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对18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外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TNF-α诱生水平进行检测,发现部分患者其外周血清TNF-α及其PBMCTNF-α诱生水平均升高;而另一部分患者则不升高.提示再障可能存在其外周血TNF-α升高与不升高两类,且发现前类患者血清对人骨髓CFU-GM有明显抑制作用,而使用TNF-α单克隆抗体中和后这种抑制作用明显减弱,甚至表现为集落刺激活性.提示前类再障患者血清中的集落抑制物可能主要为TNF-α。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小剂量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α MIP-1α)联合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对人骨髓造血细胞集落形成的影响。方法 取人骨髓,根据随机单位组方差分析设计,将每例标本分为空白组(不加MIP-1α和IL-8);10ng/ml联合组(加入10ng/ml的MIP-1α和IL-18)。建立半固体培养体系,一定时间后,观察集落粒单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红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E)和混合信集落(CFU-E)和混合集落(CFU-Mix)的形成情况。结果 1ng/ml的浓度下,相同浓度的MIP-1α与IL-8联合使用对人骨髓造血细胞集落的形成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在10ng/ml的浓度下,两者联合使用则能明显地抑制人骨髓造血细胞集落的形成。两种因子单独使用,未见明显的集落形成抑制作用。结论 10ng/mlMIP-1α与IL-8能相互协同抑制人骨髓造血细胞集落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干扰素α2α,bcr-abl反义寡核苷酸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体外净化效果。方法:采用体外克隆形成培养技术,分别用白细胞介素,干扰素α2α,bcr-abl反义寡核苷酸不同的组合方案,进行体外净化5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骨髓,结果:联用IL-2,IFN-α2α(各800um/ml),bcl-abl AS-ODN(30ug/ml)方案,对白血病细胞克隆形成单位(L-CFU)抑制作用有显著差异(P<0.01),而相同条件下,GM-CFU及L-CFU的集落存活率 分别为26.91%和3.49%(P<0.01),结论:联用IL-2,IFN-α2α(各800g/ml),bcr-abl AS-ODN(30ug/ml)方案,选择性体外净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的效果好,可用于临床净化CML骨髓。  相似文献   

4.
Li M  Qiu M  Li X  Zhou Z  Han J  Zhao Y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9):643-645
目的:探讨Graves病(GD)患者血清成分对骨髓细胞粒-单核细胞系集落形成单位(GM-CFU)生长的影响。方法:对11名正常人和11例GD合并白细胞减少患者的骨髓细胞进行体外培养,观察他巴唑、甲状腺素、甲状腺刺激免疫球蛋白(TSI)和GD患者血清对GM-CFU生长的影响。结果:TSI和GD合并白细胞减少患者的血清对正常人和GD合并白细胞减少患者的骨髓GM-CFU集落生长有抑制作用(P<0.01),他巴唑、甲状腺素和GD白细胞正常患者的血清对正常和GD白细胞减少患者的骨髓GM-CFU集落生长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TSI和GD合并白细胞减少患者的血清能明显抑制GM-CFU的生长,这提示免疫因素在GD患者白细胞减少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29  
Li R  Chen H  Fei R  Cong X  Sun J  Wei L  Wang Y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3):887-890
目的:体外培养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树突状细胞,并从细胞表型和功能方面与正常人树突状细胞进行比较。方法:从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及正常人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加入含1000U/ml GM-CSF和500U/ml IL-4的无血清培养基AIM-V体外培养,获得树突状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因子TNF-α对树突状细胞培养的影响,IL-12ELISA试剂盒检测树突状细胞分泌IL-12的水平,并采用MLR方法检测树突状细胞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1.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AIM-V培养及细胞因子诱导后,可获得成熟的具有典型形态的树突状细胞,加入TNF-α后,IL-12分泌增高,CD83表达增加;2.病人树突状细胞与正常人比较,CD80表达较正常人的低(P<0.05),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能力低于正常人。结论:1.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树突状细胞与正常人一样可用AIM-V无血清培养基及特定的细胞因子诱导在体外大量获得;2.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树突状细胞与正常人相比较在功能上降低,在形态数量上差异无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TNF)-α预刺激对树突状细胞形态学的影响,方法:Ficoll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健康人外周血,获得单个核细胞,培养基用含有10%胎牛血清的RPMI 1640,分两组进行培养,一组用TNF-α预刺激4h后加入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白细胞介素-4(IL-4),每48h再次加入上述3种细胞因子;另一组则在培养初始加入GM-CSF及IL-4,每隔48h再次加入上述2种细胞因子,第5天加入TNF-α,两种中所用细胞因子浓度完全一样,且均于第8天收获细胞,前者记作T-DC,后者记作DC。光镜及扫描电镜观察DC形态学变化及差异,结果:T-DC与DC相比,具有更多,更典型的树突状突起,结论:TNF-α预刺激DC前体细胞4h与TNF-α在培养第5天加入相比,所诱导出的DC的树突状形态更为明显,典型。  相似文献   

7.
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体外诱导树突状细胞及鉴定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目的:建立从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体外诱导培养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的方法。方法: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以细胞因子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培养获得DC,电镜及共聚集显微镜观察其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抗原,体外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DC刺激T细胞的增殖活性。结果:从正常外周血分离得到的单核细胞,体外经重且人GM-CSF,IL-4,TNF-α的共同诱导培养,得到大量成熟DC,形态学观察可见典型DC特征,荧光激少在细胞分离器(FACS)检测表明,诱导的DC高表达HLA-DR(96%),CD83(94.2%),CDla(94.2%)分子,同时也高表达CD40(97.7%),CD80(98.2%)分子,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显示,诱导的DC具有很强的激发同种T细胞增殖的能力。结论: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体外经细胞因子贯序诱导培养,可以生成大量功能成熟的DC,为进一步开展DC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8.
利用人脐带血单个核细胞,联合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经2周左右可培养出大量树突状细胞(DCs);来自正常人外周的单个核细胞,经GM-CSF和IL-4作用,8-10天后亦可培养出大量(4-5)×10~6/50ml)DCs。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DCs负载肿瘤抗原作为疫苗,为肿瘤免疫中的应用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9.
采用细胞分离及培养技术观察了中药大黄对内毒素(LPS)体外诱生的肺泡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作用。结果表明,大黄能够明显抑制LPS诱生的肺泡巨噬细胞分泌TNF-α、IL-1和IL-6,与对照相比P<0.01。从而减轻由于TNF-α、IL-1、IL-6过度分泌所致的肺脏损害,这可能是大黄对肺脏具有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F)贴壁层的形成,体外传代培养,扩增的情况,研究各阶段(CFU-F)对粒-单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和红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E)生长及细胞因子对造血的支持作用,并测定骨髓有核细胞对基质细胞的粘附能力,方法:利用改进的液体培养法,培养骨髓基质细胞并传代,利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法,培养人骨髓细胞,观察CFU-GM,CFU-E集落数,:人骨髓基质细胞在体外可以传代培养4代并能扩增28倍,其中F3代对CFU-GM和CFUE的促进增殖作用最强,且对骨髓有核细胞的粘附能力最强,结论:人,骨髓基质细胞可体外传代扩增并支持造血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11.
陈晖  李妮  周微雅 《广西医学》2002,24(5):631-631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IL),肿瘤坏死因子(TNF-α)对2型糖尿病β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测定53例2型糖尿病(T2DM)及30例健康人(NGT)的IL-1β,IL-2,TNF-α,NO水平,分析其对2型糖尿病β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HBCI)的影响。结果:2型糖尿病患IL-1β,TNF-α,NO较正常组显增高,IL-2显下降,HBCI糖尿病组显低于正常组。单相关分析显示IL-1β,TNF-α,NO与HBCI呈显负相关,IL-1β,TNF-α与NO呈显正相关,IL-2与NO呈显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IL-1β为HBCI最为危险的因素。结论:IL-1β,IL-2,TNF-α,NO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全反式维甲酸(ATRA)在体外对正常人脐血造血细胞的作用以及其在体内对正常小鼠造血细胞的作用。方法 (1)在人脐血单个核细胞(MNC)的粒系集落形成单位(CFU-GM),红系集落形成单位(BFU-E)和混合集落形成单位(CFU-GEMM)的半固体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维甲酸,观察其对人脐血造血细胞集落形成的影响;(2)用含0.5μmol/L ATRA和IL-6,G-CSF,EPO,SCF的体系培养人脐血MNC,第7,14天时检测扩增后的人脐血有核细胞(NC)数,CD34^ 细胞数并观测其CFU-GM,BFU-E和CFU-GEMM形成;(3)用不同剂量的ATRA处理BABL/c小鼠,分别于处理后2,4,6,8,10d检测小鼠外周血中CD34^ 细胞,WBC,RBC及PLT含量的变化,从而观察ATRA在体内对造血2细胞的影响。结果 (1)一定浓度的ATRA在体外能明显促进人脐血CFU-GM的生长,但对BFU-E,CFU-GEMM的形成无影响;高浓度时抑制CFU-GM,BFU-E和CFU-GEMM的形成。促进CFU-GM形成的最佳ATRA浓度为0.5μmol/L,浓度为5.0μmol/L时开始起抑制作用;当浓度达到10μmol/L时,无任何集落形成。(2)0.5μmol/LATRA联合IL-6,SCF,G-CSF和EPO须体外孵育人脐血MNC,第7天和第14天时,ATRA组NC数与对照组相比无显性差异;但其CD34^ 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性(P<0.05);且ATRA组CFU-GM, CFU-GEMM及BFU-E的形成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不同剂量的ATRA处理小鼠8d后,其WBC及CD34^ 细胞均开始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性(P<0.05);但不同剂量的ATRA对小鼠的RBC及PLT均无明显影响。结论 (1)浓度为0.1-0.5μmol/L的ATRA在体外能促进人脐血造血细胞CFU-GM的生长,但对BFU-E及CFU-GEMM的形成无影响;当浓度达到5μmol/L时,ATRA对各系集落的形成均起抑制作用,且随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2)液体培养时,ATRA联合造血细胞刺激因子能延迟人脐血CD34^ 细胞的分化。(3)在正常小鼠体内ATRA能促进小鼠WBC及CD34^ 细胞的增殖,但对小鼠RBC及PLT无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雷公藤多甙和IL-10对人树突状细胞(DC)表面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和CD80表达及IL-12p40转发洋和分泌的影响。方法:通过粒细胞-巨噬细胞型集落刺激因子(GM-CSF)、IL-4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体外培养体系,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获得DC,细胞表面HLA-DR和CD80表达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IL-12p40转录和分泌分别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和ELISA法。结果:雷公藤多甙(5-20ug/ml)、IL-10(50-200ng/ml)能下调DC表面HLA-DR和CD80的表达,同时雷公藤多甙、IL-10能抑制DC内IL-2p40mRNA的转录和分泌。结论:雷公藤多甙、IL-10能通过抑制表面分子的表达和细胞因子的合成而干扰DC的成熟和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用白细胞介素2(IL-2)激性的外周血(APB)和脐带血(ACB)及骨髓(ABM)单个核细胞的培养上清,对骨髓造血的影响和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MTT法,在体外同时检测APB和ACB及ABM培养上清,对骨髓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同时用集落培养法,检测这3种上清对骨髓粒-单细胞集落和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加入APB和ACB及ABM培养上清,对正常骨髓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增殖能力,以及粒-单细胞集落和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无显著的影响。结论:应用IL-2对自体干细胞移植物进行体外净化时,培养上清对正常造血细胞和单个核细胞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白细胞介素2(IL2)在免疫调节中起了重要的作用。现知多种细胞表面存在白细胞介素2受体,如T细胞、B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等。白细胞介素2能促进NK细胞的增殖及杀伤活性。IL2在体外能增强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对K562细胞的杀伤作用,但对病人的PBMC是否有同样的作用未见报道。本文测定了正常人及病人PBMC的NK细胞活性,并用IL2分别处理正常人及病人的PBMC,比较IL2对两组NK细胞的活化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鼻窦灌注液冲洗鼻腔对鼻息肉相关的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9例鼻息肉患者随机分为鼻窦灌注液组18例和生理盐水组21例。全部鼻息肉术后患者在接受术后综合治疗同时,分别采用鼻窦灌注液、9 g/L生理盐水冲洗鼻腔3个月。采用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0(SNOT-20)及Lund-Kennedy评分评估疗效,术前及术后3个月分别取鼻腔中鼻道黏膜作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黏膜中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干扰素-γ(IFN-γ)、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1)术后2组SNOT-20及Lund-Kennedy评分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3个月,2组黏膜细胞因子IL-5、 IL-8、 IL-10、 IFN-γ、 TNF-α、 GM-CSF表达水平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且鼻窦灌注液组对细胞因子IL-5、 IL-8、 IL-10、 IFN-γ表达水平的降低作用优于生理盐水组(P<0.05),而2组TNF-α、 GM-CSF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3个月,2组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鼻腔形态方面疗效相当,而鼻窦灌注液对IL-5、 IL-8、 IL-10、 IFN-γ水平的调节作用优于生理盐水。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13(IL-13)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逆转录(RT)-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半定量分析了哮喘急性发作期及正常对照组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IL-12,IL-13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同时对IgE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哮喘组IL-12mRNA表达减少,IL-13mRNA表达增多,病情越重,IL-12mRNA表达越少,IL-13mRNA表达越多,无论IgE升高与否,与对照组比较,IL-12,IL-13mRNA表达均存在显差异,结论:IL-12,IL-13可能是构成气道慢性炎症的各类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蝉拟青霉总多糖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抗肿瘤活性的促进作用及其可能对肿瘤细胞株U937、K562的直接抑制作用.方法:用水提取蝉拟青霉菌丝体总多糖,以MTT法测定不同浓度总多糖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及白血病细胞株U937、K562增殖的影响,ELISA法测定多糖作用44 h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TNF-α、hIFN-γ的含量.结果:一定浓度的蝉拟青霉多糖能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增殖率升高,较高浓度多糖能抑制白血病细胞株U937、K562的增殖,同时蝉拟青霉多糖能提高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达hTNF-α、hIFN-γ.结论:蝉拟青霉多糖可能具有直接抑制U937、K562的增殖作用;能提高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增殖能力,使其分泌hTNF-α、hIFN-γ升高,从而可能促进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杀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慢性髓系白血病K-562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的免疫功能。方法:用细胞因子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IL4在体外诱导培养K-562细胞,获得树突状细胞(DC)检测其细胞表型,并观察其诱导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体外抗肿瘤效应。用ELISA法测定DC培养及DC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共培养上清液中IL-12及IFN-γ的量。结果:联合GM-CSF及IL-4可诱导K-562细胞分化为树突状细胞,K-562DC体外激活的CTL对K-562细胞具有特异性细胞毒活性;诱导DC培养上清及DC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共培养上清测出一定量IL-12及IFN-β。结论:人慢性髓系白血病K-562来源的树突状细胞表达抗原提呈细胞表型,具有诱导CTL反应和分泌IL—12以及促进T细胞分泌IFN-γ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体外诱导和扩增树突状细胞(DC)并分析其对自身T细胞的激发作用。方法 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贴壁去除悬浮细胞,加入细胞因子(IL—4、GM—CSF和TNF—α)培养8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型,用ELISA测定培养上清中IL—12的含量,将诱导的树突状细胞与自身T细胞混合培养用^H—TdR法测定细胞的增殖指数。结果 正常人外周血诱导的树突状细胞高表达分化抗原CDla(89.1%)、CD40(99.8%)、CD80(95.1%)、CD83(45.7%)、HLA—DR(97.6%),同时所获的比能分泌IL—12和有效地激活自身T细胞,并促其增殖。结论 正常人外周血的单个核细胞经细胞因子的序贯培养,可获得高纯度、功能性的DC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