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赵明峰  罗建均  陆建宝  周克林  王伟 《黄金》2023,(4):63-68+74
赖子山背斜地区是贵州册亨—望谟金矿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地区已发现一处超大型金矿床和多处小型金矿床或金矿点,目前该区仍然具有很好的找矿前景。通过系统总结地质特征和金矿构造控矿规律,认为赖子山背斜地区具有明显的三级构造控矿特点,深源成矿流体的运移及富集与三级构造的关系密切,晚古生代的隐伏同生断裂+区域性赖子山背斜、层间滑脱构造+矿床级的断裂、褶皱组成的构造系统对金矿的形成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并建立了赖子山背斜地区的构造控矿模式。  相似文献   

2.
黔西南赖子山背斜东南缘卡林型金矿(化)区位于扬子准地台西南缘与右江造山带的衔接部位,和著名的烂泥沟超大型金矿产于同一背斜(赖子山背斜)上,是近年来黔西南重点勘查区域。本研究综合利用区域主要地质信息来优选找矿部位,确定找矿靶区,并对其资源量进行预测计算,从而起到指导找矿的作用。重点以成矿远景区地球化学特征研究为基础进行综合信息的成矿预测,结果表明,区域内NE向展布的赖子山背斜及分布在背斜两翼与之平行的对冲式逆冲断层对成矿极为有利。另外,利用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方法研究异常元素之间的分异程度及其与金矿化的关系,能够确定有利成矿元素特征。将Au、As、Sb、Hg元素异常与构造特征相结合,可确定元素异常部位及其与金矿化的强弱关系,并结合方解石稀土及C、O同位素拟合的判别函数可初步判定与成矿有关的断裂带特征。将以上与成矿关系密切的因素整理进行资源量计算,结果表明该区卡林型金矿有较大的开采潜力。  相似文献   

3.
广西贵港龙山矿田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港龙山矿田是广西重要的金矿化集中区之一,该区位于广西山字型构造前弧东翼,大瑶山复背斜西南倾伏端,龙山鼻状背斜核部,成矿地质条件好,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文章通过对该矿田的矿床地质特征、矿体特征、矿石特征、控矿因素等方面的分析,认为区内金多金属矿床为受北北西向断裂和裂隙控制富集成矿,属燕山期多期次,高温、中低温岩浆叠加矿床。指出矿床类型主要有次火山岩接触带环状金矿床,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层间破碎带似层状金多金属矿床等三种。  相似文献   

4.
荆竹大山金矿位于湖南省临湘市北部,属于湘东北金矿矿集区。矿区处于扬子地台褶皱区的南部,新华夏系北东向沙湖-湘阴深切断裂的东侧,临湘山字型弧形构造的中心部位,区内构造复杂,有利于成矿。出露元古界冷家溪群地层,岩性较单一,岩浆岩不发育。通过对金矿床的地质特征、矿石矿物组成、成矿条件等进行系统的研究表明,该矿床受断裂构造的控制,沿断裂带局部充填石英脉,并出现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等矿化蚀变。该金矿成因类型应属于中低温热液裂隙充填型,工业类型为蚀变破碎岩型金矿和石英脉型金矿,其中蚀变破碎岩型金矿是区内的主要金矿类型。  相似文献   

5.
金豆子山铅锌矿床位于华北地台北缘,天山-兴蒙巨型纬向构造带,是中低温热液矿床.区域构造格局控制了成矿带的分布,在不同的构造单元中具不同的控矿构造形式.该矿区主构造线呈北东向,金豆子山倒转背斜构成矿区主要构造格架,断裂构造亦较发育.成矿前走向NE的断层和成矿后的断层决定了矿床的展布.金豆子山铅锌矿床及该背斜南东翼的(馒头沟)铅锌矿点属一地堑构造控矿.今后找矿的主要方向是倒转背斜南东翼的断裂破碎带,且有望找到同特征、同成因的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6.
上庄金矿区地处胶西北矿集区龙(口)-莱(州)金成矿带内,区内北东向焦家断裂的分支断裂东庄子断裂、侯家断裂、望儿山断裂控制了区内金矿体的形成和展布。区内成矿岩体以中生代燕山早期玲珑超单元及中生代燕山晚期郭家岭超单元为主,为区内金矿床的主要成矿物质来源。通过对该区成矿地质条件的研究,认为该矿床成因类型为深熔岩浆期后中温热液交代充填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7.
云南会泽大海矿田位于金牛厂-矿山厂铅锌成矿带SW端,具有优越的成矿条件。在总结成矿地质特征基础上,通过典型剖面、断裂结构面、矿化点的观察研究,综合分析认为,五星背斜、水槽子向斜控制着整个大海矿田内铅锌矿床(化)的展布,与铅锌成矿关系密切。矿床主要分布于东西向线性构造与环形构造交汇部位。铅锌矿化主要受NE-NNE向倾伏背斜和配套断裂系统控制,五星背斜倾伏端、水槽子向斜西翼等构造部位是有利的成矿地段。五星背斜核部、西翼(陡倾)成矿条件较差;东翼(缓倾)及倾伏端成矿条件较好。韩家村、以则铅锌矿深部及外围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8.
金龙山金矿带自东向西分为金龙山、腰俭、丘岭和鼓楼山4个呈似等间距分布的矿化富集段,矿(化)体主要赋存于上泥盆统南羊山组和下石炭统袁家沟组,研究表明地层可能仅是赋矿之所,而钙泥质粉砂岩、粉砂质页岩及钙质页岩等有利岩性对成矿起主要控制作用。区内构造极为发育,EW向区域性断裂控制整个矿带的展布,矿带内NE和近EW向次级断裂控制着矿带分段和矿(化)体的空间定位。因此,有利岩性组合和断裂联合控矿是金龙山金矿带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9.
龙头沟金矿是近年发现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产于泥盆系砂岩中,成因类型为受构造控制的中温岩浆热液矿床。在介绍区域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与成矿有关的主要控矿条件,指出矿体主要受近EW向断裂控制,断裂倾向与地层相反,并且围岩岩性、蚀变强弱和矿体产出标高均对矿体的形态和品位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结合近年外围工作进展,提出本地区今后找矿勘查工作应围绕走向剪切断裂、区内矿化蚀变带及外围化探异常开展,同时对背斜南翼开展找矿勘查工作。  相似文献   

10.
背斜+高角度纵向断裂是滇黔桂"金三角"区内成矿基本构造条件,是区域金矿成矿、赋矿有利构造部位,和本区基本一致。羊街—斗月金矿属于叠加矿床,矿床成因并不是由单一因素决定,而是由多种因素决定,既有层位控制矿体,又受构造控制矿体,玄武岩(岩体)和矿体的关系也十分密切。火山喷发带来了丰富的成矿物质,经沉淀形成初始矿源层;火山期后热液活动强烈,热液活化、萃取初始矿源层中的金元素,在有利位置富集成矿,形成工业矿体。  相似文献   

11.
工作区大地构造位置隶属华南褶皱系右江褶皱带册亨—望谟构造变形区,其位于右江褶皱带北缘凸起端(赖子山背斜近北端),与扬子准地台西南缘相毗邻。本区金矿成因为构造热液成矿,属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本文通过对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以及地球化学特征、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前人资料,将塘新寨金矿初步定为卡林型金矿。  相似文献   

12.
泥堡金矿床为以断裂型为主、层控型为辅的复合型矿床,呈近北东向的F1断裂控制了该区断裂型主矿体(Ⅲ号矿体),层控型矿体分布于构造蚀变体(SBT)及F1上、下盘龙潭组地层中。泥堡背斜、二龙抢宝背斜与F1(F4)断裂是矿区主要控矿构造组合,二龙抢宝背斜为泥堡背斜南翼受F1逆冲过程中形成的次级褶皱。推测F1、F4为与深部大断裂相连的成矿热液运移通道,建立泥堡金矿床成矿模式,预测泥堡背斜核部及北翼、F4断裂、二龙抢宝背斜南翼深部(1500-2000m)及临区非同一褶皱体系的大坪子背斜具一定找矿潜景。  相似文献   

13.
桦树沟金矿区处于华北地台北缘内蒙地轴中段南缘,太古宙集宁岩群构成区内褶皱变质基底,金矿化受NW、NE向断裂破碎带控制。在面积近15 km2的矿区范围内发现了木匠沟和桦树沟等6个金矿化点,金矿化主体为构造蚀变岩型,其次为石英脉型。根据本区金矿的赋矿地质条件和物化探异常特征,重点分析了桦树沟金矿区的成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并从构造和岩浆活动等方面论述了金矿的成矿地质条件与矿床成因,提出了近NW和NE向构造是本区的重点找矿地带,尤其要注意伴随断裂活动侵入的石英脉和石英斑岩脉,指出了金矿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4.
青海省都兰县阿斯哈金矿位于东昆仑造山带东段,受区域复杂的地质构造演化影响,区内构造极为发育,具有多期多阶段特征,区内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主要发育NW向、NE向、SN向、EW向四组。其中NE向、SN向断裂是区内主要的控矿、赋矿构造,EW向断裂与区域上深大断裂呈平行产出,主要为破矿构造。矿体主要形成于花岗岩体内构造蚀变岩带内,蚀变规模也直接影响着金矿床规模的大小。矿体在倾向及走向上可见明显的尖灭再现、分枝复合的特点,在收缩复合部位由于受到多期成矿流体物质叠加扰动,因此对成矿物质聚集极其有利。本文通过介绍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及成矿演化对阿斯哈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5.
甘肃岷县寨上金矿床构造控矿特征及找矿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系统的路线调查和详细的矿区地质填图,认为寨上金矿区构造格架是由区域性断裂(F1、F10)、主干断裂(F3、F5、轴面断裂、F8、F9)、容矿断裂(矿脉)三者围绕扎麻树背斜核部形成一个规模逐渐降低的断裂构造成矿系统。成矿前为左旋压扭性应力场,背斜发生二次变形,同时配套形成主干断裂和左行斜列分布的容矿断裂;成矿期为右旋张扭性应力场,形成右行斜列矿体和单个矿体向西侧伏。依据构造控矿特征对矿区和外围下一步的找矿提出了明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属秦岭—大别造山带中段,北秦岭构造带,区内地层为一套中浅变质火山—沉积岩系,地质构造复杂,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歪头山组中部(Pt3w2)第二岩性段(Pt3w22)为矿区主要含矿层位,朱庄背斜是矿区的一级控矿构造,矿床的成因类型为变质岩来源大气降水热液金矿床。研究成果对矿区以后地质勘查工作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区内含金岩性主要为碎裂岩、碎裂状石英闪长岩(夹褐铁矿化石英脉),矿化主要表现为较强的褐铁矿化、孔雀石化、局部硅化、碳酸盐化及高岭土化。区内金矿体受断裂构造控制作用极为明显,矿体均产于北西向、北东向破碎带及层间裂隙中,断裂的活动为成矿提供了矿液运移的通道和储矿的空间,矿化体展布形态与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因此初步分析本区金矿成矿类型为"构造蚀变岩型"。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哈达门沟金矿床构造控矿规律及成矿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辛向东  刘纲 《黄金》2010,31(12):9-14
哈达门沟金矿区构造格架由乌拉山复式背斜、山前大断裂、控岩断裂、控矿断裂及成矿后断裂等五大构造系统组成,矿床属山前大断裂引导产生的印支—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产物。矿脉受山前大断裂活动派生的次级构造和变质岩片理、不同岩性界面等构造薄弱面联合控制,在空间上具有南北成带、斜列和等距性分布规律,矿化则具有分段富集、向东侧伏、西高东低和上金下钼等特点。据上述成矿规律,在全区圈定3个找矿远景区,定位预测了山前钾化带和13号脉等矿脉深部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9.
万古金矿区大塘冲矿段位于万古金矿区东部,是近年来新设立的金矿勘查区。在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对大塘冲矿段的矿脉、矿体及矿石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厘定了矿床类型及成因,探索了成矿规律,并指出了进一步的找矿方向。研究表明,大塘冲矿段内含金矿脉受控于北西(西)向断裂破碎带,断裂破碎带由构造角砾岩、石英细脉及蚀变板岩组成,倾向北(北)东。矿石构造主要为块状构造、角砾状构造、条带状构造、板状构造等,矿石结构包括碎裂结构、角砾状结构、显微鳞片变晶结构、镶嵌结构等。矿石类型以石英脉型、蚀变破碎板岩型、构造角砾岩型及蚀变板岩型为主。大塘冲矿段矿床成因类型为受断裂控制的岩浆期后远成中低温热液型,矿体富集在舒缓波状弯曲、断裂分支部位;北西(西)向和近东西向断裂或层间滑脱带,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毒砂矿化、辉锑矿化、褪色化较强地段和Au、As、Sb、Hg等元素的组合异常及金的重砂异常是重要的金找矿标志。14号矿脉深部是成矿有利地段,具有较大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20.
茶洞矿区位于NE向吴川-四会大断裂北端与EW向贵子-挞石弧形断裂带的交会部位,断裂带及断裂带内的次级断裂控制着区内的金矿分布,是区域上非常有利的构造成矿部位,成矿条件优越。区内构造较为发育,结合该区地质勘查成果,简述了矿区的地质特征及遥感解译构造与矿脉的关系,通过分析控矿因素,总结矿床的成矿规律和主要控矿因素,认为断裂与成矿关系最为密切,断裂是控制矿体规模、产状和形态的主要因素,并为含矿溶液的活动和充填创造了良好的空间场所。从找矿方向来看,36号脉向南西延伸的可能性较大,建议向南加强地表追索;矿区NE-NNE向断裂与成矿关系密切,应加强NE-NNE向矿脉的调查工作,寻找新的矿脉。区内有望找到大-中型规模的银金多金属矿床,需要加强对区域成矿地质特征的研究力度,优选找矿靶区开展预查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