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评价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HSCT)治疗复发难治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AHSCT治疗后长期随访的TLBL16例,预处理方案主要为BEAM和BEAC。结果 15例患者可评价疗效,1例失访。中位随访37个月(12~132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34.5个月。预计中位总生存时间49月。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0%、53%、32%。初治患者一线治疗有效者,接受AHSCT者预计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08个月,5年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2%、63%;复发患者挽救治疗后接受AHSCT者,中位总生存时间为22.8个月,5年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33%、22%。初始治疗未达CR/PR的难治患者,中位生存仅21个月,5年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20%和29%。结论 AHSCT常规化疗治疗TLBL安全、有效,可提高复发难治的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的远期生存,延长初治TLBL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但复发率仍偏高,值得开展大规模临床试验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治疗复发难治恶性淋巴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济南军区总医院2011年8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0例接受AHSCT治疗的复发难治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6例,女性4例;中位年龄34岁(20~50岁);复发4例,难治6例;霍奇金淋巴瘤(HL)5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5例.移植前经过多个疗程的放化疗,予大剂量甲氨蝶呤(CTX)+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用BEAM(卡莫司汀+依托泊苷+阿糖胞苷+美法仑)、CBV(环磷酰胺+卡莫司汀+依托泊苷)或全身照射(TBI)方案进行预处理.结果 10例AHSCT患者单个核细胞(MNC)中位计数为7.385×108/kg,移植后8例完全缓解,2例复发.中位随访时间为18个月(20~50个月),患者总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均为80%(8/10).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腹泻、口腔黏膜炎等不良反应,均可耐受.结论 AHSCT是治疗复发难治恶性淋巴瘤的有效方法,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单纯Hyper-CVAD 方案与Hyper-CVAD 方案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一线巩固治疗淋巴母细胞淋巴瘤(lymphoblastic lymphoma ,LL)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青少年和成人初治采用改良Hyper-CVAD 方案的LL患者资料。其中,22例不伴骨髓受侵的患者中,11例接受单纯改良Hyper-CVAD 方案治疗,另外11例接受改良Hyper-CVAD 方案联合HDT/AHSCT 巩固治疗。结果:全组61.5%(16/26)的患者初治达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 ,CR)或不确定的CR(unconfirmedCR,CRu ),中位随访29.5 个月,5 年的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和无进展生存(progress-free survival ,PFS)率分别为66.8% 和50.2% 。22例无骨髓受侵的患者中,单纯Hyper-CVAD 组与联合HDT/AHSCT组的5 年OS率分别为60.0% 和70.7%(P=0.438),5 年PFS 率分别为43.6% 和62.3%(P=0.209),均无统计学差异。单因素预后分析结果显示,初治缓解后1 年内疾病进展或复发与预后不良相关(P=0.012)。 结论:改良Hyper-CVAD 方案是青少年和成人LL一线有效的治疗方案。对于无骨髓侵犯的患者,单纯改良HyperCVAD 已能取得较好疗效,联合HDT/AHSCT巩固治疗未能进一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治疗恶性淋巴瘤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AHSCT治疗恶性淋巴瘤患者15例,其中霍奇金淋巴瘤患者3例(均为复发病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12例(Ⅲ、Ⅳ期或复发病例,IPI评分2-4分)。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前均经化疗及动员剂动员(CHOP方案9例,CHOP+MTX 3例,CEP、大剂量MTX、单用G-CSF各1例)。预处理方案为联合化疗10例(BEAC、CBV方案为主),联合化疗加放射治疗5例(TBI、TLI各1例,提前局部照射3例)。结果:移植后白细胞≥1.0×109/L的中位时间为10(9-13)天,血小板≥50×109/L的中位时间为14(11-17)天。随访时间为1-110.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43(1-110.5个月)个月,3年总生存率(OS)为66.7%。结论:AHSCT是一种治疗复发难治恶性淋巴瘤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西达本胺联合阿扎胞苷治疗复发/难治性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ngioimmunoblastic T-cell lymphoma,AIT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研究中心为北京协和医院,入组患者均病理确诊AITL,且符合复发/难治性淋巴瘤的诊断标准。采用皮下注射阿扎胞苷(100 m/d,持续7 d)联合口服西达本胺(20 mg/次,每周2次)的治疗方案,每4周为1个周期。主要研究终点为客观有效率,次要研究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时间、疗效持续时间、总生存时间、完全缓解率及安全性指标。结果 自2021年3月至2022年8月共入组7例患者,中位发病年龄为53(范围:45~75)岁,既往中位治疗线数为2(范围:1~4)线。应用西达本胺联合阿扎胞苷方案治疗后最佳疗效达完全缓解者2例,达部分缓解者3例,客观有效率为71.4%,完全缓解率为28.6%。截至2022年8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4(范围:4~17)个月。7例AITL患者中6例存活,1例死亡,整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疗效持续时间和总生存时间均未达到,1年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51.4%和10...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igh-dose therapy/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DT/AHSCT)在外周T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PTCL)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50例接受HDT/AHSCT治疗的PTCL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随访。结果 :50例患者均未发生HDT/AHSCT相关死亡。中位随访时间为13个月(1~136个月),2年无进展生存率为59.0%,2年总生存率为65.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移植前达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患者的2年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均明显优于非CR患者(2年无进展生存率:72.8%vs 41.9%,P=0.003;2年总生存率:88.2%vs41.9%,P=0.002),一线治疗敏感患者接受HDT/AHSCT的预后优于二线治疗敏感患者(2年无进展生存率:76.8%vs 30.8%,P=0.001;2年总生存率:81.1%vs 46.2%,P=0.015)。此外,移植前的红细胞沉降率是2年无进展生存率和2年总生存率的影响因素(P=0.004,P=0.018),移植前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是2年无进展生存率的影响因素(P=0.04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仅移植前达CR是2年总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相对风险=4.879(95%可信区间:1.583~15.034),P=0.006];未发现与2年无进展生存率相关的独立影响因素。亚组分析显示,一线治疗达CR的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及晚期自然杀伤细胞/T细胞淋巴瘤患者接受HDT/AHSCT可有生存获益。结论 :HDT/AHSCT作为PTCL患者一线巩固治疗或挽救治疗的安全性较高,并且可以部分改善PTCL患者的预后。今后有待开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以验证HDT/AHSCT在不同病理亚型及移植前状态下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复发难治性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和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7年6月中山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复发及难治的NK/T细胞淋巴瘤24例,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截至末次随访时间2007年6月,中位随访期7(1.5~38)个月,共生存5例,复发后中位生存期(MST)7(1.5~38)个月,预计1、2、3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33.3%、4.2%、4.2%.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复发后骨髓受累、复发后PS与全身性复发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复发后OS率密切相关,是独立预后指标.2例接受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HSCT)患者无瘤生存期分别是19、38个月.结论复发后骨髓受累情况、PS是复发难治性NK/T细胞淋巴瘤独立预后因素,复发难治性NK/T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较差,MST短,化疗敏感患者采用AHSCT,可能提高其生存.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淋巴母细胞淋巴瘤(lymphoblastic lymphoma, LBL)的临床特点,比较B淋巴母细胞淋巴瘤(B lymphoblasts lymphoma, B-LBL)与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 lymphoblasts lymphoma, T-LBL)的临床及预后特点及不同化疗方案对LBL的预后影响。方法 选择2007—2014年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74例经免疫组织化学确诊为LBL的患者。采用描述统计方法分析LBL的疾病谱特征。结果 74例LBL患者的中位年龄为19.5岁,其中45例为男性,60例为晚期起病(Ann-Arbor分期Ⅲ~Ⅳ期),42例存在B症状,32例发生骨髓受累。治疗总有效率为70.2%,完全缓解率为48.6%,3年和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OS)分别为38.0%和26.6%,3年和5年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分别为34.8%和23.2%。其中B-LBL患者17例,T-LBL患者57例。B-LBL较T-LBL更倾向发生于儿童,起病时多伴有贫血,二者生存意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是否小于18岁、有无贫血、β2微球蛋白水平、诱导治疗方案、近期疗效为预后相关因素。结论 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是一种高度侵袭性的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生存期短,多发生于青少年,起病时多为晚期,易发生骨髓转移。采用ALL类化疗方案的患者预后可能优于CHOP样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霍奇金淋巴瘤(HL)复发、难治的相关因素,分析复发、难治性HL患者的生存情况。方法 对62例H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临床特征、治疗方法等与复发、难治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62例HL患者中,12例(19.35 %)为复发、难治性。病理类型(P=0.026)、淋巴结区≥3个(P=0.030)和大包块(P=0.006)与复发、难治有关。复发、难治性HL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69.5个月(27~129个月),复发、难治性HL及其他HL患者的5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66.7 %和88.8 %,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7),无事件生存(EFS)率分别为52.4 %和87.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结论 HL的病理类型、淋巴结区≥3个和大包块与复发、难治关系密切,同时,短期(<1年)内复发是复发、难治性HL患者的不良预后因素,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氟达拉滨联合化疗治疗复发难治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8例复发难治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均采用FND方案:氟达拉滨30mg/m2 d1~3,米托蒽醌10mg/m2 d1,曲安西龙80mg pod 1~5, 28天一周期。结果全组患者CR 8例(21%),PR 13例(34%),有效率56%;其中20例复发难治惰性淋巴瘤患者CR7例(35%),PR9例(45%),有效率80%; 18例复发难治侵袭性淋巴瘤患者CR 1例(6%),PR 4例(22%),有效率28%( χ2=10.45, P =0.001)。全组患者中位随访22(1~47)月,复发难治惰性淋巴瘤患者中位生存期45(2~47)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18(2~34)月;复发难治侵袭性淋巴瘤患者中位生存期15(2~45)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3(1~22)月。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和肺感染。结论氟达拉滨联合方案治疗惰性淋巴瘤疗效肯定,对复发难治侵袭性淋巴瘤患者疗效尚可,不失为一种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1.
PURPOSE: To evaluate the outcome of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refractory or relapsed Hodgkin's disease (HD) who undergo high-dose therapy and 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cell transplantation (AHSCT). PATIENTS AND METHODS: From 1989 to 2001, 41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relapsed or primary refractory HD underwent high-dose therapy followed by AHSCT according to one of four autologous transplantation protocols at Stanford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Stanford, CA). Pretreatment factors were analyzed by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analysis for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for 5-year overall survival (OS), event-free survival (EFS), and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 RESULTS: At a median follow-up of 4.2 years (range, 0.7 to 11.9 years), the 5-year OS, EFS, and PFS rates were 68%, 53%, and 63%, respectively. Multivariate analysis determined the following three factors to be significant predictors of poor OS and EFS: extranodal disease at first relapse, presence of mediastinal mass at time of AHSCT, and primary induction failure. Two of these factors also predicted for poor PFS (extranodal disease at time of first relapse and presence of mediastinal mass at time of transplantation). CONCLUSION: More than half of children with relapsed or refractory HD can be successfully treated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high-dose therapy and AHSCT, confirming the efficacy of this approach. Further investigation is now required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timing of AHSCT, as well as to develop alternative regimens for those patients with factors prognostic for poor outcome after AHSCT.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蒽环类和(或)紫杉类耐药晚期乳腺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43例蒽环类和(或)紫杉类耐药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接受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方案化疗:长春瑞滨(法国P ierre Fabre公司产品)25 mg/m2,第1天和第8天,静脉滴注;顺铂75~80 mg/m2,静脉滴注,分割为2~5 d。3周为一周期,每2周期治疗结束后两周评价疗效。结果 43例患者共化疗156个周期,中位化疗周期数为4周期。完全缓解2例(4.7%),部分缓解26例(60.5%),客观有效率为65.1%。41例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9个月,中位生存时间(OS)15个月,其中治疗有效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2个月。1年生存率为59.0%。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和近期疗效是PFS的影响因素,孕激素受体(PR)状况、三阴性、转移灶数目是OS的影响因素。COX模型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PFS和OS的独立预后因素分别是近期疗效和转移灶数目。主要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结论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方案是治疗蒽环类和(或)紫杉类耐药转移性乳腺癌安全有效的解救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接受以铂类为基础的两药联合化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北京胸科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晚期NSCLC患者115例,年龄≥65岁,均接受以铂类为基础的两药联合一线化疗。具体化疗方案为:顺铂50~60mg/m2或卡铂曲线下面积(AUC)4~5静滴,第1天;紫杉醇135~150mg/m2静滴3~4h,第1天;或长春瑞滨25mg/m2静滴6~10min,第1、8天;或吉西他滨1000mg/m2静滴30min,第1、8天。上述方案3~4周为1个周期。观察并随访治疗疗效及主要不良反应。结果 115例患者中,应用铂类联合紫杉醇方案化疗44例(38.3%),联合吉西他滨方案31例(27.0%),联合长春瑞滨方案40例(34.7%)。全组患者的有效率(RR)为26.1%,疾病控制率(DCR)为76.5%,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5.5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14.0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50%和15%。化疗相关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包括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对症处理后可恢复。按照不同年龄、方案、铂类药物及ECOG评分进行亚组分析,其中不同ECOG评分及铂类药物的中位PFS及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铂类为基础联合第3代细胞毒性药物的两药方案一线治疗一般状态较好的老年晚期NSCLC的疗效较好,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靶向药物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同步个体化放疗治疗晚期/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探索肿瘤综合治疗的新模式。方法 21例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Ⅳ期NSCLC接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同步胸部放疗。胸部放疗采用根治性为目的的适形放疗(CRT)和/或伽马射线立体定向放疗(γ-SBRT)。不良反应依据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常见不良反应标准(NCI-CTCAE3.0)评价。主要研究终点为安全性,总生存(OS)和中位生存时间(MST)。次要研究终点为肿瘤局部控制率、肿瘤进展时间(TTP)、无进展生存(PFS)。结果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同步个体化放疗的皮肤不良反应、消化道反应和血液学不良反应可控,没有导致严重的肺部不良反应。接受胸部放疗计划的患者中位肿瘤靶区容积(GTV)是55 cm~3(范围,5~420 cm~3),GTV边缘中位剂量是70Gy(范围,42~70Gy),中位生物等效剂量(BED)是105Gy(范围,60~119Gy)。EGFR-TKIs中位维持治疗时间是8.1个月(范围,1.9~29.0个月),EGFR-TKIs同步放疗没有发生治疗相关性死亡。中位随访10.0个月(范围,1.1~38.3个月),胸部肿瘤局部控制率为95%,中位TTP为5.8个月(范围,1.2~18.6个月),中位PFS为7.8个月(95%的可信区间,1.7~13.9个月),MST为21.8个月(95%的可信区间,5.3~38.4个月),1年PFS为39%,1年、2年和3年的OS分别为41%、24%和24%。结论靶向药物同步放疗安全有效,可以作为晚期/转移性NSCLC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老年Ⅳ期肺腺癌患者采用国产培美曲塞联合卡铂一线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09年7月至2011年12月收治49例老年Ⅳ期肺腺癌患者,给予国产培美曲塞联合卡铂一线化疗,具体方案为:培美曲塞500mg/m2 静滴,d1;卡铂 AUC=5 静滴,d1,21天为1个周期。每2个周期评价近期疗效并随访远期疗效,对相关指标的疗效进行分层分析,记录毒副反应。结果 48例患者可评价疗效,获PR 11例,SD 20例,PD 17例,有效率(RR)为22.9%,疾病控制率(DCR)为64.6%;48例可评价疗效的患者均获随访,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6.5个月(95%CI:5.7~7.3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11.3个月(95%CI:10.6~11.9个月);将年龄、性别、ECOG PS评分、吸烟状态、转移器官数目以及有无骨转移、恶性胸腔积液、脑转移共8个指标分层,其中ECOG PS评分、吸烟状态、转移器官数目分层间RR、PFS或OS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9例患者的主要毒副反应为1~2级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无1例需降低剂量强度或出现化疗相关性死亡。结论 国产培美曲塞联合卡铂化疗方案的临床获益显著且安全性高,是一线治疗老年Ⅳ期肺腺癌患者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复发脑胶质瘤行再程放疗的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收集2009-2019年间行再程放疗的52例复发脑胶质瘤患者的资料,再程放疗中位计划靶区体积(PTV)73.5cm3(49.9~102.7cm3),中位剂量45.0Gy (43.0~48.8Gy)。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OS)和无进展生存(PFS)期并Log-rank检验,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中位随访32.6个月,全组患者中位OS和中位PFS期分别为16.1个月(95%CI为4.1~28.1)和8.0个月(95%CI为4.0~12.0),1、2、3年OS率分别为67%、43%、29%,6个月、1年、2年PFS率分别为67%、40%、26%。多因素分析KPS评分、复发时间显著影响OS (P=0.012、P=0.001);KPS评分、两次放疗间隔时间显著影响PFS (P=0.003、P=0.018)。分层分析提示再放疗时KPS评分为初始病理WHOⅡ级和复发后再次手术患者OS及PFS的影响因素(P<0.001,P=0.012);复发时临床表现为初始病理WHOⅢ、Ⅳ级患者OS及PFS的影响因素(P=0.006、P=0.044)。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0.8%,1级占25.0%,2级占5.8%。结论 再程放疗复发脑胶质瘤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膜铁转运蛋白1(ferroportin 1,FPN1)和二价金属离子转运体1(divalent metal transporter 1,DMT1)在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药物疗效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行肝癌切除术后复发转移并接受化疗或索拉非尼治疗的HCC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CC癌组织中FPN1及DMT1的表达,分析其与H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药物疗效的关系。结果 27例HCC患者无完全缓解者,其中接受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方案化疗16例,获部分缓解2例,疾病稳定2例,疾病控制率(DCR)为25.0%;接受索拉非尼治疗11例,部分缓解1例,疾病稳定 2例,疾病控制率为27.3%。全组患者中位PFS为5.4个月,中位OS为10.0个月。FPN1和DMT1在HCC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96% 和81.48%,FPN1及DMT1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P<0.05),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FPN1阳性患者的DCR为41.2%,中位PFS为6.7个月,中位OS为15.7个月,优于阴性患者的10.0%、1.8个月和8个月(P<0.05);DMT1 阳性患者的DCR为18.2%,中位PFS为3.2个月,中位OS为 9.3个月,低于阴性患者的60.0%、18.6个月和35.9个月(P<0.05)。结论 FPN1和DMT1在HCC中的表达可能受癌细胞分化程度影响,与晚期HCC患者药物治疗后的远期生存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内生场热疗治疗腹部肿瘤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42例腹部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局部三维适形放疗D_T(50~60)Gy/(25~30)次;实验组在放疗的同时,给予内生场热疗,每周2次,共治疗6~12次。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全组4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近期疗效:对照组总有效率(CR+PR)为61.9%,实验组总有效率(CR+PR)为90.5%,两组间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远期疗效:对照组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6.2%、39.6%和14.2%,中位生存时间(OS)为21.810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17.286个月;实验组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0.5%、61.9%和23.8%,中位OS为26.810个月,中位PFS为21.587个月。实验组的生存率及无进展生存时间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内生场热疗能提高腹部肿瘤的局部控制率,且显示较单纯放疗能延长OS及PFS的优势,同时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Between January 1990 and April 2001, 115 patients received high-dose chemotherapy (HDT) followed by 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SCT) for relapsed or refractory Hodgkin lymphoma (HL). With a median follow-up of 58 months (range, 1 - 175 months), 5-year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 and overall survival (OS) were 46% and 58%, respectively. Twelve patients with primary refractory disease had a 5-year PFS of 41% and OS of 58%,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the remaining cohort. Early and overall regimen related mortality were 7% and 16%, respectively. Male gender (P = 0.04) and a time to relapse (TTR) < 12 months (P = 0.03) were associated with decreased OS by univariate analysis. In multivariate analysis, TTR < 12 months remain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4). We have confirmed that HDT and ASCT result in long-term survival for a proportion of patients with relapsed or refractory HL. All patients, including those with primary refractory disease, benefited from HDT and AS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