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 本病属祖国医学的“胃脘痛”、“肝胃气痛”、“心痛”、“嘈杂”、“吞酸”、“呃逆”等病的范畴,其他如“血证”、瘀证”等,也与本病有一定的关系。现就本人多年来对本病的认识与临床体会谈以下几点。病因病机1、导致本病的因素(1) 情志失调,气郁伤肝,肝木条达疏泄无权,横逆犯胃;(2) 饮食不节,劳役过度,损伤脾胃,导致纳运失常,气机不畅,脉络痹阻;(3) 脾阳不振,脏病及腑,此为寒自内生;外感寒邪,中阳受伤,此为寒自外  相似文献   

2.
<正>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属中医“瘿气”、“肝郁”、“中消”范畴。甲亢的病理变化复杂,累及脏腑恒多,治疗颇为棘手。笔者体会,本病基本病理为“肝气郁结”而致变端丛生。临床上从肝论治确能收效。爰将管见所及,胪列于次。一、甲亢形成重责于肝本病形成与肝的关系十分密切。肝为风木之脏,内寄相火,以血为体,以气为用。本病的发生,多因长期精神悒郁,或因遭受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病属中医“头痛”、“眩晕”范畴。本病的病因病机,《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千金方》“肝厥头痛,肝为厥逆,上亢头痛也。”认为肝是高血压病的发病枢纽。《景岳全书》有“无虚不作眩”,《丹溪心法》则提出“无痰不作眩”的观点,认为脾虚痰湿是导致本病的主要原因。虞抟则倡“血瘀致眩”,《医宗金鉴》也认为“瘀血停滞,神迷眩晕,非用破血行血之剂,不能攻逐荡平也”,认为血瘀是导致本病的主要原因。笔者现就老年高血压病的辨证论治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韩镭  张天嵩 《四川中医》1998,16(12):9-10
慢性前列腺炎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病之一,临床症状复杂,病程长,并发症多,缠绵难愈,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本病届祖国医学“淋证”、“精浊”、“腰痛”、“阳摄”、“遗精”等范畴。多数医家将本病定位于肾,但其发病与肝有密切关系,从肝群治本病不失为治疗本病的有效途径c见病机深识现代医学所述的前列腺部位,正是祖国医学足厥阳肝经循行所达之处,如《灵枢·经脉篇》云:“肝足厥阴之脉,……循阴股人毛中,过阴器,抵少腹……”故本病亦可定位于肝。其具体病机主要有:①肝经湿热:多因过食肥甘、辛辣炙四之品。酗酒等;或房…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是以侵犯外分泌腺体尤以唾液腺和泪腺为主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本病以阴虚为本、燥毒为标,整体表现为免疫系统的“亢则害”,治疗当遵“承乃制”之法。肝气亢盛反似胜己之肺金燥化贯穿本病始终,“肝木偏亢,肺体失养”为其病机关键。本文基于“亢害承制理论”论述干燥综合征发病中的亢害承制关系,并提出调肝理肺、佐金平木法治疗本病。调肝是为补肝体之虚、疏肝木之气、制肝用之亢,理肺则为润肺体、调肺气、疏调水之上源,使气行津布则燥愈,并提供验案一则以示佐证。  相似文献   

6.
产后风湿无论从病因病机、病位、辨证要点、治法方药等各个方面都提示与中医“肝”关系密切。肝主血,血虚是本病发病基础;肝失疏泄,气血郁滞是本病病机关键;肝主筋,筋膜是本病主要病位;养血活血、疏肝解郁为本病基本治法。但在临床运用中还需要进一步辨别“虚”与“郁”的轻重,即“虚重于郁”“郁重于虚”以及“正虚邪恋”三种类型。对于虚重于郁,治疗重点在“养”,即养血活血为主,疏肝解郁为辅,同时需注意不能峻补,否有留邪之患;活血而不能破血,否有伤血之痹。对于郁重于虚,治疗当以“通”字立法,即疏肝解郁为主,养血活血为辅,同时需注意此时气血郁滞尚未成有形之结,用药应避免破气、破血之品。对于正虚邪恋,治疗上在疏肝的同时还需兼顾清肝、化痰。  相似文献   

7.
脑梗死合并不安腿综合征患病率高、诊断率低、症状多变、起病隐匿,临床运用曲直汤治疗本病取得较满意的效果。通过对脑梗死合并不安腿综合征的临床观察,发现本病与肝密切相关,其主要病机为肝血肝阴亏虚、肝魂不藏、痰瘀阻络,这与张锡纯“肝虚腿疼”理论不谋而合,因此以曲直汤加减以补肝体畅肝用同时佐以活血化瘀、祛痰通络之品切合本病病机。本文基于“肝虚腿疼”理论对脑梗死合并不安腿综合征进行理论探源,以期为临床治疗脑梗死合并不安腿综合征提供可行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乳腺增生是妇女常见病,临床以乳腺肿块和发作性疼痛为特点。相当于祖国医学“乳癖”、“乳中结核”的范畴。本病大多由于情志不遂,恼怒伤肝,肝气郁结所致。《外科正宗》载,本病:“多由思虑伤脾,恼怒伤肝,郁结而成。”《疡科心得集》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病辨证论治的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医无高血压病之病名。根据本病的主要症状及其发展过程,属于中医之“眩晕”、“头痛”、“肝风”、“中风”等病证的范围。仅就文献的论述与临床实践,试论本病的病因病机与辨证论治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炎”是眼科中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易诊断,易治疗,但又易复发。如反复发作,会严重影响视力。祖国医学将本病归纳在“瞻视昏渺”,“云雾移睛”等内障范畴。因此,本人根据《眼底疾病从肝论治》的理论和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将本病分为初,中,末二三期,分别以清肝、和肝、补肝三法治之。  相似文献   

11.
脂肪肝的中医辨证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典籍中虽没有脂肪肝病名,但根据其发病特点和历代医家的临床实践,认为本病可属于中医的“积证”、“积聚”、“胁痛”、“痰浊”、“肥气”、“臌胀”、“肝癖”等范畴。多数中医学者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是饮食不节,嗜食肥甘或饮酒无度,在内则责于脾失健运,肝失疏泄,湿热蕴积脾胃,痰浊(湿)内  相似文献   

12.
李培生教授治疗乙肝心法管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培生系武汉蔡甸区人 ,伤寒学家 ,全国首批名老中医。治疗肝胃病的丰富经验 ,尤对乙型肝炎的辨治见解独到。现将李师治疗该病之经验简介于下 :1 病因“湿热疫毒” ,病位“肝脾肾”李师认为 ,慢性乙肝属《金匮要略》“肝着”病范畴 ,本病乃“湿热疫毒”所致 ,发病取决于疫毒与人体正气相互作用的状态。实证多见于肝、胆、脾湿热明显 ,正气虚则多见脾、肾、脾气血亏损。李师潜心研究本病多年 ,总结该病的发病机制为、湿、热疫毒为病因 ,肝、脾、肾同病为病位 ,湿、毒、瘀、滞是其基本病理。2 疏、清、化、运、养是本病基本治法李师认为治疗…  相似文献   

13.
针药结合治疗面肌痉挛心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永春 《世界中医药》2008,3(5):310-311
面肌痉挛以一侧面部肌肉抽搐样收缩为特点,起病常从眼轮匝肌的轻微抽动开始,逐渐向下半部面肌扩展,严重者整个面肌可发生痉挛。本病常于情绪波动或疲劳时加剧,睡眠时消失。中医学认为属于“面喟”“筋急”等范畴。中医对本病已形成了一定的认识,多遵循《内经》中“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风盛则动”的原则,认为本病主要与肝有关,  相似文献   

14.
胆汁反流性胃炎(BRG)是由于含有胆汁的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胃所致的胃黏膜炎症。多发生在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后及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者。近年来,随着内窥镜的发展,本病的检出率逐渐增加。本病属中医的“胃脘痛”、“嘈杂”、“呃逆”、“呕胆”、“胆瘅”等范畴。中医药治疗BRG取得较好疗效,现将近年来的有关文献作一综述。1发病机理近年来对本病病机的探讨逐渐增多,主张也不尽一致。宋旭东[1]认为本病是由于湿热内蕴,升降失常。陶洪潮[2]认为肝(胆)胃失和,湿热中阻乃是本病的基本病理变化。邢奇英等[3]认为本病多由于肝胃湿…  相似文献   

15.
胃下垂,在临床中较为多见。目前中医大多认为“中气下陷”,用“补中益气”法治疗。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本病与肝不升发有关,实属肝脾肾三脏同病,  相似文献   

16.
中西医对慢性乙型肝炎致病机理的不同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祖国医学对肝胆病早有认识,在祖国古医籍中虽无“肝炎”病名,更无“慢性乙型肝炎”称谓,但根据其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可查询类似本病的记载,属中医黄疸、胁痛、鼓胀、积聚等疾病的范畴。《素问·脏气法时论篇》云:“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虚则目眩昭无所见,耳无所闻,善恐如人将捕之”。《素问·玉机真脏论篇》曰:“湿热相交,民当病瘅”中医对本病之认识,除黄疸、胁痛外,尚有肝着、肝积、虚劳等论述。肝积义名肥气,严川利《济生方》云:“肥气之状,往左胁下,大如覆杯,肥大而似有头足,是为肝积”。类似本病之肝脾肿大,只是部位在左,…  相似文献   

17.
探讨“柔肝缓急”法用于膀胱过度活动症的辨治思维以及具体的临床运用。本病属于中医学上的“淋证”范畴,近年来有医家从肝论治膀胱过度活动症,采用了“镇肝息风”“疏肝健脾”“调肝理血”等治法。本文则认为此病病程长久,易反复发作可能与肝阴、肝血亏虚、湿热瘀滞有关。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治疗上以柔肝缓急为要,以芍药甘草汤为基础方,酸甘化阴,柔肝缓急以息风、止痛、宁神、育阴利水,临床上加减辨证辅予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之法。“柔肝缓急”法临床多用于治疗阴虚血亏的痉挛性疾病及各种疼痛等,异病同治,运用此法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亦有奇效。现从病因病机入手,剖析其内涵以及临床具体应用,为临床上治疗本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8.
<正> 脑震伤后遗症,根据临床征象,多属中医“内伤头痛”“眩晕”等病范畴。本病病理变化复杂,累及脏腑恒多。笔者体会,本病主要机理为瘀血归肝,肝气郁结而致变端丛生。临  相似文献   

19.
中医在辨治过敏性鼻炎时多将其病位归结于肺、脾、肾,我们在临床实践及查阅古今文献的基础上,发现本病与中医肝脏的特性、功能以及肝脉的循行等方面的关系亦甚为密切.“肝应春”、“肝化风”等特性分别与过敏性鼻炎发作或加重的时间规律及症状特点密切相关;“肝主疏泄”在条达气机、调畅情志和促进脾胃运化的功能方面,以及“肝者主为将”在抵御外邪、捍卫机体的功能方面,都与本病的发生、发展及其防治密切相关;另外,足厥阴肝经与鼻有着直接的经络联系.因此,在调治肺、脾、肾三脏的基础上兼调肝脏,有助于提高中医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从肝脾论治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子光 《中医杂志》1990,31(10):36-37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以妇女发病为多见的一种出血性疾病。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由自身产生血小板抗体,引起血小板破坏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病症。本病急性暴发型一般认为属中医“葡萄疫”“温毒发斑”的范畴,而慢性型则认为属“内伤发斑”或“阴斑”的范畴。本文报道笔者从肝脾论治本病慢性型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