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推进长江经济带大保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吉喜 《环境保护》2016,(15):21-24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脆弱,资源开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存在尖锐矛盾,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均面临不同程度威胁,生态环境保护面临巨大挑战。在长江经济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的空间边界与管理限值,是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关键举措。本文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在划定过程中存在的落地难度大、与各类规划有交叉重叠、配套政策缺失等问题,提出从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加大区域生态修复和保护、建立统筹协调的红线管控制度等对策和建议,以推进长江经济带大保护。  相似文献   

2.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的若干战略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国家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一,要保护长江生态环境,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当前,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城镇化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后期;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下降,水环境质量改善,但水生态状况堪忧,生态环境质量持续稳定改善进入攻坚期.通过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形势的研判,阐述了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需求和目标,并提出了四项战略.结果表明:①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需求从单一要素、单一指标、部分区域转向水生态环境的系统保护和综合修复.②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目标由水环境质量改善转向水生态环境安全提升,未来将逐步转向生态环境健康改善.③空间管控战略需要整合多项区域规划,研究构建流域与区域协同、水陆统筹、山海一体的统一的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空间单元划分体系.④产业绿色发展战略的核心是在影响水生态环境安全的相关产业领域加强防控.⑤科技创新战略要突出科技平台的作用,推进数据、人才、技术、成果的汇集和创新,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由投资驱动向科技创新驱动转型.⑥现代治理能力提升战略要求长江经济带建成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带,率先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构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研究显示,把握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需求和目标,推行空间管控、产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和现代治理能力提升战略,能更加有效地支撑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三角洲一体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长江经济带不仅是全国高密度的经济走廊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及生物资源宝库、中华民族的重要水源地,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多年的高强度开发与不合理利用造成长江经济带环境污染问题严峻,局部生态系统功能退化,跨区域多要素生态环境问题交织,已成为制约长江经济带迈向高质量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瓶颈。本文系统剖析了长江经济带存在的生态功能退化严重、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下降、环境污染问题突出、饮用水安全隐患明显等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流域综合管理、空间开发秩序、产业结构调整、生态补偿制度、环保科技支撑等方面的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若干建议,以期为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文章分析了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聚焦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关键问题的解决,狠抓重点区域的保护、治理和修复,狠抓重大工程的实施,创新体制机制等思路;并为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勾勒出战略构思,包括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问题,严守资源开发利用上线,以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为目标,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制定分区分类的生态环境管理战略及目标等。  相似文献   

5.
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基础是一江清水永续东流,流域水治理是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是第一要务。长江经济带水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遵从山水林田湖共生性的自然特征,按照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实施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协同治理,统筹水陆、城乡、江湖、河海,统筹上中下游,运用空间管控、结构优化、达标治理、生态保护以及政策引导、制度建设等手段,预防与保护同步,工程与管理并重,政府与市场同时发力,政策与措施协同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和联动效应,才有可能实现水量—水质—水生态三方面的良性互动,达到提升流域生态服务功能,恢复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2017年7月,环保部等部委联合印发《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以切实保护和改善长江生态环境。文章对《规划》的内涵和实质进行了分析,认为《规划》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基本原则为遵循;以严守"资源利用上线、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三线为纲;推进了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从末端治理到全过程治理,从传统环境管理到精准环境监管,从条块保护到系统保护等五项转变,是对"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等重要原则的检验。  相似文献   

7.
为强化长江经济带资源整合与共享,集成统一规范的大数据平台,基于“十一五”“十二五”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数据和模型库资源,以面向服务的架构(SOA)和模块化设计为支撑,遵循“五横两纵四统一”的平台架构设计思路,应用大数据挖掘、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长江经济带水质目标管理平台.平台基于长江经济带水生态环境功能分区,兼顾不同类别水质目标管理技术的协调性、衔接性和适应性,对水质目标管理相关信息进行跟踪、模拟、分析和三维可视化表达,在水生态环境功能分区管理、数据汇交与信息共享、容量总量管理、风险评估与预警等方面实现业务化运行,实现全景式水质达标形势研判、一体化风险联防联控.平台已在国家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中心进行业务化运行,将有效提升长江经济带水环境综合管理能力,同时可为其他重要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提供信息化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8.
长江经济带建设背景下大型通江湖泊的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本研究以洞庭湖和鄱阳湖两湖(以下简称"两湖")为研究对象,着眼于通江湖泊"江湖—河湖—人湖"关系的扰动、失衡和调控,从水沙情势、水环境、湿地生态等层面剖析了两湖生态环境保护的3类9项问题,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强化两湖水资源调控,保障生态流量;强化两湖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保护水环境质量;强化两湖湿地生态保护等对策和建议。考虑到湖泊生态系统演替具有复杂及不确定性,研究结论可为长江经济带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长江经济带工业企业密集,环境风险点多,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合理造成累积性、叠加性和潜在性的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制约了其持续健康发展.根据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和产业发展特征,选择3个典型流域(区域)(即重化产业最密集、人口最密集,重化产业布局性矛盾最突出的长江湖口以下干流区域;重大调水工程下游减水河段与涉水产业重点发展的汉江流域;生态系统脆弱的喀斯特地貌区与磷矿资源开发强度高的乌江流域)进行分析,并识别流域重化产业发展可能带来的环境风险问题及其演变趋势.基于保障“清洁长江”与“安全长江”建设的总体目标,按照“守底线、优格局、提质量、保安全”的调控思路,提出长江经济带典型流域重化产业绿色发展的优化调控对策和差别化生态环境保护与环境风险防控建议,为推动长江经济带的实施精准治理提供支撑,主要包括:①长江湖口以下干流区域以保障人居环境安全为目标,以各类工业园区为抓手优化布局,提升区域环境风险防控能力建设,研究制定长江沿岸地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控制对策;②汉江流域以流域环境承载力为硬约束,从国家产业政策战略高度调整汉江中下游的产业发展战略,严格控制高耗水和水污染产业的持续发展;③乌江流域以保障下游库区水质为目标,严控喀斯特地貌区域新增磷化工产能,研究喀斯特地貌区实施磷化工产业废水特别排放限值.   相似文献   

10.
流域生态补偿是世界各国为应对全球的水危机和水污染而提出的,旨在通过一定的经济手段和措施,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相关各方之间利益关系,达到提高流域环境保护者的积极性,保护流域的水质和水环境,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平衡协调发展的目的。本文在概述流域生态补偿的概念、国外流域生态补偿的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总结和借鉴不同国家的流域生态补偿的实践和经验,提出了构建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促使区域经济平衡协调发展的一些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长江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将生态环境保护居于"压倒性的战略地位",凸显了当前长江经济带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以南京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城市在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绿色发展、工业污染防治、船舶污染治理、流域污染治理、制度体系等方面,提出了近期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的若干对策建议,供政府职能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环境保护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生态环保事业的工作重点之一。近年来,长江的生态环境治理虽然取得了一些积极进展,但总体形势仍然十分严峻,污染排放、生态破坏、环境风险等问题亟待解决。2018年4月,习近平同志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的重要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长江大保护工作的力度只会增强、不会减弱。污染物排放基数大是长江流域水污染的突出表现,而入河排污口是污染物进入河流的最后一道"闸口","闸口"管理好坏,直接关系到长江水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安全。生态  相似文献   

13.
流域水环境资源生态补偿是环境经济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养殖污染主控流域在生态补偿问题上有其研究的典型性和特殊性。为补偿上游养殖户为保护下游水质安全做出的经济牺牲以及发展的机会成本,需要构建适用于养殖污染主控流域水环境资源跨区域生态补偿的机制。本文以九洲江流域生态补偿试点为例,对养殖污染主控流域水环境跨区域生态补偿的补偿范围、主客体、补偿方式、补偿标准、补偿效果考核评价机制加以明晰,以期为其他同类地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思路、框架和方法学支撑。  相似文献   

14.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中共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新形势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2018年4月初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指出打好污染防治战,要打几场标志性的重大战役,其中就包括"长江保护修复"。为助力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本文在辨析长江保护修复面临突出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治理、空间管控、三水共治、区域联动等战略重点,并明确了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完善治污体系、强化流域生态保护修复、防范环境风险、实施精准治理以及推动区域间联防联控几项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5.
围绕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工程项目建设需求,阐述了"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的总体思路、建设原则和总体要求,分析了生态环境保护领域跨部门信息共享的现实需求和有利时机,提出了推动环境保护政务信息化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16.
生态缓冲带能够有效减缓流域内的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对水环境和水生态系统的影响.在长江经济带构建流域生态缓冲体系,对长江生态保护修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讨论了构建流域生态缓冲体系涉及的生态缓冲带位置选择、缓冲体系所占最低面积比率、宽度划定等一些基本的原则要求;利用卫星遥感影像数据,提取各汇水单元的地形特征、土地利用类型特征、土壤类型、土壤侵蚀强度、水文水系等数据,对长江经济带流域生态缓冲体系进行布局.结果表明:①长江经济带内林草地是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占区域总面积的62.46%,但是分布很不均匀,主要集中在西部高地和中下游的丘陵地带,在人口密集、农田密集的区域分布偏少;城镇用地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②土壤类型空间差异显著,浙江省、江苏省、湖南省、江西省及安徽省大部分区域的土壤多是黏性比较大,污染物迁移能力较低;而污染物迁移能力较强的砂质土或者土层较薄的山地草甸土主要分布在四川省北部、西北部.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和冻融侵蚀均有分布,且以水力侵蚀为主,建议在中度及以上侵蚀强度区域尽量减少污染源,重点布置缓冲带,增加该区域的缓冲力度.③长江经济带范围内可以利用的中小型湿地、小型河流支浜的面积至少有1.4×104 km2,再结合林草缓冲带,就可以形成一个生态缓冲体系.④在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结果基础上,叠加土壤侵蚀强度和水系分布,将污染源区、中度及以上侵蚀强度区、水体区作为缓冲对象,建立缓冲体系的重点区域,总面积约14.26×104 km2,占长江经济带总面积的6.95%.对照欧美地区的研究,6.95%的缓冲体系面积占比是偏低的,需要在长江经济带开展深入研究来确定适宜的缓冲体系面积比,推进长江经济带流域生态缓冲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管理存在多部门“九龙治水”的现象,导致各类数据信息分散、科研成果碎片化,缺乏综合性信息查询与管理平台支持.针对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对数据资源共享与精准决策的需求,提出构建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智慧决策平台(简称“长江平台”),按照基础层、数据汇集层、数据治理层、大脑层、应用层构建平台系统框架,设计数据采集处理、数据挖掘分析、基于WebGIS的数据展示、数据分级共享、调度会商、长江舆情发布、水环境模型工具、空间制图工具等主要功能,提出平台部署方案与分期建设方案,分析了平台建设面临的多元数据汇集与标准化处理、水质目标模型筛选、水环境预测预警功能开发等难点与关键技术,同时提出平台建设与运行保障机制.通过平台建设,可实现长江流域数据采集多样化、生态环境要素可视化、环境问题诊断精准化、管理响应自动化和决策会商便利化,为长江大保护提供智慧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8.
正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流域上游是"中华水塔",是我国重点生态功能区;中下游是战略性饮用水水源地和润泽数省的调水源头。长江经济带发挥着确保我国总体生态功能格局安全稳定的全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目前,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仍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生态环境恶化、流域  相似文献   

19.
长江经济带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国家生态安全的基础屏障,编制并实施《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将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定标、护航。规划遵循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明确了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的形势、目标、任务和路径,成为推进长江生态环境共建共保共享的具体行动指南。规划是落实"共抓大保护"理念,打造美丽中国的"绿腰带"和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带,确保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长治久安的重要举措。做好规划实施,需要在细化多级管控目标、加快推进重大工程落地、促进形成多元共治体系、推进生态资源资产化、加强督促问责等方面进一步强化支撑。  相似文献   

20.
环境信息是国家基础性、战略性、公益性的资源,在加强环境管理和公共服务、促进环境保护和优化经济发展、提升环境风险防范能力、积极探索环境保护新道路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由于缺乏环境信息共享管理制度,导致环境信息资源不共享、应用系统不互通、环境业务不协同、信息化成效不明显。针对这些问题,必须站在环境保护全局的高度,加强环境信息共享管理机制研究,建立完善的环境信息管理制度,确保全国环境信息化"一盘棋",实现环境信息资源共享,业务协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