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死胎心脏组织中HBVDNA表达的情况 ,探讨通过产妇传播到死胎心脏组织的HBV是否存在复制。方法采集 4 0例乙型肝炎产妇产下的死胎 ,常规尸检 ,取心脏组织。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法 ,检测其中的HBVDNA ;回访产妇产前静脉血HBV的检测结果。结果死胎心脏组织中HBVDNA的检出率为 77.5 % (31/ 4 0 )。产妇产前静脉血HBV呈高、低和无复制状态时 ,心脏组织中HBVDNA的检出率分别为 10 0 % (16 / 16 )、70 .0 % (14 /2 0 )和 1/ 4 ;高、低、无复制者之间相互比较 ,差异显著 (P <0 .0 1)。HBVDNA颗粒在心内膜和心肌血管内皮细胞中呈弥漫的浆、膜型分布 ;在心内膜表面和心肌内血管表面也可见到HBVDNA颗粒。结论死胎心脏组织中有HBV复制 ;死胎心脏组织HBVDNA表达与产妇血清中HBV复制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死胎胸腺组织中HBVDNA表达的情况,探讨通过产妇传播到死胎胸腺组织中的HBV是否存在复制。方法 采集40例乙型肝炎产妇产下的死胎。常规尸检,取胸腺组织。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法,检测其中的HBVDNA;回访产妇产前静脉血HBVM的检测结果。结果 死胎胸腺组织中HBVDNA的检出率为27/40(68%)例。产妇产前静脉血HBV呈高、低和无复制状态时,胸腺组织中HBVDNA的检出率分别为2/4(50%)例、11/20(55%)例和14/16(88%)例;高、低、无复制者之间相互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HBVDNA颗粒分布在胸腺细胞浆内、细胞间和毛细血管内,少数分布在胸腺细胞核上。结论 死胎胸腺组织中有HBV复制;死胎胸腺组织中HBVDNA表达与产妇血清中HBV复制状态无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死胎心脏组织中HBVDNA表达的情况,探讨通过产妇传播到死胎儿心脏组织的HBV是否存在复制。方法 采集40例乙型肝炎产妇产下的死胎,常规尸检,取心脏组织。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法,检测其中的HBVDNA;回访产妇产前静脉血HBV的检测结果。结果 死胎心脏组织中HBVDNA的检出率为77.5%(31/40)。产妇产前静脉血HBV呈高、低和无复制状态时,心脏组织中HBVDNA的检出率分别为100%(16/16)、70.0%(14/20)和1/4;高、低、无复制者之间相互比较,差异显著(P<0.01)。HBVDNA颗粒在心内和心肌血管内皮细胞中呈弥漫的浆、膜型分布;在心内膜表面和心肌内血管表面也可见到HBVDNA颗粒。结论 死胎心脏组织中有HBV复制;死胎心脏组织HBVDNA表达与产妇血清中HBV复制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死胎心脏组织中HBV DNA表达的情况,探讨通过产妇传播到死胎心脏组织的HBV是否存在复制.方法采集40例乙型肝炎产妇产下的死胎,常规尸检,取心脏组织.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法,检测其中的HBV DNA;回访产妇产前静脉血HBV的检测结果.结果死胎心脏组织中HBV DNA的检出率为77.5%(31/40).产妇产前静脉血HBV呈高、低和无复制状态时,心脏组织中HBV DNA的检出率分别为100%(16/16)、70.0%(14/20)和1/4;高、低、无复制者之间相互比较,差异显著(P<0.01).HBV DNA颗粒在心内膜和心肌血管内皮细胞中呈弥漫的浆、膜型分布;在心内膜表面和心肌内血管表面也可见到HBV DNA颗粒.结论死胎心脏组织中有HBV复制;死胎心脏组织HBV DNA表达与产妇血清中HBV复制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病毒通过产妇传播在胎儿脾脏组织中表达的情况。方法 采集 40例乙型肝炎产妇产下的死胎 ,常规尸检 ,取脾脏组织 ,SP法检测HBsAg ;回访婴母产前静脉血HBV的检测结果 ;取百分率行u检验。结果 HBsAg阳性颗粒在死胎的白髓、边缘区、红髓中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浆、脾血窦、脾脏血管中呈点、灶状分布 ,脾脏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核不着色。HBVM为 (HBsAg ,HBeAg ,HBcAb )的婴母较HBVM呈单项阳性、(HBsAg ,HBeAb ,HBcAb )的婴母分娩的死胎脾脏组织中HBAg阳性率明显升高 ,但彼此比较 ,差异不显著 (P >0 .0 5 )。结论 死胎脾脏组织中HBsAg阳性率与孕妇HBV静脉中HBV标志无关  相似文献   

6.
乙肝病毒携带者母乳喂养的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乙肝病毒(HBV)携带产妇的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乙肝病毒基因(HBV-DNA)裁量与乳汁中HBV-DNA载量的关系,为母乳喂养指导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在我院分娩的207例HBV携带孕妇,产前检测静脉血HBV-M、HBV-DNA,产后3-5d检测乳汁中HBV-DNA,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07例HBV-M阳性的产妇中,乳汁HBV-DNA阳性14例,检出率6.8%,乳汁阳性产妇的静脉血HBV-DNA均在1×106 copies/ml以上.结论 产妇静脉血HBV-DNA≥1×106 copies/ml者母乳喂养应谨慎,而HBV-DNA<1×106 copies/ml者母乳喂养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7.
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同血清标志物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荧光定量PCR法 (FQ PCR)检测HBVDNA同血清标志物的关系。方法 将FQ PCR法检测HBVDNA的标本用ELISA法重新测定HBV血清标志物前S1抗原 (PreS1 )及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结果 1 86份HBVDNA阳性标本中 ,HBsAg阳性率 98.92 % ,抗 HBc阳性率 94 .0 9 % ,有 2例HBsAg阴性 ,其中 1例为抗 HBc单独阳性。PreS1阳性率为 6 1 .83% ,HBeAg阳性率为6 6 .6 7% ,后二者同时检出率 4 2 .4 7% ,联合检出率 86 .0 2 % ,PreS1和HBeAg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HBVDNA阴性而HBsAg阳性标本 1 1 4例 ,抗 HBc阳性率为 96 .4 9% ,PreS1阳性率为 2 2 .81 % ,HBeAg阳性率为 5 .2 6 % ,后二者同时检出率 3.5 1 % ,PreS1和HBeAg阳性率差异非常显著 (P<0 .0 0 1 ) ;HBV低水平和高水平复制标本PreS1和HBeAg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HBVDNA阳性标本中 ,对于PreS1和HBeAg而言 ,PreS1单独阳性者HBVDNA对数值为 6 .6 5 4± 2 .2 0 3(x±s) ,HBeAg单独阳性者为 6 .892± 1 .5 79,同时阳性者 6 .70 6± 1 .6 4 3,均阴者为6 .32 1± 1 .76 3,四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血清PreS1和HBeAg与HBVDNA关系密切 ,可作为HBV复制的标志物 ,尤其二者联合检测效果更好 ,但以HBeAg特异性较高。二者存在状态与HBV复制程度关系不  相似文献   

8.
围产期阻断乙肝产妇母婴传播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不同乙肝病毒 (HBV)携带状况的产妇围产期母婴传播情况及阻断措施。方法 :将 4 5例乙肝产妇按HBsAg、HBeAg、HBVDNA的不同 ,分成A、B、C 3组 ,分别采取相应的阻断措施 ,产后检测初乳、新生儿静脉血中的乙肝病毒标记物及HBVDNA。结果 :B组与C组母婴传播率明显低于文献报道 ,C组新生儿HBsAb阳转率达 10 0 %。结论 :乙肝孕妇产前及新生儿出生后多次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 ,可减少携带传染性HBV标志物的母亲所生新生儿的宫内感染率 ,并能提高乙肝疫苗接种后的免疫效果 ,从而降低母婴传播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HBV携带产妇血清与乳汁中HBV-DNA的相关性,为安全母乳喂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至2015年共68例HBV携带产妇的血清及乳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方法分别检测其HBV-DNA载量,并按产妇血清HBV载量分为四组。比较产妇血清HBV-DNA与乳汁HBV-DNA阳性率以及各组间乳汁的阳性率,分析血清HBV-DNA载量与乳汁HBV-DNA载量的相关性。结果 68例HBV携带产妇血清HBV-DNA阳性率为63.2%(43/68),乳汁HBV-DNA阳性率为29.4%(20/6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09,P0.05);HBV携带产妇血清HBV-DNA载量在500IU/ml、500~10~4IU/ml、10~5~10~6IU/ml、107~108IU/ml区间时,对应乳汁中HBV-DNA检出率分别为0%(0/25)、11.1%(2/18)、63.6%(7/11)、78.6%(11/14),各组间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756,P0.05);当HBV携带产妇血清和乳汁中HBVDNA同时阳性时,乳汁中HBV-DNA的载量随血清HBV-DNA载量增高而增高,二者中度相关(r=0.574)。结论 HBV携带产妇随着血清HBV-DNA载量的升高,产妇乳汁中HBV-DNA检出率以及HBV-DNA载量有增高趋势,HBV携带产妇在进行母乳喂养时应结合血清HBV-DNA和乳汁HBV-DNA来正确指导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10.
HBV-DNA定量与乙肝病毒感染免疫学检测结果对比分析及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FQ PCR)和ELISA两种方法同时检测了 310份血清 ,并对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结果显示 :80例HBsAg (+)、HBeAg (+)、HBcAg (+)组的血清HBVDNA检出率为 92 5 % (74例 ) ,平均拷贝数为 4 10× 10 10 /ml,6 8例HBsAg (+)、HBeAb (+)、HBcAb (+)组血清HBVDNA检出率为32 35 % (2 2例 ) ,平均拷贝数为 1 31× 10 9/ml,70例HBsAg (+)、HBeAb (+)组血清HBVDNA检出率为45 71% (32例 ) ,平均拷贝数为 4 0 8× 10 8/ml;32例HBV M全阴性组血清HBVDNA检出率为 6 .6 7% (2例 ) ,平均拷贝数为 1 5 4× 10 8/ml。结果表明 :HBV -M阴性的病人也可能有HBVDNA阳性 ,因此为临床提供HBV感染、复制及传染性的判断以及指导治疗 ,应选择乙肝两对半标志物检测的同时做PCRHBVDNA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1.
慢性HBV感染患者血清cccDNA与HBVDNA、HBeAg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慢性HBV感染患者血清cccDNA与HBVDNA、HBeAg关系。方法采用分子信标PCR技术检测156例慢性HBV感染患者血清cccDNA。结果血清HBVDNA、HBeAg阳性组的血清cccDNA阳性率分别与阴性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血清HBVDNA阴性组血清cccDNA阳性率为0,与HBeAg阴性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HBeAg阳性组血清cccDNA水平较高,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血清cccDNA与血清HBVDNA、HBeAg密切相关,是判断HBV病毒复制、活动、抗病毒效果的指标,可能比HBeAg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乙肝患者肝组织中乙型肝炎病毒(HBV ) cccDNA与血清 HBV DNA及乙肝病毒e抗原(HBeAg)含量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乙肝患者肝组织 HBV cccDNA和血清HBV DNA ,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其血清中 HBeAg。结果 肝组织HBV cccDNA与血清HBV DNA定量呈正相关( r =0.806,P <0.01),与血清 HBeAg定量值无相关关系( r =0.219,P >0.05)。结论 血清HBeAg阳性组病毒复制较阴性组活跃,HBV DNA阴性不能完全反映肝组织内 HBV是否存在复制,而检测肝组织HBV cccDNA可精确反映肝内 HBV复制情况。  相似文献   

13.
乙型肝炎患者PreS1抗原与HBV-DNA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前S1抗原(PreS1)抗原与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的关系。方法对150例乙型肝炎患者标本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BV-DNA,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PreS1抗原。结果 150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DNA阳性91例,总检出率为60.7%(91/150),PreS1抗原阳性94例,总检出率为62.7%(94/150),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P=0.5660.05),HBV-DNA与PreS1抗原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 HBV-DNA与PreS1抗原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故PreS1抗原可作为判断HBV感染与复制的一项新指标,但二者的检出率并不完全相同,提示它们所表达的意义并不完全相同,各自具有独立的临床意义,故联合检测HBV-DNA与PreS1抗原更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用肝炎基因诊断芯片同时检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及肝组织中HBVDNA ,并与雅培试剂、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分子杂交法比较。方法 用点样仪将PCR扩增的HBCDNA探针点到特殊处理过的玻片上制成基因芯片 ,对 1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及肝活检组织 ,分别用基因芯片、原位分子杂交法、免疫组织化学法、雅培试剂检测HBVDNA、HBcAg、HBsAg、HBeAg .结果  15例HBsAg、HBeAg阳性的乙型肝炎血清 ,基因芯片检测均阳性。 15例肝组织标本 ,免疫组化法阳性 15例 ,原位分子杂交阳性 14例 ,基因芯片检测阳性 14例。结论 肝炎基因诊断可同时检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及肝组织中的HBVDNA。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肝癌组织HBVDNA存在状态及HBsAg,HBcAg表达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周凤  王锦蓉 《华西医学》1994,9(4):419-421
本文采用Southern印迹杂交技术检测原发性肝癌(PHC)组织HBVDNA存在状态,同时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PHC组织内HBsAg、HBcAg表达,并比较HBsAg、HBcAg在PHC组织与癌旁肝组织的定位分布。结果显示:整合型HBVDNA在32例PHC组织检出率71.9%(23/32),癌旁组织检出率40.7%(11/27);PHC组织内检出HBSAg阳性细胞12例(37.5%)未检出HBCAg;癌组织检出HBsAg26例(96.3%),HBcA95例(18.5%)。结果提示:HBV感染与PHC发生密切相关,HBV可能通过整合于宿主细胞染色体对PHC发生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背景:肝移植后受者体内绝大部分病毒负荷被清除,植入新肝后其复发性肝炎病原体从肝外进入肝内的途径及其复制规律目前尚无定论。目的:检测肝移植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肝组织中乙型肝炎病毒cccDNA及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DNA的表达。方法:采用淋巴细胞分离液从乙肝病毒相关终末期肝病37例患者外周血中分离出单个核细胞,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移植前后及移植后乙肝复发3个时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肝组织中cccDNA及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表达。结果与结论:肝移植前,单个核细胞cccDNA阳性12例,肝组织cccDNA阳性6例,检出率分别为32%和16%,单个核细胞、肝组织中cccDNA拷贝范围分别为(3.028~6.508)×104,(4.158~6.234)×104拷贝/mL。肝移植后,单个核细胞cccDNA阳性1例,无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检测阳性病例。6例肝移植后乙肝复发病例中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ccDNA阳性4例,肝组织活检cccDNA阳性1例,6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均为阳性。提示乙肝病毒相关终末期肝病患者肝移植后乙肝复发途径可能是残留乙肝病毒在外周单个核细胞中以cccDNA为模板复制,然后再迁移到肝脏。  相似文献   

17.
乙肝病毒前S1抗原与其病毒复制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抗原(PreS1Ag)与乙肝病毒DNA(HBV-DNA)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之间的关系,以找出既方便操作又能反映病毒复制的指针,为乙型肝炎的诊断、疗效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89例临床标本分别采用定量PCR技术检测HBV-DNA载量;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HBeAg;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前S1抗原。结果45例HBV-DNA PCR阳性标本中,pre-S1阳性34例,HBeAg阳性19例,两种检测结果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清preS1,HBeAg与HBV复制密切相关。作为反映HBV复制的指标,pre-S1优于HBeAg,pre-S1在HBV的诊断和疗效评估方面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新疆乌鲁木齐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血清中的前S1、S2抗原与HBVDNA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全自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并分成HBVDNA( )组;HBVDNA(-)组;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HBV前S1、S2抗原.结果 在乌鲁木齐地区126例HBVDNA( )组中,前S1抗原阳性88例,S2抗原阳性114例,阳性率分别为69.84%和90.48%,在158例HBVDNA(-)组中,前S1抗原阳性56例,S2抗原阳性94例,阳性率为35.44%、59.49%.结论 在乌鲁木齐地区HBV感染者血清HBVDNA( )组中的前S1、S2抗原的阳性率,经统计学处理后,χ2=1.8636,P>0.05无显著意义;在HBVDNA(-)组中的前S1、S2抗原的阳性率,χ2=6.5716,P<0.01有显著意义.在HBVDNA( )与HBVDNA(-)组中,前S1之比χ2=10.7161,p<0.01,前S2之比χ2=5.2391,P<0.05,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9.
拉米夫定抗HBV治疗过程中HBV-DNA的反弹规律及变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抗HBV治疗过程HBV DNA的反弹规律及变异情况。方法 单一采用拉米夫定 (1 0 0mg/d)治疗 83例有活动性病毒复制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CHB) ,应用荧光全定量PCR检测CHB治疗前和治疗 2、6、1 2、1 8个月后血清HBV DNA的含量 ,应用UniArray技术检测YMDD位点突变。结果 根据HBV DNA含量的下降、波动、反弹分 3种类型 :A类 2 8例 ,HBV DNA含量呈直线下降 ,无HBV基因突变 ;B类 2 3例 ,HBV DNA含量先下降、后反弹、波动、再下降 ,无HBV基因突变 ;C类 32例 ,HBV DNA含量先下降、后反弹、波动、再持续上升 ,有 2 7例HBV基因突变 ,其中YIDD突变 1 0例 ,YVDD突变 1 4例 ,YIDD和YVDD同时突变 3例。结论 拉米夫定抗HBV DNA治疗 2个月左右疗效十分显著 ;2至 6个月HBV DNA含量呈低水平波动 ;6至 1 2个月易出现反弹、波动 ;1 2个月后变异株形成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20.
DNA芯片检测肝组织及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DNA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DNA芯片检测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肝组织及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的应用价值。方法:用点样仪将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的HBV DNA探针制成基因芯片。对15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血清和肝活检组织,99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肝组织,分别用基因芯片、原位分子杂交、免疫组织化学和雅培试剂检测HBV DNA、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结果:用基因芯片对15份HBsAg,HBeAg阳性的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检测,HBV DNA均阳性,阳性率符合率为100%;15份肝活检组织标本,免疫组化法检测HBcAg阳性15例,原位分子杂交法和基因芯片检测HBV DNA均阳性14例,阳性率93%。99份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肝组织标本,HBcAg阳性67份,HBV DNA阳性53份,基因芯片检测HBV DNA阳性46份,阳性率分别为69%、88%。32例HBcAg、HBV DNA阳性的肝组织中,基因芯片检测HBV DNA均为阴性。结论:肝炎基因诊断芯片可检测肝组织及血清中HBV DNA,诊断准确率高,假阳性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