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刘杰  刘岗 《安徽化工》2004,30(6):11-12
装置采用C9芳烃与丙烯进行催化烷基化反应,再对反应产物进行精馏获得高纯度均三甲苯。通过均三甲苯装置进行改造设计,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刘杰  刘岗 《河南化工》2004,(11):26-27
以富集均三甲苯(均三甲苯含量≥35%)为原料,采用c。芳烃与丙烯进行催化烷基化反应,再对反应产物进行精馏获得高纯度均三甲苯。通过对均三甲苯装置进行改造设计和工艺优化,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均三甲苯产品纯度≥99%,偏三甲苯含量≤0.3%。  相似文献   

3.
刘杰  刘岗 《四川化工》2004,7(4):44-45
采用C9芳烃与丙烯进行催化烷基化反应,再对反应产物进行精馏获得高纯度均三甲苯。通过对均三甲苯装置进行改造设计,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锦州石化精细化工公司年产1000t均三甲苯精制装置,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烷基化部分、水洗部分、减压精馏部分。通过烷基化反应把沸点接近的三甲苯转化为C12~C15,以增大与均三甲苯的沸点差,使均三甲苯可以用精馏的方法与其他组分分离,达到提纯的目的。烷化系统的安全对装置的平稳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解烷化系统的火灾危险性大小,  相似文献   

5.
对一次烷基化-分离法制取高纯度的均三甲苯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先在反应器中进行富集均三甲苯与丙烯的烷基化初步反应,然后进一步采用正交试验方法,考察了不同反应条件对均三甲苯收率的影响,确定最佳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6.
采用反应分离方法,用氯代烷对富集均三甲苯进行了精制。在选定催化剂和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后,当氯代烷与甲乙苯的摩尔比为1.4时,氯代烷对富集均三甲苯的精制起到了较佳的作用,甲乙苯的转化率超过99%,也使偏三甲苯高效异构化均三甲苯,使均三甲苯的产率在116%以上,反应液中均三甲苯与C9芳烃的质量比超过98.9%。  相似文献   

7.
管浩  唐红 《甘肃化工》2004,18(1):32-35,47
采用反应分离方法,用MTBE尾气对富集均三甲苯进行精制,在选定了催化剂的加入量、反应温度和气速后,MTBE尾气对富集均三甲苯的精制起到了较佳的作用,甲乙苯的转化率超过94%,均三甲苯的产率高于110%,反应液中均三甲苯与C9芳烃的质量比大于98.6%。  相似文献   

8.
均三甲苯二硝化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均三甲苯二硝化反应 ,考察了均三甲苯二硝化制备二硝基均三甲苯反应中 ,氧化副反应、硝酸比、硝化方式、尿素用量、反应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得出了可行的、适应的制备二硝基均三甲苯的合成条件。  相似文献   

9.
苏贵福  张金玲  董文威 《广东化工》2011,38(9):259+261-259,261
针对工业烷基化法生产均三甲苯进行研究,重点是通过工艺生产改造,改变水洗釜偏流和废水、废气排放处理问题,实现了均三甲苯装置高效环保生产。  相似文献   

10.
均三甲苯液相空气氧化工艺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冰乙酸为溶剂,空气为氧化剂,醋酸钴/醋酸锰/溴化钠为复合催化剂,在气升式环流反应器中以半连续方式进行均三甲苯的液相氧化反应。系统地考察了催化剂配比、催化剂用量、反应压力、空气流量、溶剂含水量和反应时间对均三甲苯液相氧化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冰乙酸与均三甲苯质量之比为15∶1,催化剂中Co、Mn和Br物质的量之比为8∶3∶3,Co与均三甲苯物质的量之比为13∶1 000,反应温度200℃,压力2.0 MPa,空气流量4.0 L/min以及反应时间60 min时,目标产物均苯三甲酸的收率达到82.23%。  相似文献   

11.
高稳定性硫酸钠-过氧化氢-氯化钠加合物合成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工业H2O2为原料制备稳定的硫酸钠-过氧化氢-氯化钠加合物,考察了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和稳定剂对产品的影响;研究了母液循环工艺及产品稳定性。结果表明,以250 g Na2SO4为基准,加入300 mL27.5%H2O2,50 gNaCl,反应温度10℃左右,稳定剂选用复合稳定剂时产品质量最佳;母液经5次循环,其组成、固相产品质量及产品中H2O2含量基本不变;产品在100℃加热,3 h的分解率小于2%;将5%的产品配入国标洗衣粉,其稳定性为过碳酸钠的20倍,与洗衣粉的配伍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吕晓莉 《当代化工》2012,(10):1049-1050,1146
以实验室自制的硼酸双甘油酯和硬脂酸为主要原料制备了硼酸双甘油酯双硬脂酸酯。首先考察了反应温度对产品收率的影响,获得了最佳反应温度。在此基础上,系统研究了催化剂用量对产品收率的影响,获得了适宜的催化剂用量。最后,利用红外光谱技术对产品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实验获得的产品即为目标产物。  相似文献   

13.
以己二酸、二乙烯三胺、尿素和环氧氯丙烷为原料,用熔融法合成出季铵烷基阳离子型聚酰胺。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产物酸值、胺值和阳离子度的影响。聚酰胺预聚体在170℃反应150 m in,所得产物的酸值为37.2%;脱氨化反应在125℃时反应8 h所得产物的胺值为32.3%;交联反应在70℃时反应70 m in所得产物的阳离子度为50.8%。测定了产品表观黏度为900~1 500 mPa.s,pH=6~8,w(固体分)=65%±1%,用凝固点降低法测得聚合物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55×104,并对聚合产物结构进行了红外和核磁表征。实验产物较市售产品固含量与表观黏度都有所增加,并且完全溶于水。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两步法合成了N-油酸酰基丝氨酸。优化的合成工艺条件为:n(油酸酰氯)/n(丝氨酸)=1.2,反应温度控制在45℃~50℃,反应时间4 h,pH=12,产率为87.8%。利用IR、元素分析和1HNMR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测定了所得产物的表面活性和应用性能。结果表明,通过在丝氨酸中引入油酸酰基后,其最低表面张力为27.6 mN/m;乳化能力、乳化稳定性可达85%以上;泡沫高度在180 mm~189 mm;平均润湿时间为65 s;10 d内生物降解度达到96.0%以上。  相似文献   

15.
顾志平  鲍彬  李平  彭彧 《炭素》2010,(2):38-41
对目前我国电碳行业产品制造、生产工艺、生产企业和新产品研发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电碳行业生产、研发中的薄弱环节,阐明了今后的发展趋势,并对电炭新产品研发.市场形势、产品结构的调整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6.
主要研究了聚异丁烯丁二酸酐(PIBSA)与山梨醇反应合成聚异丁烯丁二酸山梨醇酯的合成步骤.考察了不同的原料物质的量比对产品羟值的影响,并将其应用于乳状液中,考察油水体积比和乳化剂浓度对乳化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HLB值介于3~6之间,产品属于油包水乳化剂,与span 80、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相比,表面活性较强.  相似文献   

17.
王超 《应用化工》2011,(9):1614-1617
将3,5-甲酯制成3,5-丙酰氯,接枝到树状大分子聚酰胺-胺(PAMAM)骨架上,得粗产品,并对粗品的精制工艺进行了探索。讨论了乙醇和水用量对产品质量及收率的影响,最佳处理条件为:2 g粗产品用25 mL乙醇溶解,用120 mL水析出。并对除酸剂进行了筛选,得出环己烷为最佳除酸剂。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表明,合成的分子结构与目标设计的分子结构基本相符。对合成的星型抗氧剂进行了抗氧化性能评价,以PP(T30S)作为基体,以抗氧剂3114作为对比参照物,测试了氧化诱导期(OIT),测试结果表明,星型树状酚类抗氧剂具有抗氧化性能,且其抗氧化性能优于抗氧剂3114。  相似文献   

18.
蒋红芝  廖安平 《应用化工》2009,38(11):1561-1563,1567
探讨乙酸苄酯合成及产物分析。用负载Fe3+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合成乙酸苄酯,研究了在分离产物的条件下,带水剂种类和带水剂用量对乙酸转化率的影响。并对产物进行了分离提纯和色谱分析。在分离产物的条件下,乙酸转化率为90.16%。经提纯后的产物的红外光谱表明,产物的结构与标准品乙酸苄酯相符;经气相色谱仪分析,反应体系中只有乙酸、苄醇、乙酸苄酯和水4个组分;经提纯后的产物中乙酸苄酯含量为94.56%。本实验制备的催化剂反应选择性高。  相似文献   

19.
2,6-萘二酚粗品(纯度83.5%)在低级醇类、酯类单一溶剂或混合溶剂中重结晶,可以除掉杂质二聚物和2-萘酚等。较好的工艺条件为:m(活性炭)∶m(粗品)∶v(异丁醇)=0.1∶1∶3,回流搅拌30 min,过滤后滤液冷却得精制产品,纯度96.14%;m(活性炭)∶m(粗品)∶v(异丙醇):v(水)=0.1∶1∶3∶9,纯度96.09%,收率68%,白色粉末状晶体。该工艺精制产品纯度高,经济环保,操作简便,易于工业化。  相似文献   

20.
一种双尾双季铵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其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霍夫曼烷基化反应和季铵化反应,以溴代十二烷为原料,哌嗪为联结基合成了一种双尾双季铵盐表面活性剂,通过溴酚蓝两相滴定法,测定产物的含量w=98.11%,用IR和1HNMR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测定了55℃下产物水溶液的临界胶束浓度(cm c)为0.50 mmol/L,γcm c为28.95 mN/m。抑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产物对褐球固氮菌、硝化细菌、金葡萄球菌、黄瓜脚斑病菌、蜡样芽孢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具有优异的抑菌效果,合成产物属于低毒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