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评价经肛肠梗阻导管减压联合肠内营养在急性结直肠癌性梗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7例急性完全性梗阻性结直肠癌患者经肛门置入肠梗阻导管,42例成功置入导管,减压成功后给予肠内营养,肠内营养6~7d后手术。检测入院时、术晨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水平。结果 42例患者术晨的血清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与入院时比较均有明显提高(P<0.05,P<0.01)。全部患者成功行结直肠癌Ⅰ期根治切除吻合术,术后恢复顺利,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经肛门置入肠梗阻导管减压联合肠内营养可以改善结直肠癌并发肠梗阻患者的术前营养状况,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
肠梗阻导管在结直肠癌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肠梗阻导管治疗结直肠癌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2005年12月至2008年12月期间收治的32例结直肠癌性肠梗阻患者先行经鼻和经肛两种途径置入肠梗阻导管,通过导管减压、引流等治疗后,再行一期根治切除吻合术.结果 32例患者中19例经鼻及经肛型肠梗阻导管双侧同时性置入成功,另13例仅完成经鼻型肠梗阻导管置入.置管12~36 h后所有患者腹痛、腹胀症状明显缓解;26例于48~96 h后腹痛、腹胀症状完全消失.比较所有患者置管前、后腹围缩小程度,置管24 h后为(81.3±19.6)%,明显小于置管前的100%(t=3.586,P=0.02).32例患者经肠梗阻导管治疗5~7 d后,均成功施行一期根治切除吻合术,术后无腹腔感染、吻合口漏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肠梗阻导管减压、引流等治疗后再行一期根治切除吻合术,是治疗结直肠癌性肠梗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轻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住院一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可行性及实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6例轻型ABP行LC治疗的临床资料与同期20例有轻型ABP病史的非发作胆石症行LC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均完成LC术.与对照组比较发现,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住院总时间[研究组为(13±4)d,对照组为(25±6)d和总医疗费用[研究组为(8 260±2 534)元,对照组为(17 078±5 246)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轻型ABP患者一期行LC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肛型肠梗阻减压导管在结直肠恶性梗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经肛型肠梗阻导管对30例结肠癌伴肠梗阻患者行导管置入术,冲洗引流4~10 d后手术。结果:28例成功置入导管,成功率93.3%;2例因导丝无法通过狭窄部位,而转行急诊手术。成功的28例患者导管减压引流时间为4~10 d,平均(5.8±1.6)d。置入导管后(3.8±1.3)d患者腹痛、腹胀症状明显减轻。与入院时腹围(92.1±7.4)cm相比,手术时腹围缩小至(83.9±5.8)cm(P=0.013)。减压后96.4%(27/28)的患者行一期切除吻合,术后无吻合口瘘发生。结论:经肛型肠梗阻减压导管治疗结直肠恶性梗阻是安全、有效的,可作为治疗结直肠恶性梗阻的首选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评价经肛型肠梗阻减压导管在急性结直肠癌性梗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9例急性完全性机械性结直肠癌性梗阻患者在结肠镜和X线辅助下,行经肛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冲洗引流7~10 d后行一期根治手术。结果 19例患者置管减压引流全部成功。全部病例腹痛缓解,腹胀、呕吐症状消失;置管后第3 d,腹围由(89.8±2.7)cm减小到(73.1±5.1)cm,腹腔内压力由(24.0±3.7)cmH2O减至(11.6±2.2)cmH2O;胃管引流量从(750.0±110.3)ml下降至(10.5±8.7)ml;减压导管引流量从(1 634.7±114.2)ml下降至(8.4±1.7)ml;梗阻近端肠管最大横径从(5.6±1.1)cm缩小至(1.7±0.4)cm(P=0.001或P〈0.01)。所有病例均接受一期手术治疗,无吻合口漏、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肛肠梗阻减压导管在治疗急性结直肠癌性梗阻中,具有有效、安全、经济、创伤小的特征,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一种新液质联用方法检测肿瘤微环境中旁分泌型低丰度蛋白。方法 用丙酮提取C57/B6小鼠皮下脂肪原代细胞培养基中的蛋白质,通过四维-高场非对称波形离子迁移谱-静电场轨道阱线性离子阱模式(4D-Faims-OTIT),电子转移裂解-静电场轨道阱线性离子阱模式(ETD-OTIT)和静电场轨道阱线性离子阱模式(OTIT)三种液质联用模式分析。结果 S1样本4D-Faims-OTIT,OTIT和ETD的蛋白鉴定数分别为1040±21,428±4和274±6,S2样本分别为851±31,290±10和192±14。S1中修饰位点分别为138±12,105±1和75±14,S2中分别为122±15,66±15和42±7。4D-Faims-OTIT在S1中鉴定到分泌型蛋白为结肠癌(GDF15)、肺癌(CXCL12)、胰腺癌(Cathepsin D/B)、卵巢癌(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肝癌(Apolipoprotein E/ Cystatin C)。结论 4D-Faims-OTIT可显著提高肿瘤微环境中脂肪细胞分泌型蛋白组的检测灵敏度,有助于结直肠癌、肺癌和卵巢癌等疾病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对结直肠癌肝转移老年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2016年2月至2019年5月就诊于安徽省庐江县中医院(46例)和河南省人民医院(34例)的80例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组(n=40)行腹腔镜原发灶切除+肝转移灶同期/分期切除手术+术后XELOX方案化疗,观察组(n=40)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前行XELOX方案新辅助化疗,术后随访12个月。结果 观察组新辅助化疗后原发灶的临床分期较化疗前明显好转(χ2=5.12,P=0.021),肝转移灶直径缩小[(6.4±3.8)cm vs (4.2±3.0)cm,t=2.74,P=0.008]。两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725.4±61.8)mL vs (842.6±167.1)mL,t=3.33,P=0.001],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47.50%(19/40) vs 12.50%(5/40),χ2=11.67,P<0.001];术后6个月KPS评分高于对照组[(67.38±12.39)vs (51.03±10.55),t=6.35,P<0.001];术后12个月肿瘤复发率低于对照组[15.38%(6/39) vs 37.50%(15/40),χ2=4.9,P=0.026],两组术后12个月病死率无统计学差异[7.69%(3/39) vs12.5%(5/40),P>0.05]。结论 新辅助化疗可提高结直肠癌肝转移老年患者客观缓解率,降低近期肿瘤复发率,改善患者术后功能状态,但会增加患者术后不良反应,能否在临床推广仍需进一步大样本研究。  相似文献   

8.
利胆冲剂对胆汁成石趋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利胆冲剂对胆汁成石趋势的影响. 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成利胆冲剂组、胆酸钠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测定服用利胆冲剂前后四项胆汁成石趋势指标:LI,UCB%,BSI和Z值. 结果 患者服用利胆冲剂前的LI,UCB%,BSI和Z值分别为1.298±0.265,34.72±2.96,0.353±0.093和0.556±0.499;而服用利胆冲剂2周后的LI,UCB%,BSI和Z值分别为0.926±0.208,8.93±1.19,0.154±0.056和0.257±0.211,均显著低于服药前.胆酸钠组和对照组服药前后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 结论 利胆冲剂能有效降低胆汁的成石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胰体尾部恶性肿瘤根治性切除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根治性切除18例胰体尾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8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3~5 h(4.1±0.6 h),术中出血量200~500 mL (350±98.5 mL),术后住院时间12~28 d(15.3±3.7 d).无手术死亡病例,5例术后发生并发症,包括胰瘘2例次,腹腔感染2例次,腹腔出血1例次,胃瘫2例次,中度腹泻1例次.结论 胰体尾部恶性肿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是提高根治切除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与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腔内剜除术(TPKEP)治疗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对患者性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86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实施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腔内剜除术的作为观察对象(TPKEP组,n=44),将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TURP组,n=42),收集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数据和术后性功能状况资料并进行比较。结果 TPKEP组患者手术时间65.4±15.8 min、术中出血量231.3±77.5 mL及导管留置时间5.5±0.6 d,TURP组患者手术时间76.8±16.9 min、术中出血量346.2±81.4 mL及导管留置时间6.0±0.7 d,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PKEP组患者术后勃起功能障碍、逆行射精发生率低于TURP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术后射精痛和性欲下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TURP相比,TPKEP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对BPH患者性功能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制定更规范的髋关节置换术后步行管理方案,观察其对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关节外科2019年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共68例,其中32例接受常规康复(常规康复组)治疗;36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规范化步行管理(规范化管理组)。比较两组术后疼痛VAS评分、Harris评分,出院时Barthel指数,单次行走距离,术后3个月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 术后2周,接受早期规范化步行管理的患者的Harris评分和单次行走距离分别为81.5±6.2分和126.5±24.3 m,常规康复组患者分为78.1±7.5分和102.8±29.26 m,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Barthel指数评定,早期规范化步行管理患者为90.04±6.16分,常规康复组为85.31±8.02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反映生活质量的EQ-5D评分在两组间比较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规范化步行管理有助于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加速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采用大网膜包裹胰肠吻合口方法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门市中心医院肝胆胰脾外科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78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大网膜包绕胰肠吻合口(包绕组),40例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未包绕组),比较两组术前、术中、术后相关临床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术前白蛋白、术前总胆红素、胰腺质地、胰管直径和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虽然术后两组的胰漏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包绕组术后胰漏分级均为A级胰漏,未见B、C级胰漏,而未包绕组A级胰漏2例,B级胰漏5例,C级胰漏1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术后包绕组出现2例胃排空延迟,而未包绕组出现1例胆漏,5例术后出血,3例胃排空延迟,除了1例术后腹腔出血需行介入治疗外,其余患者均予以保守治疗而治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1);术后住院时间(1.5±3.0天 vs. 17.4±6.8天,P<0.001)及住院费用(106442±16230 vs. 129831±35875元,P<0.001)包绕组较为包绕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采用大网膜包绕胰肠吻合口方法可以减轻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程度,促进术后胰漏愈合,未增加腹腔感染、腹腔脓肿、胃排空延迟等严重并发症发生,且可减少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且方法简单、易操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蛋白二硫键异构酶家族成员4(PDIA4)基因在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及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下载并分析CGGA数据库RNAseq数据;收集人脑胶质瘤细胞系U251、U87和星形胶质细胞HA1800,用RT-qPCR法检测细胞系中的PDIA4表达水平;用siRNA转染U251细胞,沉默PDIA4的细胞株为si#7...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低温芒硝序贯疗法在预防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后血清肿发生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在万安县人民医院普外科和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胃肠、疝与腹壁外科收治的120例行TAPP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电脑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试验组予以腹股沟区创面200 mL 4 ℃生理盐水冲洗+术后腹股沟区冰敷2 h+术后芒硝外敷2 d的3种联合措施,对照组仅予以TAPP术后常规处理;主要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术后血清肿发生率,次要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切口疼痛、VAS评分、恶性呕吐、尿潴留及肠梗阻发生率和远期随访指标包括慢性疼痛、补片感染、疝复发等。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肿发生率分别为1.7%(1/60)、16.7%(1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1例属于Ⅰ型;对照组10例中,Ⅰ型6例、Ⅱ型2例、Ⅳ型2例;Ⅳ型血清肿予以B超引导下穿刺抽吸后逐渐缓解,Ⅰ型、Ⅱ型血清肿予以芒硝外敷处理后均好转。试验组患者术后切口疼痛、恶心呕吐、尿潴留发生率分别是5.0%、3.3%、3.3%,低于对照组的16.7%、13.3%、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VAS评分(3.1±0.6)分、下床活动时间(8.5±2.3)h、住院天数(3.5±0.6)d,均低于对照组的(4.8±0.8)分、(13.1±1.7)h、(4.5±1.0)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腹股沟区慢性疼痛、补片感染、肠梗阻、住院费用、疝复发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低温芒硝序贯疗法能够有效预防TAPP术后血清肿发生,明显减轻病人术后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快速康复,不增加病人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整合素αv(ITGAV)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91例结直肠癌组织及18例癌旁组织中ITGAV的表达,分析ITGAV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利用GEO和TCGA数据库下载结直肠癌ITGAV的表达及临床随访数据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ITGAV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倒刺缝线在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0例行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患者分为2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术中使用倒刺线缝合,对照组使用普通微乔线缝合。比较两组患者缝合时间、手术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缝合时间(6.64±1.15)min,对照组缝合时间为(9.53±1.28)min,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为(37.15±3.49)min,而对照组为(42.40±3.34)min,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分别为(39.58±4.78)h、(40.66±4.25)h,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住院时间分别为(8.08±0.92)d、(8.35±0.98)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4例并发肺部感染,对照组为6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中使用倒刺缝线能够缩短缝合时间和手术时间,是一种可行的技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盆底腹膜重建对直肠癌患者微创低位前切除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于武警北京市总队医院接受微创低位前切除术治疗的128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将研究对象分成两组,64例实施盆底腹膜重建手术的患者为观察组,64例未实施盆底腹膜重建的患者为对照组,随访6个月。对比分析两组的手术效果及围术期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占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二次手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 d、3 d、5 d的血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第3 d的血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水平均低于术后1 d(P<0.025)。观察组术后、术后1个月以及术后6个月的大便功能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术后1个月以及术后6个月时(P<0.05)。结论 盆底腹膜重建能够使得实施微创低位切除手术的直肠癌患者Ⅲ~Ⅳ级并发症发生风险降低,同时也减少了二次手术的发生率,患者体内的炎性反应得到抑制,对患者的预后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右美托咪定作为佐剂用于肝癌手术患者腹横肌平面(TAP)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行开腹肝癌切除术患者60例,根据局麻药液中右美托咪定剂量的大小,随机分为R、D0.5和D1.0三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在局麻下行超声引导双侧肋缘下TAP阻滞,R组注入0.5%罗哌卡因40 mL,D0.5组注入等量的局麻药和右美托咪定0.5 μg/kg,D1.0组注入等量的局麻药和右美托咪定1.0 μg/kg。观察TAP阻滞的起效时间、持续时间、患者意识深度(NI)和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记录术后苏醒速度、镇痛药用量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R、D0.5、D1.0三组TAP阻滞的起效时间分别为13.1±2.9 min、11.6±2.3 min、7.7±2.1 min,持续时间分别为10.7±3.0 h、13.6±3.1 h、17.3±4.2 h,以上指标组间两两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TAP阻滞后,三组的NI、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的变化趋势一致:D1.0组结论 右美托咪定与局麻药混合后用于TAP阻滞能加快起效和延长作用时间,同时通过右美托咪定的缓慢吸收入血而发挥镇静和稳定循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保留桡骨小头内固定和桡骨小头假体置换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中桡骨小头Hotchkiss Ⅲ型骨折的临床疗效,并为该类骨折的处理策略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23例伴桡骨小头HotchkissⅢ型骨折的恐怖三联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就桡骨小头的处理方式进行分组,其中10例行保留桡骨小头的切开复位内固定者为内固定组,13例行桡骨小头切除后行桡骨小头假体置换者为置换组。对所有患者行至少1年,结合手术相关指标、肘关节功能评分、成本-效益分析、患者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等综合分析两种方案处理恐怖三联征中桡骨小头Hotchkiss Ⅲ型骨折的医疗、经济效益并作比较评价。结果 手术时间内固定组长于置换组(P<0.05),切口长度、术后当天疼痛评分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年复查,患者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示,置换组总分优于内固定组(P<0.05),其中其肘关节疼痛、功能范围恢复均优于内固定组(P<0.05),但两组稳定性、日常活动完成情况评分对比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质量-效益分析显示,内固定组治疗费用低于置换组(P<0.05),治疗效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置换组(P<0.05),术后1年生活质量对比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方法均能有效治疗TTE中该类复杂骨折,从而恢复肘关节日常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桡骨小头置换术创伤较小,功能改善较优,但内固定术治疗效益及患者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学习曲线期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肝胆胰外科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间实施的71例LPD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TLPD)以及腹腔镜下标本切除、上腹部切口消化道重建的腹腔镜辅助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D)两种术式。按照时间将前15个月完成的32例设为初期组,其后16个月完成的39例设为后期组。统计分析初期组和后期组中TLPD术和LAPD术情况,两组TLPD术的术前、术中、术后相关临床指标。结果 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在初期组中,TLPD术与LAPD术分别为9例(28.1%)和23例(71.9%);与LAPD术比较,TLPD术手术时间[(425.0±34.0)min vs (330.9±14.7)min,t=11.067,P<0.001]、胰肠吻合时间[(46.6±2.2)min vs (21.2±7.4)min,t=9.993,P<0.001]均延长,术后B/C级胰瘘发生率增高[4例(44.4%) vs 1例(4.3%),P=0.0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后期组中,TLPD术与LAPD术分别为30例(76.9%)和9例(23.1%);与LAPD术比较,TLPD术手术时间[(376.0±23.7)min vs (345.6±19.1)min,t=3.498,P=0.001]、胰肠吻合时间[(34.1±6.5)min vs (16.5±1.3)min,t=7.758,P<0.001]均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B/C级胰瘘发生率两种术式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初期组TLPD术比较,后期组TLPD术手术时间[(376.0±23.7)min vs (425.0±34.0 )min,t=-4.904,P<0.001]、胰肠吻合时间明显缩短[(34.1±6.5)min vs (46.6±2.2)min,t=-5.634,P<0.001],术后B/C级胰瘘发生率明显降低[3例(10.0%) vs 4例(44.4%),P=0.037]。结论 在学习曲线期,TLPD术手术时间长,胰肠吻合时间长,胰瘘发生率高。可将LAPD作为消化道重建困难、胰瘘风险高的患者的辅助术式,手术医师再逐步提升TLPD术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