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现将1989年我院安装的两种新型起搏器报道如下。一、频率应答式起搏器:VVI型起搏器,只能维持最基本的心室率;可体外程控频率的起搏器,也只能按设定的频率工作,不会依人体活动量而增减,难以适应人体的生理代谢需要。频率应答式起搏器可以感知人体骨骼肌振动频率而自动调整输出频率,以适应不同状态下人体的生理需要,其频率应答范围在  相似文献   

2.
起搏器由固定型发展到按需型,避免了因自身心律与起搏的不同步而产生的室颤。近年来又先后研制出程控起搏器、房室顺序起搏器、频率应答式起搏器,以及抗心律失常等新型起搏器,是起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飞跃。房室顺序和频率应答式起搏器的价钱昂贵,而且房室顺序起搏心房  相似文献   

3.
诸宁  宋冠英 《上海医学》1996,19(3):175-177
双腔及双腔频率应答起搏器在老年病人中的临床应用上海市胸科医院心内科诸宁,宋冠英,胡丽霞双腔(DDD)及双腔频率应答(DDDR)起搏器与VVI起搏器相比具有功能全面、符合生理起搏要求等优点,在国内老年病人中的应用日渐增多。但双腔及双腔频率应答起搏器在选...  相似文献   

4.
应用心脏起搏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症候性心动过缓早已被公认为是一种安全而效果肯定的方法。但直到不久以前,长时期以来被普遍采用的是心室按需型心脏起搏器,即R波抑止型按需型起搏器。心室按需型起搏器虽较非同步的固定频率起搏器在解决竞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DDD起搏在缓慢型心律失常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4年中28例缓慢型心律失常的住院患者,均安装DDD型心脏永久性起搏器。结果 28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中测得心室起搏阈值(0.45±0.19)V,阻抗(714±168)ohm,R波振幅(13.5±4.0)mV,右心房起搏阈值为(0.71±0.25)V,阻抗(687±192)ohm,P波振幅(4.5±1.7)mV。A-V间期程控在120~200 ms之间,下限频率程控为60~70 bpm,上限频率程控于100~130 bpm之间。随访3~46个月,所有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P<0.05),无起搏器并发症发生。结论 生理性起搏(包括DDD起搏)可获得接近于正常的的血液动力学效应,改善心功能。对有适应症的起搏器患者应首先推荐使用生理性起搏器,如DDD型。  相似文献   

6.
具备频率应答功能的起搏器能随病人的运动及代谢需要而改变频率以满足不同状态下的心排血量需要,是近10年来生理性起搏研究的重要进展,应用日益增多。现将我院自1987年以来所安置24例进行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7.
吴忠东  许力舒 《新疆医学》2004,34(3):141-144
房室正常顺序的电激动和机械活动、心室的正常激动顺序和同步性以及频率应答功能是心脏电机械活动的三个生理特点。目前提倡的生理性起搏就是为了使起搏节律及血流动力学效果最大程度地近似心脏的正常生理状态。由于起搏器已在房室同步、频率应答等生理性功能方面已取得重要进展,因此对生理性起搏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如何恢复和保持左、右室及室内电收缩的同步性。  相似文献   

8.
永久心脏起搏器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从 195 2年美国医生Zoll首次采用脉宽 2ms ,强度为 75~ 15 0V的电脉冲 ,以固定频率方式经胸壁刺激方法成功地抢救了 2名濒临死亡的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 ,从而开创了人类应用人工心脏起搏技术治疗心律失常的新纪元。随着科学的进步 ,人工心脏起搏器制造工艺水平也不断的完善 ,2 0世纪 6 0年代初人工心脏起搏器最初仅是具有以固定频率发放电脉冲的非同步功能 ,后又发展为具有感知功能的按需起搏器 ,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危及生命的“竞争心律”。 2 0世纪 70~ 80年代程序可控性心脏起搏器、双腔起搏器及频率应答式起搏器的问世 ,使心脏起搏…  相似文献   

9.
人工心脏起搏是用脉冲电流刺激心脏以引起心肌电兴奋及机械收缩的诊疗技术。随着临床心脏电生理学及起搏器工程学这两方面的发展,人工心脏起搏技术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起搏器也由早期单一固定频率型发展成按需型、多功能程控型及全自动应答型,使不少心脏病患者重获新生。多年临床护理工作体会到,为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整体水平,护理人员必须掌握起搏器知识,一定做好按装人工起搏器手术前、后护理及出院前指导,才能保证病人长期、安全、有效地使用起搏器。  相似文献   

10.
15例病窦患者安装VVI型(R波抑制型心室按需起搏器)永久起搏器。术后心电图均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有7例出现电张调整性T波。对于快慢综合征者,因最终常为慢性房颤甚至房性静止,宜选程控VVI或VVI-RR(频率应答型VVI起搏器),预后差、病变范围广而进展快的病窦伴房室传导阻滞或伴快速房性心律失常和束支传导阻滞的病人应选DDD(全自动型起搏器或双腔生理起搏器)或VVI-RR。  相似文献   

11.
人工心脏起搏器是利用电子装置按一定的频率发放脉冲电流刺激心脏,引起心脏兴奋和收缩。临床上常用于治疗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我院20年成功安装108例起搏器。其术前准备,术中及术后的观察及护理为患者成功的治疗与康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在非心脏手术中推行临时起搏器植入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5年5月我院接收的68例外科手术患者(合并缓慢型心律失常)作为该研究对象,按照分层法将其划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于术前4 h或术前1 d行心脏临时起搏器植入,对照组未行临时起搏器安置,详细分析临时起搏器工作状况,并对比两组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存在双束支阻滞、Ⅱ°AVB、严重窦性心动过缓的患者起搏器工作状态相对较多,而并发冠心病、扩心病时临时起搏器工作状态相对较高;实验组心输出量、心率、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心脏指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非心脏手术中推行临时起搏器植入治疗,对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其手术成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意义,值得临床积极借鉴。  相似文献   

13.
游晓燕 《右江医学》1994,22(2):93-94
安装埋藏式人工心脏起搏器15例的观察及护理百色地区人民医院内科游晓燕人工心脏起搏是以一定强度和频率的脉冲电流刺激心脏,使起搏或传导功能有障碍但仍具有应激性,收缩及心肌纤维间传导功能的心脏能够激动,并以一定的频率有效地收缩而达到治病的目的。目前已广泛用...  相似文献   

14.
探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对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梅  褚艳丽 《当代医学》2009,15(19):79-79
随着科技进步和人工心脏起搏器制造工艺水平不断完善,起搏器植入部位,从单腔发展到双腔、多腔及多部位起搏。人工心脏起搏器是用特定频率的脉冲电信号,经过导线和电极刺激心脏,代替心脏起搏点,引起心脏搏动的仪器,是一种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心脏起搏器自1952年临床首次应用以来,目前已广泛应用,随着我国心律失常介入治疗的迅速发展,心脏起搏器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安装永久性起搏器是治疗不可逆的心脏起搏传导功能障碍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它对抢救病人生命,提高生活质量,尤其是对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的防治以其安装简单、创伤小、痛苦轻、疗效确切的特点,起了重要作用。现对安装埋藏式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50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起搏器是以一定强度的频率和脉冲电流刺激心脏,使起搏和传导功能障碍的心脏能够激动,并以一定的频率有效的收缩.适用于病窦综合征、窦性心动过缓、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等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患者,也可用于心衰肥厚型心肌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体动感知频率适应性起搏器与体动 QT间期双感知频率适应性起搏器的应答频率。方法:受试者被分为三组,第一组为应用体动感知频率适应性起搏器的患者;第二组为应用体动 QT间期双感知频率适应性起搏器的患者;第三组为对照者。通过动态心电图监测或起搏器的Holter监测获得各人群在静息和睡眠时最低心率,比较其变异程度。结果:第一组与对照组静息及睡眠时心率变异性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第二组与对照组静息及睡眠时心率变异性比较无显著差异(P>0.01)。结论:体动 QT间期双感知传感器的频率适应性功能较体动感知单传感器更接近于窦房结功能,它的生理性更好,但不能完全模拟窦房结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生理性起搏治疗各种缓慢性心律失常,改善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1999年8月到2005年3月行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的患者共310例,其中植入心室抑制型(VVI)起搏器78例,双腔(DDD)起搏器164例,心室抑制型频率应答(VVIR)起搏器16例,双腔频率应答型(DDDR)起搏器52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36±1.8)个月,随访内容包括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运动耐量、心功能.结果:除去由于房颤伴心室率过缓或长间歇而仅可植入单腔起搏器的患者外,本组病例DDD(R)起搏器植入率达82.4%.DDD起搏器(生理性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脑血管缺血症状全部消失,心功能不全明显改善,运动耐量也明显提高,无起搏器综合征、起搏器介导的心动过速的发生.非生理性起搏器植入术后脑缺血症状消失率为84.2%,心功能不全发生率明显高于生理性起搏组,12.3%的患者有起搏器综合征.结论:植入生理性心脏起搏器能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起搏器综合征发生率低,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8.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已成为治疗心脏起搏障碍或传导系统障碍的最有效方法。人工心脏起搏器脉冲发生器和电极组成人工心脏起搏是将一脉冲发生器通过电极与心肌相连,脉冲发生器发放一定频率、振幅的电脉冲,通过电极刺激心脏,代替心脏起搏点发放冲动,使心脏有规律地收缩。所以,当心脏起搏点功能失常或心脏传导系统  相似文献   

19.
王琴 《中国伤残医学》2012,(12):154-155
<正>人工心脏起搏是通过起搏器发出一定能量的脉冲电流,经过导线和电极刺激心脏,代替心脏的起搏点引起心脏搏动的治疗方法,可用于治疗缓慢型和快速型心律失常[1]。暴发性心肌炎又称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是指各种病毒感染导致的严重的、广泛的肌细胞损害,起病急,病死率高[2]。我科2012年1月~2012年3月共收治3例暴发型心肌炎,经安置临时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DDD型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对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远期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 采用SF-36量表对67例植入DDD型心脏永久起搏器的患者术前、术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 起搏器植入术后所有患者原有心动过缓相关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手术前、后的SF-36量表评分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DD型心脏永久起搏器治疗可以从生理、心理、社会功能等方面提高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