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 研究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产毒株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定性酶联免疫检测法测定患者血清幽门螺杆菌总抗体和产毒株抗体,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胃溃疡(DU)、十二指肠溃疡(GU)、胃炎组检测Hp-Ab阳性结果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DU感染Hp率较高;已被Hp感染的DU、GU、胃炎组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抗体阳性结果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幽门螺杆菌与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CagA阳性Hp菌株感染是引起上述疾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测定产毒株Hp抗体,在Hp感染相关特定性疾病诊断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安徽淮南地区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探讨丽珠胃三联根除Hp的疗效。方法 在内镜下诊断为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患者,于胃窦部距离幽门约3~5cm和胃体部大弯侧分别夹取2块胃黏膜组织,用于尿素酶检查、直接涂片镜检和病理组织学检查,尿素酶检查与后两项检查任一项阳性者为Hp感染。Hp阳性患者均给予丽珠胃三联(枸橼酸铋钾、替硝唑、克拉霉素)。结果慢性浅表性胃炎(CSG)Hp阳性率为81.6%,慢性萎缩性胃炎(CAG)Hp阳性率为63%,胃溃疡(GU)Hp阳性率为90.8%.十二指肠溃疡(DU)Hp阳性率为93.3%;丽珠胃三联根除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Hp感染有一定的疗效,根除率为86.5%。结论 该地区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患者Hp阳性率较高,丽珠胃三联治疗该地区Hp阳性的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根除率高,适宜用丽珠胃三联根除该地区Hp感染患者。  相似文献   

3.
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芙蓉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7):189-190
目的:了解兰索拉唑、克拉霉素、甲硝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效果。方法:设立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两组,分别观察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结果: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十二指肠溃疡组好于胃溃疡组。结论:三联疗法治疗Hp(+)的消化性溃疡患者,尤其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疗效明显,治愈率高,安全副作用小,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及复合性溃疡在胃镜病理组织切片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慢性炎症、炎症活动性、淋巴细胞浸润、肠化、腺体扩张、腺体萎缩及异型增生的变化。方法对2004-2008年在我院接受胃镜检查的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消化性溃疡Hp感染较非感染发病年龄平均提前3.3年;胃溃疡与复合性溃疡患者发病年龄相当,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发病年龄较小,与前两种疾病相比发病年龄约小5岁;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与胃溃疡胃镜检出率接近,两者之比约为1.01:1。②复合性溃疡患者Hp感染率、重度炎症发生率和炎症活动性均明显高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而中度炎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溃疡患者淋巴细胞浸润率均明显低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和复合性溃疡;不同消化性溃疡余指标所占比例差别不大。结论对有长期慢性胃溃疡病史、年龄在45岁以上、溃疡顽固者应提高警惕,消化性溃疡者均应定期复查胃镜,同时注意生活规律,劳逸结合。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的研究证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而根除Hp可使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溃疡的复发率降至5%以下,从而使绝大多数溃疡患者得到彻底治愈。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雷贝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组成的10d序贯疗法和7d标准疗法治疗醇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疗效进行对比研究,以评估两种方案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石国庆  黄芸  王红  吴会超 《贵州医药》2007,31(3):245-246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消化性溃疡(PU)最重要的致病因子.目前对Hp阳性PU患者的基本治疗策略是在以PPI为基础的1周三联疗法根除Hp后,继续用3周PPI以确保溃疡愈合和症状缓解.本文观察埃索美拉唑1周三联短程疗法对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方法选取8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胃镜检查,并行活体组织、快速尿素酶及Hp感染检查。结果 80例患者中,胃溃疡25例,十二指肠溃疡48例,复合性溃疡7例;34例Hp呈阳性,其中胃溃疡10例,十二指肠溃疡20例,复合性溃疡4例;46例Hp呈阴性,其中胃溃疡15例,十二指肠溃疡28例,复合性溃疡3例。结论 Hp感染是导致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病因,应尽早进行检查治疗。  相似文献   

8.
郭峰 《中国实用医药》2013,(26):119-120
本文采用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分析测定了各种胃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DOB值,并以胃活检组织尿素酶试验(RUT)作对照。结果表明,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及胃溃疡患者的HP阳性率分别为84.1%、86.8%、96.1%和89%。胃癌患者的HP阳性率为66.6%。低于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同时,作者观察了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患者的复查情况,发现经治疗后患者的DPM值相对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表明幽门螺杆菌经抗菌治疗后,效果显著,而且13C-UBT便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9.
血清学检测CagA阳性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血清抗细胞毒相关蛋白A(CagA)抗体在幽门螺杆菌(Hp)感染者中的分布。方法 采用酶联及附法检测104例HP相关性疾病患者的血清CagA-IgG抗体。结果 在HP感染患者中血吸CagA抗体总阳性率68.3%,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为66.7%,慢性萎缩性胃炎为71.4%,胃溃疡为54.5%,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为78.6%,胃癌为70%,名疾病回CagA抗体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10.
对640例具有上消化道症状的患者行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的同时进行幽门螺杆菌(HP)检测,结果404例阳性,检出率63.1%,慢性浅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分别检出率:77%、75%、89.4%.对28例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双盲对比试验观察了甲硝唑、阿莫西林、雷尼替丁三联治疗效果,结果显示HP转阴率为92.8%(13/14).并对HP感染和溃疡部位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十二指肠的溃疡(39%)高于胃溃疡(36%),提示HP感染与溃疡部位有相关性.94例胃癌中84例HP阳性.幽门螺杆菌在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病例中有如此高的检出率,以及三联治疗慢性胃炎的良好效果,提示该菌可能与三者有病因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