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目的:分析大脑中动脉(MCA)闭塞部位和机制对脑梗死病灶分布模式和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独立和综合影响,探讨可能的相关机制及其对溶栓病例选择的潜在价值.方法:共纳入66例MCA闭塞所致新发脑梗死患者.闭塞部位分为MCA起始处(Ⅰ型)、主干远端(Ⅱ型)和分支(Ⅲ型),MCA闭塞机制分为栓塞性和血栓性闭塞,脑梗死病灶分布模式根据弥散加权成像(DWI)确定;NIHSS评分于发病24 h内完成.分析MCA闭塞部位和机制对脑梗死病灶分布模式和NIHSS评分的独立和综合影响.结果:MCA起始部闭塞和主干远端栓塞性闭塞患者脑梗死累及范围较大、NIHSS评分较高.与单因素分析相比,综合分析闭塞部位和机制可对MCA闭塞脑梗死患者进行更细致的分层.结论:综合分析MCA闭塞的部位和机制,可对MCA闭塞脑梗死患者进行很好的分层,可能有助于溶栓治疗病例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和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重度狭窄(狭窄程度70% ~ 99%)或闭塞患者脑梗死模式和机制,为个体化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显示的相应MCA供血区责任病灶,根据血管检查将患者分为ICA病变组、MCA病变组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或CT血管造影检查结果阴性组(negative results,NR)。将梗死灶分为单发和多发,前者按部位分为穿支动脉梗死(perforating artery infarct,PAI)、皮质支梗死(pial infarct,PI)和分水岭区梗死(border-zone infarct,BZ)。结果 MCA供血区梗死灶形态分为9种;不同病变导致的梗死灶形态存在差异(x2=34.000,P=0.001)。多发性梗死病灶分布模式占所有患者的73.68%( 56/76)。ICA组PAI+ PI梗死模式显著多于NR组(17/42对1/16,x2 =6.837,P=0.009)。动脉狭窄程度与梗死灶形态亦存在一定的关联,重度ICA病变更多呈现为PAI伴PI(7/17对1/16,x2=5.475,P=0.019),而重度MCA病变则多呈PAI伴BZ(3/8对1/17,x2 =4.046,P=0.040)。结论 ICA或MCA重度狭窄或闭塞的脑梗死患者大多呈现为多发梗死模式,提示卒中发病的不同机制,可能与动脉-动脉栓塞或低灌注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闭塞部位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溶栓治疗后转归的影响.方法 连续纳入在发病4.5h内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MCA闭塞性卒中患者.将MCA闭塞部位分为MCA近段(M1近段)和MCA远段(M1远段、M2段及以远).早期神经功能改善定义为溶栓后24 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较基线时改善≥4分或NIHSS评分为0分.根据90 d时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分为转归良好组(0~2分)和转归不良组(3~6分).结果共纳入70例MCA闭塞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MCA近段闭塞患者22例(31.4%),MCA远段闭塞患者48例(68.6%);转归良好52例(74.3%),转归不良18例(25.7%).MCA近段闭塞组心房颤动(x2=4.541,P=0.033)患者比例以及入院时(t=5.192,P=0.026)和溶栓后24 h时(-5.365,P=0.024)NIHSS评分均高于MCA远段闭塞组.MCA近段闭塞组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的患者比例显著低于MCA远段闭塞组(x2 =9.434,P=0.002),而有症状颅内出血发生率(x2 =9.563,p=0.002)和7d内病死率(x2=14.491,P<0.001)均显著高于MCA远段闭塞组.转归不良组发病至溶栓时间(t=6.346,P=0.014)以及入院时(t=4.498,P=0.038)和溶栓后24 h时(=4.866,P=0.028)NIHSS评分以及MCA近段闭塞的患者比例(x2=18.710,P<0.001)显著长于或高于转归良好组.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CA近段闭塞[优势比(odds ratio,OR) 14.385,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2.525 ~ 81.925;P=o.003]、发病至溶栓时间较长(OR 12.927,95% CI2.624 ~ 61.748;P=0.002)、溶栓后24 h时NIHSS评分较高(OR 3.492,95% CIl.027~11.880;P=0.045)是90 d时转归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不同部位MCA闭塞患者静脉溶栓的转归存在差异.MCA闭塞部位、发病至溶栓时间、溶栓后24 h时NIHSS评分和年龄是MCA供血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转归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分水岭脑梗死(CWI)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特点。方法选52例老年CWI住院患者,男38例,女14例,平均年龄(75.6±5.0)岁。所有患者行头磁共振成像(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及CT血管造影(CTA)检查,将CWI分为皮质型、皮质下型和混合型。采用北美症状性动脉内膜切除术研究协助组(NASCET)狭窄测量标准,根据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率<50%),中度(狭窄率50%~70%),重度、闭塞(狭窄率>70%)。结果 CTA共检测出104条,颈内动脉37条(37/104,35.6%),大脑中动脉26条(26/104,25%),大脑前动脉9条(9/104,8.6%),大脑后动脉11条(11/104,10.6%),椎动脉(21/104,20.2%)。皮质型CWI血管轻-中度狭窄10例(10/13,76.9%),皮质下型重-闭塞25例(25/29,86.2%)。单支血管病变12例(12/52,23.1%),多支血管病变40例(40/52,76.9%)。结论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椎动脉狭窄与老年CWI关系密切,皮质型CWI血管病变主要以轻-中度狭窄为主,皮质下型主要以重-闭塞为主。  相似文献   

5.
幕上大面积脑梗死急性期临床CT分型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幕上大面积脑梗死急性期临床CT分型方法,并探讨分型和预后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发病24 h内就诊的幕上大面积脑梗死患者130例。均行急诊头部CT扫描,排除脑出血,并行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分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发病后24~72 h复查CT,将病灶最大径>5 cm并同时累及两个或两个脑叶以上者视为大面积脑梗死。先根据病灶受累血供范围分为三组,(1)>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分布区;(2)MCA分布区;(3)大脑前或大脑后动脉分布区。再根据CT所提示病灶近皮质处侧支循环好坏、是否完全或部分累及皮质区、放射冠区、深穿支区,将前两组分出亚型。结果脑梗死面积按分型方法:第1组有20例,第2组有102例,第3组仅有8例。第2组可分为MCA、完全MCA加侧支好、MCA减皮质、MCA减深穿支、MCA减深穿支加侧支好、MCA皮质6个亚型。第1组和第2组的完全MCA亚型预后最差;MCA皮质亚型较完全MCA加侧支好、MCA减深穿支、MCA减皮质3个亚型有好的预后趋势。结论本研究的临床CT分型方法简便易行,可指导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6.
2型糖尿病伴发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附43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确诊2型糖尿病伴发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检查方法.方法主诉下肢或足部麻木或疼痛、溃疡、坏疽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经下肢动脉节段性测压(踝/肱指数ABI)或彩色超声检查发现有下肢动脉缺血征象者,进一步作磁共振血管显像(MRA)、螺旋CT血管显像(SCTA)或数控动脉造影检查(DSA)以明确诊断.结果43例患者经ABI测定诊断为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BI在0.00~0.68范围,平均0.36.全组患者均作了MRA或SCTA,DSA检查,ABI无一例假阳性,最后确定43例中5例为主髂动脉段闭塞;19例为股腘动脉段闭塞;11例为股腘动脉伴腘动脉1~2分支闭塞;8例为膝以下动脉闭塞.43例根据造影结果分别接受了不同的手术或(和)药物治疗.结论节段性测压和彩超检查是初步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无创检查方法,它的特点是简易、价廉、无损伤性、患者易接受;MRA,SCTA也属无损伤性检查,对确定动脉闭塞的部位、程度和范围均十分有益,最精确的检查还是插管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大脑中动脉慢性闭塞(chronic MCA occlusion)后颅内血液动力学的改变,以提高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其的检出率和准确性.方法 TCD诊断单侧MCA慢性闭塞患者32例,并经核磁血管造影(MRA)或脑血管造影(DSA)进一步确诊.标记患侧(affected,a),同侧(ipsilateral,i)和对侧(contralateral,c-lat),分析其Willis环周围动脉的收缩期血流速度(SPV)和脉动指数(PI).结果 (1)患侧MCA的SPV明显低于健侧MCA及同侧大脑前动脉(ACA)和大脑后动脉(PCA)的SPV,具有明显的脑血流次序改变.(2)aMCA/c-lat MCA、aMCA/iACA、aMCA/iPCA 的比值分别为 0.559、0.541、0.797.(3) MCA慢性闭塞时患侧MCA的SPV变化范围很大(30~85 cm/s),患侧MCA的SPV低于70 cm/s的患者占64.5%.(4)M1段闭塞与M2段闭塞相比较,患侧MCA的SPV似乎减慢的更显著,但差异无显著性;而前者与后者相比,健侧ACA及双侧PCA的PI值明显减低.结论 增强对MCA慢性闭塞时颅内血液动力学改变的认识可提高对MCA慢性闭塞的检出率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分析心肌梗死后不同阶段患者的梗死相关动脉的闭塞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6月至2011年6月在我科住院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心肌梗死患者1 524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时间和心肌梗死类型将所有的患者分为4组:24 h内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组(急诊CAG STEMI组)、7天至2周内行择期冠状动脉造影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组(择期CAG STEMI组)、陈旧性心肌梗死组(OMI组)、3天内行冠状动脉造影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组(NSTEMI组)。通过分析各组的影像学资料,观察梗死相关动脉分布和闭塞情况。结果各组梗死相关动脉的分布情况为:急诊CAG STEMI组中,左前降支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梗死相关动脉;择期CAG STEMI组中,左前降支和右冠状动脉仍高于其余梗死相关动脉;OMI组中,各梗死相关动脉无明显差别;NSTEMI组中,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高于其余动脉。各组梗死相关动脉的闭塞情况为:急诊CAG STEMI组高于择期CAG STEMI组、OMI组、NSTEMI组(P<0.001),OMI组高于择期CAG STEMI组、NSTEMI组(P<0.01),择期CAG STEMI组与NSTEMI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梗死相关动脉为左回旋支时常不能及时发现就诊,需要提高对梗死相关动脉为回旋支的心肌梗死患者的识别和及时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周后闭塞率明显降低,近一半的患者达到TIMI 2~3级血流。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动脉的闭塞率较低,可能是无ST段抬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角度,分析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脑梗死的影像学模式特点,探讨其相应的梗死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88例经全脑血管造影证实存在ICA、MCA中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急性缺血性梗死患者,将其分为ICA病变组和MCA病变组.根据DWI将梗死模式分为单发和多发,前者再分为穿支动脉梗死(perforating artery infarct,PAI)、皮质支梗死(pial infarct,PI)、分水岭梗死和大面积梗死.结果 MCA供血区梗死模式可分为11种.DWI多发梗死模式占所有患者的62.5%(55/88).ICA病变组更多出现PI伴发分水岭梗死(11/45,P=0.040),而MCA病变组更多出现PI伴发PAI(10/43,P=0.037).结论 在伴有ICA或MCA重度狭窄或闭塞的脑梗死患者中,大多数表现为多发梗死模式,提示栓塞、低灌注/栓子清除能力下降以及局部穿支闭塞等机制是其发生梗死的主要机制.ICA病变组梗死的主要机制为栓塞合并低灌注/栓子清除能力下降,而MCA病变组则为栓塞合并局部穿支闭塞.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超早期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磁共振血管 造影,对预测大血管闭塞状况的价值.方法 选择在发病6 h内完成磁共振血管造影的颈内动脉(ICA)系统脑梗死患者87例,根据血管闭塞位置,分为3组:无闭塞组38例、ICA闭塞组(ICA组,18例)、大脑中动脉(MCA)闭塞组(MCA组,31例),均在MRI检查前进行NIHSS评分.结果 ICA组和MCA组NIHSS评分均显著高于无闭塞组(p<0.001).NIHSS评定项目中的意识水平提问(P<0.001,OR=7.5,95%CI:2.8~17.9)、凝视(P=0.01,OR=3.7,95%CI:1.4~10.1),下肢运动(P=0.01,OR=7.4,95%CI:1.3~13.1)、失语(P<0.001, OR=7.8,95%CI:2.9~20.7)与是否有大血管闭塞相关.NIHSS≥9分对预测ICA系统大血管闭塞的效果最佳.结论 NIHSS评分的评估有助于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超早期患者是否存在大血管闭塞.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M1段闭塞患者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所见"大脑后动脉偏侧优势(prominent laterality of the 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PLPCA)"与脑梗死范围和分布以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的关系.方法 50例MCA M1段闭塞所致急性肭梗死患者根据MRA表现分为PLPCA阳性组(24例)和PLPCA阴性组(26例),对两组患者NIHSS评分、脑梗死范围评分以及脑梗死在MCA各供血亚区的分布构成比进行比较.结果 PLPCA阳性组危险因素个数≥3的患者比例(9/24对18/26,P=0.046)、NIHSS评分(5.4±4.4对10.4±4.9,t=-3.690,P=0.001)和脑梗死范围评分(1.92±1.10对2.88±1.37,t=-2.745,P=0.008)均显著低于PLPCA阴性组.PLPCA阳性组脑梗死累及MCA中部分支供血区(6/24对19/26,P=0.002)和后部分支供血区(2/24对15/26,P<0.001)的患者比例显著低于PLPCA阴性组,累及后部分水岭区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PLPCA阴性组(6/24对1/26,P=0.045),而发生MCA完全梗死的比例显著低于PLPCA阴性组(0/24对6/26,P=0.023).结论 MCAM1段闭塞时,如果MRA观察到PLPCA,预示梗死范围较小和NIHSS评分较低,梗死较少累及MCA中、后部分支供血区,而易出现后部分水岭梗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疾病(ICAD)和栓塞两种病理机制导致的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AVBO)患者临床特征及血管内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1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接受血管内治疗的116例AVBO患者,根据病理机制将其分为ICAD组72例和栓塞组44例。收集并比较患者术前资料(包括一般资料、临床资料)、术中血管造影检查结果〔闭塞位置、急性基底动脉闭塞侧支循环血管造影评分(ACGS-BAO)〕、术后即刻血管再通成功情况、围术期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和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有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心房颤动史、卒中史、吸烟史者占比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后循环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基底动脉计算机扫描血管造影评分(BATMAN)、静脉溶栓率、发病至入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AD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低于栓塞组(P<0.05)。两组患者血管闭塞位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AD组闭塞部位常见于椎动脉V4段、基底动脉中段,栓塞组闭塞部位常见于基底动脉上段。ICAD组患者ACGS-BAO高于栓塞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即刻血管再通成功率、围术期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预后良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AD可能是AVBO患者更常见的病理机制,病理机制为ICAD的AVBO患者术前GCS评分可能低于病理机制为栓塞者,且前者的闭塞位置常见于椎动脉V4段、基底动脉中段,后者的闭塞位置常见于基底动脉上段。两种不同病理机制的AVBO患者经血管内治疗后血管再通成功率和预后良好率相当。  相似文献   

13.
aVL导联预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动脉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根据心电图 a VL 导联预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动脉的价值。方法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 49例下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右冠状动脉闭塞组 3 4例和左冠状动脉回旋支闭塞组 15例。根据 a VL 导联 QRS形态分为 A型 (R≥ 3 S,ST段压低≤ 1mm)和 B型 (R<3 S,ST段压低 >1mm)。结果 : 左冠状动脉回旋支闭塞时 ,a VL 导联呈 A型变化。其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 80 .0 %和 79.4% ;右冠状动脉闭塞时 ,多呈 B型变化。其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 79.4%和 80 .0 %。结论 : 下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 a VL 导联 QRS波呈 A型者是左冠状动脉回旋支闭塞的敏感、特异性标志 ;呈 B型者是右冠状动脉闭塞的敏感、特异性标志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Ⅱ、Ⅲ和V1导联ST段变化对判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IAMI)的梗死相关动脉及闭塞部位的临床意义。方法:对77例IAMI患者的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分析。结果:IAMI右冠状动脉(右冠)闭塞占74%,回旋支闭塞占26%,并发右心室梗死占13.1%。46例存在ST段抬高幅度Ⅲ>Ⅱ导联。右冠近段闭塞并发有右心室梗死的10例中7例存在ST段抬高幅度Ⅲ>Ⅱ导联和V1导联ST段抬高。结论:ST段抬高幅度Ⅲ>Ⅱ导联和V1导联ST段抬高的同时存在,高度提示右冠近段闭塞,并提示并发右室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脑梗死模式与病因特点。方法选择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75例,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年龄≥65岁)98例和中年组(年龄65岁)77例。观察脑梗死模式与病因分型情况,脑梗死模式分为穿支动脉梗死、皮质动脉梗死、大面积脑梗死和分水岭梗死,病因分型参照TOAST分型标准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小动脉闭塞型、心源性栓塞型、其他明确原因型和不明原因型。回顾性分析比较2组病因分型及脑梗死模式差异。结果老年组年龄、心房颤动比例高于中年组;男性、吸烟比例低于中年组(P0.05,P0.01)。病因分型中,老年组和中年组均以小动脉闭塞型多见(44.90%和55.84%);2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小动脉闭塞型、其他明确原因型和不明原因型比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老年组心源性栓塞型比例高于中年组(8.16%vs 0,P=0.010)。脑梗死模式中,老年组和中年组均以穿支动脉梗死多见(41.84%和49.35%);2组穿支动脉梗死、分水岭梗死和大面积脑梗死比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老年组皮质动脉梗死比例高于中年组(32.65%vs 18.18%,P=0.031)。结论老年轻型缺血性脑卒中以小动脉闭塞型、穿支动脉供血区梗死多见;心源性栓塞型和皮质动脉供血区梗死模式较中年患者比例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2004-03-2009-03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共收治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新发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19例,其中14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多体位投照观察病变特点,明确梗死相关动脉.并根据主要冠状动脉直径狭窄≥50%的支数,分为左主干病变,单支病变,2支病变,3支病变.结果:14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均提示冠状动脉严重病变.单支病变1例,2支病变3例,3支病变8例,左主干加3支病变2例.梗死相关动脉12例为左冠状动脉,闭塞部位1例在左主干;9例在左前降支近段,其中4例提供侧支至右冠状动脉远段,2例提供侧支至左回旋支远段;1例在左前降支中段,右冠状动脉变异,开口于闭塞远段;1例在左回旋支近段,提供侧支至右冠状动脉.2例梗死相关动脉为右冠状动脉,闭塞部位1例在近段,为优势型;1例在中段,远段提供侧支至左前降支之第一间隔支.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新发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多为多支多处重度狭窄,梗死相关动脉供血范围较广,分别或同时累及第一间隔支动脉、房室结动脉,间接提示临床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采用Solitaire AB支架机械中取栓术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MCA)闭塞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2011年4月苏州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采用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术治疗的发病时间为4~7 h的急性MCA闭塞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 例因术中造影显示M2段中的...  相似文献   

18.
选成熟雄性小鼠54只,体重260~320g,水合氯醛腹腔内麻醉。按 Zea Longa 方法闭塞大脑中动脉(MCA),暴露左侧颈动脉,凝结颈外动脉(ECA)分支,结扎颈内动脉(ICA)颅外分支和翼腭动脉,把一根尼龙线导入 ECA 横断腔内,经 ICA 达大脑前动脉。恢复 ICA-MCA 灌注时,将尼龙线退回 ECA。把鼠分为9组,每组6只。2组作假手术;4个试验组持续性闭塞(PO)MCA30、60、120和240min;3个试验组暂时性闭塞(TO)MCA30、60和120min,接着再灌注  相似文献   

19.
动脉内溶栓已发展为导管介入颅内循环,顶端抵达血凝块,并在释放药物前使血栓裂解。作者报道用此方法治疗的12例病人。 1991年1月~1995年2月,确诊为严重缺血性卒中病人的标准:(1)临床检查提示为大血管闭塞所致的卒中,年龄18岁~75岁;(2)入院时CT无实质性大片缺血的表现;(3)血管造影示大脑中动脉(MCA)或基底动脉(BA)闭塞,而无同侧颈内动脉或椎动脉颅外段闭塞;(4)病程不超过6h。重度高血压或有严重合并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急性血栓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磁共振特点及病灶相关性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经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均为急性血栓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进一步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急性血栓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磁共振特点及病灶相关性因素。结果 (1)入院首日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和病灶体积对数无相关性(r=0.215,P0.05)。入院2个星期NIHSS评分和病灶体积对数存在显著相关性(r=0.298,P0.05)。(2)68例患者中,为=多发病灶48例(70.59%),单发病灶20例(29.41%)。多发病灶患者主要表现为皮质+皮质下梗死、皮质+皮质梗死、多发皮质下梗死。单发病灶患者主要表现为皮质-皮质下梗死、微小皮质下梗死但不存在皮质梗死、稍大皮质下梗死。结论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能够判断急性血栓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特点、病因,临床诊断工作者需对此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