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城市规划学科特点与城市规划专业教育改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规划学科特点与城市规划专业教育改革黄光宇一、城市规划与专业教育的发展城市规划与专业教育的发展与我国国民经济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密切相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的建设规模之大、发展之迅速、举世瞩目。70年代末,经过了对“文革”时期的拨乱反正,城市...  相似文献   

2.
科学技术发展趋势与城市规划学科的建设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特征和学科交叉发展这一新趋势展开,对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作了简要的回顾后指出,城市规划学科需要从多学科交叉、纵向拓展建立完善的城市规划学科体系、工程技术层次的城市规划学科的建设和城市规划学科人才培养等四个方面强化它的建设,以适应跨世纪的紧迫需要,担负起推进第一生产力发展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3.
首先介绍我国城市规划教育发展的历史演进和现实状况;然后归纳对我国城市规划学科发展的理论讨论,并陈述作者的若干观点;最后针对我国城市规划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城市规划专业建设的若干见解。  相似文献   

4.
推进城市规划学科发展加强城市规划专业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首先介绍我国城市规划教育发展的历史演进和现实状况;然后归纳对我国城市规划学科发展的理论讨论,并陈述作者的若干观点;最后针对我国城市规划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城市规划专业建设的若干见解.  相似文献   

5.
论城市规划学科体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城市规划具有两层涵义,既包括城市规划所开展的工作,同时也包含对城市规划工作的相关的科学研究.但是其科学研究往往受到忽视.从城市规划学科发展的双核心模式角度提出了城市规划学科体系的构架,认为城市规划学由理论城市规划学、技术城市规划学和应用城市规划学三部分组成,而科学性内涵是城市规划学科体系架构的核心.  相似文献   

6.
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从西方城市规划学科和行业面临的严重困境出发,讨论了中国城市规划学科在蓬勃发展的城市建设背景象下潜伏的危机.指出目前中国的城市规划学科的核心理论的空心化,理论创新的惰性化以及理论研究阵地的孤立化问题,提出中国的城市规划学科与国际城市规划学界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但同样面临着从一个相关学科引入"规划中的理论(Theory in Planning)"为主导的发展阶段,进入一个以人居空间研究为中心核心研究对象,建构新一代的"规划本位理论(Theory of Planning)"为主线的理论体系创新的新的历史性时期.文章进一步讨论了城市规划理论界未来进行理论突破的重点方向,进而指出中国规划理论学界必须结合1)资源和能源供应极限的环境特征;2)高强度城镇化的区域特征;3)全球化背景下竞争性的动力特征;4)社会结构历史性转型的人群特征;以及5)信息网络新科技引起的空间聚散特征,回归城乡空间规划对应时代特征的空间复合意义的扎实研究,在提供对中国的城镇化和城市发展实践强有力的理论指导的同时,也完成对国际城市规划理论体系新一轮构建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在市场经济下进一步推进我国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要地回顾和介绍了我国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指出了市场经济下我国的城市规划学科和职业实践发展出现的重大转机,进而分析城市规划学科在进一步的发展中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主要内涵.  相似文献   

8.
基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条件下,各地方政府部门对城市规划工作引起重视,在此方面全面探究此体系的核心内容与各项要求,要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详细分析,能对城市空间进行科学规划、统一管理,在相互融合的条件下促进现代化城市稳定发展.在此基础上,还可充分突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在城市规划中的重要作用,成为提升整体成效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论城市规划基础课程中的学科知识结构构建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谭纵波 《城市规划》2005,29(6):52-57
在回顾我国城市规划基础课程知识结构的演变,与西方工业化国家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对我国高校城市规划基础课程知识结构的构建提出了建设性建议。提出高校城市规划教育应从注重规划技能的传授转向对规划思想和规划技能的并重。  相似文献   

10.
城市规划生态化是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融合的基本方向。本文从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视角,指出了现代城市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城市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并指出了现代城市规划生态化对传统城市规划和城市生态规划的影响和启示。  相似文献   

11.
城乡规划学下的城市设计学科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苏宁 《规划师》2012,28(9):21-24
城市设计进入中国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从规划师对它的一无所知到贯穿于城市规划全过程,城市设计对于我国城市规划工作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在专业教育领域,城市设计学科也一步步发展壮大。城乡规划学成为一级学科后,从其二级学科设立的情况看,城市设计学科面临被混淆和误解的尴尬处境。城市设计学科的建设要突出学科优势和对城乡规划学科建设的作用,提升其在城乡规划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以促进城乡规划编制的改革、城乡规划学的完备及专业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规划师》2015,(8)
《雅典宪章》提出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是现代城市的四大基本功能,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我国已逐步进入"休闲时代",人们对游憩空间的需求越发迫切。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发展模式从"粗放扩张"转向"内涵增长",游憩空间的规划建设成为提升城市空间质量的重要抓手,城市建设更加注重文化的延续和传承。本文以赣州为例,分析其游憩空间与特色文化相结合的布局模式,详细阐述赣州在宋城文化、客家文化、红色文化和堪舆文化等地域文化影响下游憩空间的打造策略,为构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都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张善峰 《建筑与文化》2016,(12):163-164
在城乡规划学与风景园林学均独立成为一级学科的背景下,城乡规划与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培养目标与就业范围间的交叉将会进一步弱化。浙江工业大学城市规划系针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以"做好配角、服务主角"为课程定位,以"不求全、但求通"为课程教学目标,探索与实践在城乡规划专业培养计划下实现具有一定"风景园林/景观"方面的知识与技能的城乡规划设计、开发管理或后续城市研究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李盛 《规划师》2000,16(4):70-71,79
1 后发工业化国家可通过政府引导打破贫穷的怪圈 资本主义世界几个世纪的发展历史显示,资本主义体系中的穷国一直循环着"国家贫穷-低收入、低积累-购买力弱、市场空间狭窄-单一项目投资难以回收-缺少投资-生产力低下-仍然贫穷"的怪圈.  相似文献   

15.
吴明伟  陈荣 《城市规划》1991,15(3):9-12
本文从现代城市规划管理的特征角度,提出了控制性规划必须在规划管理走向现代化的背景下进行的观点。并论述了控制性规划与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的关系,提出要根据不同的条件制定不同深度的控制性规划。  相似文献   

16.
《规划师》2016,(1)
规划许可是政府公共政策导向的行政行为,其分类直接关系到规划行政管理的效率及效果。文章通过分析我国规划许可的特点,从行政管理角度探讨规划许可的设定与利益主体、规划许可的权利与许可对象以及规划许可的效率与许可程序的关系,由此提出将目前规划许可单纯按建设阶段分类管理的办法,逐步向按项目利益主体与项目重要性相结合进行分类的管理办法转变,并改进现有许可程序的观点,以期有效促进规划管理改革,实现"简政"并减少公共支出。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区域发展较不平衡、城乡收入差距较大。面对这一现实,研究选择英国、欧盟和韩国作为研究对象,从规划编制体系、政策设计和组织安排等角度,分析城乡统筹理念下国外地区规划经验及其对我国城乡统筹规划的主要启示,包括采取整体的思维、整合的方法,平等对待、统筹考虑城乡区域;重视空间规划对区域统筹的纲领作用,以空间规划为平台,整合政府政策资源,提高政策的执行力;突出村庄规划的实际运用价值,成果表达应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实事求是地满足村民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18.
数字城市规划中空间信息技术集成研究背景与内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数字城市规划概念的提出与内涵的诠释历程,并全面分析了空间信息技术(SIT)集成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背景。在此基础上,从5个方面分析了数字城市规划中SIT集成研究的具体内容,包括确定SIT在数字城市规划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数字城市规划中SIT集成的技术途径,集成应用的共性问题,不同阶段SIT集成应用模式,以及构建面向数字城市规划的SIT集成应用平台框架。  相似文献   

19.
曹银涛  苏自立 《规划师》2010,26(10):86-89
目前,我国尚无统一的行政强制执行法,为规范行政强制执行的主体、权限和程序,在单行法中对行政强制执行权作出规定十分重要。《城乡规划法》第六十八条规定的查封施工现场、强制拆除在法律性质上属于行政强制执行行为,其行政强制执行的主体是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在行政强制执行过程中,案件交接、行政强制执行程序的规定等环节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