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电生理学研究表明耳蜗毛细胞去极化介导的钙电流绝大部分由L-型电压门控钙通道α1D亚基介导.α1D亚基的主要作用是控制细胞钙内流和细胞膜去极化,从而使神经突触递质释放而传导神经冲动,与内耳功能关系密切.本文就L一型电压门控钙通道αlD亚基与内耳功能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培育L型电压门控钙通道(LTCCs)α1D亚型的基因突变纯合子(α1D-/-)小鼠、杂合子(α1D+/-)小鼠及野生型(α1D+/+)小鼠模型,并利用这3种不同基因型小鼠研究α1D通道亚基在内耳听觉平衡功能及心脏起博传导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同窝生不同基因型小鼠为实验对象,采用听觉脑干反应(ABR)和耳蜗内电位(EP)检测技术和心电图(ECG)检测技术,检测和观察各基因型小鼠听觉功能、EP及ECG的PP间期和PR间期。利用游泳实验和滚桶实验检测各个基因型小鼠的平衡功能。结果:α1D+/+小鼠的听力正常,ABR的短声(Click)阈值为(34.8±5.7)dBSPL;EP均值为(105.3±3.1)mV。α1D+/-小鼠听力低于同窝α1D+/+小鼠,ABR的短声阈值为(54.4±12.4)dBSPL,α1D+/-小鼠的EP为(75.8±9.9)mV,其平衡功能正常。α1D-/-小鼠呈现全聋,ABR在100dB无反应100dBSPL,其EP值为(48.6±19.3)mV;α1D-/-小鼠表现出听觉功能丧失但其平衡功能正常。心电图检测显示α1D+/+小鼠心律正常;α1D+/-小鼠和α1D-/-小鼠显示出心动过缓、RR间期延长;α1D-/-小鼠的心率最慢。a1D+/-小鼠出现窦性心动过缓(RR间期:146±1.4ms),与α1D+/+小鼠的相比较[(117±0.4)ms]其RR间期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α1D-/-小鼠和α1D+/-小鼠有窦性心动过缓和房室传导阻滞,RR间期和PR间期均延长。α1D-/-小鼠的PR间期延长[(53±0.5)ms],与α1D+/+小鼠的(PR间期:38±0.3ms)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α1D-/-小鼠的RR间期[(244±2.9)ms]延长,与α1D+/-小鼠[(146±1.4)ms-]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TCCsα1D亚型是维持内耳听觉生理的关键钙通道,α1D通道亚型的缺失或功能受限均可导致影响听觉生理功能。但α1D亚基的缺失不影响小鼠的平衡功能,表明α1D亚基在前庭系统中的功能作用有限。LTCCsα1D亚型在心脏起博传导系统中也具重要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克隆大鼠耳蜗毛细胞电压门控钙通道α1D剪切异构体并在体外表达.方法 以耳蜗基底膜中组织总RNA为模板,利用长距离RT-PCR克隆耳蜗毛细胞表达的电压门控钙通道α1D剪切异构体,并利用异源表达系统在哺乳动物细胞系进行表达.结果 克隆的耳蜗毛细胞表达的α1D剪切异构体全长cDNA长达6.2kb,构建了哺乳动物表达载体,建立了稳定表达该剪切异构体的细胞系.结论 内耳毛细胞表达组织特异性的α1D剪切异构体,该异构体在外源表达系统中的表达为今后研究耳蜗α1D L-型钙通道蛋白的电生理和药理特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KCNQ1在耳蜗侧壁血管纹的表达及其在听觉中的作用。方法以不同基因型小鼠KC-NQ1-/-(突变纯合子)、KCNQ1 /-(杂合子)和KCNQ1 / (野生型)以及C57BL/6J小鼠为实验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ABR检测技术,检测KCNQ1在小鼠耳蜗血管纹的表达及其听力。结果KCNQ1蛋白阳性颗粒集中在小鼠耳蜗血管纹边缘细胞顶膜。KCNQ1 / 小鼠的听力正常,短声ABR的阈值为36.67±7.13dBSPL;KCNQ1 /-小鼠听力低于同窝KCNQ1 / 野生型鼠,短声ABR的阈值为38.25±9.35dB SPL;KCNQ1-/-小鼠呈现全聋,ABR在100dB SPL时仍无反应。结论KCNQ1是位于耳蜗侧壁血管纹边缘细胞的重要通道蛋白,在维系耳蜗听觉功能中有重要作用。KCNQ1通道蛋白的缺失或功能受限可以不同程度地影响耳蜗的听觉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溶酶体保护蛋白/组织蛋白酶A(protective protein/cathepsin A,PPCA)基因敲除小鼠听功能和耳形态学改变,探讨半乳糖唾液酸沉积症听力损害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应用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和颞骨连续切片,观察1月和2月龄的PPCA基因敲除纯合子(PPCA-/-)小鼠ABR反应阈和光镜下外耳、中耳及内耳形态改变,并以野生型(PPCA / )小鼠作对照。结果1月龄PPCA-/-小鼠ABR反应阈和耳形态无明显改变;2月龄时,短声和短音8、163、2 kHz反应阈较PPCA / 提高40~45 dB SPL,中耳黏膜增厚、听骨细胞囊泡化、变形和关节腔融合,血管纹增厚、螺旋神经节细胞、螺旋缘纤维细胞、前庭膜、基底膜及沿前庭阶外淋巴隙的间皮细胞囊泡化,但Corti器毛细胞及支持细胞正常。结论溶酶体保护蛋白/组织蛋白酶A缺乏可导致听力损害、中耳及耳蜗形态改变、中耳炎、听骨改变以及耳蜗螺旋神经节、血管纹、螺旋缘、前庭膜和基底膜等细胞的溶酶体储积,可能分别是传导性聋和感觉神经性聋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6.
大鼠耳蜗L-型电压门控钙通道亚型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大鼠耳蜗毛细胞电压门控性钙通道 (VGCC)mRNA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利用RT PCR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了L 型VGCC的 4种亚单位在大鼠耳蜗毛细胞的表达。 结果 :以耳蜗基底膜中提取的总RNA为模板可以检测到α1C和α1D钙通道的表达 ,原位杂交显示内、外毛细胞被特异性的探针标记。结论 :耳蜗Corti器表达的VGCC主要是α1C和α1D亚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日龄小鼠昆明种小鼠听功能和内耳毛细胞发育状况。方法;(1)测试不同日龄小鼠听性脑干反应(ABR),比较阈值、I波潜伏期;(2)对不同日龄小鼠的耳蜗Corti器内外毛细胞静纤毛束的发育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稳定的ABR波型出现于生后17d龄之小鼠,随着小鼠日龄增加,反应阈越来越低,I波潜伏期越来越短;17d左右,小鼠内外毛细胞静纤发育成熟。结论:小鼠内耳毛细胞静纤毛的发育与ABR发育具有同步性,显示了功能成熟和结构成熟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耳蜗钾循环途径中Na-K-2Cl联合转运子-1(Na-K-2Clcotransporter-1,NKCC1)在小鼠耳蜗的分布及NKCC1基因敲除后耳蜗组织学的改变。方法选用10只C57BL/6J小鼠((NCKK1 / )和5只NKCC1基因敲除小鼠(NKCC1-/-),应用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brainstemresponse,ABR)分别检测NCKK1 / 小鼠和NKCC1-/-小鼠的听功能,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甲苯胺蓝染色的方法观察NKCC1在NCKK1 / 小鼠耳蜗的定位及NKCC1-/-小鼠耳蜗组织学的变化。结果NCKK1 / 小鼠ABR平均阈值为31±5.36dBSPL,而NKCC1-/-小鼠听力完全丧失。NKCC1在NCKK1 / 型小鼠耳蜗主要分布在血管纹上皮(边缘细胞)和螺旋韧带下部纤维细胞,在纹上区和螺旋缘处的纤维细胞中也有适度表达;NKCC1-/-小鼠耳蜗前庭膜塌陷,中阶完全消失,内毛细胞、外毛细胞、支持细胞减少,Corti隧道消失。结论NKCC1在耳蜗的定位与耳蜗钾循环密切相关,NKCC1缺失会导致耳蜗正常结构的破坏,继而影响耳蜗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9.
Smad4 条件基因敲除小鼠听功能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Smadd条件基因敲除后三种不同基因型小鼠野生型+/+、杂合子+/-、纯合子-/-进行听功能检查。初步确定Smadd条件基因敲除后小鼠的听力学表型特征,、方法对Smad4条件基因敲除后同窝出生的三种不同基因型小鼠野生型+/+、杂合子+/-、纯合子-/-分别进行听性脑干反应(ABR)和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CAP)的检查,判断Smadd条件基困敲除后三种基因型小鼠是否有听力的改变;如果听力有所改变.再将两种方法相结合以综合判断听力改变可能的病理部位。结果各个月龄的Smadd条件基因敲除后的纯合子小鼠各频率的ABR阈值均在100dBSPL以上,有的甚至在最大给声刺激都无法引出可识别的波形。野生型和杂合子小鼠都可以诱发出可辨别、可重复的ABR波形。听神经动作电位的结果与脑干诱发电位结果相似,纯合型小鼠各个频率均未引出动作电位波形,另外两种基因型小鼠可以引出稳定的CAP波形。结论Smadd条件基因敲除后小鼠由于基因的缺陷而出现了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纯合子小鼠出现全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二甲基亚砜(DMSO)对在体耳蜗毛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取清洁级健康、ABR阈值正常SD大鼠32只,雌雄不限,体重100-120g。随机分成4组,人工外淋巴液对照组(即0%组)8只;0.1%DMSO溶液组8只;1%DMSO溶液组8只;5%DMSO溶液组8只。所有动物均取右耳作为实验耳。通过耳蜗鼓阶打孔显微注射向每个实验耳注入不同浓度DMSO溶液4ul。术前1天和术后7天分别进行ABR(click和toneburst)检测。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DMSO溶液导入7天后的毛细胞变化。结果人工外淋巴液对照组click、4kHz、8kHz、16kHz处阈移平均值均<5dBSPL,仅于32kHz处有约13dBSPL的阈移,形态方面未见明显损伤;0.1%浓度组在click、4kHz、8kHz处阈移平均值均<5dBSPL,而32kHz处阈移约25dBSPL,与人工外淋巴液对照组比较提示有统计学意义,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底回时偶见少数内毛细胞胀大;1%浓度即可引起OHC大量丢失,造成相应纤毛表皮板缺如,且以底回最重,各频率ABR阈移均>15dBSPL,32kHz处阈移>30dBSPL;当浓度增加到5%时,不仅损伤耳蜗底回的外毛细胞,也导致内毛细胞的丢失,所造成的听力损失在32kHz处较1%组严重。结论 DMSO对毛细胞的损伤存在剂量依赖性,损伤程度自耳蜗底回向顶回逐渐减轻。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携带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腺病毒(Ad-EG-FP)经由小鼠耳后圆窗径路导入内耳的可行性,分析EGFP在耳蜗内的表达特点。方法 19只健康的8~9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三组:Ad-EGFP组7只,人工外淋巴液组6只,两组通过耳后切口圆窗径路注射,分别导入Ad-EGFP和人工外淋巴液;空白对照组6只,未予处理。各组均于术前3日和术后7日行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查;术后7日取出耳蜗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EGFP在内耳的分布并行免疫组化观察EGFP在基底膜的表达。结果 3组动物术前ABR反应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日,Ad-EGFP组ABR反应阈为62.86&#177;9.94dBSPL,人工外淋巴液组ABR反应阈为60.83&#177;9.70dBSPL,均较术前(37.86&#177;8.59和34.16&#177;8.04dBSPL)及空白对照组(40.83&#177;8.61dBSPL)高(P值均〈0.05);空白对照组实验前后ABR反应阈无变化,Ad-EGFP组与人工外淋巴液组术后7天ABR反应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d-EGFP组Ad-EGFP导入后在基底膜上可见EGFP呈广泛表达,人工外淋巴液组和空白对照组基底膜未见荧光表达。结论外源性基因可经内耳圆窗导入并在耳蜗基底膜上广泛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耳蜗侧壁α2Na,K-ATPase通道在听觉功能和年龄相关性听力减退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半拷贝基因的α2Na,K-ATPase /-杂合子小鼠作为试验平台,采用听性脑干反应(ABR)和耳蜗内电位(endoco-chlear potential,EP)检测方法,对α2Na,K-ATPase /-杂合子小鼠和α2Na,K-ATPase / 野生型小鼠进行ABR和EP检测,并对各个鼠龄段的小鼠进行ABR检测。结果α2Na,K-ATPase /-杂合子小鼠的听力和EP值均低于α2Na,K-ATPase / 野生型鼠;α2Na,K-ATPase /-杂合子小鼠的听力随鼠龄增长而逐渐下降,高龄期小鼠的ABR阈值与其低龄时相比显著性升高(P<0.05)。结论耳蜗侧壁的α2Na,K-ATPase通道对听觉功能具有重要作用;携带半拷贝基因的αNa,K-ATPase /-杂合子小鼠表现出轻度年龄相关性听力减退。  相似文献   

13.
前庭学     
951788牛蛙球演毛细胞钙离子通道/苏振伦…//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一1995,30(2)一70~73 用细胞贴附式膜片技术在牛蛙内耳球囊的单离毛细胞侧膜记录到两种单通道钙电流。L型钙通道的电导为26PS,去极化电压下仍可激活,活化范围为一10~ 4omV,硝苯毗吮类药物对其有特异性激活或抑制作用。另一种钙通道的电导为Zops,在一somV或一4omV均可激活,活化范围为一50~十lomV,硝苯毗吮类药物无作用。此通道的性质待定,疑系N型钙通道。图5参12(原提要),51789庆大霉素对豚鼠内淋巴囊和血管纹Na‘一K、一ATP酶活性的影响/李朝军…//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一1…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顺铂诱发C57小鼠感音神经性聋模型的制备方法。方法 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4组,A组:耳蜗圆窗龛生理盐水给药5μL;B组:耳蜗圆窗龛顺铂给药5μL(1mg/mL);C组:经鼓膜中耳腔顺铂给药10μL/d×5d(1mg/mL);D组:腹腔注射顺铂6mg/(kg·d)×5d。用全频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检测4个组动物的听觉反应阈为指标,以动物各频率听觉反应阈上升≥10dB定为听力减退,并通过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鬼笔环肽染色观察用药后毛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A、C、D组ABR反应阈用药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B组小鼠顺铂用药后48h全频程ABR反应阈均升高(P<0.05),且毛细胞出现损伤、脱落,其损伤从顶回到底回有逐渐加重的趋势,外毛细胞较内毛细胞损伤严重。结论 圆窗龛给药途径是建立顺铂诱发C57小鼠耳聋模型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基于一种基因敲入小鼠(C57BL/6-Atp6v1b2Arg506X/Arg506X)的隐性听力损失(Hidden hearing loss,HHL表型探索HHL小鼠噪声暴露后听力损失发生、发展机制。方法 12周隐性听力损失模型小鼠各6只,野生型、纯合型同窝对照,给予白噪声75dB SPL暴露8小时,于噪声前、噪声暴露后1天、7天、14天行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测试分析两组小鼠听力学差异,取2组小鼠耳蜗组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内外毛细胞及内毛细胞带状突触数量变化,分析毛细胞内自噬蛋白表达。结果 低强度噪声暴露后,纯合组小鼠较野生型小鼠听力下降明显,纯合小鼠带状突触计数较野生型减少,纯合小鼠毛细胞自噬蛋白表达量较野生型降低,且内外毛细胞无明显损失。结论 HHL可能具有遗传基础且对噪声具有易感性。HHL小鼠噪声暴露后听力下降与溶酶体功能进一步降低、带状突触数量减少相关。全面的听力检测及基因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隐匿性耳聋。噪声防护在隐性听力损失个体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小鼠耳蜗毛细胞的凋亡方式,探讨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抑制剂z-VAD-FMK[z-Val-Ala-Asp(Ome)-fluoromethylketone]防治老年性聋的效果。方法选用新生NMF308nmf/nmf小鼠14只和成年同窝NMF308nmf/nmf小鼠32只,分为新生小鼠腹腔注射组(14只)、成年小鼠腹腔注射组(14只)和成年小鼠圆窗膜注射组(18只),各组又分为治疗组(注射z-VAD-FMK)和对照组[注射二甲基亚枫(dimethylsulfoxide,DMSO)],采用圆窗膜局部和腹腔注射两种方法给药,给药前后行ABR检测,用免疫荧光染色化学技术TUNEL、caspase-3和PI(碘化丙啶)染色标记耳蜗毛细胞,观察各组耳蜗毛细胞的凋亡和存活状况。结果NMF308nmf/nmf小鼠从1月龄开始发生听力减退和毛细胞功能改变,到2月龄时,caspase-3激活表达的毛细胞凋亡现象是毛细胞凋亡出现的最早表现;TUNEL阳性标记特征稍晚出现;PI标记可见毛细胞细胞核固缩和碎片出现的时间从2月龄开始;到3月龄时该种小鼠听力基本丧失,耳蜗毛细胞严重缺失;而应用z-VAD-FMK治疗后,各治疗组小鼠ABR反应阈明显好于对照组;耳蜗毛细胞凋亡数目较对照组减少,存活数明显较对照组多,尤以圆窗膜注射组明显。结论 NMF308nmf/nmf小鼠耳蜗毛细胞的死亡方式以caspase-3凋亡途径为主,应用caspase-3抑制剂zVAD-FMK定向内耳给药,可以阻断caspase-3信号途径激活所导致的毛细胞凋亡,从而有效防治老年性聋。  相似文献   

17.
年龄相关听力损失BALB/c小鼠耳蜗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年龄相关听力损失小鼠耳蜗毛细胞形态学变化,建立年龄相关听力损失动物模型.方法 分别取3、6、12、18月龄BALB/c小鼠测定其听性脑干反应(ABR)阈值,应用耳蜗铺片和扫描电镜技术,观察不同月龄鼠耳蜗毛细胞计数和形态的变化.结果 3、6、12月龄鼠8 kHz ABR反应阈分别为(24.8±5.1)、(51.5±6.7)和(92.5±7.5)dB SPL.18月龄组120 dB SPL刺激声无诱发反应.耳蜗铺片毛细胞计数自6月龄组外毛细胞出现显著缺失,随月龄增加而加重,由底回逐渐向顶回发展,至12月龄时耳蜗底回和中回外毛细胞几乎完全丧失,内毛细胞显著缺失.扫描电镜显示6月龄组小鼠耳蜗毛细胞静纤毛可见不同程度的缺失、转位、散乱、倒伏、融合、变短现象,随月龄增加而逐渐加重.结论 BALB/c小鼠听力损失、耳蜗毛细胞缺失和纤毛损害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加重,可作为年龄相关听力损失研究的合适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8.
Smad4基因敲除对小鼠听力和前庭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Smad4基因敲除(Smad4+/-)小鼠听力和前庭功能的改变.方法检测Smad4基因敲除小鼠(1、2、3、6月龄)与同种同月龄的野生型(Smad4+/+)小鼠的ABR阈值.按Steal的方法测定小鼠的平衡功能,包括游泳试验、空间姿势反射,以及一般行为观察.结果 2、3、6月龄Smad4+/-小鼠听力较同种野生型小鼠明显下降,两种基因型小鼠听阈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1月龄的不同基因型小鼠听力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Smad4基因敲除小鼠与野生型小鼠外观和体重无明显差异(P〉0.05),生后至6月龄的Smad4+/-小鼠与野生型小鼠均无前庭功能异常和行为异常.结论单倍体Smad4基因敲除小鼠听力明显障碍,但前庭功能基本正常.表明Smad4对内耳的听觉有重要作用,可能存在着单倍体功能不全性;而单倍体Smad4基因缺失对于前庭功能影响可能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小鼠螺旋神经节细胞电压依赖性钙通道亚单位的类型。方法 手术分离新生小鼠的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进行培养,24 h后提取RNA。逆转录后获得螺旋神经节细胞cDNA,根据电压依赖性钙通道7种亚单位序列设计的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反应扩增,通过聚合酶链反应结果分析和DNA测序确定螺旋神经节细胞表达的亚单位类型。结果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出α1D、α1E、α2/δ、β1和β3亚单位的片段,测序进一步证明小鼠螺旋神经节细胞中有这几种亚单位的存在。结论 小鼠螺旋神经节细胞中有α1D、α1E、α2/δ、β1和β3亚单位的表达。α1D和α1E亚单位的共表达证明在哺乳动物的螺旋神经节细胞中有L型和R型电压依赖性钙通道。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在制备豚鼠自身免疫性耳聋动物模型中的作用。方法白色红目豚鼠30只,配对设计分成3组各10只。实验组豚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150mg/kg)进行预处理,2 d后,每只豚鼠将粗制内耳抗原(crude in-ner ear antigens,CIEAgs)400μg·(0.2ml)-1加等量完全弗氏佐剂进行后足垫、背部皮内多点注射免疫;对照1组用CIEAgs 400μg·(0.2ml)-1加等量完全弗氏佐剂免疫动物;对照2组仅行环磷酰胺预处理。所有动物免疫前、免疫后7、14、21d,接受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检测。结果免疫前所有豚鼠ABR反应阈均值为29.50±5.56dBSPL,免疫后7天实验组、对照1及对照2组ABR反应阈分别为52.50±12.72、36.50±11.25、31.50±3.37;免疫后14天时三组反应域分别为58.50±14.79、33.25±8.93、30.50±3.69 dBSPL;免疫后21天分别为46.25±12.45、30.00±4.29、30.00±3.33 dBSPL。免疫后,实验组动物各时间段反应阈高于对照1,2组(P<0.01)。免疫前后组内比较,实验组免疫后7天、14天、21天反应域高于实验前(P<0.01);对照1组仅免疫后7天高于免疫前(P<0.05),14天、21天与免疫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对照2组各时间段与免疫前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将豚鼠用环磷酰胺进行预处理,可以显著提高粗制内耳抗原建立自身免疫性耳聋动物模型的成功率,并显著提高其ABR阈值,而环磷酰胺本身对豚鼠内耳听力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