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美刊《战略和战术》1977年61期报道,美国陆军正在发展一种2.75英寸火箭的新战斗部,在火箭头部含7个子弹。每个子弹像拳头那样大,装空心装药战斗部,可侵彻坦克。从越南战爭以来,2.75英寸火箭供攻击直升机使用,其主要缺点是精度差,由于无制导,稳定不好,所以是一种“排水管”火箭。该火箭原设计还供高速飞机使用,当低速时精度不好。直升飞机装上两个2.75英寸火箭发射架,配用新战斗部后,可发射密集反坦克火力,使它成为一种有效的反坦克武器。新战斗部正处于试验阶段,仍存在正确打开子弹尾翼的缺陷。  相似文献   

2.
据报道,马可尼宇航防御系统公司和雷锡恩系统公司各赢得了一项为期24个月的为标准2.75英寸航空火箭弹的激光制导型进行先进技术演示(ATD)的合同。美国陆军航空兵和导弹司令部(AMCOM)低成本精确杀伤(LCPK)导弹的研制是作为一项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的联合项目进行投资的,每个军种提供150万美元的资金。  相似文献   

3.
针对火箭弹作战远程化的装备发展趋势,对适用于远程火箭弹发动机的点火装置设计进行改进。对满足 其功能要求的结构设计、数值计算、技术环节、功能验证等进行研究,介绍某改进型远程火箭弹固体火箭发动机点 火装置的设计和试验情况。结果表明,该研究的相关改进和试验可为后续系列火箭弹发动机点火装置的设计提供 参考。  相似文献   

4.
它世界     
《兵器知识》2013,(9):14-15
法国为"虎"式直升机研发68毫米制导火箭弹法国TDA公司正在为法国陆军"虎"式直升机研制68毫米RPM激光半主动制导火箭弹。该弹重8.8千克,从直升机平台发射时的最大射程为6 100米,能打击以61千米/小时速度行驶的运动目标。制导火箭弹的设计基于TDA公司现有68毫米非制导火箭弹,新增5个部件,包括弹体前部和后部各一个制导组件、导引头、电子模块和控制舵,其性能与BAE系统公司为美军研制的70毫米先进精确杀伤武器系统制导火箭弹相当,圆概率误差为1米。按计划,RPM制导火箭弹将于2018年具备作战能力,但利比亚和马里的军事冲突充分说明,法国陆军对于68毫米制导火箭弹有非常明确的需求,因此其研发和装备进度有可能提前。航空火箭弹是现代武装直升机的重要武器之一,在历次战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在相当长时间内,空地导弹快速发展并大量装备  相似文献   

5.
1 发展概况 便携式火箭是一种步兵携行和使用的用来发射火箭弹的近战武器。常见的火箭发射器多呈圆筒形,因此,又称火箭筒。火箭技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明神宗万历26年(1598年)赵士祯发明的“火箭溜”就是比较原始的火箭发射器。现代火箭发射器的最早型号则是美军1942年装备的60mmM1火箭发射器,俗称“巴祖卡”,因它很像名为Bazooka的管  相似文献   

6.
PF98式120mm反坦克火箭俗称"连营二代",是我国装备连营一级的第二代反坦克火箭,分为连用型和营用型两种。连用型由发射筒、火箭弹、击发机、连用瞄准镜、连用微光瞄准  相似文献   

7.
4.1.1 美国“巴祖卡”60mm火箭 “巴祖卡”60mm火箭既是最早出现的轻型反坦克武器,也是最早出现的火箭发射器。美军于1942年装备,因很像名为“巴祖卡”的管形乐器而得名。 “巴祖卡”轻型反坦克火箭是一种肩射式火箭筒。1942年春在美国阿伯丁试验场,美国陆军上校斯克纳和中尉厄尔一起用其火箭筒向运动中的坦克靶车连续发射火箭弹,全部命中,引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国内外制导火箭炮弹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立足我军现有装备,提出了一种制导火箭炮弹的设计方案,确定了其工作原理,并对有关技术问题和系统设计建模与仿真方法进行了研究,对火箭弹制导化改造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正>在过去的几年里,由于军备协定以及国内政策制定等原因,美国陆军规划者们一直面临着如何装备处于战争状态中的陆军部队,从而满足新作战任务的严峻挑战。某些情况下,正是由于军备协定才推动了新产品的研发,旨在满足美国陆军作战任务需求的同时,能够取得战术上的优势。M30E1多管制导火箭发射系统(GMLRS)替代战斗部火箭弹就是例证。该火箭发射系统可用于应对区域/大面积目标,同时满足美国尚未签署的《集  相似文献   

10.
<正>2015年3月7日,在美国加州海军陆战队地面作战中心,反坦克手射击MK153 SMAW(肩射多用途突击武器),进行作战测试和评估。SMAW是基于以色列的B-300设计的肩射型火箭,1984年装备美国海军陆战队,主要用于摧毁野战工事和建筑物。SMAW口径83毫米,火箭筒重7.69千克,全长760毫米,有效射程500米。武器系统包括MK153发射器,MK 3 HEAA火箭,以及MK 217瞄准辅助枪等,配备破甲杀伤火箭弹、破甲火箭弹、发烟弹和燃烧弹等。SMAW参加了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2001年)和伊拉克战争。  相似文献   

11.
正"科勇"火箭炮的主要任务是为装甲集群或陆军师提供压制火力。该炮以KM809AL型5吨卡车为底盘,后部装有一座36管130毫米火箭发射架。战斗全重16.4吨,最大公路速度80千米/小时。火箭定向管长3.4米,方向射界左右各112°,发射速度2发/秒。该炮还配有一辆5吨卡车作为供弹车,携72枚火箭弹。该炮一次齐射可覆盖上百万平方米,压制能力很强。配用两种杀伤火箭弹,一种长2.4米,重54千克,另一种长2.54米,重64千克。战斗部均重21千克,内含16000颗预制杀伤钢珠,装药量65千克。火箭弹最大射程30千米。  相似文献   

12.
正火箭武器是依靠火箭弹自身的火箭发动机推力把战斗部发射到预定目标的一种火力压制武器装备。自1933年苏联制造出世界上最早的多管自行火箭炮"喀秋莎"以来,世界各主要军事强国都积极研发并装备了各类火箭炮,火箭炮已成为各军兵种武器装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军事变革的发展和现代机电、控制、通信、导航、材料等技术的进步,火箭武器迎来了升级换代的又一个高潮。除了大量应用电子和信息技术,  相似文献   

13.
委內瑞拉陆军已装备以色列LAR型160毫米36管火箭炮。火箭炮发射装置包括两个发射管框架可装18枚160毫米火箭弹。火箭弹全重约110公斤,战斗部重50公斤。36枚火箭弹在45秒钟內即可全部发射完毕。射程为30公里以上。  相似文献   

14.
《轻兵器》2011,(10)
干扰火箭是一种以火箭为动力、携带并抛撒大量干扰物的软杀射物不同可分为:箔条干扰火箭、红外干扰火箭和诱惑干扰火箭:舰载型、车载型、地面型和便携型;按射程可分为:远程、中程和近国产RBW643 46mm手持干扰火箭武器系统属便携型近程射方式,可将火箭弹推进到300m高空,火箭弹爆炸后,通过火药  相似文献   

15.
以火箭发射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火箭弹发射动力学模型,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了火箭发射过程中火箭弹受到的随机因素对火箭弹在随机弹道中发生共振可能性的影响,为减少火箭弹散布提供了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6.
二战后期,纳粹德国面对盟军铺天盖地的战略轰炸,研制了多种先进的对空武器。其中R-4M空对空火箭弹是较为实用而有效的武器,一发55毫米口径的R-4M足以将B-17等大型轰炸机炸开一米见方的大洞,使其失去遂行任务的能力,命中两到三发可确保摧毁敌机。战后,吃了苦头的美军把大量R-4M火箭带回本土,以此为基础开始研制自己的空对空火箭,在其后的50年里,陆续研制出了几种威力强大的空对空火箭弹。特别是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空对空火箭如同死神手中进发出的闪电,时刻威胁着敌方作战飞机。  相似文献   

17.
郭福涛 《飞航导弹》1992,(3):17-21,16
多管火箭(MRL)虽是原苏联陆军在二次大战期间研制的,但直到最近20年才被许多国家陆军作为补充常规炮兵的一种重要武器采用。近年来,研制和大规模部署MRL系统的国家不断增多,而且有些国家如巴西的巴西航空公司的多管火箭,绝大多数为出口生产。由于MRL的口径和射程增大,其威力也相应提高。现在除发射标准高爆(HE)火箭弹外还能发射各种特殊弹头。需要指出,MRL必须要有支援系统作补充,而这种支援系统主要由越野性能好的车辆组成;又由于它是大面积杀伤武器,必须要给它提供高精度的目标数据,这些数据可从各种侦察系统,包括能实时转发的遥控飞行器得到。下面按国家和地区分别介绍。  相似文献   

18.
在众多反坦克火箭简中,有一种形状很独特。它的筒身长长的,一头还鼓鼓的,活像隆起了一个滚圆的“肚子”,使得人们很容易就能辨认出来,它就是意大利陆军现装备的霹雳火箭发射器。  相似文献   

19.
对于火箭弹引信,在设计时选取可利用的环境相当困难,尤其是低旋的火箭弹时间引信。将火箭发动机燃气压力的变化特征作为火箭弹特有的飞行环境,可为这类火箭弹引信的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火箭发动机正常点火后,火箭发动机燃气压力会经历一个骤升、持续和骤降的过程。分析了火箭发动机燃气压力骤升、持续和骤降的表现特征,并详细地介绍了利用这些特征工作的燃气压力保险机构及其常有的结构形式,对这些机构的工作特征进行了具体的安全性分析和比较,在此基础上根据实践经验对于设计中应注意的密封环节提供了具体的技术方案,结合试验验证,提出了廉价有效的隔热措施。  相似文献   

20.
4.6 质量平衡抛射和火箭增程技术相结合的发射原理 利用平衡抛射发射原理使火箭弹获得一定初速,在火箭弹距筒口一定距离处,火箭弹发动机点火,使火箭弹飞行速度进一步增大。质量平衡抛射和火箭增程技术相结合的发射原理又分敞开式平衡抛射和封闭式平衡抛射两种方式。具有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