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对海水淡化技术在舟山海岛地区的适用性分析,得出海水淡化是解决舟山大中型海岛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的结论。然后以舟山本岛为范例,研究舟山市大中型海岛海水淡化的整个工艺流程,探讨了大规模取水工艺、大型海水前处理工艺、淡化处理装置、海水净化后处理和利用问题,为舟山市其他大中型海岛实施海水利用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解决海岛缺水问题的途径及存在的问题:节约用水和废水资源化提高了有限水资源的使用率,但不能增加淡水总量;修建水库、开采地下水、收集雨水和大陆引水虽然能为海岛居民补充淡水,但受地质、气候、经济等因素影响较大,只有具备条件的海岛才能采用;进口虚拟水是补充海岛淡水的新颖方式,也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海岛缺水问题。与上述方式相比,海水 淡化以海水为水源,是解决海岛水资源匮乏问题、实现海岛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随着海水淡化技术的提高,将海水淡化与移动水处理技术相结合,应用在海岛地区,必将为海岛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舟山作为一个资源型缺水严重的海岛城市,面临舟山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要求加快海岛供水基础设施的建设,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海水淡化作为解决海岛地区水资源紧缺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与大陆引水、本地水资源开发相比存在不同的优势和劣势。根据海水淡化与其他水源工程的供水成本和优、劣势比较,并通过海水淡化在舟山海岛地区的适用性分析,提出海水淡化发展应“因岛制宜,统筹规划,综合利用”的论点。  相似文献   

4.
在调查分析桂山及周边海岛现状供水情况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对桂山岛可用淡水资源进行分析,提出桂山岛以水库收集雨水和海水淡化水作为市政供水水源,地下水和污水再生水作为局部补充水源的供水思路,并对桂山岛的水库建设方案和海水淡化技术方案进行了技术经济比选。  相似文献   

5.
海水淡化是解决海岛淡水短缺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推广海水淡化在海岛的应用,在对海岛特点和海水淡化工程分析总结的基础上,结合PEST模型,从政治政策、经济、社会、技术4个方面系统分析了海水淡化产业在海岛发展的外部环境;运用SWOT-PEST矩阵全面分析这4个方面的优势和劣势、机遇和挑战,探讨海岛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并从国家政策、市场经济、公众接受、技术创新等方面提出战略对策建议和保障措施,为海岛海水淡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可以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满足城市高质量发展需求。该文总结石狮市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实践,包括出台非常规水资源政策、多领域推广使用再生水、直接引海水作为冷却水、将海水淡化作为工业用水应急水源,集蓄雨水二次利用等,资源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良好,可供其他沿海缺水城市参考。  相似文献   

7.
根据海岛海水淡化的应用环境,分析了海岛对集约型海水淡化工艺的需求,提出了短程反渗透海水淡化工艺,从工艺原理、技术特点及在海岛中的应用优势进行了阐述,并通过300m3/d的工程案例从反渗透产水水质、压差能量回收装置性能和系统能耗等方面考察了短程反渗透海水淡化工艺的运行效果,处理效果验证了该工艺的可行性和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8.
香港的水源有三类,最主要的水源是按照供水协议,从广东深圳引进淡水、其次是海水利用,建成成本低易普及的海水冲厕供水系统、还有就是建水库收集雨水。  相似文献   

9.
海水淡化是解决海岛供水的重要途径,海水预处理是海水淡化技术的关键环节,完善的预处理方案可以保证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的正常运行,延长反渗透膜的使用寿命,降低海水淡化成本。本文针对小型海水淡化系统的预处理技术的应用,比较分析不同取水方式条件下的预处理方案,并结合福建东门屿独立新能源海水淡化项目的具体应用,对海岛小型海水淡化系统预处理技术的应用展开研究,在试运行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0.
对在公共建筑与住宅建筑中利用非传统水源的技术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着重研究了雨水、中水和海水利用技术,指出了各项技术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结果表明,采用雨水利用技术时,可以因地制宜采用与直接利用、渗透、调节等功能相关的技术组合;采用中水回用技术时,可采用有发展前景的膜生物反应器技术,也可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或混凝沉淀等技术;采用海水利用技术时,可根据各种技术特点选用多级闪蒸、低温多效、反渗透等技术,另外,用清洁能源淡化海水是海水淡化技术的发展方向。实践中选用非传统水源利用技术时,应综合各种因素,进行全面比较。  相似文献   

11.
在阐述我国海水直接利用和海水淡化现状的基础上,对海水利用的经济效益进行了统计比较,分析了海水利用发展前景,提出了实施海水利用需采取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淡水资源短缺、应对水资源危机,世界许多沿海国家及地区积极开展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为解决区域水资源短缺问题找到了一条有效途径。近年,我国沿海地区水资源短缺形势日益严峻,如何利用海水资源有效缓解水危机是我国长期以来十分关注的问题。从我国的基本国情水情出发,分析海水资源化利用的发展现状,分析海水利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在借鉴国外海水利用经验的基础上,分析我国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的发展潜力、重点区域与领域布局,并提出促进海水利用发展的对策建议,为相关部门加强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舟山市海水利用产业的发展现状,归纳了海水利用发展过程中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结合舟山经济发展的现状,提出了今后海水利用产业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三条红线”的海水入侵区地下水保护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沿海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地对淡水资源、特别是地下淡水的开发利用强度不断加大,地下水超采日益严峻,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环境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现以烟台市区为例,应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指导思想,以"三条红线"为约束,通过实施多水源联合调度,提出了海水入侵区地下水调控方案和保护对策,在此基础上构建海水入侵区地下水保护体系,用以科学指导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实际工作。  相似文献   

15.
根据舟山群岛新区水资源特点及开发利用现状,结合群岛新区城市及产业布局,提出解决水资源矛盾的基本思路:在加强节约用水的基础上,以本地水源、大陆引水水源为主体,海水淡化及其他水源为补充,构建多水源统一调度的供水模式,以提高水资源的供给保障能力。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地区供水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天津滨海河口入海径流量逐年降低,以及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入海径流量远不能满足目前滨海河口生态需水量,因此,非常有必要开发非常规水源对滨海河口进行生态补水。在天津非常规水源(包括海水、雨水和再生水)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水资源利用途径分析和水量估算,得出雨水和再生水资源的可利用量完全可以满足滨海河口适宜生态需水量,并提出了滨海河口生态补水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海水冲厕立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香港海水冲厕立法的成熟经验,针对我国内地海水冲厕技术推广的局限性,探讨我国内地海水冲厕立法的必要性、可行性及相关措施。认为海水冲厕技术是节约淡水资源的有效途径,其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亟需海水冲厕立法层面的推动和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