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9世纪60年代,博格华纳制造出世界上第1台硅油风扇离合器。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至今硅油风扇离合器已成为现代高性能汽车发动机(特别是柴油机)冷却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件。汽车在行驶行程中,由于复杂的工况和路况,要求冷却风扇的转速能随发动机热状况的变化而改变。这是传统的刚  相似文献   

2.
目前现有汽车发动机上普遍采用改变流经散热器芯部的冷却空气流量与改变冷却液循环流量相结合的方法来调节冷却强度,但采用节温器改变冷却液循环流量只能实现大、小循环之间的转换;采用风扇硅油离合器改变冷却空气流量,可以解决高速小负荷时节约风扇功率消耗的问题;电控辅助风扇仅仅提高了散热器的散热能力,但对发动机的冷却效果却受到散热器效率的制约。以上手段都只能改善部分工况的冷却效果,很难保证在发动机全部工况范围内的最佳冷却性能。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新型的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改善其冷却性能,以适应当前汽车发动机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前现有汽车发动机上普遍采用改变流经散热器芯部的冷却空气流量与改变冷却液循环流量相结合的方法来调节冷却强度,但采用节温器改变冷却液循环流量只能实现大、小循环之间的转换;采用风扇硅油离合器改变冷却空气流量,可以解决高速小负荷时节约风扇功率消耗的问题;电控辅助风扇仅仅提高了散热器的散热能力,但对发动机的冷却效果却受到散热器效率的制约.以上手段都只能改善部分工况的冷却效果,很难保证在发动机全部工况范围内的最佳冷却性能.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新型的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改善其冷却性能,以适应当前汽车发动机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硅油风扇离合器工作时产生大量剪切热,其热特性分析是离合器性能优化设计的重要环节。建立了硅油风扇离合器散热分析的数学模型,着重研究了热边界层有限元分析方法在硅油风扇离合器热特性计算方面的独特优势。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对比分析表明,散热分析数学模型准确和分析方法有效,并初步探讨了硅油风扇离合器热特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前重汽集团公司生产的载重车,如斯太尔91系列,使用的大多是硅油风扇离合器,而在欧美国家,一种结构新颖的气动风扇离合器,已取代了硅油风扇离合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面就美国kysor公司生产的这种离合器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介绍如下。1结构特点K-22气动风扇离合器的结构见图1。电气原理见图2。工作特性见图3。2工作原理介绍当发动机出水温度达到95±2℃时,由水温传感器传递至电子控制器,电子控制器便发出指令,令电磁阀动作,关闭压缩空气管路,此时在气动弹簧的作用下,摩擦片与连接法兰啮合,风扇即处于工作状态,当出水温…  相似文献   

6.
硅油风扇离合器传递扭矩计算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计算硅油风扇离合器传递扭矩的数学模型和计算公式,编制了计算程序。用该程序对硅油风扇离合器进行了计算,并在硅油风扇离合器试验台上作了专项验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计算方法可以用于硅油风扇离合器的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家对整车通过噪声测试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主机厂对发动机冷却风扇噪声问题的关注日益加强。纵观欧美整车市场发展历程,值得借鉴的一点就是大力推广硅油风扇离合器在卡车及工程车上的应用,以降低风扇旋转噪声。同时,由于硅油风扇离合器具有节约能耗及降低初始废气排放的功用.因而一直为欧美汽车冷却工程师所推崇。  相似文献   

8.
硅油风扇离合器结构参数对其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对硅油风扇离合器的主从动件工作面结构形状、端面间隙、柱面间隙、回油孔尺寸、硅油量、主从动件速度差等结构参数对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为设计硅油风扇离合器提供了有用的数据。  相似文献   

9.
姜阔  吴海清 《节能》1996,(2):20-21
在重型战斗车辆风冷系统中改装温控风扇离合器的探讨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技术学校姜阔,吴海清1前言我军装备的某重型战斗车辆发动机冷却系统由风冷和水冷两部分组成.在风冷系统中,发动机的动力经齿轮传动装置和风扇离合器传给风扇;离合器为常结合摩擦片式,除正常传...  相似文献   

10.
郭新民  丁健鲁 《节能》1993,(4):39-40
<正> 汽车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能,必须由冷却系统散去许多热量才能保持发动机的正常工作温度。目前国内车用发动机水冷式冷却系统的冷却风扇都是由曲轴带动,使冷却空气通过散热器带走冷却水的热量。这种冷却系统的冷却能力是无法随发动机的散热需要而自动调节的。当汽车在高温、低速、大负荷情况下工作时,发动机需要多散热,但发动机转速较低,风扇的排风量较小,因而易出现过热现象。相反,汽车在低温、高速、小负荷情况下工作时,发动机不需要散热,有时还需要保温,但是冷却风扇在发动机曲轴的带动下仍要高速旋转。这不仅增加了发动机的传热损失和低温下零件的摩擦磨损,而且也增加了发动机因驱动  相似文献   

11.
高压共轨柴油机高海拔(低气压)燃烧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内燃机高原环境模拟试验台,对经过高海拔标定后的高压共轨柴油机进行了外特性试验,重点研究了高原环境条件(0~5,km)对低速和高速燃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柴油机在低速下平均指示压力、最高燃烧压力、最大压力升高率和放热率峰值均随海拔的增加而减小;海拔每升高1,km,上述燃烧参数分别平均降低6.83%、7.03%、4.00%和3.92%.低速下最高燃烧压力点、放热率峰值点和放热率重心随海拔基本保持不变,最大压力升高率点后移.高速下平均指示压力和放热率峰值随海拔的增加而减小,海拔每升高1,km,分别降低2.59%和2.00%;最高燃烧压力随海拔基本保持不变,最高燃烧温度随海拔的增加而增高;最高燃烧压力点、最高燃烧温度点和放热率峰值点以及放热率重心前移.在高海拔高速工况下发生了燃烧压力振荡,造成噪声和机械负荷增大.  相似文献   

12.
以两级增压柴油机为研究机型,采用GT-Power构建其一维热力学仿真模型,对比模拟研究了柴油机采用两级增压(two stage turbocharger,TST)和可变两级增压(regulated two stage turbocharger,RTST)的变海拔(0km、2km、4km)工作特性。模拟结果表明:针对发动机外特性,不同两级增压系统高压级压比随海拔升高而增加。相比TST增压系统,高原环境下(2km、4km),RTST增压系统能够保证更高的进气流量及空燃比,抑制柴油机高原限扭,同时降低有效燃油消耗率。随着海拔升高,TST及RTST涡前温度及传热能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但RTST涡前温度及传热能升高幅度相对较低。低海拔(2km)下,NO_x比排放随海拔升高呈增加的趋势。高海拔(4km)下,可变截面涡轮增压器(variable geometry turbocharger,VGT)开度减小及推迟主喷定时,进气流量及空燃比增加。随着VGT开度增加及主喷定时推迟,涡前温度升高。传热能随VGT开度增加先减小后升高,随主喷定时推迟而减小。NO_x比排放随VGT开度的增加而减小,随主喷定时的推迟减小幅度较小。较早的喷油定时(-7°~-4°)协同合理的VGT开度(0.3~0.5)有利于减小有效燃油消耗率(BSFC)与NO_x比排放的折中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不同海拔条件下喷油参数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内燃机高原环境模拟试验台,研究了不同海拔条件下高压共轨柴油机在最大转矩转速点(1500 r/min)全负荷(2300 N·m)和部分负荷(500 N·m)工况下喷油提前角、共轨压力及循环喷油量(全负荷)对柴油机燃烧特性与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全负荷工况下,随着喷油提前角增加,柴油机滞燃期增加,最高燃烧压力和最大压力升高率增大,增大趋势随海拔增加而降低,柴油机转矩在0 km和3 km海拔先增加后减小,在5 km海拔时逐步增加.随着共轨压力增加,柴油机燃烧相位提前,最高燃烧压力、最大压力升高率和转矩均增加,排温降低;部分负荷工况下,有效燃油消耗率随共轨压力增加而降低.随循环喷油量增加,转矩、排温和缸内压力均逐渐增大,最大压力升高率在3 km海拔范围内逐渐增加、在5 km海拔时逐渐减小.海拔每升高1 km,柴油机在全负荷工况下,最佳循环喷油量平均降低5.81%,最佳喷油提前角和共轨压力在全负荷和部分负荷工况下平均分别增加了1.2°,CA、0.8°,CA和4 MPa、3 MPa.  相似文献   

14.
杨凯  张志谋  程江华  刘胜  张慧龑  石磊 《柴油机》2020,42(4):1-4, 14
基于SC7H涡轮增压柴油机试验台架,开展了变海拔典型工况下的稳态试验,研究了最大扭矩点(1 400 r/min)和标定转速点(2 300 r/min)分别在循环喷油量25 mg和75 mg工况下,缸内压力、燃烧放热率和燃烧特征参数随海拔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显示:随着海拔的升高,各工况下的最高燃烧压力均呈现下降趋势,最高燃烧压力相位、燃烧始点和燃烧重心推迟,燃烧持续期延长,且低负荷工况受海拔的影响更明显;当海拔升高时,最大压力升高率和最大瞬时放热率在低负荷工况下随之上升,而在高负荷工况下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5.
汽车用涡轮增压柴油机高原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高海拔地区特殊环境,分别在海拔20,2 200,3 800 m环境对涡轮增压柴油机进行了实地台架及道路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海拔升高,涡轮增压柴油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等指标都会恶化,但采取适当措施,可以明显减少恶化程度;把最大扭矩点置于增压器压气机最高效率区,而额定功率点效率应在66%左右,能够提高柴油机高原综合性能;提高压缩比和起动机功率是保证高原起动性能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6.
高压共轨柴油机高海拔全负荷标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原标定是高压共轨柴油机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利用高海拔(低气压)标定试验系统进行了高压共轨柴油机不同海拔下的全负荷标定试验,研究了最佳喷油参数随海拔的变化,并进行了高压共轨柴油机不同海拔下的功率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循环喷油量随海拔的增加而减小,海拔每升高1 000,m,循环喷油量下降2%~4%;中高转速下最佳喷油提前角和轨压随海拔的增加而增大.海拔每升高1 000,m,最大转矩降低2.8%,标定功率下降2.9%.不同海拔下柴油机速度系数保持不变.不同海拔中高转速燃油经济性基本保持不变,低转速下燃油经济性恶化,海拔每升高1 000,m,低转速下燃油消耗率增加3.9%.  相似文献   

17.
以一台高压共轨重型柴油机为研究机型,构建了一维热力学模型,首先对比研究了单级增压(single-stage turbocharger,1TC)和二级增压(two-stage turbocharger,2TC)对柴油机变海拔条件下工作特性的影响;然后将2TC的高压级更换为可变截面涡轮增压器,在4 km海拔条件下,分析了叶...  相似文献   

18.
不同海拔下直喷式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时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大气模拟试验台架上进行了不同大气压下直喷式柴油机燃用0~#柴油(B0)和纯生物柴油(B100)的动力性、经济性、烟度和噪声声压级测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发动机动力性和经济性下降,噪声升高,但海拔对燃用B100发动机的影响小于B0;同一海拔下二者相比,燃用B100发动机实测油耗增加,动力性降低,全负荷时烟度减小.低负荷时二者有效热效率和噪声相差不大,但随着负荷的增加,特别是全负荷时,燃用B100发动机有效热效率明显提高,噪声小于B0.  相似文献   

19.
柴油机燃用柴油/甲醇混合燃料时的燃烧特性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通过添加助溶剂形成一种稳定的柴油/甲醇混合燃料,并开展了柴油机燃用此混合燃料的燃烧特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混合燃料中甲醇含量的增加,预混燃烧阶段的放热率增加,扩散燃烧时间缩短。滞燃期随甲醇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此现象在低负荷和高转速下更为明显。甲醇含量对快燃期长短影响较小,总燃烧期随甲醇含量的增加而缩短。低转速下放热率曲线中心随甲醇含量的增加而移近上止点,最大压力升高率和最高放热率随甲醇含量的增加而增加。高转速高负荷下放热率曲线中心随甲醇含量的增加而移近上止点,高转速低负荷下放热率曲线中心随甲醇含量的增加偏离上止点;高转速下最大压力升高率和最高放热率随甲醇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而进一步增加甲醇含量反而使最大压力升高率和最高放热率降低。当混合燃料中含氧量小于6%时,缸内最高压力随甲醇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进一步增加含氧量时缸内最高压力保持不变或略有降低。缸内最高平均气体温度基本上不随甲醇含量而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