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腹腔镜手术患者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下血流动力学与麻醉意识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年11月-2020年11月信阳市中医院收治的75例腹腔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中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时(T1)、切皮时(T2)、手术结束时(T3)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心指数(Cardiac index,CI)、每搏指数(Stroke Volume Index,SVI)及麻醉意识指数(Anesthesia index,Ai)和脑电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结果:与T0时比较,T1、T2、T3时患者MAP、HR、SVI、Ai、BIS值降低(P<0.05);与T1时比较,T2、T3时患者MAP升高,HR降低,T3时Ai、BIS在升高(P<0.05);与T2时比较,T3时患者MAP、HR、SVI、Ai、BIS升高(P<0.05);各时点患者的C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双变量Pearson直线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腹腔镜手术患者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下Ai、BIS与MAP、HR、SVI均呈正相关(r>0,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患者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下血流动力学与麻醉意识有关,通过观察血流动力学变化可反映麻醉深度,对麻醉药物的使用具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全身麻醉过程中脑电信号的复杂度变化规律,寻找适用于临床手术的麻醉深度检测方法.方法:10名手术病人采用靶控输注异丙酚实现全身麻醉,对所有患者全身麻醉过程进行脑电信号监测,采用Lempel-Ziv复杂度C(n)对脑电信号进行复杂度分析.结果:脑电复杂度C(n)在麻醉前清醒状态下最高,麻醉诱导后迅速降低,在麻醉维持期保持相对稳定的较低数值,在复苏期逐渐升高.结论:Lempel-Ziv复杂度C(n)算法简单,对瞬态噪声有抗干扰能力.脑电复杂度分析能灵敏地反映麻醉深度变化,可用于实时检测全麻过程中的脑电活动.  相似文献   

3.
脑电双频谱指数监测改善全麻苏醒质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亚峰  王冬青  蔺玉昌 《医学信息》2009,22(9):1793-1795
目的 利用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监测全身麻醉镇静深度,与传统监测指标相比较对麻醉药物用量和术后麻醉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7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根据临床经验控制术中麻醉深度:B组应用BIS监测仪调整麻醉深度.麻醉方式均为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麻醉,统一各组用药方案.两组均于手术当天,次日,一周进行随访完成术中知晓调查表,一个月后进行电话跟踪.同时记录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结束到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拔管时间,定向力回复时间以及术后有无恶心、呕吐、躁动.详细记录得普利麻和异氟醚用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病例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无统计差异,BIS监测病人麻醉药物用量相对较少,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短于传统监测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术中知晓病例.恶心呕吐以及术后躁动两组大致相同.结论 应用BIS监测有助于有效控制全麻药物用量和改善术后麻醉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4.
辛鑫  赵晶  黄宇光 《基础医学与临床》2011,31(12):1363-1365
 目的 探讨意识指数(Index of Consciousness,IOC)与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 BIS)相比,靶控丙泊酚全麻诱导时用于监测镇静深度的相关性。方法 研究纳入行普外或妇科手术的患者30例,靶控丙泊酚全麻诱导期间,同时监测IOC和BIS。记录镇静评分(observers assessment of alertness/sedation scale, OAA/S)由5分逐级降低至1分时,每次OAA/S 评分即刻的IOC及BIS值,以及相应点的丙泊酚效应室浓度。结果 IOC、BIS与OAA/S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88和0.986(P<0.001),BIS与IOC的相关系数r为0.997(P<0.001)。结论 IOC用于靶控丙泊酚全麻诱导时的镇静深度监测,与BIS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熵指数预测丙泊酚-瑞芬太尼全麻苏醒期意识恢复的准确性,并与脑电双频指数(BIS)进行比较。方法 收集本院2010年10月至12月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50例,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术后不同时点监测反应熵(RE)、状态熵(SE)、BIS、丙泊白酚效应室浓度(Ce)、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分别计算其预测苏醒期意识状态的预测概率(Pk)值并进行比较;分别计算5%、95%患者意识恢复时RE、SE、BIS等指标的有效数值(EC05、EC95)及其95%可信区间(95%CI);分析RE、SE、BIS和Ce与苏醒期意识状态变化的相关性。结果RE、SE、BIS和Ce与苏醒期意识状态变化均具有相关性(rs=0.898、0.901、0.899、-0.935,均P<0.01)。患者意识恢复时,RE、SE、BIS值分别为89.5±2.8、75.2±6.8、81.6±2.6;3者预测患者意识恢复的Pk值均显著高于0.5,亦高于MAP、HR的Pk值(均P<0.01)。RE、SE、BIS的EC05及其95%CI分别为84.7(81.2,86.8)、58.3(52.5,61.1)、61.2(48.2,68.2),EC95及其95%CI分别为92.4(90.1,94.8)、72.2(67.5,78.2)、84.3(78.6,92.8)。90%患者意识恢复的RE范围最小,而BIS范围最大。结论 熵指数和BIS均能准确预测丙泊酚-瑞芬太尼全麻苏醒期意识状态,熵指数比BIS能更准确预测患者意识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前,临床上迫切需要一种能保证高质量麻醉的麻醉监护技术.脑电信号(EEG)分析在麻醉镇静深度监测方面具有明显的作用.系统地介绍几种脑电信号分析方法,如双谱、听觉诱发电位、脑功能状态、脑电熵、麻醉趋势和脑电非线性分析等指数;并分析了这些脑电分析方法在麻醉镇静深度监测中的局限性,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Renyi排序熵(RPE)在小儿麻醉深度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手术治疗患儿22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10例;年龄1~12岁,平均年龄7岁。排除心脑血管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的病例。术前禁食、禁饮8 h。患儿入手术室后行静脉快速诱导全身麻醉,术中以静吸复合药物维持麻醉。在整个手术过程中,记录患儿的脑电图(EEG)信号,包括清醒期、诱导期、深度麻醉期和意识恢复期4个阶段,同时记录手术中的用药情况和各个时间点的脑电双频指数(BIS)值。结果在对不同指标的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同步快慢比(SFS)与β比率在区分清醒期和诱导期有较大的重叠,而RPE的重叠现象不明显。在对不同指标的相关性统计表中可以看到β比率、SFS与BIS的相关性在0.8以下,而RPE与BIS的相关性在0.83左右。结论 RPE对小儿麻醉深度监测具有很好的状态分辨能力,与BIS具有更高的相关性,RPE在小儿麻醉深度监测中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脑电近似熵在麻醉深度监测中的应用。 方法:以2017年1月~2018年1月择期行全麻手术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测定所有患者麻醉前、麻醉诱导5 min、术中60 min、麻醉苏醒时脑电双频指数(BIS)、脑电近似熵,且观察不同丙泊酚血浆浓度、改良镇静/警觉评分(MOAA/S)BIS值、脑电近似熵值的变化情况,Pearson相关性分析BIS、脑电近似熵值与丙泊酚血浆浓度的相关性。 结果:麻醉诱导5 min、术中60 min BIS值、脑电近似熵值比麻醉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术中60 min的值显著低于麻醉诱导5 min时的值(P<0.05);BIS值、脑电近似熵值随丙泊酚血浆浓度上升而下降,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脑电近似熵在MOAA/S评分0~1分变化中有显著差异(P<0.05),而BIS值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脑电近似熵对丙泊酚药效变化评价效果与BIS相当,但其相对在麻醉镇静深度判断上有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凭静脉麻醉中BIS联合AAI调控麻醉深度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68例在气管内全麻下进行胃大部切除手术的患者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BIS联合AAI调控麻醉深度,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麻醉。观察两组患者的应激反应指标。结果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开始后,其血糖值和血皮质醇值都较手术开始前有明显升高,且都高于观察组(P<0.05)。而且两组患者在血糖值、血皮质醇值的差异和BIS、AAI值的变化差异基本一致。结论 BIS联合AAI调控麻醉深度能有效抑制手术过程中的过度应激反应变化,从而减轻外科手术对患者机体的影响,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研究全麻手术病人的脑电信号特征,从分类准确率、算法难易程度、计算时间等方面讨论样本熵和小波熵算法在麻醉深度监测中的应用。方法:基于脑电信号的非线性和不稳定性,采用两种非线性动力学分析方法(样本熵和小波熵)对30例全麻手术病人的脑电信号进行特征提取,并对每位病人清醒状态、轻度麻醉状态和中度麻醉状态下的脑电信号的样本熵和小波熵进行差异分析。结果:不同麻醉状态下的脑电信号的样本熵和小波熵均有明显差异。相同脑电信号的样本熵的变化阈值较小波熵的变化阈值大。结论:样本熵和小波熵算法均可以作为麻醉深度监测的有效指标。从分类准确率、算法难易程度和计算时间等方面考虑,使用样本熵算法的效果优于小波熵算法。  相似文献   

11.
麻醉意识状态监测是神经科学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中的重要问题,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为寻找临床麻醉意识状态监测指标,共采集14位全麻手术患者在三种意识状态(清醒、中度麻醉、深度麻醉)下各5 min静息态脑电数据,对比采用稀疏偏最小二乘(SPLS)和传统的同步似然(SL)方法计算脑功能连接,通过连接特征来区分麻醉前后三种意识状态。通过全脑网络分析,本文SPLS方法与传统SL方法得到的不同意识状态下的网络参数变化趋势一致,并且采用SPLS方法所得结果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SPLS方法得到的连接特征运用支持向量机进行分类,分类准确率为87.93%,较使用SL方法得到的连接特征分类准确率高出7.69%。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基于SPLS方法进行功能连接分析在区分三种意识状态方面有更好的性能,或可为临床麻醉监测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提出一种结合自适应增强学习AdaBoost算法和脑电非线性特征的麻醉深度评估方法,通过提取脑电信号中的4种非线性特征(KC复杂度、小波熵、排序熵、模糊熵)作为输入,以双谱指数作为参考输出,将诱导期麻醉深度分为清醒、轻度麻醉、中度麻醉。使用9例全麻患者的诱导期脑电信号对该方法进行评估,3种不同麻醉状态分类准确度为86.69%,Kappa系数为0.837,表明该方法可以较好地区分诱导期3种不同麻醉水平,为麻醉深度监测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采集得到的麻醉深度监测过程中的脑电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得出脑电信号在麻醉深度加深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为进一步的定量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在Matlab的平台下采用幅频分析和功率谱估计的方法对采集得到的脑电数据进行分析,提取信号特征。结果:在清醒状态时,脑电信号的能量主要集中在δ段,随着麻醉深度加深,δ段的能量开始降低,并且?段的能量在增加;在适合的麻醉深度时,脑电的能量主要集中在?段,在不断加深的过程中δ段能量在增加;在过量麻醉时,脑电的δ段能量在增加。结论:通过幅频分析和功率谱估计可以很好地提取脑电信号的特征,对于指导临床手术中药物剂量的运用具有一定的意义,同时为后续开展麻醉深度研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脑电双频谱指数指导下的全身麻醉深度及管理。方法 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6月择期胃肠外科开腹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P组为丙泊酚治疗,F组为芬太尼类镇痛药治疗,观察两组基础值,意识消失,插管,插管后30 s,进腹腔,手术结束的BIS、MAP、SBP和HR。结果 两组患者诱导前基础BIS、SBP、MA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意识消失时间,意识消失时BI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意识消失时的丙泊酚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与插管时相比,插管后30 s,进腹腔时BIS、SBP、M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R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结束时两组BI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R、SBP、MAP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临床意义的麻醉深度是具有相对性的,依手术刺激大小而定,麻醉过程中可通过调节麻醉性镇痛药物用量来维持麻醉深度。  相似文献   

15.
张军  朱建平  仝健 《医学信息》2009,22(7):1273-1274
目的 探讨脑电双频指教(BIS)指导丙泊酚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选用50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指导组(BIS)和对照组.指导组(25例)通过维持BIS在(50±5)左右来调整丙泊酚用量的大小,对照组根据同一麻醉医生的临床经验来调整丙泊酚用量的大小,记录麻醉期间BP.HR.BIS值及丙泊酚的用量.结果 指导组MAP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者MAP.HR波动幅度较大,指导组的BIS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但麻醉过程相对平稳,丙泊酚的用量指导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BIS可为丙泊酚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镇静深度提供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16.
背景:目前的麻醉深度监测多以大脑皮质脑电信号分析为主,然而,大脑皮质脑电信号不能反映皮质下组织的功能状况、不包含高频信息并且易受外界环境干扰,从而导致基于大脑皮质脑电信号分析的麻醉深度监测在稳定性、精确性等方面有固有缺陷。 目的:分析局部场电位信号样本熵在麻醉深度监测中的效果,实现麻醉深度的实时监测。 方法:以大鼠为模型动物进行实验,对整个麻醉过程中的大鼠初级视觉皮质局部场电位信号进行快速样本熵计算,并对样本熵曲线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判定麻醉状态;然后将样本熵分别与大鼠尾部受热刺激时的甩尾延迟时间、局部场电位信号的中心频率和边缘频率做统计分析,验证基于局部场电位快速样本熵分析的麻醉状态判定方法。 结果与结论:局部场电位信号的样本熵可以快速、准确、稳定地反映大鼠的麻醉深度,用于麻醉深度实时监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TCI)丙泊酚麻醉时脑功能状态指数(cerebral state index,CSI)与脑电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同期监测的对比性观察.方法 选择本院50例妇科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25例患者.每例患者同时进行CSI和BIS监测.A组的瑞芬太尼靶控效应室浓度为3.0 μg/L,B组的瑞芬太尼靶控效应室浓度为5.0 μg/L.全麻诱导和维持使用TCI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间断给予罗库溴铵.两组丙泊酚靶控效应室浓度均从1.5 mg/L开始,血浆与效应室浓度达到平衡之后增加0.5 mg/L,最终达到4.0 mg/L,手术结束时停止TCI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记录丙泊酚各效应室浓度下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CSI、BIS值;停药后每间隔1 min记录1次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CSI、BIS值;以及意识消失和意识恢复时的CSI和BIS值.结果 两组患者的CSI、BIS值均随着丙泊酚靶控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各组同一时点CSI与BIS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SI和BIS值与丙泊酚效应室浓度总体呈正相关:诱导期(rCSI=0.842;rBIS=0.840,P<0.05),恢复期(rCSI=0.791;rBIS=0.627,P<0.05).意识消失时CSI值与BIS值比较[A组(64.5±6.1)比(70.1±3.1);B组(68.6±5.6)比(69.9±4.7)]以及意识恢复时CSI值与BIS值比较[(A组74.1±5.0)比(76.4±3.5);B组(75.2±4.5)比(77.8±4.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靶TCI时CSI值和BIS值较接近,且均与丙泊酚的血药浓度呈正相关,在意识消失和恢复时点CSI值与BIS值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王立忠  杜惠  詹艳荣 《医学信息》2008,21(8):1391-1392
气管拔管期麻醉过浅,机体应急反应明显增强,对伴有高血压患者更易波动,而导致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严重并发症.麻醉深度指数(CSI)是一种新的麻醉深度/镇静监测指数和BIS一样是反应大脑意识成分的检测仪[1].本作者拟行CSI指导异丙酚合理用药,调控麻醉深度,减轻气管导管刺激.  相似文献   

19.
针对飞行员疲劳状态识别的复杂性,本文基于脑电信号提出一种新的深度学习模型。一方面,利用小波包变换对飞行员脑电信号进行多尺度分解,提取了脑电信号的四个节律波段:δ波(0.4~3 Hz)、θ波(4~7 Hz)、α波(8~13 Hz)和β波(14~30 Hz),将重组的波段信号作为纯净的脑电信号。另一方面,提出一种基于深度收缩自编码网络的飞行员疲劳状态识别模型,并与其他方法进行比较。实验结果显示,针对飞行员疲劳状态识别问题,所建立的新的深度学习模型具有很好的识别效果,识别准确率高达91.67%。因此,研究基于深度收缩自编码网络的飞行员疲劳状态识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吸入不同浓度七氟醚全麻诱导对患者镇静程度和麻醉深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60例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ASAⅠ-Ⅱ级),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方法,研究比较3组患者吸入七氟醚4%(A组)、6%(B组)和8%(C组)浓度的诱导时间、诱导质量、镇静程度和麻醉深度的差异.并记录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患者入睡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同时记录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和警觉与镇静评分(OAA/S评分).结果 C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为(45.5±4.4) s要明显短于A组(78.1±8.3) s和B组(55.2±6.9) s(P<0.05),患者入睡时间C组(93.0±10.7) s也明显快于A组(148.4±13.8) s和B组(102.0±8.9) s(P<0.05).OAA/S评分为3分时,C组的BIS值为 (74.1 ±3.8),AAI值为(37.2±4.2) ; C组诱导前后MAP下降和HR增快,且部分患者波动较大(P<0.05).C组呼吸暂停发生率(30%)要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 单纯吸入七氟醚诱导患者入睡快,临床推荐吸入浓度为6%,其可提供良好的麻醉质量,且血流动力学平稳,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