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公共产品理论是西方财政学的核心理论,是现代公共经济学的基石.从古典经济学家公共产品思想的深邃火花,到新古典和新古典综合派的均衡理论,直至现代公共经济学的建立,无不体现西方经济学大师们敏锐的洞察力.他们在公共产品的供求机制、运行机制、评价与激励机制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从公共产品理论的发展脉络可以看出,公共产品理论的研究领域还需不断拓展,研究层次也需进一步深化,未来的研究方法、研究趋势和研究重点都将发生变化.为此,我国公共产品的供给在制度安排上也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实现公共产品供给的效率与公平.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求理论综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农民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既有迫切性,又有现实性。我们对农村公共产品供求的当前研究进行了梳理,以期为进一步推进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求均衡,实现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农村提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城乡二元结构下,与城市相比,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呈现出总量不足、结构失调、供需矛盾、主体失衡的困境。造成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困境的主要制度根源在于城乡二元结构,城乡二元结构既是造成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事权与财权不对称的重要制度环境,又是导致市场和社会组织等多元化供给主体缺失的重要因素。因此,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就成为化解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困境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国际公共产品、地区国际公共产品与东亚供给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恺 《理论界》2009,(6):188-190
公共产品理论是公共选择理论的一种重要理论,但是现实中纯粹的公共产品很少,有许多的产品是处于私人物品和纯粹公共物品之间.另一方面国际公共产品由于是霸权国所提供,而具有一些重要的缺失.因此,地区国际公共产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国际公共产品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一、当前公共产品供给结构分析   1 公共问题与公共事务的总量不断增加。改革开放前 ,潜在的公共问题与公共事务多 ,其原因是金字塔型的社会结构与单位制社会 ,封闭环境以及产业主要是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而改革开放后 ,社会发生了转型 ,市场经济、加入WTO、信息化 ,这一切都是公共问题与公共事务发生重大变化的重要因素。虽然社会管理体制发生了变化 ,政府通过改革把大量的公共问题与公共事务推向社会 ,政府从无限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 ,这在表面上似乎减少了政府公共事务的量。但事实是社会公共问题与公共事务的总量是不断增加。政府…  相似文献   

6.
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包括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但是,过去我们在理论上仅重视供给与需求的总量平衡研究,在实践上对供求平衡的宏观控制也只是偏重于总量平衡控制。其实,要真正实现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仅在数量上平衡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在供求结构上平衡。这就要求我们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不能仅停留在单纯的总量平衡分析和控制,还必须对结构平衡进行分析和控制。 一、供求结构平衡是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宏观控制的根本目标 国民经济活动的本质是一个再生产过程,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也是在这个再生产过程中实现的。因此,对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控制的根本目标,应该从再生产过程中去认识。 社会再生产中的供给,是指在既定生产规模和生产条件下,生产出来可供销售的物质产品及劳务技术的数量;而在社会再生产中的需求,则是指社会对物资、劳务及技术等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由于商品的二重性,产品一经生产出来,便形成社会再生产中和供给与需求相适应的对立统一的两种运动。一种  相似文献   

7.
农村公共产品多元供给主体的政府激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产品的供给应当是多主体供给才能具有效率。对于纯公共产品,其性质决定了只能由政府来进行提供,而作为准公共产品中的俱乐部型的公共产品,可以由企业或企业和政府联合供给,以提高其供给效率。当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总量供给不足,供给结构失衡,城乡差距显著的现状。政府应激励多主体参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一般公共产品的最优产量模型基础上,实证分析了当前广东农村公共产品供求现状面临的有效需求不足、财政投入缺口较大和资源普及率较低三大突出问题,指出广东农村公共产品供求现状的实质问题是有效需求不足和有效供给不足.在此基础上,实证分析了颠覆性创新对农村公共产品供求水平的重组效应,指出在颠覆性创新创造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基础上,公有私营、共有公用和私有公用供给机制是广东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社会化改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公共产品供给理论是公共经济学的重要内容,在这个问题上,西方公共经济学倾向于引进市场机制,由私人资本来垄断地生产公共产品。其目的是以国家权力为后盾,或者赋予垄断性、排他性经营权,或者通过政府的强制税收给予资金支持,以保证私人资本获得较高的利润,从而成为假公济私或寻租的温床。而马克思主义公共经济学则主张将私人资本替换成公有制经济部门,由后者来辅助政府生产公共产品,从而为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有效的公共经济供给,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转型发展时期代际公共品的供给困局及其破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际公共品是指超过一代以上的人分享使用的产品.其特点决定了它总是面临供给不足的困局.从总量上看,代际公共品供给不足;从结构上看,代际公共品的供求错位;从规范分析看,"好"的代际公共品供给不足.在转型发展这一场涉及社会各方面的深刻变革中,代际公共品的供求机制、供求格局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产生了新的困局.因此,充分认识代际公共品供求机制、供求格局的变化,正确发挥政府的职能,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供给是破解上述困局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