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现代工业和现代医学的许多实际场合,活体受到电磁场的作用,在体组织的介电数据是不可缺少的知识。作者制作了同轴线传感器,根据同轴传输线原理,建立起在体组织介电测量系统;分析测量的误差来源和校正方法,使1~3000MHz频率范围的介电常数和电导率的测量误差分别小于1%和3%。8例健康人(男女分组,每组各4名)前臂掌侧区皮肤介电测量结果表明,男女组之间的电导率无显著性差异,而介电常数在100MHz以上有显著性差异。女性介电常数明显低于男性,与女性的脂肪较多有关。在体介电参数比离体数据小,归因于在体测量时电磁波透过皮肤进入脂肪甚至肌肉再反射的传输途径。这一特性使在体介电测量技术可望用于皮下组织病变(如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作者有效地测量了5例健康兔器官在体组织(肌肉、肝、脾和肾)的介电性能。  相似文献   

2.
生物组织介电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3.
介电谱指物质的介电常数和电导率随外部电场频率而变化的性质,反映宏观电场中物质的分子运动信息生物物质中水分子决定着介电谱的高频松驰,用时域电测量技术可以分析生物中水的状态。本文讨论问题同轴一时域介是民测量方法及其对水状态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生物组织介电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组织介电性能知识,无论对临床应用还是基础研究都是相当重要的。随着测量技术的发展,目前积累起一定数量的组织介电数据,在非电离辐射电磁波频率范围,表现出有规律性的特性色散现象。本文对射频和微波区域(1Hz~10GHz)的生物组织介电色散规律和具体介电谱研究作一综述讨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脑胶质瘤生物电阻抗特性,探索出恶性胶质瘤组织与正常脑组织的特征性电参数,为区分恶性胶质瘤与正常脑组织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四电极法阻抗测量设计了一种体外阻抗测量传感器,利用普林斯顿阻抗分析仪Versa STAT3对10例裸鼠脑胶质瘤和脑组织进行阻抗测量,并对20Hz~250 k Hz范围内阻抗频谱特性曲线进行定量分析;结合生物阻抗谱理论,建立体外脑胶质瘤等效电路模型,并利用ZSimp Win对等效阻抗电路进行拟合仿真,以探讨脑胶质瘤在阻抗电路中的特性。结果胶质瘤的阻抗模值在20 Hz~250 k Hz范围内随频率的增大而减小,幅值曲线在200 Hz和50 k Hz附近各存在一个斜坡,这两个斜坡的斜度都小于对应的正常鼠脑组织的斜度。10组裸鼠体外实验中,胶质瘤和脑组织的虚部-实部图中有两个时间环节,可以用两个时间常数的等效电路代替,并且电路元件中的参数R1对于胶质瘤和脑组织差异明显。结论体外鼠脑胶质瘤与正常脑组织可以用阻抗特性曲线的斜坡值进行定量区别。此外,等效电路电参数中的R1也可以作为一个区分胶质瘤和脑组织的指标,这为临床检测和区分胶质瘤组织开拓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射频段测量正常人血小板介电谱,建立血小板对交流电场介电响应的数据特征。方法利用频域阻抗技术测量人血小板交流阻抗,经过介电谱、Cole-Cole图、介电损耗因子Δε”、导电率虚部Δκ”、介电损耗角正切Δtgδ等频谱,明确人血小板介电频响的数据特征。结果在射频电场中,人血小板的介电常数和电导率具有频率依赖性;血小板介电响应具有两个中心特征频率:第一中心特征频率fC1=6.66MHz,第二中心特征频率fC2=9.81MHz。结论交流阻抗技术能够测量血小板射频段介电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 在射频段测量正常人血小板介电谱,建立血小板对交流电场介电响应的数据特征.方法 利用频域阻抗技术测量人血小板交流阻抗,经过介电谱、Cole-Cole图、介电损耗因子△ε"、导电率虚部△κ"、介电损耗角正切△tgδ等频谱,明确人血小板介电频响的数据特征.结果 在射频电场中,人血小板的介电常数和电导率具有频率依赖性;血小板介电响应具有两个中心特征频率:第一中心特征频率fC1=6.66 MHz,第二中心特征频率fC2=9.81 MHz.结论 交流阻抗技术能够测量血小板射频段介电响应.  相似文献   

8.
为阐明生物组织中细胞及组织液等电介质介电谱之间的相互关系,本研究测量了肝组织、肝细胞悬液(BRL)、肝癌细胞悬液(RH-35)、细胞培养基(dulbecco′s modified eagle medium, DMEM)、磷酸缓冲盐溶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 PBS)、超纯水的介电谱。测量结果显示,肝组织和超纯水介电损耗谱ε″最大值分别为6.18×106和2.60×104,测量精度为9.03%和9.52%,相对介电常数谱ε′最大值分别为1.96×106和1.80×103,测量精度为16.85%和12.97%;BRL、RH-35、DMEM、PBS的ε″具有峰现象,最大值分别为5.00×105、4.40×105、3.70×105、5.90×105,测量精度RH-35为5.44%,其他不超过2%;ε′最大值分别为1.90×106、1.80×106...  相似文献   

9.
10.
在体和离体兔组织射频介电特性的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制作了同轴线传感器,根据同轴传输线反射原理,建立起计算机控制的生物组织介电测量系统,在60~3000MHz频率范围对兔器官组织进行了有效在体和离体介电测量,50只兔器官组织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兔器官组织之间介电参数的最大差异可达30.4%,在体和离体测量得出介电常数之间未见显著性差异,但电导率有频率依赖性的显著差异,因此将人体的离体介电参数延用到实际活体场合时,必须慎重。  相似文献   

11.
STUDYOFDIELECTRICPROPERTIESOFHUMANREDBLOODCELLSUSPENSIONFROM243HEALTHYPERSONSATRADIOFREQUENCIESLuYongjun,YuJue,RenYinhua(Dept...  相似文献   

12.
THEDIELECTRICPROPERTIESOFHUMANFETALORGANTISSUESATRADIOANDMICROWAVEFREQUENCISETHEDIELECTRICPROPERTIESOFHUMANFETALORGANTISSUESA...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现有资料及医学临床现状,对波动法人体血压无创测量技术原理进行了分析和实验研究,发现了一个影响测量准确性的重要问题,另外对现有临床上比较流行的基于波动法原理的血压无创测量仪进行了实验,发现其测量准确性尚达不到临床一些特殊条件下的要求。因此血压无创测量技术仍是有待于深入研究的课题,最后从理论上指出波动法血压无创测量技术应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了一套可用于同时测定生物传热方程Pennes方程中随空间变化的导热系数K、血液灌注率Wb和代谢热产率qm以及导温系数α的新方法,从而克服了传统生物热物性测试技术中诸如只能测量常物性的K、Wb和α以及qm难以利用Pennes方程测出的不足;文中超定方程采用Householder变换法求解。为了实现对深核体温的无创测取,本文进一步将变分原理引入强非线性生物传热方程的求解,获取了该问题的近似变分解。这些内容可为研究生物传热学、热生理学以及实现肿瘤热疗中的温度监控打下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观测了203例男性干燥骨盆中立位时的腰骶角,平均值为37.5°。用100例进行X线测量并探讨了X线测量的方法,供体质调查及临床测量时参考。  相似文献   

17.
应用Cole-Cole公式分析蛙血液细胞介电谱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利用Cole-Cole公式对10^4~10^8Hz频率段的蛙血液细胞介电谱进行了曲线拟合分析,建立了蛙血液细胞Cole-Cole参数:高频段相对介电常数εh=60,第一相对介电增量△εl=4900,第二相对介电增量△ε2=1200,第一特征频率fl=0.2MHz,第二特征频率f2=2.4MHz,第一相位角βl=0.92,第二相位角β2=0.93,低频段电导率εl=3.38ms/cm。  相似文献   

18.
243例健康人血红细胞悬浮液射频介电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应用同轴传输线反射法建立的细胞悬浮液介电测量系统,测量了243例健康人(男120,女123名)血红细胞悬浮液在1~500MHz频率范围的介电常数和电导率。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和不同血型之间的红细胞悬浮液的介电参数无显著差异。将19~80岁之间的受试者按10岁年龄间隔分成六个组,探讨年龄差别对介电参数的影响;发现50岁左右是人红细胞介电参数有显著差异的临界年龄,49岁后三个高年龄组的介电参数显著地低于49岁前的三个低年龄组的数值(P<0.05)。本文的结果证明年龄对人血红细胞的介电参数有明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Teruo  Okuma  Etsuo  Fukuma  Naoyuki  Hata 《Psychophysiology》1970,7(3):508-515
A device named “dream detector” was constructed to automatize the technique of studying dreams during the REM period of sleep (REMP). The principle of the dream detector is to identify the REMP automatically by counting the number of electrooculographically recorded REMs during the period of relative silence in EMG records. When the count number of EMs reaches a preset value, an alarm buzzer is turned on automatically to awaken the S. In preliminary experiments on 5 Ss, 62 out of 70 REMPs (88.6%) in a total of 16 experimental nights were correctly detected by using this device. In only 5 instances (3.5%) was the buzzer turned on during periods other than REMPs. The rate of correct detection was 56% for the first REMP of the night, 93% for the second REMP, and 100% for the following REMPs.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提出了一种测定生物血管二维形变的新方法,文中介绍了测量方法的原理、测量装置的结构并对该方法的测量精度进行了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