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系统地介绍了古陶瓷研究中常用的各种仪器分析方法,其中对XRF、PIXE、NAA和EPMA等方法的原理及其在古陶瓷研究和鉴定中的应用作了详细的介绍,比较和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对象。  相似文献   

2.
概述了古陶瓷研究所涵盖的科技和人文元素,并分别探讨了科技和人文元素在古陶瓷研究中的作用及意义.本文结合古陶瓷的研究现状,阐述了运用科技和人文元素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古陶瓷,对挖掘古陶瓷的优秀传统工艺、恢复失传的名瓷品种及研究古陶瓷在人类社会中所形成的文化渗透、技术传播和审美观念变迁等理论问题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研究古陶瓷,是研究人类历史文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其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因而,数十年来,国际对古陶瓷的科学研究相当活跃。我国因特有的条件,对此更是取得长足进展,已发展成为一门古陶瓷学科。国际古陶瓷学术界,几乎均以中国的古陶瓷为研究对象。这是因为约在公元前四千五百到两千五百年前的仰韶文化期间的早期已有陶器,中期已有彩陶。龙山文化时期,轮制技术进步,制出质坚的黑陶。而在公元前一千六百到一千一百年前的商代,进而创造出来近于瓷器的施有石灰质釉料的青釉制品,考古界称为原始瓷。到了距今约一千八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古陶瓷文献的含义出发.分析了古陶瓷文献所含内容的双重性,并以大文献学观为指导,结合古陶瓷文献自身的特点,剖析了中国古陶瓷文献学的研究内容.构建了中国古陶瓷文献学的内容架构。  相似文献   

5.
通过古陶瓷表面的纹饰特征来对古陶瓷器具进行断源断代是我国古陶瓷鉴定领域的传统方法之一。使用Matlab软件对古陶瓷纹饰进行数字化处理,可以发掘出更多古陶瓷纹饰所蕴含的深层次的数字信息,有助于提高古陶瓷鉴定精度。在对古陶瓷纹饰进行数字化的过程中,边缘提取的算子选择决定了图片的清晰度。本文采用不同算子对古陶瓷样品的纹饰进行边缘提取处理,对比其处理效果,研究发现Sobel算子可作为古陶瓷纹饰边缘提取的最优算子,为我们后续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古陶瓷的纹饰特征进行研究和探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随着古陶瓷研究领域的不断发展,传统研究手段难以满足科研者的需求.因此,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对古陶瓷进行科学化研究已然成为常态.统计了国内从2015年至2019年间发表的古陶瓷科技研究论文.总结归纳现代科学技术在古陶瓷研究中的应用概况,结果显示在古陶瓷研究中常用到的科技手段主要有X-射线衍射分析(×RD)、能量色散×射线荧光...  相似文献   

7.
主要简述了XAFS的基本原理,国内外学者应用XAFS研究古陶瓷结构信患的相关工作,旨在推动我国XAFS在古陶瓷研究领域中的应用,挖掘更多的"潜"信息,丰富古陶瓷研究的内涵,更好地探讨古陶瓷呈色机制和烧成制度.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陶瓷发明源远流长,其图案所呈现出来的运动及其相关内容更是丰富多彩。因为陶瓷质地的特殊及其绘画工艺的精细,而使得考古研究有了持久、清新与真实的依靠。但是目前的研究,相对忽视了作为丰富矿藏的古陶瓷图案的存在,这无疑是体育教研上的一个重大缺失。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陶瓷文献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基础理论研究甚是匮乏。试图从明确古陶瓷文献的含义出发,探析中国古陶瓷文献学的理论基础、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学科属性,进而总结出中国古陶瓷文献学的含义。同时,还会对傅振伦先生所作《中国古陶瓷文献学》做出客观合理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古陶瓷分类研究中的模式识别—人工神经网络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模式识别-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应用于古陶瓷分类研究中,给出了古陶瓷分类的数学判据,用计算机设计了新的陶瓷釉化学组成点,并对古陶瓷的分类进行了定量预报。  相似文献   

11.
古陶瓷研究方案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研究成果的水平。这个体会是来自定窑和邢窑两个研究方案的设计及其研究工作的实践。如因原设计考虑的不周,致使成果的某部分结论欠于周密,或日降低了研究成果的水平,有的或延误了工作进度,致使思之深感内疚,也从而受到启发,较为深刻地认识到了设计古陶瓷研究方案的复杂性和重要  相似文献   

12.
在古陶瓷研究中,确定其当时的烧成温度,是古陶瓷鉴定中一项关键的数据,是划分陶器和瓷器的重要依据.对于古陶瓷的断代,研究古陶瓷各方面的物理化学特性都起着重大的影响.确定古陶瓷的烧成温度,如果采用将坯体粉碎以后成型再加热的方法来测定,  相似文献   

13.
对古陶瓷研究的再反思宋伯胤(南京故宫博物院)1986年10月,我为在西安召开的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年会写了一篇题为(对古陶瓷研究的反思)①的论文.对我国古陶瓷研究的现状和发展的标志,从五个方面表述了自己的粗浅的看。法。这五个方面是:一、从纵向向横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古陶瓷的元素组成能很好的反应陶瓷的种类、产地以及烧制工艺等信息,是古陶瓷科技研究中主要的研究内容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元素组成分析技术不断面世,然而,每种分析技术都有着其自身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如何针对古陶瓷样品的自身特点和具体的研究目标,正确选择和应用相应的元素组成分析技术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通过比较分析XRFI、CP-AES、湿化学方法在不同类型古陶瓷研究中的实际应用,总结得出了不同特点古陶瓷样品所适宜的测试技术和方法,为古陶瓷科技研究获取更为准确和丰富的元素组成信息提供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5.
张瑞瑞  周强  王莹  罗宏杰  张静  王芬 《硅酸盐通报》2020,39(11):3655-3663
器型研究对于古陶瓷的真伪鉴别、价值认知和其文化类型与传播途径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研究和解决了复杂背景下旋转体古陶瓷轮廓提取、图像畸变校正、轮廓线非线性建模等一系列技术难题的基础上,研究并实现了一套古陶瓷器型三维还原算法.通过该算法利用旋转体古陶瓷的二维图像建立了精确的轮廓模型,进而实现器型的三维建模.最终试验结果表明,该三维建模算法可以精确获取旋转体古陶瓷三维器型模型,对探索古陶瓷器型研究发展新方向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介绍古陶瓷,分析古陶瓷元素成分检测分析存在的问题,对各种类别古陶瓷样品元素组成分析技术选取开展探讨,旨在为如何促进古陶瓷辨别中元素成分分析有序开展研究适用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为客观、有效地对古陶瓷进行无损分类,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古陶瓷无损分类识别方法。通过遍历古陶瓷器型边缘轮廓,获取古陶瓷器型结构细节特征,并在HSI空间下提取古陶瓷釉色多通道颜色直方图特征。同时,提取反映古陶瓷纹理多样性的LBP纹饰特征。基于上述特征,采用机器学习方法实现古陶瓷器型结构、釉色及其纹饰图案的无损分类识别。结果表明:通过机器视觉可以有效地对古陶瓷进行分类识别;在以16为曲率步长、9为LBP算子分块数时,分别提取古陶瓷结构,纹饰特征有较好的识别精度,其中,基于结构与釉色融合特征相比单一特征具有更好的识别效果;当古陶瓷发生结构或纹饰上的小部分缺损时,该方法可以保持一定的鲁棒性,当信息丢失或缺损为5%时,平均识别率依旧可达85%以上,可期望实现古陶瓷科技鉴定中的良好应用。  相似文献   

18.
陶瓷壁画     
古陶瓷学术会中国古陶瓷学术讨论会今年四月在河南巩县召开。会议的三十余篇报告反映了我国近年来在古陶瓷研究方面取得的新成就。会上还展出了各地名窑复制品及继承传统的创新产品三百多件。龙泉窑、官窑、钧窑、定窑  相似文献   

19.
为了汇报近年来轻工业系统在古陶瓷科学研究方面的进展情况,布署和落实参加一九八五年十一月北京国际古陶瓷会议的学术论文,进一步促进古陶瓷研究工作的开展,一九八四年十一月十日至十二日,轻工业部科技局在景德镇部属陶瓷研究所召开了“轻工系统古陶瓷研究座谈会”。参加这次会议的有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景德镇陶瓷学院、河南轻工业研究所、河北、山西、浙江轻工业厅、辽宁硅酸盐研究所、福建轻工业研究所、德化陶瓷研究所、广东枫溪陶瓷研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不同产地、时代的古陶瓷在原料配方、原料的来源和处理技术的变化和不同,其最终的元素组成模式也存在相应的特点和差异。这种差异使得利用古陶瓷的元素组成来进行古陶瓷的断源断代成为可能。随着现代分析技术的发展,可以提供快速、便捷和良好重复性的X荧光成分分析技术已日渐成为古陶瓷研究中的一种重要的分析手段。本文提出了X荧光成分法能真正应用于古陶瓷的断源断代的3个前提条件:(1)完备的古陶瓷物理化学数据库;(2)一套适合于古陶瓷无损测试分析的标准参考物;(3)分析者具有良好的古陶瓷工艺知识和多元统计分析知识的基础,并进行了系统的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