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进步, 家族性血小板疾病伴髓系恶性肿瘤(FPD/MM)的诊断率越来越高。2016年WHO在造血淋巴组织肿瘤疾病分类首次提出了胚系易感性髓系肿瘤的概念, 其中大多数为遗传易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MDS/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急性髓系白血病(AML), 极少部分转化为淋系肿瘤。我们应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1例伴RUNX1胚系突变的FPD/AML患者, 报道如下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EVI1基因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临床特点、预后并与EVI1基因阴性AML患者进行比较。方法观察309例AML病例,分析EVI1基因阳性AML患者的临床特征、细胞形态学、融合基因、早期死亡(ED)、CR率、总体生存率(OS)、无复发生存率(RFS)、造血干细胞移植效果等,并与EVI1基因阴性AML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EVI1基因阳性AML患者白细胞数显著增高(P0.05),FAB分型中M4/M5比例偏高(P0.05)。EVI1阳性患者的染色体核型主要为预后较差的11q23(MLL基因阳性)、inv(3)/t(3;3)、-7等重现性染色体异常,而一些预后较好的核型如t(15;17)、t(8;21)、inv(16)发生率较低。EVI1基因阳性AML患者CR率明显低于EVI1基因阴性者(54.3%∶74.1%)(P0.05)。allo-HSCT可明显提高EVI1基因阳性AML患者OS(P0.05)。结论 EVI1基因阳性AML白细胞数高,生存期短,化疗效果差,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探讨减低强度预处理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复发ETO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和安全性.采用减低强度预处理的allo-HSCT治疗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收治的15例复发ETO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全部为复发或难治性高危类型,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16-48岁,平均年龄32.5岁;移植前6例为缓解状态,9例为未缓解状态,10例为HLA配型全相合,5例为HLA配型半相合.全部病例均采用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供者接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预处理方案为降低预处理强度的氟达拉滨联合白舒非、阿糖胞苷及环磷酰胺.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采用免疫抑制剂,包括环孢素A、氨甲蝶呤、他克莫司等,移植后3个月进行预防性供者外周血干细胞输注,观察全部患者毒副反应、GVHD和无病生存等情况.结果表明:全部患者均获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0.5×109/L及血小板≥20×109/L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5.5 d及16.8 d,植入证据检测证实为100%为完全供者造血.随访至2014年6月,中位随访27.5个月(18-54个月);全部病例中发生GVHD8例,因并发症死亡1例,复发死亡4例,其余10例患者仍无病存活,2年的无病生存率为66.7%,最长无病生存时间已达54个月.结论:减低强度预处理的allo-HSCT挽救性治疗复发ETO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具有良好疗效,安全系数大,可作为关键技术在临床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对2004年1月-2011年2月收治的12例Ph染色体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Ph+AML)患者的白血病细胞的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及其与生存期的相关性进行分析。Ph+AML的诊断根据WHO标准,且有t(9;22)(q34;q11)或变异的t(9;22)异常,诊断时和诱导治疗后没有CML慢性期的证据。结果表明,12例患者经形态和免疫分型检查确诊8例为AML,4例为髓系及B淋巴细胞系混合细胞白血病。12例患者中除2例初诊时未做染色体检查外其余患者均可检测到Ph染色体,且部分患者伴有复杂染色体或与正常核型共存。在12例患者中均可检测到BCR-ABL阳性,其中b3a2 7例,b2a2 1例,b2a2变异体1例,ela2 2例,e18a2 1例。12例患者经治疗均获得缓解,其中3例患者接受化疗联合格列卫治疗后2例死亡;9例患者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1例患者复发后死亡,1例死于移植后并发症,中位生存期为24(8-80)个月,3年总生存率为(51.4±17.7)%。结论:Ph+AML是一种预后较差的AML,格列卫联合化疗可使患者达完全缓解,缓解后尽快进行HSCT能获得长期生存,改善患者预后。BCR-ABL基因及其变异体的检测为白血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可作为初治白血病的常规筛查指标。  相似文献   

5.
Ph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2009年首次报道的B-ALL新亚型[1],其无Ph染色体异常或BCR-ABL融合基因表达,但基因表达谱与Ph阳性ALL高度相似,通常伴有淋巴转录因子基因异常,多预后不良[2]。Ph样ALL遗传学异常主要分为ABL基因异常和JAK-STAT信号通路异常。EBF1-PDGFRB基因融合阳性ALL是较为少见的一种ABL基因异常Ph样ALL,目前国内EBF1-PDGFRB融合基因阳性儿童ALL罕见报道。我们回顾性分析我院进行血液肿瘤全转录组检测的219例ALL患儿,发现仅有2例(0.9%)伴EBF1-PDGFRB融合基因,现对该2例患儿的病例资料报告如下并进行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6.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类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约占成人急性白血病的80%, 现有治疗手段主要包括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美国SEER数据库最新数据显示AML患者的5年存活率仅为29.5%[1], 因此AML的精准诊疗成为国际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SET-NUP214融合基因阳性急性白血病的特点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1年5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收治的17例14岁以上的初诊SET-NUP214融合基因阳性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7例SET-NUP214阳性患者中ALL 13例(均为T-ALL,其中ETP 3例,Pro-T-ALL 6例,Pre-T-ALL 3例,Medullary-T-ALL 1例)、AML 3例(2例M5,1例M0)、系列不清的急性白血病(ALAL) 1例。就诊时13例患者伴髓外浸润。17例患者均接受治疗,总计完全缓解(CR) 16例,其中T-ALL患者的CR例数为12例,中位OS时间为23(3-50)个月,RFS时间为21(0-48)个月。11例患者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位OS时间为37.5(5-50)个月,中位RFS时间为29.5(5-48)个月;单纯化疗组6例患者的中位OS时间为10.5(3-41)个月,中位RFS时间为6.5(3-39)个月。移植组患者的OS及RFS均优于单纯化疗组(P=0.038)。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难治的4例患者移植前SE...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探索难治复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缓解状态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预后的影响。对32例接受allo-HSCT的难治复发性AML的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移植前未缓解(NR)17例,完全缓解(CR)15例,比较两组在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白血病复发和无白血病生存率(LFS)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细胞遗传学特征和移植方式等方面均具有可比性。除NR组中1例移植失败,1例死于重症肝静脉阻塞病以外,其余30例均获得造血重建。NR组与CR组aGVHD发生率分别为47.1%(8例)和33.3%(5例)。在可评估的患者中,NR组9例中5例发生cGVHD,CR组11例中4例发生cGVHD,两组发生aGVHD(P=0.335)和cGVHD(P=0.217)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NR组治疗相关死亡率(29.4%vs 14.3%,P=0.392)及移植后复发率(42.9%vs 26.7%,P=0.300)较CR组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中位随访13(1-124)个月,至今NR组和CR组各有6例无病生存,2年LFS两组相近(35.3%vs 40.0%,P=0.267)。对32例患者的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岁(P=0.044)及发生cGVHD(P=0.046)的患者总生存率(OS)显著延长。结论:单中心样本研究结果显示,allo-HSCT是挽救性治疗难治复发性AML的有效手段,移植前NR的患者预后与CR患者相比,allo-HSCT疗效及预后无显著性差异,提示对NR状态的难治复发性AML患者实施allo-HSCT,并通过移植后过继免疫治疗产生cGVHD,以期获得长期生存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伴TP53基因异常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4年8月1日至2021年7月31日期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接受allo-HSCT的42例伴TP53基因异常的MDS/AML患者,根据TP53异常情况分为TP53缺失组、TP53单基因突变组和TP53多打击组,回顾性分析各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移植疗效及其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全部42例患者中包括MDS、AML患者各21例,中位移植年龄为41.5(18~63)岁,中位随访时间为34.0(7.5~75.0)个月。移植后3年总生存(OS)率为66.3%(95%CI 53.4%~82.4%),3年无事件生存(EFS)率为61.0%(95%CI 47.7%~78.0%)。TP53缺失组、TP53单基因突变组、TP53多打击组移植后3年OS率分别为82.5%(95%CI 63.1%~100.0%)、60.6%(95%CI 43.5%~84.4%)、57.1%(95%CI 30.1%~100.0%)(χ^(2)=3.100,P=0.200),EFS率分别为80.8%(95%CI 60.0%~100.0%)、55.0%(95%CI 37.8%~80.3%)、50.0%(95%CI 25.0%~100.0%)(χ^(2)=0.900,P=0.600)。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复杂核型、共突变、移植前原始细胞阳性、移植后原始细胞阳性为OS、EFS的共同预后不良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移植前原始细胞阳性是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37,HR=33.40,95%CI 1.24~901.17)。结论allo-HSCT可改善伴TP53基因异常MDS/AML患者的不良预后,但伴有复杂核型的TP53异常患者预后较差。移植前末次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原始细胞对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评价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完全缓解期(CR)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并对预后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对2000年至2007年在我院进行allo-HSCT的75例CR期的AML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计算总体生存率(OS)、无病生存率(DFS),并对影响预后的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3年OS及DFS分别为58.4%及53.9%,累积复发率及移植相关死亡率(TRM)分别为16.9%及29.9%。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总体发生率为59.6%,其中Ⅱ-Ⅳ度aGVHD发生率为18.7%。非亲缘HLA相合移植病例3年DFS为34.3%,低于亲缘HLA相合移植病例(60.0%,p=0.019);难治性白血病患者3年DFS为35.7%,低于对照组(非难治性白血病组)58.2%(p=0.048);发生重度aGVHD的病例及对照组3年DFS分别为35.7%及54.4%(p=0.059)。非亲缘HLA相合移植及发生重度aGVHD的病例TRM明显增高(p值分别为0.033和0.010)。多因素分析确认,与allo-HSCT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有:非亲缘HLA相合移植(p=0.049,RR=2.09,95%CI1.01-4.36)、难治性白血病(p=0.038,RR=2.33,95%CI1.05-5.20)及重度aGVHD(p=0.040,RR=2.33,95%CI1.04-5.20)。结论:Allo-HSCT是AML缓解后治疗的有效方法,TRM是移植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非亲缘HLA相合移植、难治性白血病、重度aGVHD是影响AML患者allo-HSCT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诱导化疗序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FLT3-ITD突变阳性伴正常染色体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FLT3-ITD+伴正常染色体核型AML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9例FLT3-ITD+AML患者纳入研究,男31例,女18例,中位年龄46(16~59)岁。所有患者均接受诱导化疗,24例患者序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组)。中位随访时间为465 d,确诊后1年总生存(OS)率为(70.0±7.4)%,1年无病生存(DFS)率为(70.3±7.4)%。移植组、非移植组1年OS率分别为(85.2±7.9)%、(52.6±12.3)%(P=0.049),DFS率分别为(84.7±8.1)%、(55.2±11.9)%(P=0.061)。在移植组和非移植组中,FLT3-ITD低频突变与高频突变患者1年OS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组、非移植组中各有12例FLT3-ITD高频突变患者,1年OS率分别为(68.8±15.7)%、(26.2±15.3)%(P=0.027),1年DFS率分别为(45.5±21.3)%、(27.8±15.8)%(P=0.032)。结论诱导化疗序贯allo-HSCT可改善FLT3-ITD+患者(特别是FLT3-ITD高频突变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伴有SIL-TAL1融合基因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患者的临床、分子生物学和预后特征,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2年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9例SIL-TAL1融合基因阳性T-ALL患者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收治的196例SIL-TAL1融合基因阴性T-ALL患者比较。结果19例SIL-TAL1阳性T-ALL患者中,男16例(84.2%),女3例(15.8%),诊断时中位年龄15(7~41)岁;与SIL-TAL1阴性患者相比,SIL-TAL1阳性T-ALL患者年龄更低(P<0.001),HGB、WBC更高(P值分别为<0.001、0.009),在性别分布、PLT、染色体异常分布、免疫分型、完全缓解(CR)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后,SIL-TAL1阳性与SIL-TAL1阴性T-ALL患者3年OS率分别为60.9%和74.4%(HR=2.070,P=0.071);3年无复发生存(RFS)率分别为49.2%和70.6%(HR=2.275,P=0.040),SIL-TAL1阳性T-ALL患者3年RFS率显著低于SIL-TAL1阴性T-ALL患者。结论伴SIL-TAL1融合基因的T-ALL患者发病年龄更低,HGB、WBC更高,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预后较差,复发期短。  相似文献   

13.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一种,常可累及其他脏器如眼、皮肤、黏膜、肝胆系统、运动系统、造血系统等。恶性肿瘤是其最严重的合并症。已有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IBD患者合并白血病的概率较正常人群明显升高,国外有不少IBD合并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报道,并初步证实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能同时根治这两种疾病。但国内至今尚未见相关报道。我们报告1例UC合并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过程,并结合文献复习,以提高对IBD合并白血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旨在观察髓系抗原表达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造血重建及疾病预后的影响.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2008年1月至2014年4月期间20例行allo-HSCT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例伴有髓系抗原表达(My+ ALL),15例不伴髓系抗原表达(My-ALL).观察My+ ALL与My-ALL患者allo-HSCT后造血重建及疾病预后的差异.结果表明,My+ALL患者allo-HSCT后血小板植入不良较My-ALL患者多见.My+ ALL患者中3例出现皮肤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其中2例局限型,1例皮肤广泛型);My-ALL患者中3例出现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其中2例为Ⅰ度,1例为Ⅱ度;5例出现cGVHD,其中3例局限型,2例广泛型.两组患者1年及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0%和85.7%,53%和69.8%,1年及2年疾病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3.3%和54.7%,26%和27.4%,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髓系抗原表达可能对ALL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小板植入有不良影响.My+ ALL与My-ALL患者移植后1年及2年总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伴dek/can融合基因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是临床上较为少见的类型。由于染色体易位,6号染色体上的DEK基因与9号染色体上的CAN基因结合形成DEK2CAN融合蛋白,该蛋白与白血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本病例报道旨在提供一个临床可靠的数据及相关信息,供相关研究人员参考和探讨。1病例资料患者,男,49岁,因乏力头晕,纳差而就诊。呼吸、心率、血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目的探讨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STI571治疗Ph染色体阳性急性髓性白血病。2例Ph染色体阳性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中1例经常规化疗未获缓解后口服STI571治疗,另1例仅接受常规化疗。2例在缓解后均进行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结果表明,1例病人经常规化疗达到血液学缓解,另1例经常规联合化疗未缓解但经STI571治疗后达到血液学和遗传学缓解。2例病人分别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18天和11天骨髓恢复造血,均未出现严重的移植物抗宿主病。1例病人在移植后8个月死于间质性肺炎,另1例现在仍无病存活5月。结论:Ph染色体阳性急性髓性白血病预后较差,STI571可用于治疗此类疾病,根治仍须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17.
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时代,仍有少数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患者出现急变,预后极差,急变后生存期仅7~11个月^([1])。CML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变罕见,文献仅报道20余例。我们中心报告1例CML确诊20 d后急变为APL的病例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相似文献   

18.
血管免疫母细胞T细胞淋巴瘤(angioimmunoblastic Tcell lymphoma,AITL)是一种少见的中高度恶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仅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1%~2%,占所有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15%~20%。AITL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易被误诊、漏诊,继发髓系白血病的更罕见。我科近期诊治AITL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后继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1例,现报道如下并进行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19.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77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急性髓系白血病采用化疗方案效果欠佳,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虽然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寻找到HLA相合的供者概率较低,且易发生严重并发症。目的:评价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改善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于1989-01/2007-03在解放军总医院血液科完成。对象:选取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77例,中位年龄27.6岁,均同意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实验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单次造血干细胞移植72例,其中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21例、自体骨髓移植51例;移植前CR1期69例,CR2期2例,CR3期1例。双次造血干细胞移植5例,其中均为自体骨髓移植1例,其余4例分别为首次进行骨髓移植和第2次进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前均为CR1期。方法:骨髓移植患者按单个核细胞(0.8~1.5)×108/kg采集骨髓细胞,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在联合化疗后行粒系-巨噬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当白细胞>5.0×109L-1时采集造血干细胞。骨髓移植及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回输单个核细胞中位数分别为2.62×108/kg,4.03×108/kg。25例患者行TLI预处理方案,47例患者行TBI预处理方案,5例患者行不含TBI的高剂量化疗预处理方案。9例患者给予移植后治疗,接受VP/MM维持化疗3例,接受白细胞介素2 干扰素α免疫维持治疗4例,三者联合维持化疗2例。移植后每3个月进行随访,定期检测血常规、骨髓象等变化。主要观察指标:移植后造血重建情况、存活情况以及维持治疗对患者骨髓功能的影响。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髓系造血重建。72例单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无病存活42例,其中移植前CR1期41例,CR3期1例,至今无病存活率58.3%;5例双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至今无病存活4例。定期进行血象和骨髓象复查,均未发现移植后维持治疗对患者骨髓功能有明显影响,患者对维持治疗的耐受性良好。结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安全有效,可改善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FIBA(Flu、IDA FIBABu、Ara-C)方案预处理对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疗效影响。方法用Allo-PBSCT治疗AML患者48名。预处理方案为不含TBI的低剂量FIBA,采用环孢菌素+霉酚酸酯+甲氨蝶呤常规预防性控制移植物抗宿主病,非亲缘关系移植加用兔抗人免疫球蛋白。结果 48名患者移植后造血功能均重建,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22.9%,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33.3%,其中局限型占25.4%;11名患者于移植后1~16个月分别有3名(6.25%)死于移植物抗宿主病、3名(6.25%)死于感染和5名(10.4%)死于疾病复发或进展,37名患者已无病存活3~36个月。结论 FIBA方案预处理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中安全可行,具有疗效可靠,植入安全,副作用小,可调控GVHD并用于预防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