈癌预后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病理分级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PS评分、临床分期、肿瘤直径、病理类型、盆腔淋巴结转移、放化疗结合方式是影响宫颈癌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乳腺癌手术10年后发生肺转移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我院1997-2013年乳腺癌手术10年后发生肺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症状和体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法和预后.结果 36例患者中位年龄为55岁,肺转移发生平均时间为(14.27±2.16)年.乳腺癌手术10年后发生肺转移在年龄、肿瘤病理类型、腋窝淋巴结转移、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表达、术后化疗方案、术后放疗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前临床分期、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表达及内分泌治疗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沪(P<0.05).肺转移后中位总生存期为22.5(5~ 79)个月,中位至进展时间为11(3~77)个月.合并其他部位转移,肺转移瘤的数目和最大直径、肺转移后化疗周期数等均与患者的预后相关(P<0.05).对6例单发肺转移灶手术切除治疗(R0),术后中位总生存期为53.4(24 ~ 79)个月,中位至进展时间为42(21 ~ 77)个月.结论 乳腺癌手术10年后发生肺转移患者的预后与转移瘤的数目、大小及治疗方法等因素密切相关.早期诊断,综合运用化疗、放疗、手术、内分泌等治疗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复杂性纵膈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的临床特点、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分析此类疾病的治疗预后情况。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5年6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经术后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确诊的3例复杂性纵膈SF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术后随访情况进行分析。3例患者临床表现:刺激性干咳为主1例,胸闷、气短1例,胸部不适感1例。术前均行胸部增强CT检查等常规检查,未见转移等其他手术禁忌症,术前充分准备,根据肿瘤所在的部位,选择不同的外科手术方法。手术方式:1例左后下纵膈肿瘤经左进胸行肿瘤切除术;1例左后下纵膈肿瘤经左进胸行肿瘤切除联合左下肺叶切除术;1例右后下纵膈肿瘤经右进胸行肿瘤切除术,并在外侵严重处用钛夹标记,术后4周行放射治疗。随访主要复查项目为术后1个月复查胸部X线片,术后3~6个月复查胸部CT,术后1~3年每年复查一次胸部CT。 结果 3例患者均手术顺利,肿瘤完整切除。其中1例患者术后出现胸闷症状加重,经对症处理后好转。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期间均无复发及转移。 结论 复杂纵膈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是一种少见的纵膈肿瘤,诊断需经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首选外科手术治疗,完整切除预后良好,需严密随访,外侵严重术后需辅助放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颌下腺肿瘤的病理分类及治疗方法 .[方法 ]对 1986年 1月~ 2 0 0 1年 11月间住院治疗的 3 0例颌下腺肿瘤病人的病理类型、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分析及总结 .[结果 ]3 0例颌下腺肿瘤中 ,良性肿瘤 2 4例 ( 80 % ) ,恶性肿瘤 6例 ( 2 0 % ) ,良性肿瘤明显多于恶性肿瘤 ;男性 9例 ( 3 0 % ) ,女性 2 1例 ( 70 % ) ,女性明显多于男性 ;行手术切除治疗 2 8例 ,接受放射疗法治疗 1例 ,未治 1例 ;随访 2 9例 ,复发 2例 ,复发率为 7% .[结论 ]手术切除是颌下腺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 ,术前应明确诊断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相似文献   

15.
A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the prognostic factors of grade III gliomas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Background Glioma is the most common type of malignant brain tumor and the prognosis of glioma is still poor. Moreover,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grade Ⅲ gliomas varies significantly. In this study, we assessed the factors that contribute to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grade Ⅲ gliomas.
Methods Data from 97 patients with grade Ⅲ glioma who received surgery from 2000 to 2005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Kaplan-Meier survival analysis and Cox regression analysi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prognostic effects of 16 different factors selected from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results from neuroimaging and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s, as well as different treatment schemes.
Result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ge, preoperative Karnofsky Performance Scale score, extent of tumor invasion, tumor resection degree, residual tumor shown by postoperativ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and postoperative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all correlated with patient prognosis. Furthermore, Cox multivariate analysis also showed the age (P 〈0.01), extent of tumor invasion (P 〈0.01), residual tumor shown by postoperative MRI (P 〈0.05), and postoperative radiotherapy (P 〈0.05)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patients' prognosis.
Conclusions Age, postoperative radiotherapy and residual tumor indicated by MRI after surgery correlated significantly with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grade Ⅲ glioma. The extent of tumor invasion may be an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 for patients with grade Ⅲ glioma.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食管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以及预后。方法回顾我院9例外科手术切除的食管黑色素瘤的相关临床资料,并对所有患者进行回访。结果患者9例,男8例,女1例,平均年龄(59.7±7.42)岁;肿瘤位于食管中段2例,食管下段7例;术前胃镜病理误报为其他类型食管癌5例;1例行食管切除,食管、胃吻合术联合皮肤黑色素瘤切除术,其余行食管切除,食管、胃食管吻合术;术后行辅助放化疗5例;患者术后平均生存期为(7±2.34)月,从明确肿瘤转移到死亡的平均时间为2.42个月。结论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罕见,预后较食管鳞癌差;食管黑色素瘤无特异性临床症状及影像学征象;术前胃镜下病理误报率高;手术治疗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但没有足够证据证明其在延长生存期方面较内科保守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脑胶质瘤患者术后进一步联合三维适形放疗等综合治疗方式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9例术后联合放射治疗等多种治疗方式的脑恶性胶质细胞瘤患者的病历资料,对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评价,随访时间12~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3个月,计算患者1~3年生存率。结果 109例脑恶性胶质细胞瘤患者均按计划完成治疗,1个月后返院MRI复查结果提示:完全缓解(CR)75例,部分缓解(PR)14例,稳定(SD)13例,疾病进展(PD)7例,客观有效率(RR)为81.6%,疾病探制率(DCR)为93.6%。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TTP)为14个月,放化疗过程主要毒性表现在脑组织水肿、消化道和骨髓造血功能的抑制等方面。34例患者经MRI检查证实发生放射性脑水肿,发生几率为31.2%。结论精确的肿瘤切除术后及时的放疗对控制术后残留病灶,完全阻断肿瘤生长根源有重要意义,如能同时接受正规的化疗以及特异性的靶向药物治疗,可收到较好的效果,是目前首选的综合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8.
周君敬 《中外医疗》2014,33(7):10-11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放疗序贯或同步内分泌治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推广做出指导。方法选择该院自2004年7月-2010年7月收治的169例乳腺癌手术治疗且雌激素与孕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术后放疗及其内分泌治疗的顺序分为同步组和序贯组,同步组术后放疗给予同步内分泌治疗,序贯组术后放疗给予序贯内分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不良反应。结果①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生存率、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等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治疗后出现的放射性皮肤纤维化、放射性肺纤维化、放射性肺炎等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放疗序贯或同步内分泌治疗对患者的预后情况相近,建议在局部放疗的同时应加强全身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