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工业建筑》2021,51(4):81-86,80
当下城市发展遵循"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理念,强调多规合一及三线管理,进一步将城市存量用地利用提升到新高度。城市中心区工业用地由于环境负面影响、工业条件不便、土地效益低下等原因,成为存量更新首选目标。基于遗存型工业用地现状梳理,提出"定性+定量"的方法评估确定保留遗产物,协调推进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进而提出"转变工业用地性质、改造利用工业遗产、空间优化更新整合、规划管理指导落实"的遗存型工业用地更新策略,综合协调保护遗产价值与顺应城市更新双重诉求,形成协调工业遗产用地兼顾保护的更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北京老城已进入存量更新时代,大批失去原有景观特征的“失落空间”亟待改善,与此同时,北京大力开展城市修补、生态修复的工作,强调公众参与的老城更新模式悄然兴起。以西城区三庙社区花园的设计与营造为主要案例,解析其多方共建、共治、共享的角色与机制,多层次公众参与的社区花园设计方法,精细化更新承载社区活动的公共空间,多样化因地制宜的社区花园绿化形式,以及基于社区花园建设的社区凝聚力重塑,为未来历史城市里的社区花园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当城市进入存量发展的背景下,以公众参与为基础、微小社区空间和公共空间设施为改造对象的局部更新方式,成为城市更新的趋势。北京老城社区公共空间景观微更新更加注重公众参与的社区营造和多元共治。社区营造强调公共空间的参与性和过程性,是社区微更新的设计和实施途径;而多元共治则强调公共空间的多元性和可持续性,是社区微更新的实施和维护手段。社区营造和多元共治的途径非常多样化,分别体现在社区历史、文化和邻里关系原真性的保护和挖掘、参与式营造设计和共建、社群协调与社区自组织培育和参与式建立后期运营和维护机制等方面。基于以上思考,以北京老城社区公共空间的典型类型微花园的研究和实践为例,从微花园的观察记录到参与式设计,再到参与式共建和后期维护,探讨北京老城区社区公共空间景观微更新的方法、策略和机制,论证基于社区营造和多元共治的北京老城社区公共空间景观微更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基于当代中国城市建设发展存量提升的转型大背景下,对城市中老旧存量社区以精准灵活、可操作且低成本的改造模式逐渐成为人们共识。本研究以上海永嘉路309弄口袋广场改造为研究对象,从功能定位、空间设计、运营管理这三点对其更新手法进行了剖析。结合城市针灸理论,提出共建、共治、共享;精准干预;城市风貌保护和文化传承;节点整合和网络共生这四个城市存量社区微更新优化策略,完善城市微更新实践内容,为以后的城市更新实践工作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5.
杨希文 《中外建筑》2009,(11):60-62
本文探讨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的融合,工业遗产通过保护、更新、改造,赋予新的功能,与周围不同性质的城市组成部分加以整合,可以完善、提升、创建高品质的新型社区,获得可持续发展效果,结合广州工业遗产的社区化转型的几个实例,探求城市工业遗产保护与新型社区环境的创建改造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我国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 城市中存量社区更新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十八 届三中全会提出资源从行政配置走向市场配 置,中央城镇化会议亦强调“严控增量、盘活 存量”,以新区建设为主的城市建设方式正逐 步转向增量与存量并行的城市经营。本文以厦 门沙坡尾社区更新行动规划为例,探讨新时 代背景下城市存量社区的规划转型,即“从空 间设计走向制度设计,从政府主导走向自发生 长,从大规模重建走向小尺度更新,从快速 式突变走向渐进式营造”的更新策略,建立社 区营造中心、产业培育机制和空间管理系统, 以创新机制引导传统社区的有机更新。  相似文献   

7.
上海老旧社区公共空间微更新路径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空间资源紧缺的约束下,上海正由外拓增量扩张转向内生存量优化,社区是城市存量更新的基本载体,也是推进多元协同共治的关键阵地,因而完善社区治理空间政策机制是重要的时代命题。研究基于城市创新治理的视角,以物质环境、文化情感与权力结构三个维度为抓手,整合社区资源禀赋和居民多元诉求,提出毗邻修复、交通补强、空间挖潜和社区还权等相关空间治理策略,以此回应微观层面的人地需求,促进空间正义的公平高效,推进社区基层的深度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8.
未来社区是浙江省近年来提出的建设行动模式,融合了老旧小区改造、社区生活圈和完整社区建设的基本理念,现如今已迈向全域推广的普及阶段。文章以万家星城未来社区创建为例,提出共享空间触媒、社群融合触媒和共治联盟触媒三大策略;重点讨论未来社区公共空间改造的多元化“触媒”模式;通过“空间触媒”,实现共融、共享和共治。文章旨在为其他地区的老旧小区改造或社区建设,在更好地挖潜与激活存量空间资源、实现社区共同体建设、提升社区自治水平方面,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9.
工业遗产社区作为城市的历史遗存,不仅保留了具有使用价值的物质空间,也保留了社会关系在空间上的烙印。文章以武汉红钢城工人村为例,分析了"红房子"和"红坊里"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反映的空间社会关系,为解读工业遗产社区及其更新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0.
城市工业遗产社区化转型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工业遗产的适宜性再利用,强化工业遗产的保护并发现提升其潜在价值的空间,推进新型城市空间形态的重构以完善社区建设,进而带动整个地区的繁荣和发展,是目前我国城市更新进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结合国内外城市工业遗产社区化转型优秀案例,提出进行城市工业遗产社区化转型的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11.
正研究背景存量更新的大背景下,工业用地作为重要的存量土地,在其更新改造过程中,通过工业遗产的保护来延续地区风貌与底蕴,通过工业遗产利用来完善地区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增量扩张发展模式相比,存量发展阶段面临着更为多元化的需求主体和更加复杂的利益博弈。城市更新不再是简单的新建或拆除重建,而是需要利用有限的土地空间资源,综合解决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及民生问题。同时还要处理好保留与新建之间的关系,塑造首都城市风貌。  相似文献   

12.
《规划师》2018,(Z2)
在实践层面,目前国内城市CBD基本都建设在增量用地上,即使利用存量用地,也并未对原有工业设施进行保留;在理论层面,现有关于CBD地区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研究较少。文章以广州琶洲西区珠江啤酒厂改造规划为例,结合广州CBD规划建设导向提出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策略,并总结出3种改造方式:一是工业厂房结合城市公共空间进行适当保留,虽然牺牲部分土地价值,但是可以提高整体空间品质;二是工业厂房改造后的功能与CBD互补,既可在白天服务商务办公人群,又可在夜间增强地区活力,推动CBD地区成为城市魅力中心;三是工业厂房布局与地区开敞空间体系衔接,引导人流以促进工业厂房的活化利用。  相似文献   

13.
工业遗产的保护更新对城市历史文化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也是当前城市发展转型过程中宝贵的空间资源。基于网络文本分析、业态类型分析和空间句法分析等方法,对金陵机器制造局工业遗产保护更新项目进行遗产价值公众感知、功能转换的适宜性评价和空间重组后遗产价值彰显度分析。探寻工业遗产更新利用中价值传承的成效和改善方法,并为其他工业遗产更新改造案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的城市化建设发展进入存量开发阶段,以调整城市内部功能结构、盘活优化存量空间为目标的城市更新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常态。自上而下式的外向型扩张与盲目商业开发给城市发展和管理带来了粗放、低效等诸多问题。本文以位于南京新街口商圈周边的老旧住区为研究对象,提出基于产权、用地、人群等要素相互协调的“内生长”更新模式,通过弹性划分产权、协调利益分配、挖掘内部资源、盘活存量空间、多元主体参与等途径,创造激发社区内部活力的老旧住区更新路径。  相似文献   

15.
基于社区营造的城市公共空间微更新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侯晓蕾 《风景园林》2019,26(6):8-12
随着城市建设进入由增量转向存量的阶段,渐进式的微更新成为城市更新和改造的主要模式。以公众参与为基础、微小社区空间和公共空间设施为改造对象的局部更新方式,成为激发城市活力、提升建成城市公共空间品质的新方式。主要以北京、上海为例,对城市微更新的发展背景加以分析,对微更新背景下的城市公共空间的多重含义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总提出基于社区营造的城市公共空间的微更新途径,分别是边缘空间的整合和触媒方式的选择、场地历史文脉原真性的挖掘和社区居民社会生活方式的保护、多方协作的开放沟通平台和责任规划师制度的建立。  相似文献   

16.
随着当前国土空间规划的开展,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数学模型在城市规划学科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在进行存量地区规划时,规划者需宏观整合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属性,综合考虑现状要素,合理配置空间资源。地理信息系统辅助下的多因子叠加生成用地适宜性评价可作为城市存量地区开展城市设计和更新规划时进行用地条件筛选、优化土地集约利用的一种手段。本文尝试提出构建"特殊—普适"用地适宜性评价体系,结合"特殊性"与"普适性"评价因子,量度用地潜力,为存量规划决策提供支持。并以天府锦城项目为例,秉承"以保为基"的规划理念,重点阐述在"特殊—普适"方法下适应历史地区的用地适宜性评价体系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7.
侯晓蕾 《风景园林》2021,28(9):14-18
城市小微公共空间微更新关注人的日常交往和基本需求,强调“人民参与”的治理模式。随着中国城市建设由增量阶段转变为存量阶段,城市公共空间微更新逐步聚焦在空间重构、公众参与和社区激活方面,空间关怀落实到社区需求、社会关系等社会治理层面。针对城市公共空间更新过程中的综合问题,以人民需求和现实问题为导向,以公共空间设计为切入点,探讨城市公共空间更新和社会治理之间的关联,以及社会治理的适应性策略。从人与社会的角度系统提出切实可行的城市小微公共空间景观微更新的社会治理途径,体现在公共空间的社会文化治理、社会需求治理、社会活力治理、层级化治理和机制治理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工业建筑遗产由于具备人类历史的物质承载性和城市发展的见证作用,已成为当今城市存量更新阶段中的重点改造对象,如何对其进行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以延续城市文脉,推动城市发展,已成为我国遗产保护和城市建设事业中的重要课题.文章从"保护性改造再利用"的观点出发,总结了对工业建筑遗产的不同价值认知,探讨了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再利用之间的关系,研究了工业建筑遗产进行保护与再利用的相关策略,为其他工业建筑遗产的研究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城市八景在幅员辽阔的国土空间中有大量的物质与 非物质文化遗存,然而其保护与更新在理论上鲜有论及,实践 上则五花八门。基于此,立足“守正创新”视野,以时间为线 索、以江汉平原为例,围绕历史上城市八景的保护与更新、 当代遗产体系中城市八景的保护、当代非遗产类城市八景的保 护与更新3个方面的实践经验进行考察,提出:1)顺变型是中 国历史上城市八景“守正创新”的主流;2)我国自然与文化 遗产保护体系是城市八景“守正”传承的重要基石;3)保护 性更新、新八景评选中的新旧并存、发掘八景中的非遗内涵是 “守正创新”正道等的经验总结。以此拓展对八景保护与更新 的认识,并丰富我国风景园林遗产学科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规划师》2015,(8)
当前,我国大多数城市存在建设用地粗放扩张、新增建设用地不足等问题,因此对存量建设用地进行挖潜和再开发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传统增量型规划的建设用地评定主要强调对新增用地开发条件的评定,对存量建设用地再开发缺乏考虑。文章结合佛山市城市总体规划,构建存量型规划的建设用地再开发综合评定体系和空间管制体系,并提出优化存量建设用地、统筹减量与增量的空间管制政策,以探索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中建设用地再开发综合评定与空间管制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