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NiO-La2O3/γ-Al2O3催化剂中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差热分析、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和选区电子衍射对催化剂的物种情况及形貌加以研究 ,结合催化剂焙烧过程的相变情况 ,从而获得催化剂焙烧过程的化学反应情况。发现稀土助剂的加入使载体的晶体结构发生变化 ,从而使载体表面改性 ,抑制了 Ni Al2 O4的生成 ,提高了 Ni O的分散度。而且发现有 L a2 O2 CO3晶体存在于载体表面 ,L a2 O3以高度分散的状态存在  相似文献   

2.
李晓莉  王晓菊  林艳红 《稀土》2006,27(6):45-47
制备了含功能团-COOH的聚合物载体和聚合物载体稀土复合物P-COO.N dC l3。考察了致孔剂用量和交联度对聚合载体骨架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物载体负载金属离子的能力与聚合物载体的骨架结构有关,聚合物稀土复合物是通过官能团的羰基氧原子与稀土离子配位。P-COO.N dC l3对丁二烯聚合的催化活性与其骨架结构和负载金属的量有关。聚丁二烯顺-1,4结构含量在98%以上。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索了用乳状液膜提取稀土的可能性。考察了流动载体种类,原料液类型,无机盐及表面活性剂种类,水乳化,膜回用以及 NaAC 缓冲剂等因素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令人满意,证明该技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乳状液膜法处理稀土废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Cyanex 272为载体的乳状液膜法从稀土废水中提取稀土的工艺,考察了内相酸度、外相酸度、油内比、乳水比等因素对稀土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确定的工艺条件下,一次间歇式提取后,稀土的提取率达96%。  相似文献   

5.
稀土(La,Ce,Pr,Nd等)通常可以作为催化剂载体、助剂或与其它元素形成固溶体,成为催化剂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中系统地介绍了稀土在甲烷部分氧化(CPOM)制取合成气中的相关应用,重点分析了稀土作为催化剂载体、助剂、固溶体等在催化部分氧化制取合成气中的应用,并对其在CPOM中未来前景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6.
用液膜法从稀土浸出液中分离非稀土杂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用乳状液膜从浸出的稀土液中提取稀土的可能性;研究了流动载体、料液类型、无机盐、表面活性剂、水乳比、NaAc缓冲剂和膜回用等对乳状液膜提取稀土中浓缩和分离非稀土杂质(Ca、Mg、Zn、Fe、Pb、Al、Cu、Na)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该技术稀土提取率达85%~97%、富集液中稀土的浓度在40~90g/L、稀土氧化物的纯度达99%以上;比较了乳状液膜法和现行工业法所得稀土氧化物的分析结果,结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作者应用液膜技术分离、富集水中和钢铁中的微量稀土并了其总量(ΣRE),研究了流动载体(P215)、表面活性剂(N113A)、膜的增强剂(液体石蜡)、膜溶剂(煤油)和内相解析剂(HCl)溶液等对液膜分离富集微量稀土的影响,建立了N113A、P215、液体石蜡、煤油和HCl溶液膜体系的最佳组成和最适宜的实验条件。富集后的溶液,用5-Br-PADAP分光光度法测定ΣRE。用本法富集微量稀土,富集倍数  相似文献   

8.
黎先财  吴敏  陈卫玲  戴超  王春风 《稀土》2004,25(6):35-37
采用柠檬酸盐法和溶胶-凝胶法合成出稀土掺杂的BaTiO3,并考察了稀土离子掺杂对BaTiO3颗粒粒径的影响。测定了掺杂BaTiO3的比表面积、晶相、粒度等粉体性能,指出稀土离子有抑制BaTiO3晶粒长大的作用。稀土掺杂的BaTiO3作镍基催化剂载体,以CO2/CH4重整制合成气为探针反应,评价了这些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实验表明掺杂稀土有助于提高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索了用乳状液膜从实际浸出液中提取混合稀土的可能性,考察了流动载体种类、原料液类型、无机盐、表面活性剂种类、水乳比、NaAc缓冲剂以及膜回用等因素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该技术是可行的,稀土提取率达85%~97%。富集液中的稀土浓度达40~90g/L。稀土氧化物的纯度达99%以上。但破乳仍存在较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采用程序升温分解、氧吸附和程序升温表面反应的方法,对稀土原料——氧化镧、富镧稀土、混合轻稀土、镨钕稀土和载于Al2O3载体上的氧化镧进行了热分解性能和催化氧化性能考察。考察结果表明,热分解从易到难的顺序是:镨钕稀土—混合轻稀土—富镧稀土—氧化镧;稀土原料的催化氧化性能从强到弱的顺序是:混合轻稀土—镨钕稀土—富镧稀土—氧化镧。试验发现,氧化镧被载于Al2O3上之后,其表面氧催化氧化H2的性能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1.
Ni/海泡石及Ni-Sm/海泡石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海泡石为载体,金属镍为活性组份,稀土为助剂,用不同方法制备了Ni/Sep 和Ni-Sm /Sep 催化剂,并考察了它们的苯加氢反应性能。结果表明:Ni/Sep 催化剂的活性明显高于Ni/Al2O3,稀土Sm 对Ni/Sep 催化剂有较大的改性作用。TPR、TPD、CO吸附结果表明,海泡石和钐能使镍的还原温度降低,氢吸附量增大,活性中心增加,同时使镍原子电子密度增高。  相似文献   

12.
等离子喷涂氧化铝涂层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采用等离子喷涂技术 ,在 Fe Cr Al RE合金基体表面制备铝钛涂层和氧化铝涂层 ,与浸渍法制备的氧化铝涂层进行比较。利用 XRD、SEM、BET和超声振动等分析测试技术 ,对涂层的微观结构与表面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加入适量的 Ce O2 、L a2 O3 、Zr O2 、Si O2 后 ,氧化铝喷涂涂层的表面组成相主要保持为 γ- Al2 O3 ,其蜂窝状多孔结构上堆积了大量弥散分布的纳米微粒 ;这种复合结构既保证了涂层与载体牢固的结合 ,表现出优于氧化铝浸渍涂层的抗振性与抗热震性 ,又使得涂层的几何比表面达到 32 .1m2 / g,大大超过铝钛喷涂涂层。因此 ,可用等离子喷涂工艺制备氧化铝涂层 ,作为承载活性组分的分散层 ,用于摩托车的金属载体排气催化剂  相似文献   

13.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Ru-Nd/Al2O3氨合成催化剂。通过TPD、CO化学脉冲吸附法等手段研究了Nd对催化剂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Nd的加入抑制了H2的吸附,促进了N2的解离吸附,同时修饰了载体,使Ru金属分散度提高。研究还表明,当Nd的含量在8%左右,反应温度在475℃时,催化剂的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14.
魏伟  魏坤霞  史庆南  陈光 《稀土》2002,23(6):50-52
稀土在我国的汽车排放污染控制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介绍了稀土作为三元催化剂的助催化剂、稳定剂、贵金属和载体的表面分散剂以及稀土复合氧化物作为催化剂的组分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对稀土在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中的研究和开发提出了一些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液膜法快速稀土二分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次报道了用液膜法直接自离子矿的电解质浸渗液进行稀土分组的实验室研究。结果表明,以HDEHP作载体,LMS-2作表面活性剂,盐酸作内水相的液膜体系,对于含3%硫酸铵的离子型稀土矿浸渗液(其中加入适量络合剂X)有良好的分组效果。按最佳操作条件经两级间歇式液膜分组处理,萃余液中重稀土组Sm、Eu、Gd、Tb、Dy、Ho、Er、Tm、Yb、Lu的含量大于99.52%,内水相中Y及轻稀土La、Ce、Pr、Nd的含量大于99.98%,均已达到稀土工厂中用萃取法分组的标准。整个过程仅需30分钟,试剂消耗少,操作费用低,是深度开发离子型稀土矿以及对其它来源的混合稀土稀溶液进行深加工的一项有明显应用前景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日本新金属协会接受日本机械工业联合会的委托,于1987年设立了《轻稀土新需求领域开拓调查委员会》。该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保证轻稀土和中、重稀土今后在稀土资源稳定供应方面保持平衡。在过去的10年里以钇、钐及铕为中心的  相似文献   

17.
漆小鹏  余志伟 《稀土》2005,26(1):26-29
报道了用溶胶-沉淀法制备可用于农用转光薄膜的纳米级稀土-微米级无机填料复合转光材料,一方面解决了纳米级稀土的团聚问题,降低了最终产品的价格,另一方面使制备出的样品具有多功能性,并讨论了制备过程中各种因素对转光性能的影响。在实验过程中发现Y3+的加入对稀土铕无机发光体系有很大的增强作用;作为载体的中心粒子粒度越细,所得样品的发光强度能大幅度增加;反应温度对样品发光强度影响不大,可在室温范围进行转光材料的复合制备,这有利于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汽车排气控制稀土催化净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稀土催化剂是净化汽车尾气的关键材料,本研究以沸石为主,掺入一定量的拟薄水铝石制备载体,选择RMxM″1-xOy为活性组分,制备催化剂。测定了比表面积和强度,用XRD、扫描电镜对催化剂结构、活性组分元素分布,表观特性进行了研究。该催化剂是稀土复合氧化物,以RO2为骨架的固溶体,活性组分沿催化剂径向分布梯度小,活性组分分布均匀。通过台架试验、工况法试验和道路整车试验,对汽车排气有害物质CO、HC净化效果极其显著,同时对NOx有一定净化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稀土磁性纳米微球Dy:Fe3O4@PHEMA-Tb为载体材料,丝裂霉素C(MMC)为模型药物,在一定条件下制备了具有生物相容性、低毒性等特点的稀土磁性药物微球(MMC-PHEMA-FMPMs).通过正交实验设计考察了制备MMC-PHEMA-FMPMs工艺条件对磁性微球的载药量和包封率的影响,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稀土磁性药物微球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固体永磁铁测试稀土磁性药物微球的体外磁响应性.结果表明,稀土磁性纳米微球具有较高的载药量和包封率,体外药物释放受pH影响较大,磁响应性显著,是靶向给药的良好载体.  相似文献   

20.
我国稀土产品的生产、应用及市场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河成 《湿法冶金》2000,19(4):31-35
综述了我国稀土产品的生产、应用及市场状况,针对目前我国稀土工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