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分析总结直肠类癌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1994年1月-1998年6月收治35例直肠类癌的临床表现、瘤体大小与手术方式选择的相关性。结果 全组35例,误诊5例占14.3%,均予手术治疗。术后复发1例,肝转移1例,死亡1例,肝转移1例 。结论 直肠类癌的早期诊断及手术治疗是直肠类癌外科治疗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类癌瘤和类癌是一种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上发生于直肠的类癌较少见,江苏省肿瘤医院普外科结直肠外科应用直肠局部切除术治疗早期直肠类癌9例,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直肠类癌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9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46例直肠类癌的临床资料。结果直肠类癌以男性多见,平均发病年龄46.5岁;临床表现以排便习惯的改变及便血为主,常伴有腹痛、腹胀;临床上〈1cm的直肠类癌常见,应根据类癌大小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直肠类癌的术后复发率低。结论直肠类癌具有潜在恶性,外科医生在治疗直肠类癌时要根据肿瘤大小和浸润深度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术后应定期复查,严格检测肿瘤复发及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直肠类癌的临床病理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 2 0例直肠类癌进行内镜及病理组织学观察。总结治疗情况及随访。结果 直肠类癌无特异临床症状 ,内镜表现与增生性及腺瘤性息肉无法区别。结论 直肠类癌的确诊有赖于病理检查 ,治疗取决于肿瘤大小。  相似文献   

5.
肛管直肠少见恶性肿瘤60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6~1995年,收治直肠平滑肌肉瘤、直肠恶性淋巴瘤、直肠类癌、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一穴肛源癌、基底细胞癌、肛管鳞癌、原发性肛周粘液腺癌等8种少见的肛管直肠恶性肿瘤共60例。占同期肛管直肠恶性肿瘤的4.4%(60/1359)。并就这些肿瘤的诊断与治疗进行了讨论。发现这些肿瘤均位于距肛缘8cm以下范围内,故强调肛指及活检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直肠类癌患者行内镜下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61例直肠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内镜下治疗的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1例直肠类癌患者病理检测均达到治愈切除术标准,术后出血6例,无穿孔病例,均经药物治疗痊愈;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18个月,无复发及转移.结论 对于直径﹤1.5 cm、无转移、未侵及肌层的直肠类癌患者,行内镜下切除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西方国家直肠类癌是第3位的消化道类癌;而在我国,直肠类癌发病居胃肠道类癌的首位.对于直径<10 mm的直肠类癌而言,是可以选择内镜下治疗的.本文对微小直肠类癌不同内镜下治疗方式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进行比较.方法 应用CNKI、Medline和PubMed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直肠类癌,内镜,治疗”等为关键词,检索2003-1-2015-12的文献,共检索到英文文献184篇,中文文献48篇.纳入标准:(1)内镜下治疗直肠类癌的效果;(2)内镜下治疗直肠类癌的安全性.排除标准:(1)研究目的不是内镜治疗的效果或安全性;(2)其他直肠肿瘤的内镜治疗.根据纳入标准,纳入分析34篇文献.结果 传统的息肉切除术或者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治疗直肠类癌操作简单,但是这两种方法都很难达到完整的组织学切除.透明帽辅助法内镜下黏膜切除术(capassisted EMR,EMR-C)、套扎器法内镜黏膜下切除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resection with ligating device,ESMR-L)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显示出相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EMR-C和经肛内镜微创手术(transanal endoscopic microsurgery,TEM)能够用作传统息肉切除或EMR没有完整切除后的补救治疗.结论 不同内镜下治疗方式各有利弊,操作者的技术熟练程度在内镜治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各治疗方式之间的疗效和长期预后的比较还需要大样本研究去评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直肠类癌的临床特点及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 通过我院收治直肠类癌6例的临床表现、治疗、随访结果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1.直肠类癌有症状者以便血便频多见。肿瘤外观呈黄色,位于粘膜下者触诊肿瘤较硬、孤立、光滑、可动为其特征。2.肿瘤≤1.5cm4例,行电灼切除术或经肛局切术,无复发及转移;肿瘤≥2cm2例,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一例于术后3个月盆腔复发。结论 1.直肠类癌一般较小、粘膜下生长,触诊肿块硬、孤立、光滑、可动感为其特征。2.肿瘤大小对判定其恶性程度及指导临床治疗是很重要的,肿瘤<2cm,可行局部切除术;肿瘤≥2cm、或伴有溃疡者宜行扩大根治术。  相似文献   

9.
直肠类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直肠类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外科治疗方法及其长期疗效。方法对1966年1月至2004年12月手术治疗的74例直肠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不同危险因素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各组手术治疗效果和生存率。结果 1,3,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8.9%、94.3%和89.2%,直肠类癌最大径≤2.0 cm组与最大径〉2.0 cm组的生存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未侵犯肌层组与浸润肌层组的生存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肿瘤大小和肌层浸润是决定直肠类癌手术方式的关键,也是影响预后的两个重要相关因素,肿瘤最大径〉2 cm、肌层浸润的直肠类癌预后不良,应综合考虑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根治性治疗是进一步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直肠类癌43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直肠类癌的临床、病理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直肠类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将其按直径大小和肌层有无浸润分别分组,比较各组手术治疗效果和生存率.结果直肠类癌最大径<2 cm组五年生存率为100%,最大径>2 cm组五年生存率为43%,两者有显著差别(x2=21.83,P<0.001),未浸润肌层组五年生存率为100%,浸润肌层组五年生存率为50%,两者有显著差别(x2=16.95,P<0.001).结论直径大小和肌层浸润是影响直肠类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