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弋  窦志高 《中国药师》2005,8(5):404-405
目的:比较微粒子酶免疫法(MEIA)和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肝移植患者乙肝免疫球蛋白滴度(HBIG)的特点,总结其在II临床HBIG滴度检测中的应用.方法:分别以MEIA和ELISA平行测定50,100,500IU·L-1的HBIG标准品,比较两种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相关性及各自特点.结果:MEIA和ELISA方法学的回收率分别为(105.32±1.85)%和(103.71±3.76)%,RSD分别为(3.67±2.30)%和(2.75±0.74)%.检测HBIG滴度≤160IU·L-1时,两个方法的相关性为CMEIA=0.709CELISA 30.142,r=0.784 0(n=26).当HBIG滴度>160IU·L-1时,两方法检测结果CMEIA=-0.010CELISA 159.197,r=0.032 0(n=29).结论:ELISA法可用于常规的HBIG检测,而MEIA的检测范围比较宽,不仅可用于常规HBIG的检测,更适合HBIG被动免疫后人群的临床监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分析肝移植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用量、滴度及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阴转率的关系,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因乙肝相关性终末期肝病接受肝移植手术患者,根据术前乙肝病毒核酸定量(HBV-DNA)及乙肝病毒e抗原(HBeAg)水平分为高复制组(术前HBV-DNA(+)和(或)HBeAg(+))和低复制组(术前HBV-DNA(-)且HBeAg(-)),比较术后1、7、14、21d及4、8、12、24周时,组间HBIG用量、滴度及HBsAg阴转率之间的关系及其组间差异。结果:30例患者在HBIG累积用量为6000IU时,HBIG滴度〉500IU·L-1且术后7d HBsAg全部转阴;高复制组HBIG累积用量14000IU时患者HBsAg全部转阴,而低复制组HBIG累积用量为12000IU时患者HBsAg全部转阴,2组HBsAg阴转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复制组患者HBIG滴度降低速度快于低复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HBIG用量、滴度HBsAg阴转率与术前HBV-DNA和HBeAg状态有关。对于术前高复制患者可考虑增大HBIG用量,并在术后严密监测HBIG滴度来调整临床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临床肝移植患者抗移植排斥反应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微粒子酶免疫法(MEIA)对肝移植患者进行他可莫司(普乐可复,FK506)血药浓度测定,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为28例肝移植患者检测他可莫司血药浓度378次,质控结果均在有效范围内。FK506在三联免疫抑制疗法中的理想治疗窗浓度范围:FK506浓度个体差异明显,以10~20 ng/mL作为有效血药浓度范围。FK506浓度分别早期维持在11.6~25.4 ng/mL,2~3个月时维持在8.6~12.4 ng/mL,6~12个月时维持在5.6~8.4 ng/mL,1年以后维持在2.2~6.1 ng/mL。结论MEIA法具有快速、准确、操作简便等优点,适于批量测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防治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肝移植手术患者60例,将所有患者按照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的防治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拉米夫定口服;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预防基础上加用乙肝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或肌内注射。两组患者出院后,进行1~2年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乙肝复发情况。结果通过随访,发现对照组乙肝复发率30.0%显著高于对照组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存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移植手术患者采用拉米夫定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法,可有效抑制其乙肝复发情况,且比较安全,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生存率,因此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缪晓辉 《家庭用药》2010,(10):60-60
我今年62岁,因乙肝、肝癌做肝移植术4年多了。术后服用免疫抑制剂和拉米夫定,并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情况稳定。但从今年7月起,乙肝免疫球蛋白中断,目前仅服用拉米夫定。请问:  相似文献   

6.
刘建华 《贵州医药》2005,29(8):750-751
乙肝病毒(HBV)可由患急性或慢性乙肝感染的母亲传播给婴儿,在代代相传的恶性循环中,这一途径起重要作用。于2000~2004年开展对HBsAg(特别HBeAg)阳性的孕妇进行孕期乙肝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 immun eglobu1in HBIG)注射及其新生儿进行HBIG和乙肝疫苗(hepatitis Bvaccine,HB疫苗)联合免疫以阻断乙型肝炎的母婴垂直传播。共全程接种孕妇110人,新生儿110人。对其中36例新生儿进行脐血乙肝两对半检查,对24例周岁儿童进行乙肝两对半的追踪观察,具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微粒子酶免疫法监测肝移植术后他克莫司血药浓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避免他克莫司的不良反应,对使用他克莫司的肝移植患者实施治疗药物监测。方法:用微粒子酶免疫法测定全血他克莫司谷浓度,并对他克莫司谷浓度的监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当肝移植患者被给予他克莫司、泼尼松和硫唑嘌呤时,他克莫司谷浓度与剂量之间存在正相相关。为了得到理想的效果和最小的毒性,他克莫司的全血药物浓度在肝移植后的90d内应维持在10~20μg·L~(-1),90d后在5~15μg·L~(-1)。结论:对于肝移植患者,他克莫司的全血药物浓度监测是很必要的,而且对于减少毒性和排斥反应的危险性是很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拉米夫定(LAM)单用与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预防肝移植术后乙肝病毒复发的疗效。方法:通过电子检索和手工检索,按照Cochrane协作网的系统评价员手册完成Meta分析。结果:共有13篇文献入选,均为病例对照研究。试验组肝移植术后乙肝病毒未复发率93.9%(766/816),对照组71.6%(140/197)。因入选文献不存在异质性,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OR值为5.31(95%CI,3.23—8.73)。结论:HBIg与LAM合用可以有效地预防肝移植术后HBV再感染,其疗效优于单用LAM。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对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垂直传播的疗效。方法将100例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随机分为预防组60例和对照组40例。预防组于孕28周起开始予以HBIG200U肌内注射,每4周1次,共3次;对照组产前未注射HBIG。检测并比较2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同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预防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为6.7%,低于对照组的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及新生儿均未见不良反应,且新生儿无出生缺陷。结论孕妇于妊娠晚期多次注射HBIG进行被动免疫,可有效阻断乙肝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10.
乙肝免疫球蛋白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弋  付鹏  王文君 《中国药师》2004,7(1):59-61
乙肝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 immune globulin,HBIG)是以乙肝表面抗体阳性人的血清或血浆制备成的高浓度特异性乙肝表面抗体的免疫球蛋白,其抗HBs效价达1:1000以上,可以与HBsAg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促使免疫系统清除乙肝病毒[1].在临床上HBIG联合乙肝疫苗长期应用于阻断乙型肝炎(HBV)的母婴垂直传播和高危新生儿的免疫干预疗效确切.HBIG联合拉米夫定在预防肝移植(1iver transplantation,LT)后HBV的复发中作用显著,也可用于高危人群的被动免疫.对输血后HBV感染,HBIG也可起到一定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11.
探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CMI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乙肝表面抗原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并对其相关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CMIA)对本院2112年3月~2012年12月住院患者2686人,进行乙肝表面抗原检测,阳性113例。对113例阳性结果进行确认试验并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试验,比对各试验结果间的差异。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CMIA)检测乙肝表面抗原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相比,灵敏度和特异性较高,有很好的临床价值,能有效地避免漏检、错检,但两种方法都有一定比例的假阳性,建议对弱阳性标本采用确认试验以提高检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治疗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的药物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乙肝复发是影响肝移植成功的重要因素,未作预防移植后HBV的复发接近80%,HBV的再感染居乙肝肝硬化肝移植后死亡原因的首位。由于肝移植后乙肝复发HBV的投身水平十分高且同时接受免疫抑制治疗及移植物疾病的迅速发展,HBV感染后的移植物治疗十分困难。目前临床正在不断摸索预防和治疗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的药物治疗方案,因此该类药物的开发和应用成为倍受关注的焦点。现用于预防和治疗HBV再感染的药物主要可分为被免疫(抗乙肝免疫球蛋白)和抗病毒治疗药物(干扰素、核苷类似物抗病毒药物等)。其中拉米夫定被认为是治疗HBV感染最有前途的新药。本旨在为临床提供治疗参考,就以上药物的应用特点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3.
杨翠丽  王斯  马文阁  王向红 《河北医药》2008,30(10):1493-1494
目的 探讨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所生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的最佳剂量及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对预防乙肝宫内感染的作用,探讨免疫失败的原因和对策.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07年4月初在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乙肝母婴阻断产科产前检查、分娩、随访的HBsAg阳性母亲及新生儿839例,根据新生儿出生后接种乙肝基因疫苗(HBac)剂量不同分成2组,A组:269例,孕期注射HBIG;B组:570例,其中孕期注射HBIG组496例,未注射HBIG组74例.观察、比较2组新生儿12月龄乙肝表面抗体(HBsAb)阳性率,乙肝母婴阻断率,观察、分析HBIG的宫内阻断效果.结果 A组269例,免疫失败6例.乙肝母婴阻断率97.77%,12月龄HBsAb阳性率84.39%;B注射HBIG组496例,免疫失败11例,乙肝母婴阻断率97.78%,12月龄HBsAb性率87.70%;B未注射HBIG组74例,免疫失败5例,乙肝母婴阻断率93.24%,12月龄HBsAb阳性率85.14%.A组和B注射HBIG组比较,乙肝母婴阻断率差异无统计学性意义(P>0.05),12月龄HRsAb阳性率分别为84.39%、87.70%,B注射组HBsAb阳性率高于A组;B注射HBIG组与未注射组比较,乙肝母婴阻断率分别为97.78%、93.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sAg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剂量加倍,12月龄HBsAb阳性率增加;孕20周始注射HBIG可提高乙肝母婴阻断率.母亲血乙肝病毒含量<103拷贝/ml,孕期可不注射HBIG,新生儿出生后接受联合免疫即可;乙肝母婴传播与母血乙肝病毒含量有关,免疫失败的重要原因是宫内感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不同因素对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生物活性的影响。方法将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加入不同pH的缓冲液、不同浓度的氯化钠、硫酸铵以及聚乙二醇(PEG,相对分子质量为1 000,6 000和10 000)溶液,采用ELISA法测定其活性。结果pH 5~9的缓冲溶液对活性测定的影响不大,而pH≤4和≥10的缓冲溶液都会使测定值显著降低,当pH<2或pH>12时,活性下降到正常值的10%以下。随氯化钠浓度的增加测定值先下降到正常值的37.3%,后回升到41.2%,再下降;随硫酸铵浓度的增加测定值先下降到正常值的67%,后回升到99.4%,再下降。PEG对活性测定有较大影响,随PEG浓度的增加活性测定值降低。结论缓冲液pH、盐以及PEG对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活性测定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杨翠丽  焦瑞芬  王斯 《河北医药》2009,31(4):431-432
目的探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对预防乙肝宫内感染的作用效果,探讨孕期是否应用HBIG阻断乙肝母婴传播。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37年4月在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乙肝母婴阻断产科产前检查、分娩、随访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且乙肝病毒(HBV-DNA)阳性母亲及新生儿99例,根据孕期肌内注射HBIG前后母血HBV-DNA含量变化程度分组:HBV—DNA转阴组(5例);HBV—DNA含量下降组(76例)(不合转阴组);HBV—DNA含量升高组(18例),观察3组新生儿免疫失败情况。结果孕期肌内注射HBIG后母血HBV-DNA转阴组及HBV-DNA含量下降组占82%,2组均无新生儿免疫失败病例:HBV-DNA含量升高组占18%,新生儿免疫失败5例。结论孕20周后肌内注射HBIG对提高乙肝母婴阻断率是有效的,观察肌内注射HBIG后孕妇静脉血HBV—DNA含量的变化可以预测HBV母婴传播的高危人群;母亲血HBV.DNA〈10^3拷贝/ml,孕期可不注射HBIG,新生儿出生后接受乙肝疫苗和HBIG联合免疫即可;母亲血HBV-DNA〉10^3拷贝/ml,孕期宜注射HBIG预防宫内感染。  相似文献   

16.
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母婴传播295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在预防乙肝宫内感染的作用效果。方法对2007年3月至2009年7月在我院产科进行产前检查,分娩,随访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且乙肝病毒(HBV-DNA)阳性母亲及新生儿295例,按照孕期内注射HBIG前后母亲血HBV-DNA含量的变化分为三组:HBV-DNA升高组(55例);HBV-DNA下降组(227例);HBV-DNA转阴组(13例)。观察3组新生儿免疫失败情况:结果 HBV-DNA含量升高组占19%,新生儿免疫失败15例,注射HBIG母亲血HBV-DNA转阴组及HBV-DNA含量下降组占81%。无新生儿免疫失败病例。结论孕妇在孕期20周后肌内注射HBIG对提高乙肝母婴阻断率具有一定的效果,并可通过孕妇注射HBIG后HBV-DNA的含量变化,筛查HBV母婴传播的高危人群,制定阻断方案。  相似文献   

17.
彭颖  周涌 《中国药房》2012,(26):2424-2426
目的:实时监测肾移植患者的雷帕霉素血药浓度,研究肾移植患者术后不同时期雷帕霉素治疗窗浓度范围,从而有效指导肾移植患者的合理用药,提高肾移植患者的术后长期存活率及生活质量。方法:采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测定本院64例肾移植患者术后不同时期雷帕霉素血药浓度,同时测定患者肝肾功能,评价疗效。结果:雷帕霉素治疗窗浓度范围术后1个月内为10.0~12.0ng·mL-1,第2~4个月为7.0~10.0ng·mL-1,第5个月以后为4.0~7.0ng·mL-1,上述浓度范围既能达到满意的免疫抑制效果,又能减少雷帕霉素的副作用。结论:雷帕霉素可作为肾植移术后的新型免疫抑制剂,术后治疗窗浓度随时间的延长而改变。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可有效地监测患者雷帕霉素的血药浓度,为指导患者的临床用药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乙肝标志阳性的孕妇孕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在预防乙肝母婴传播中的作用。方法将80例HBsAg和(或)HBeAg阳性的孕妇分成两组,治疗组(用药组)和对照组(未用药组),用ELASA检测孕妇HBV血清标志物和新生儿的血清HBsAg。结果用药组7%(3/42)新生儿HBsAg检出率明显低于未用药组37%(14/38),并且用药组的孕妇用药后HbsAg滴度及HBV-DNA水平较用药前明显下降。结论对乙肝标志阳性的孕妇于孕晚期给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可有效地降低新生儿HBV感染率,表明干预性治疗可有效阻断HBV宫内感染。  相似文献   

19.
孕晚期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HBV宫内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孕妇孕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减少新生儿在产前宫内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67例乙肝"大、小三阳"孕妇分为治疗组(A组86例)和对照组(B组81例),均在妊娠28周时抽取静脉血,采用血清学检测、血HBV-DNA检测。A组自28周开始每4周肌注1次HBIG 200 IU直至分娩,B组不给予上述药物,新生儿出生后即抽取脐静脉血检测HBV-DNA。结果产前使用HBIG的86例孕妇分娩87例新生儿中仅1例新生儿HBV-DNA阳性,宫内感染率1.1%,而产前未使用HBIG的81例孕妇分娩81例新生儿中11例发生宫内感染,宫内感染率13.6%,治疗组新生儿HBV-DNA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HBIG能有效降低乙肝"大、小三阳"孕妇的宫内感染率,HBV-DNA检测可以作为是否应用HBIG的指征。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