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患者首次护理评估单书写不合格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选定主题,圈员对住院患者首次护理评估单书写合格率低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方案、实施改进措施及效果评价。结果品管圈活动前后住院患者首次护理评估单书写不合格率从1.5%下降至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后圈员能力提高,进步率80%,目标达成率12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住院患者首次护理评估单书写不合格率,促进护理文书书写质量的持续改进,有利于护理措施的制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精神科管理对降低患者跌倒发生率的影响。方法组建品管圈,通过对患者跌倒原因进行分析,实施防跌倒措施,比较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我院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情况。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精神科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由1.4%下降为0。结论在精神科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有效减少住院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集束化护理落实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由11人组成品管圈,分析预防VAP集束化护理落实率低的原因,制定相应对策并实施,评价改进措施实施后的效果。[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落实率由活动前65.63%提高到活动后81.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进步率30.08%,目标达成率126.16%;VAP发生率由原来的4.60%下降为3.82%。[结论]推行品管圈活动后,预防VAP集束化护理措施落实情况得到明显改善,VAP发生率下降,同时提高了护士团队凝聚力和科研意识,有助于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儿科住院患者对责任护士满意度中的作用。方法成立儿科"品管圈",从2015年3月~6月每月对儿科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分析,采用头脑风暴法及柏拉图法分析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整改措施。2015年7月~10月对开展品管圈活动以后的儿科家属进行调查,分析影响患者满意度的因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住院患者对责任护士的满意度从82%上升至98%。经统计学分析,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儿科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大幅提高。结论通过实施品管圈活动,找出了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及时提出整改措施,有效地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提升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品管圈在降低精神科住院患者危险品接触率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通过品管圈活动步骤,针对精神科病区出现的危险品接触率高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改进对策并予以实施。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危险品接触率由44.92%下降到21.27%。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对降低精神科住院患者危险品接触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增强了护理人员参与安全管理的意识,提高了对精神科工作的满足感,发挥了自己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神经肿瘤科住院患者口服给药漏服率的效果,进一步提升患者用药安全意识,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方法成立品管圈,开展以"降低口服药漏服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分析发生漏服药物的原因,制订并落实相应的措施,行效果评价,进行推广。结果口服药漏服发生率由改善前的8.3%下降到改善后的3.7%,改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23,P=0.000 6)。结论品管圈活动有效提高了住院患者口服给药的正确率,避免了不必要的医患纠纷,在神经肿瘤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也有显著的效果,提高了护理质量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升责任护士疾病健康教育质量的应用及效果。方法:2013年4月起我科进行品管圈活动的推行工作,组织成立品管圈,确立"提升责任护士疾病健康教育质量健康教育质量改进"的活动主题,对活动前健康教育质量较低的原因进行分析,拟定实施对策,并将活动前后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2013年9月29日 结束后,护理健康教育质量明显提高,缺陷率由原来的43%下降至15.6%。目标达成率为105%,目标改善率为64%。结论:"品管圈"活动使护理工作质量得到持续改进,同时提高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了团队凝聚力,规范了临床护理工作,最终提高了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苏小青  杨带兰 《当代护士》2016,(12):167-169
目的分析开展品管圈活动对降低精神科患者暴力发生率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圈名为"抱抱圈",活动主题为"降低精神科封闭式病房患者暴力发生率",在现状调查及要因分析查找真因的基础上拟定活动目标、实施对策。结果患者发生暴力行为由12例降至4例,进步率达到66.7%,品管圈活动前后患者暴力行为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降低精神科护士遭受暴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对降低气管切开患者导管痰痂堵塞发生率的应用效果。方法:科室成立品管圈小组,通过现状调查、要因分析、拟定对策、实施、效果评价等步骤开展品管圈活动。结果:实施品管圈后观察组气管切开患者导管痰痂堵塞率、Ⅲ度痰液形成率、重新置管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士综合能力有所提高。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提高护士防止气管切开堵管相关知识及操作技能,规范护士气道护理行为,降低了患者痰痂堵塞率,使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有效改进,保证了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患者对责任护士知晓率中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以"提高住院患者对责任护士知晓率"为主题,开展品管圈活动。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住院患者对责任护士的知晓率由92%提高至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品管圈方法不仅提高了住院患者对责任护士的知晓率,同时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护理质量指标面临着传统与改革的更迭阶段,由于护理管理具有服从与跟随的特点,面对等级医院评审标准中没有独立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很多护理管理者对于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有些茫然,是否还延用各种达标率,如何应用新等级医院评审标准中病人安全统计指标,成为很多基层管理者迫切需要理解的管理问题。本文针对大家的实际需要,交流关于临床护理质量指标的筛选与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脑卒中单元护理文书书写缺陷率的影响。方法:2013年2~5月,我科运用品管圈及PDCA方法对护理文书书写缺陷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制定并实施相应计划和整改措施,对病历进行不定期检查,实施护理文书书写的持续改进。结果:护理文书书写缺陷率明显下降。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进一步规范了护理文书书写,提高了护理文书书写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急诊抢救室护理文书书写不合格率的作用。方法成立“先锋圈”,运用一系列品管工具查找并降低抢救室护理文书书写不合格的发生率。结果有形成果:抢救护理文书不合格的发生率由对策实施前的34.67%降至3%,抢救护理文书书写时间由对策实施前的平均13.53 min降至平均4.55 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无形成果:圈员在品管手法应用、责任感、沟通能力、团队精神、护理品质改善、积极性6个方面得到显著提高。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提高了文书记录的工作质量与效率,还可以提升圈员的团队精神和质量持续改进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腰大池引流障碍中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确立"降低腰大池引流障碍发生率"为活动主题,进行现状调查及要因分析,遵循PDCA工作程序,制定措施并实施、评价。结果:品管圈开展后,引流障碍发生率由活动前的88.35%降为27.87%,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品管圈可发现并解决护理工作中存在问题,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医院优质服务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48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0例,观察组实施品管圈进行质量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通过在住院患者中开展满意度调查,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服务态度、护理技术、健康宣教、护士长管理方面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病室环境方面的满意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品管圈活动应用到医院护理质量控制中,不仅可以改进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率,而且调动了医院员工参与管理的意识,提高了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围术期出入量记录准确性中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运用品管圈方法选定主题,拟定活动计划书,进行现况调查,将2013年3月1~30日需记录24 h出入量的围术期心脏直视手术患者808例累积记录频次为4040例次设为开展品管圈活动前的现况,运用查检表对病区护士记录患者出入量现状进行调查,设定改进目标,采用鱼骨图解析出入量记录不准确的主要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持续改进。将2013年9月1~30日需记录24 h出入量的围术期心脏直视手术患者820例累积记录频次为4100例次设为品管圈管理后的情况。比较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出入量记录的准确性。结果:影响出入量记录准确性的原因包括:患者不重视、估算标准不统一、护士食物量估算差异大、护士出入量记录不顺利耗时长缺乏耐心及测量工具不统一等。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护士每次记录的不准确率明显低于活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提高了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围术期出入量记录的准确性,促进了患者的康复,进一步缩短患者的住院日,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运用品管圈活动法对输液外渗的不良事件进行分析,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减少输液外渗的再发生。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用自行研制的调查表随机进行横断面调查,对2012年1~6月输液外渗24例进行分析并查找原因,于2012年7~12月输注高渗性营养液和细胞毒性药物时,采取输液前预防、外渗后指导和相关知识教育跟进的三维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比干预前后输液外渗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输注高渗性营养药,护士选择输注工具和部位正确率明显提高,输液外渗明显减少。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了静脉输液的安全性,减少了输液外渗病例,达到预期干预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EBN)在械通气患者吸痰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0年8月~2013年3月收治的78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操作吸痰,观察组在EBN指导性进行吸痰操作.结果:两组患者吸痰后10 min的收缩压、HR和PaO2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吸痰后10 min的SpO2高于对照组(P<0.05),吸痰间隔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EBN指导械通气患者的吸痰护理,可明显提高吸痰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品管圈质量管理手段对降低留置针静脉输液发生静脉炎的作用效果。方法:以"降低使用留置针静脉输液静脉炎发生率"为主题,开展为期6个月的品管圈活动,总结降低住院患者使用留置针静脉输液静脉炎发生率的方法,制定出留置针静脉输液的标准化措施。结果:使用留置针静脉输液静脉炎的发生率由实施品管圈活动前24.50%降至活动后的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到预期效果。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有效改善了使用留置针静脉输液发生静脉炎的临床现状,提高了科室护理团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协助意识,创建了积极向上的科室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血液科病房输血相关缺陷发生率方面的成效。方法:通过主题选定,活动计划拟定,现状调查,要因分析,对策拟定、实施,效果检验,效果巩固等程序进行品管圈活动。比较活动前后血液科病房输血相关缺陷发生率改善情况。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血液科输血相关缺陷发生率从19.50%降至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血液科病房患者输血相关缺陷发生率,保证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