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本文结合淮河流域水利工程特点和环境特点,概述不同类型工程在施工期和运行期引起的水文情势、水质、水温等方面的水环境问题,根据不同类型工程特点及对水环境产生的影响形式,提出解决水环境问题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亭子口水利枢纽担负有城镇供水和农田灌溉的任务,因此,对水库水质保护的要求较高。采用一维和二维水质模型,分析了亭子口水利枢纽建设对嘉陵江水环境的影响。研究重点:工程建设期砂石料加工冲洗废水对下游河道水质的影响,工程运行期水库水质变化对水库沿岸城(集)镇供水水源的影响,入库支流闻溪河回水顶托对剑阁县县城水环境的影响以及闻溪河入库段的水环境容量变化。根据预测结果和亭子口水利枢纽的特性,研究提出了建设期砂石料冲洗废水和运行期支流闻溪河水污染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3.
水利枢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效益。但由于该工程规模宏大,拦断河道,淹没土地,对水环境、生态环境、土地资源等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本文重点对水利枢纽工程运行期、施工期对水环境、生态环境等主要环境要素的影响环节进行了分析、探讨,并对相应的环境要素提出了减缓影响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张志刚  刘薇 《水利科技与经济》2013,(10):103-104,109
分别对牡丹江市大湾水电站施工期水环境、大地环境、声环境、固体废物、生态环境、人群健康和社会经济进行阐述,对运行期水环境、生态环境进行阐述,分析工程建设对环境的有利和不利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工程兴建的有利影响远大于不利影响,从环境角度出发,认为工程无环境制约因素,本工程建设可行。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新疆某长距离输水渠道工程运行管理实践为例,阐述了水量调度管理在长距离输水渠道运行管理中的重要性和实践问题,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措施,为类似工程运行管理提供了参考。对渠道工程来说水量调度管理作为本灌区灌溉期供水和工程冬季运行排冰工作的重要环节,水量科学调度关系到灌溉质量和冬季发电,影响到工程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渠道输水工程作为典型的水利工程,其环境影响评价重点应放在水环境影响方面,特别是工程建成后对输水水质和渠道两侧地下水位的影响。通过引滦专用渠道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研究探讨了渠道输水工程施工对附近环境影响和工程建成后对输水水质、土地损失影响以及河道蓄水后对地下水影响的变化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7.
陈驰 《水利天地》2016,(4):9-11,15
水库是重要的淡水水源地,但在水库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对其周遭水环境带来一些影响。为了改善库区水环境,实现水库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水库水环境问题的研究也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以响水坝水库工程为例,分析了其在施工期和运行期对水环境的影响,针对生产废水和生活废水提出了一些经济、有效的管理和工程措施。为水库水环境规划、水污染控制和综合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与可靠手段。对以后类似工程建设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阐述陶家水电站工程施工期对水环境、生态环境、大气环境、对声环境的影响及运行期对环境的影响,分析工程兴建产生的有利影响及不利影响,从环境角度出发,预测及评价本工程建设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输水渠道冰期输水能力日益成为工程运行管理、学者研究关注的焦点。输水能力的研究不能仅仅局限在正常输水期(明流期和封冻期),还应该考虑非常工况下工程的输水能力,比如流凌期的输水能力。普遍认为流凌期输水能力将可能成为束缚冰期输水能力的瓶颈。为提高流凌期输水能力,可以采用加厚冰盖下的输水方式运行。通过理论分析和物理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针对加厚冰盖渗流对输水工程冰期输水能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结冰期加厚冰盖孔隙率较大,其渗透系数大于融冰期加厚冰盖;冰凌形状系数t/L对加厚冰盖渗透系数影响较小;随着冰厚的增加,加厚冰盖渗透系数逐渐减小,尤其当冰厚小于0.1m时,渗透系数衰减迅速;随着渠道总流量的增加,加厚冰盖渗流量相应增大,但是渗流量在总流量中的比重却随总流量的增大而减小;加厚冰盖渗流在渠道输水流量中所占比重很小,一般情况下,对输水渠道冰期输水能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10.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突发性水环境风险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突发性事故发生的频率不断增加,人们已开始重视对突发性事故的研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在其运行过程中会遇到各种不确定因素,对调水系统的水质造成严重的威胁,影响工程的正常运行.现首先分析了突发性水环境风险的特征,结合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从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与预测等方面分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运行期突发性水环境风险的发生概率与危害,并从风险源、风险传播过程、风险接受者等3方面制定一系列防治措施进行管理,降低其发生概率及损失,保证东线工程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1.
杨柳  逄勇  李幸 《水资源保护》2016,32(3):131-136
为缓解河北省地下水超采状况及向白洋淀实施生态补水,修建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利用所建位山引黄入冀工程模型相关试验参数及其他相关研究成果对研究设置的6个情景方案进行了模拟分析,研究此次工程对输水沿线及受水区白洋淀的地表水环境影响。结果表明:在实施输水沿线水污染治理后,多年平均情况下,当引水口水质满足其水功能区水质目标要求时,输水沿线各断面水质除TN外可达到Ⅲ类水质标准,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可有效改善沿线及入白洋淀地表水环境。由运行初期所存在的问题建议入白洋淀断面设置水质自动监测站,一旦水质超标应立即停止向白洋淀引水,确保初期输水安全。  相似文献   

12.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建成后,输水期间抬高沿线河水位,河水与地下水补排关系必将发生变化,对河道两侧地下水水位和水量产生一定的影响。根据梁济运河段的地貌、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应用地下水非稳定运动数学模型,研究河渠渗漏对地下水水位的变化,从而分析预测影响区盐渍化情况。梁济运河在南水北调通水后,减小了两岸地下水埋深,影响范围约在500~1000m,地下水埋深减小为1.0~3.0m,地下水埋深均大于适宜临界埋深,但还存在盐渍化的潜在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地下水超采带来的地面沉降、海水入侵及地下水水质下降等不利影响.结合山东省境内南水北调工程受水区域的实际情况,探讨了有北调江水回灌受水区域对改善当地地下水环境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根据我国调水工程大型渠道衬砌建设发展的要求,结合南水北调东线首批开工的济平干渠工程,以确保现浇素混凝土衬砌大块薄板防裂为前提,以多元功能排水设施为关键,进而设计了能适应机械化衬砌施工高效率、连续性强等特点,并同时满足渠道防渗、防冻胀、防扬压、防湿陷等综合目标的防渗衬砌新结构型式.通过施工实践和工程运行的监测结果表明:本渠道衬砌新结构型式完全实现了机械化施工的优质高速效果,防渗等各类功能目标均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为了保障明渠调水工程突发事故下的安全、高效运行,以流量中断事故为例,开展了事故段上游闸门群的应急调控策略及方法研究。应急调控策略包括:及早消减过剩的流量和蓄量、维持分水口的正常分水、充分利用渠道自身调蓄能力、避免渠池蓄量的反复调整等。具体提出了混合式闸前常水位+等体积运行方式,给出了切换范围的计算方法,基于流量平衡和调蓄时间估算方程,设计了两步式闸门群应急控制方法,并在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上游30个渠池591 km渠道使用一维明渠非恒定流仿真模型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运用所提出的应急调控策略和两步式闸门群应急调控技术,无论渠道采用传统的单一式闸前常水位运行方式,还是采用新提出的混合式"闸前常水位+等体积"运行方式,均能取得安全高效的应急调控效果。相较而言,采用新型混合式运行方式可有效降低应急调控过程中的蓄量变化,加快过渡过程,案例中在闸门操作次数相当的条件下,过渡时间缩短约50%。  相似文献   

16.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邢石段桩号209+950~(224+966)段地下水水质总硬度、硝酸盐等指标超地下水Ⅲ类水质标准,同时不符合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的水质要求,为防止总干渠在输水期间造成水质污染,禁止不符合水质要求的地下水排入总干渠,建议采取外排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针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分析了水利工程对地下水的影响方式,以某水电站建设项目为例,就水利工程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项目分类、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评价范围确定、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预测评价等方面的技术要点和方法展开讨论,并结合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产生的影响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为保护地下水环境、解决工程建设和运行带来的问题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南水北调中线沿线劣质地下水对输水水质的潜在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确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供水水质安全是工程运行成功的关键。现通过对中线工程总干渠沿线地下水进入渠道可能性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典型渠段数值模型定量计算地下水与渠系水在水量与水质的转化。研究结果表明:工程内排排水的布设使地下水与渠系水存在水量与水质的紧密联系;地下水向渠道的排入量取决于地下水水位与总干渠渠道水位之间水位差的变化情况以及区域水文地质条件;根据现有资料基础上的河北磁县境内渠段模拟计算结果,即使在假定的污染风险达到极大的情况下,排入渠道的劣质地下水对渠系水水质基本不构成影响。  相似文献   

19.
冰塞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冬季输水面临的主要冰害。冰塞的形成及发展与水力、热力、冰冻等多方面因素有关。因此,分析冰塞在不同因素下的变化特征,研究如何通过改变水位、流速等控制方式降低冰塞灾害发生的概率,对于保障中线工程冰期输水的供水安全至关重要。以中线工程中冰害风险较大的坟庄河节制闸 南拒马河节制闸渠段为研究对象,首先基于水动力学、热力学以及冰水力学等理论,构建冰情演变模型,并进行率定与验证;然后依据冰塞的形成条件以及影响因素,设置不同水深、流速与气温的组合情景并模拟冰情变化;之后基于水深、流速与水温变化对冰塞特征影响的定量分析,确定流速的控制指标以及气温的预警指标,提出渠段冬季输水的安全调度方式;最后采用冰塞最容易发生的水深、流速以及气温的组合情景对调度方式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调度方式能够显著降低冰塞发生概率,有效保障了冰期输水安全,能够为实际调度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工程所经区域的地形地貌等自然环境、工程总体设计等方面的情况,提出工程水土流失类型多样化、发生集中化、强度大等特点,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水土保持防治措施。研究成果为今后建设南水北调市内配套工程以及其他输水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