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泥石流防灾减灾能力评价方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泥石流风险评价已经成为山区城市进行泥石流防灾减灾以及抗灾决策的重要科学依据。基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2004年提出的风险评价模型"风险=危险性×易损性/防灾减灾能力",提出了泥石流防灾减灾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和量化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城市看海”“城市看江”现象时有发生,引起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为研究城市化水平与洪灾风险之间的关系,综合考虑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防洪减灾能力等因素,利用ArcGIS技术和综合评价法,以南京市部分行政区为例,进行不同城市化水平区域洪灾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研究区的洪灾风险总体呈上升趋势,洪灾风险与城市化水平基本呈正相关性,其中秦淮区和鼓楼区的风险等级最高,其次为建邺区和雨花台区,而江宁区和溧水区的风险等级较低,一直维持在较低风险的水平。研究结果能较好地反映南京市洪涝灾害风险的实际分布情况,表明研究方法的有效性和研究成果的可靠性,可为有关部门洪灾风险管理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洪灾风险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1∶250000数字地形图的基础上,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INFO对湖北省洪灾风险进行了初步的评价。综合考虑了降水、地形、河网(河流、湖泊、水库)以及历史上洪灾发生的频次的4个自然因素,进行了洪水危险性等级的评价;考虑了人口、耕地和国内生产总值的空间分布密度等社会经济因素,进行了洪灾易损性评价;对洪水危险性等级图和社会经济易损性评价图进行空间叠加,并得到湖北省洪灾风险等级评价图。结果显示,湖北省洪灾风险等级从低到高依次为:①神农架高山地区;②鄂西、鄂东北和鄂东南大部分山区;③平原的周边地区和低岗地;④江汉平原和襄樊盘地的大部分平原核心地区。评价结果与历年来防洪救灾的重点地段集中于江汉平原、武汉地区的实际是符合的。  相似文献   

4.
洪灾损失评估是防洪减灾非工程措施的重要内容。针对农作物洪灾风险评估的研究,以辽宁省法库县三面船等村镇农作物评估为例,选取有代表性的农作物水稻、玉米作为损失评估的研究对象,利用多因素参数统计模型进行洪灾易损性建模分析,绘制相应易损性曲线,借助ArcGIS软件对淹没水深进行分层,根据易损性评估模型进行损失评估计算,为政府和...  相似文献   

5.
风险度量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风险分析结果从而影响风险决策。本文在对风险含义辨析的基础上,对常用洪灾风险度量方法进行评述,针对洪灾风险度量存在的指标单调、未充分考虑决策者主观感受等问题,讨论了将VaR方法以及基于效用的风险度量方法应用到洪灾风险度量中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洪灾风险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灾风险评价是进行御洪管理、防灾减灾的基础。针对国内外洪灾风险评价缺少系统规范体系现状.在洪灾生命损失评价、经济损失评价的基础上,构建起以洪灾损失为核心的动态实用性洪灾风险评价体系。给出耦合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的洪灾风险定义,探讨了基于洪水分析、易损性分析、损失分析的洪灾风险评价流程图。针对洪灾风险评价不确定性,从被动破坏损失、主动防御减灾角度提出系统量化的洪灾损失经济评价指标,结合研究体系应用实际,给出洪灾风险评价体系的选一步完善策略。  相似文献   

7.
周倩  刘德林 《人民长江》2019,50(8):28-34
居民的灾害风险感知水平对防灾减灾政策的实施具有重要影响。以KAP模型(知识-态度-行为,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为理论框架,从知识、态度和行为3个方面构建了我国居民洪灾风险感知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网络问卷调查获取数据,利用序关系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构建了洪灾风险感知指数,用于对居民的风险感知水平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①我国居民的洪灾态度表现最为积极,平均得分为7.84分;其次为洪灾行为,平均得分为6.45分;洪灾知识最为匮乏,平均得分仅为6.28分。②居民洪灾风险感知水平整体不高,平均得分7.83分;多数调查样本处于中低水平,分别占样本总量的36.50%和46.01%。建议政府合理开展洪灾宣传教育和应急演练;社区应做好防灾减灾准备,制定科学的应急预案;居民应积极关注洪灾信息、学习防洪减灾知识。  相似文献   

8.
极值统计学在洪灾风险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傅湘  王丽萍  纪昌明 《水利学报》2001,32(7):0008-0013
本文以极值统计学为理论基础,研究了该方法在洪灾损失风险计算中的适用性。在已知有限的极值事件概率信息下,确定极值风险函数以评估大洪水引起的洪灾损失期望值,揭示洪灾损失的潜在风险趋势。并通过实例研究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洪灾风险区划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考虑气候、地貌和流域水系作为洪水发生的影响因素,分别选取特定频率下的三日降水量、中国气候分区图、坡度图、高程图和河湖缓冲区作为洪水发生的影响因子,并兼顾历史洪水频次数据,采用成因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影响因子的权重,在ArcGIS环境下制作了特定频率下的中国洪水风险区划图。分别以人口和GDP作为社会经济指标,分析并制作了中国发生特定频率洪水时的受灾人口分布图和GDP损失分布图。区划图符合历史洪水资料的统计情况,客观反映了中国洪水风险区域的空间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珠江流域多风险源传递过程衰变/放大效应,识别洪灾风险时空演变特征和传递规律。基于灾害四因子学说,综合考虑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和防灾减灾能力,选取11个评价指标,构建洪灾风险评估模型,借助GIS技术并构建Markov链风险传递模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珠江流域造成洪灾风险的主要因素是强降水和台风,其次是人口、经济等;②时间上,丰水年洪灾风险较大,枯水年洪灾风险较小,空间上,高风险区位于下游,低风险区位于上游,总体呈现东部大于西部的趋势;③同一个水资源区相邻年份洪灾风险跨等级转移可能性很小,空间上水系邻接的水资源区风险既有增强型传递,也有衰减型传递,风险状态传递不会越级传递。  相似文献   

11.
冯凌彤 《人民黄河》2022,44(5):67-70+74
传统洪灾风险评估方法的地理位置信息准确性不高,使评估结果准确性较差。以河南省为例,引入GIS技术评估洪灾风险。通过收集地理信息资料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值,确定洪灾危险性和易损性指数;引入相关指数构建隶属度函数进行河南省洪灾风险评估,利用GIS技术中的ArcInfo GRID模块与隶属度函数进行因子叠加,获取风险区划图。结果表明:利用基于GIS技术的评估分析方法统计的各风险等级面积与实际情况更为接近,评估准确率高达94%。  相似文献   

12.
张鸣  武娟  牛超群  张楠 《吉林水利》2022,(1):1-9,16
由区域洪水灾害系统理论从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和区域应灾能力四个方面建立包括9项指标的洪水灾害风险等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云模型对江苏省2010年洪灾风险等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苏南地区洪水灾害风险等级较低,为低风险和较低风险分布;苏中地区为中等风险分布;苏北地区差异较大,小部分呈较低风险分布,大部分呈较高风险分布....  相似文献   

13.
为了评估洪灾损失,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选取淮河流域发生洪水灾害较频繁的安徽省几个典型城市作为研究区域,以2007年洪灾为例,在洪水灾害理论的基础上,从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载体易损性3个方面,选取了7个洪灾损失影响因子,建立评价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该区域洪灾损失影响因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降雨量、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结构、防洪标准对洪灾损失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技术和灾害学理论,从形成洪水灾害的社会经济易损性和自然环境危险性出发,综合评价了抚顺市新宾县的洪水灾害风险。结果表明:新宾县洪水灾害风险呈现从干流向两边递减的变化趋势,风险区主要集中于西南部,以浑河南杂木段、二道河和刘家河的风险最高。  相似文献   

15.
黄河下游洪灾风险的定量分析与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综合分析国内外洪灾风险表述方式的基础上,明确了洪灾风险的概念为不同强度洪水发生的几率及其可能造成的洪灾损失。洪灾风险的定量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基于洪灾损失分布和基于历史灾情数据两种计算方法,以黄河下游滩区为例,分别采用两种方法定量分析了洪灾风险,结果表明:滩区洪灾风险值为36.63亿元,受灾率为27.31%,该结果与当前黄河下游滩区的实际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16.
基于随机森林的洪灾风险评价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依据流域灾害系统理论,在综合考虑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承灾体的基础上选取10个评价指标,构建了基于随机森林(RF)智能算法的洪灾风险评价模型,借助GIS技术以100 m×100 m栅格为计算单元,对东江流域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模型设置参数少,且无需设定指标权重和分级标准,实现过程较简单;RF模型拥有指标重要性评估功能,方便分析各评价指标对洪灾风险的贡献度;模型的评判精度、分级结果均比支持向量机(SVM)的结果更好,数据挖掘能力更强;与GIS技术结合,便于分析洪灾风险的空间格局及内在规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为流域洪灾风险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洪灾风险评估方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将洪灾风险评估方法分为指标体系评估法、历史水灾法和模拟评估方法 3 类并分别进行评述。分析认为:由于指标体系法的模型和参数准确与否均难以验证,一般只用于较粗略的评估;历史水灾法往往需要通过模拟分析进行修正,难以独立地进行洪灾风险评估,在数据方面也面临许多困难;模拟评估方法应充分考虑上下游的水力联系,从而应以流域为基本的评估单元;模拟评估法基于明确的物理机理,具有许多重要优点,其关键制约因素主要是数据可获得性与计算复杂性,近年来已经取得一些进展。如何在数据可获得性、计算复杂性和评估精度之间取得平衡以及如何对评估结果进行实证分析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可能是未来研究的 2 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洪灾风险出发,介绍了洪灾风险转移的方法和策略,分析了风险转移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的具体特点;提出了有效实施洪水风险转移的前期准备和基础工作。同时建议对组成洪灾风险的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进行分析研究,以指导今后的洪灾风险转移的实施,有效地降低减少风险,保障社会和经济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9.
洪水灾害风险评价是一个多因素协同影响效应的系统过程。在分析洪水风险系统的基础上,并从洪水风险评估的角度,综合考虑了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承灾体的相关因素,构建了洪水灾害风险综合评价体系,融合灰色聚类法与层次分析的数据处理优势,提出了适应洪水灾害风险预测的系统多层次灰色综合评价方法。以鄱阳湖流域为例,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对鄱阳湖流域洪水风险系统进行了综合评价,为流域内洪水灾害风险综合评价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文章立足于危险性、易损性区域地面沉降风险评估的思想体系,重点从较难定量化的危险性评价和综合风险的动态评估两方面展开,形成一套更完整的地面沉降风险评估理论体系,为科学防治超采地下水区地面沉降提供更合理的动态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