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为对SiC/PTFE纳米复合材料微观结构进行定量分析,运用自主开发的、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纳米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分析系统,用颗粒分散度计算方法,对SiC/PTFE纳米复合材料微观结构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颗粒分散度能较好地定量表征纳米粒子在PTFE基体中分散的均匀性;随着SiC纳米粒子含量增加,颗粒分散度先增大后减小;SiC纳米粒子含量为7%时,颗粒分散度较高,复合材料中纳米粒子分散较均匀;偶联剂处理可以提高SiC纳米粒子在PTFE基体中颗粒分散度.  相似文献   

2.
模拟常用的再生烧炭条件,对工业铂锡重整催化剂进行处理,考察了催化剂的铂分散度和氯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550℃含水的空气中焙烧,催化剂的氯含量显著下降.而铂分散度却维持不变.在550℃的氮气或650℃的空气、氮气中焙烧时,催化剂的铂分散度和氯含量都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3.
模拟常用的再生烧炭条件,对工业铂锡重整催化剂进行处理,考察了催化剂的铂分散度和氯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550℃含水的空气中焙烧,催化剂的氯含量显著下降,而铂分散度却维持不变。在550℃的氮气或650℃的空气、氮气中焙烧时,催化剂的铂分散度和氯含量都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4.
该文研究室内空气污染的高层分散效应。对宾馆和居民住宅10层以上楼盘的室内积尘的粉尘分散度采样检测,分组测定随楼层递增10层、10-层、15-层、20-层和30-层楼高的粉尘分散度。经偏斜度统计分析,随楼层增高分散度呈对数递增趋势,相关系数r=0.9557。随着楼层的增高粉尘分散度增高,颗粒物粒径有变小的趋势。而小粒径颗粒物的百分比增加,将加剧人体的健康危害。对30层以下的楼层而言,通过入住高层住宅减少可吸入颗粒物的暴露危害的方法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室内空气污染的高层分散效应的研究,对于人们正确认识和治理可吸入颗粒物的健康危害将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天然气发动机三元催化器(three-way catalytic converter, TWC)长期使用后起燃特性及次生污染物生成特性的变化规律,文章建立当量比燃烧的天然气发动机Pd/Rh基催化器的表面反应机理模型,利用试验数据验证模型的准确性,研究贵金属分散度对CH4、CO、NO排放物起燃特性以及次生污染物NH3、N2O生成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新鲜催化器,老化催化器虽然仍能实现对气体排放物的有效转化,但是随着贵金属分散度的降低,CH4、CO、NO的起燃温度明显增加,起燃特性变差;贵金属分散度还会影响次生污染物的生成规律,分散度增加时,催化剂表面对污染物气体的吸附能力增强,增加了次生污染物的消耗,次生污染物的生成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热力学原理推导出高分散度金属的熔化热与其粒度的关系式,并从一系列金属的有关热力学量数值计算证明:高分散度金属粉末的熔化热小于其非分散状态的熔化热。  相似文献   

7.
溶剂热法制备无皂聚苯乙烯纳米胶乳粒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密封条件下,运用溶剂热法,用过硫酸钾引发苯乙烯均聚,制备出粒径范围为26nm-45nm的无皂聚苯乙烯胶乳纳米粒子,讨论了引发剂的用量、丙酮与水的体积比对粒子大小及其分散度,聚合反应的转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过硫酸钾用量的增加,粒子粒径先减小后增大,分散度先增大后减小;丙酮用量增加,粒子粒径变大,分散度变小,聚合反应的速率减小。  相似文献   

8.
考察了以高分子聚合物型的表面活性剂为分散剂对ZrO2 载体宏观结构和物相的影响 .结果表明 :低浓度的锆盐及浓度适宜且分子量较大的高分子聚合物有利于获得分散较好、四方相相对稳定的ZrO2 载体 .同时 ,考察Pt的不同前驱物对其在ZrO2 载体上的分散度的影响 ,发现Pt分散度不仅与铂前驱物的性质有关 ,还受粘度的影响 .在所考察的体系中以含 0 .5 %阿拉伯胶的H2 PtCl6 为前驱物获得的Pt分散度最高 .  相似文献   

9.
主要研究由溅射法制备的Ag超微粒的粒径分布、平均粒径与溅射收集角的关系.我们的结果是:在给定的溅射条件下,不同的溅射收集角,可以得到不同分散度的超微粒,这对制备具有确定分散度的超微粒而言是一个颇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例如蒸气压,溶解度,熔点和化学平街等性质,随着物质分散度的增大而会发生变化。这是因为物质分散度增大,物质表面积就会迅速加大,相应的物质表面能也要增大,所以分子逸出能力增强,因而导致过热、过冷、过饱和以及平衡常数的变化等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针对镁蒸气铁水脱硫的气液反应过程,利用物理模拟的方法,通过水模型实验对铁水脱硫气液反应过程进行实验研究.采用高速照相机来获取不同通气模式、通气流量和搅拌桨浸入深度下气泡的分布状态.用NaOH 与 CO2 的一级反应来模拟镁蒸气脱硫过程中的吸收速率和利用率.结果表明:使用中心底吹模式,通气流量为 2.0m3/h,搅拌桨浸入深度为 250mm 的条件时,熔池内的气泡细化分散效果很好.气液传质速率和 CO2 气泡利用率均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常规物质平衡方程在油田已广泛应用,然而对油田注气物质平衡方程的研究较少。注入气与油藏油接触时,油气体系间会发生相传质和传热,由于气体溶解于油中引起油的体积膨胀,所以注气过程中物质平衡方程与以前传统的没有考虑相间传质作用的物质平衡方程不同。从物质平衡原理和膨胀理论出发,建立起了注气混相及非混相驱替和气水交替注入过程物质平衡方程式。该物质平衡方程考虑了油气体系相间传质作用和油中溶解气体后的体积膨胀,为注气开发油藏的开发动态分析及预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3.
高温氮气泡沫驱油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高温氮气泡沫驱油作用机理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高温氮气泡沫驱油数学模型.该模型考虑了低界面张力体系驱油机理、泡沫封堵机理等.其中泡沫剂的运移方程充分考虑了对流、弥散及表面活性剂损失等机理.对该模型进行了自适应隐式方法数值求解.通过对实际的高温泡沫生产井进行历史拟合,可以看出,高温氮气泡沫驱油数学模型正确反映了热力采油和泡沫驱油的作用机理,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利用胶结砂和填充砂2种多孔介质物理模型,通过岩心流动试验的方法评价了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柠檬酸铝胶态分散体系(HACDS)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性能.试验表明:随多孔介质中HACDS注入量的增加,水驱压力波浪式升高;HACDS的残余阻力系数随流速的增加而减小;HACDS的残余阻力系数远大于同浓度的HPAM溶液的残余阻力系数;成胶后的HACDS较未成胶的HACDS具有更好的封堵效果;HACDS具有选择性封堵作用;HACDS的突破压力梯度随流速的增加而增大,而且重复注入后,突破压力梯度大幅提高,是一种较好的调剖材料.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明了柴油机供油系统中油—汽两相流与不规则喷射的内在联系.分析了不规则喷射产生的机理,并指出在高速小负荷工况下,供油系统中的汽泡是产生不规则喷射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在内径190mm、高5500mm的流化床实验装置上,采用方便可靠的点源示踪技术测定气体的浓度分布,进而探讨气固流动特性及混合规律;依据气泡粉碎机理表征湍动流态化的基本流型结构,以揭示床中总体上的表观均一性,从而建立拟均相扩散模型,线性回归得到气体的轴向、径向扩散系数。结果表明,床中存在着明显的混合,且发现流化气速是影响混合的主要因素;模型计算表明轴向及径向扩散系数皆随气速而增大。  相似文献   

17.
在化学驱中,各种化学剂在地层中的浓度对于驱油是极为关键的,理想的情况是合理设计化学剂注入参数(注 入浓度、注入量和注入速度),使得地层各处化学剂的浓度接近实验室设计的最佳浓度,从而驱油效率最高。化学剂在 地层中除正常的对流外,还会发生扩散和吸咐,而平面渗流中,各处渗流速度的不同,使得化学剂在平面的浓度分布比 一维情况复杂得多。依据有限差分法和雅可比迭代方法,根据达西渗流定律确定平面渗流速度场和压力场分布,再根 据已求得的速度场结合化学剂运移的对流弥散方程,求解得到了化学剂的浓度场。数值模拟结果给出了不同时刻化 学剂在地层中的浓度分布,并针对不同的运移滞后系数、弥散系数和化学剂注入量,分析了这些参数对于化学剂分布 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用超分散包覆剂(YB-510)对竹粉的流动性能进行改善处理,与低密度聚乙烯(LDPE)熔融复合,注塑成型制备竹粉/LDPE复合材料; 利用旋转流变仪研究添加剂对复合材料流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助剂后复合体系比单纯竹粉/LDPE复合材料的线性黏弹性行为有更大的应变范围; 复合体系的储存模量随温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偶联剂的加入可降低体系的储存模量,而润滑剂及抗氧剂对其影响效果不是很显著; 频率扫描表明,YB-510的加入可有效提高竹粉在基体中的分散均匀性,降低复合体系的黏度,使复合材料的加工性能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19.
非平衡式浇注系统的鼠标上盖注塑模,容易导致熔体流动不平衡,需要进行浇注系统优化.运用Moldflow软件模拟浇口位置设计、熔体的填充及流动平衡过程,初步优化浇注系统,并得到流动平衡分析的结果.以分析结果为基础,调整浇注系统设计后,进行填充及流动平衡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浇注系统优化后,型腔间的填充时间不平衡率低于5%,压力不平衡值小于5 MPa,有效改善熔体的流动平衡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在流动注射分析系统设计中高精度模数转换器应用情况,以及对其存在问题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