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隐神经阻滞联合局部浸润止痛(LIA)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的镇痛效果.方法:纳入62例接受TKA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患者均在腰麻下接受TKA术,手术结束前进行LIA,手术结束后观察组隐神经阻滞收肌管注射罗哌卡因,对照组收肌管注射生理盐水;两组患者均在术后配给镇痛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局部浸润与硬膜外联合股神经阻滞(PCEA+FNB)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18~85岁骨关节炎患者,行原发性一侧全膝置换(TKR)<15°内翻,或者15°屈曲挛缩。按照术后镇痛方式分为局部浸润组和PCEA+FNB组。观察阿片样物质摄入,阿片类药物的副作用,患者健康情况;恢复的满意度和质量。结果阿片样物质摄入POD0(等于口服吗啡mg数)以及住院阿片样物质摄入总数(POD0/2)(等于口服吗啡mg数)在局部浸润组、PCEA+FNB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浸润组的更高。ORSDS、短期状态、术前和6个月时心理和生理健康总测量以及6个月时利兹的神经性症状和体征评估在局部浸润组、PCEA+FN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一天患者恢复的质量(QoR)-40中疼痛在二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2)。局部浸润组略好些。其他的患者的满意度和质量在局部浸润组和PCEA+FNB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局部浸润与PCEA+FNB镇痛效果类似,但阿片样物质摄入POD0(等于口服吗啡mg数)以及住院阿片样物质摄入总数(POD0/2)(等于口服吗啡mg数)在局部浸润组用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髋关节囊周围神经(pericapsular nerve group,PENG)阻滞联合切口浸润(wound infiltration,WI)对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0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行THA的患者7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PENG阻滞组和PENG阻滞+WI组,每组各3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静息与运动时数字评分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术后运动阻滞发生率、术后首次下地行走时间、抢救性镇痛发生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6h、12h,PENG阻滞+WI组患者的静息NRS评分均显著低于PENG阻滞组(P<0.05),术后6h、12h、24h,PENG阻滞+WI组患者的运动NRS评分均显著低于PENG阻滞组(P<0.05)。PENG阻滞+WI组患者的首次下地行走时间显著短于PENG阻滞组[(22.48±4.00)h vs.(24.73±1.94)h,t=3.150,P=0.003]。两组患者的抢救性镇痛发生率、不同时点运动阻滞发生率、恶心呕吐、术后躁动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NG阻滞+WI可减轻THA患者的术后疼痛,有利于早期活动,符合外科所倡导的快速康复理念。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局部浸润镇痛在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replacement,TKR)多模式镇痛中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22例骨关节炎初次单侧TKR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局部浸润镇痛组(A组)与无局部浸润镇痛组(B组),每组11例。比较患者术后膝关节静息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ore,VAS)、膝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结果:A组术后各时点的静息VAS评分均低于B组,术后8、12、24、48h A组静息痛VAS评分显著小于B组,术后24、48、72h A组关节活动度较B组明显增加。镇痛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以局部浸润镇痛为主的多模式镇痛在初次单侧TKR术后有较好的镇痛效果,有助于减轻术后早期疼痛,且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吴阳  董丙武  姚磊玉  刘松 《安徽医学》2023,44(2):173-176
目的 观察三点法膝关节周围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宿州市泗县人民医院择期在腰麻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三点法膝关节周围神经阻滞组(试验组)和股神经阻滞组(对照组),每组30例。分别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术后6、12、24及48小时疼痛评分与肌力;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4小时和48小时满意度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将两组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NRS评分、肌力差异存在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及交互效应(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术后24小时和48小时满意度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与神经阻滞有关的不良事件。结论 三点法膝关节周围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镇痛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对膝关节不同部位进行局部浸润麻醉(local infiltration anesthesia,LIA),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术后患者早期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入组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因膝关节骨关节炎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行单侧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共100人,采用随机数分组法随机分为两组:后侧方浸润麻醉组(A组)及前方浸润麻醉组(B组),每组50例。其中A组在术中于后侧方结构[腘动脉与后关节囊间隙(interspace between the popliteal artery and posterior capsule of the knee,IPACK)]及内外侧副韧带附着区分别注射镇痛药物,并于前方结构[髌上囊滑膜、股四头肌肌腱及切口周围]分别注射0.9%(质量分数)氯化钠注射液(以下简称生理盐水)20 mL;B组在术中于后侧方结构分别注射生理盐水,并于前方结构分别注射镇痛药物。如患者出现不能耐受的疼痛则临时应用曲马多100 mg口服作为治疗补充。分析2组患者基线资料、术前及术后第5天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American Knee Society Score, KSS)、美国骨关节炎指数(The 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 WOMAC),并统计两组术后曲马多的用量。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及术前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天在静息状态下,A组VAS明显优于B组(P<0.05);而在功能锻炼状态下,两组术后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前及术后KSS及WOMA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曲马多用量小于B组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膝关节后侧方LIA对TKA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在静息条件下明显优于膝关节前方LIA,并可减少术后口服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对于TKA术后患者,建议加强膝关节后侧方区域的浸润镇痛而非单纯伤口等前方镇痛,能够有效控制患者术后早期的静息痛。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股骨神经阻滞与局部浸润麻醉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疼痛管理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4月—2014年1月收治的需进行TKA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例。研究组使用单纯注射股骨神经阻滞联合口服镇痛剂,对照组使用关节腔局部浸润麻醉联合口服镇痛剂。比较2组在术后6h、12 h、24 h VAS评分,吗啡类药物使用剂量,下床时间,住院时间。观察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尿潴留、眩晕的情况。记录患者出院时及术后3个月时关节最大被动屈伸活动度。结果 术后12 h研究组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在术后24 h吗啡类药物平均使用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术后48 h吗啡类药物使用剂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方面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不良反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股骨神经阻滞与局部浸润麻醉均适用于TKA术后疼痛管理,可根据医疗条件选择适用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复合坐骨神经阻滞、股神经阻滞、局部麻醉药膝关节局部浸润的多模式镇痛方法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为Ⅰ或Ⅱ级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多模式镇痛组和单纯PCIA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维持镇痛2d,记录术后2、24、48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以及术后PCIA按压次数、下肢运动功能阻滞程度、被动及主动膝关节屈曲角度、术后开始下床活动的时间和住院天数.结果 多模式镇痛组术后2、24 h静息状态和术后24、48 h运动状态的疼痛VAS评分<4分的患者构成比均显著高于单纯PCIA组同时间点(P值均<0.01).多模式镇痛组术后≤2h、>2 h且≤24 h、>24 h且≤48 h各时间段的PCIA按压次数均显著少于单纯PCIA组(P值均<0.01).两组患者术后24、48 h患肢运动功能评估均为0级,无1例出现运动阻滞.多模式镇痛组术后24、48 h膝关节主动屈曲至90°者的构成比均显著高于单纯PCIA组同时间点(P值均<0.01),多模式镇痛组患者术后开始下床活动的时间及住院无数均较单纯PCIA组显著缩短(P值均<0.01).结论 PCIA复合局部麻醉药行膝关节局部阻滞、坐骨神经阻滞、股神经阻滞的多模式镇痛方法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良好,对患者下肢肌力影响轻微,且并发症少,是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较理想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连续腰丛神经阻滞联合单次局部阻滞用于单侧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行单侧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Ⅲ级,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观察组采用一次性便携式弹性输液系统经腰丛持续输注罗哌卡因并联合膝关节周围单次局部阻滞,对照组采用芬太尼静脉镇痛。于术后8(T1)、16(T2)、24(T3)、32(T4)、40(T5)和48 h(T6)各时点,采用疼痛VAS评分法评估患者静息状态和运动状态的疼痛程度,采用改良Bromage评分法评估下肢肌力程度,并记录术后镇痛期间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尿潴留、皮肤瘙痒、头晕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各观察时点静息和运动VAS评分均小于3分,且低于对照组( P<0.05);改良Bromage 下肢肌力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尿潴留、皮肤瘙痒、头晕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连续腰丛神经阻滞联合膝关节周围单次局部阻滞用于单侧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术后镇痛效果优于芬太尼静脉镇痛,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0.
梅向东 《大家健康》2013,(17):72-73
目的:探析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多模式镇痛中局部浸润镇痛的作用和安全性。方法:将准备实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60例患者按随机表法分成例数相等(每组30例)的两组:无局部浸润镇痛组和局部浸润镇痛组。手术前2天两组都口服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并用罗哌卡因对手术侧实行股神经阻滞。无局部浸润镇痛组在假体置放后不做局部浸润镇痛,局部浸润镇痛组则在假体置放后做局部浸润镇痛。记录无局部浸润镇痛组和局部浸润镇痛组患者在麻醉消失后几个时间点活动与静息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和手术后阿片类药物盐酸哌替啶使用量及与镇痛相关副作用发生率。结果:无局部浸润镇痛组手术后在各个时间点的活动与静息时的VAS评分都明显高于局部浸润镇痛组,两组VA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服用阿片类药物盐酸哌替啶后无局部浸润镇痛组与镇痛相关的副作用发生率明显高于局部浸润镇痛组,两组与镇痛相关副作用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多模式镇痛中股神经阻滞联合局部浸润镇痛相比于股神经联合无局部浸润镇痛具有更好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析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多模式镇痛中局部浸润镇痛的作用和安全性。方法:将准备实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60例患者按随机表法分成例数相等(每组30例)的两组:无局部浸润镇痛组和局部浸润镇痛组。手术前2天两组都口服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并用罗哌卡因对手术侧实行股神经阻滞。无局部浸润镇痛组在假体置放后不做局部浸润镇痛,局部浸润镇痛组则在假体置放后做局部浸润镇痛。记录无局部浸润镇痛组和局部浸润镇痛组患者在麻醉消失后几个时间点活动与静息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和手术后阿片类药物盐酸哌替啶使用量及与镇痛相关副作用发生率。结果:无局部浸润镇痛组手术后在各个时间点的活动与静息时的VAS评分都明显高于局部浸润镇痛组,两组 VA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服用阿片类药物盐酸哌替啶后无局部浸润镇痛组与镇痛相关的副作用发生率明显高于局部浸润镇痛组,两组与镇痛相关副作用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多模式镇痛中股神经阻滞联合局部浸润镇痛相比于股神经联合无局部浸润镇痛具有更好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连续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中的临床效果及对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2013年3月至2013年9月对实施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不同镇痛方法进行前瞻性设计对比研究,64例患者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术前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组(CFNB组)32例和静脉镇痛组(CIA组)32例,对两组的镇痛效果及术后康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CFNB组患者在术后6、12、24、36、48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明显低于CIA组(t=3.32、5.38、4.21、3.98、3.28,P均〈0.01)。CFNB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CIA组(15.63%螂37.50%,X2=3.92,P〈0.05)。CFNB组的下床锻炼时间和出院时间与CIA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较静脉镇痛有更好的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硬膜外镇痛和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的效果及对患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40例ASA Ⅰ~Ⅲ级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人。第1组(CFB)采用全麻加股神经阻滞,第2组(EPI)采用全麻加硬膜外置管。两组均术后当天注射一次,术后每天早晚8点各注射一次,持续72 h,每次注入0.33%罗哌卡因30 ml。主要观察指标:术后4、8、12、24、48、72 h静止和运动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疼痛分值、镇痛满意度、副作用及患肢膝关节术前/术后的活动度(ROM)。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两组在静息和运动时的疼痛直观可比较度(VAS)的分值、术后疼痛分值、镇痛满意度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EPI组尿潴留发生率明显高于CFB组(P〈0.001),而恶心、呕吐、搔痒、头痛发生率高于CFB组,但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周时CFB组患者膝关节的主、被动活动度均比EPI组高,但只有被动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主动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镇痛和连续股神经阻滞都能充分缓解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疼痛,能够加大患膝近期的活动度。但连续股神经阻滞副作用少,更利于患膝关节术后的功能恢复,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连续股神经阻滞和静脉镇痛泵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镇痛效果。方法 2012年03月—2012年08月笔者所在科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术后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30例,应用静脉泵镇痛30例;股神经阻滞组患者术后间断泵入0.25%布比卡因溶液,静脉镇痛泵组患者术后持续泵入舒芬太尼100μg+氟哌利多2.5 mg+生理盐水至100 ml,两组患者均持续镇痛3 d。记录静息、被动功能训练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72 h的镇痛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在静息及被动功能锻炼时股神经阻滞组的VAS显著低于静脉镇痛泵组(P<0.05),镇痛并发症的发生率股神经阻滞组显著低于静脉镇痛泵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持续股神经阻滞操作简单、安全,镇痛效果良好,能够有效缓解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早期疼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IPACK联合收肌管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17-03~2021-06在本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一组患者采用IPACK联合收肌管阻滞,为I组.另一组患者采用股神经阻滞联合腘窝上坐骨神经阻滞,为F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探究IPACK联合收肌管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选择 2019年6月至 2021 年 3 月在本院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一组患者采用IPACK 联合收肌管阻滞,另一组患者采用股神经阻滞联合腘窝上坐骨神经阻滞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因神经阻滞引起的感染血肿和神经损伤的发生情况、术后恶心呕吐和神经阻滞不良等的发生率以及患者术中舒芬太尼用量。结果:两组患者的VAS评分间没有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的改良 Bromage 评分整体变化呈下降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两组患者术后股四头肌肌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除了足下垂外,如术后感染、呕吐、神经损伤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未见明显差异。舒芬太尼用量两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142)。结论:IPACK 联合收肌管阻滞为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对患者术后患肢肌力影响小,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患肢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阻滞(suprainguinal fascia iliaca compartment block,SFICB)及关节周围浸润镇痛(periarticular local infiltration analgesia,PLIA)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择期行...  相似文献   

18.
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良好的镇痛能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防止膝关节粘连、萎缩,有利于术后早期康复锻炼,缩短住院时间。神经阻滞已成为临床常用的镇痛方法,通过超声无创可视化技术的引导,可使神经阻滞定位更精准,用药量更少,镇痛效果更满意。TKA患者术后使用神经阻滞镇痛的方法很多,主要有腰丛阻滞、股神经阻滞、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SOFT阻滞、髂筋膜间隙阻滞、收肌管阻滞、收肌管联合闭孔神经阻滞等。每种方法既可做单次阻滞,也可在神经周围置管进行连续阻滞,延长镇痛时间。同时每种方法也都有各自的优点和不足之处。随着超声成像技术的进步,超声和神经阻滞可与医学人工智能机器人相结合,在未来的医疗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剧烈疼痛对于骨科和麻醉医师一直是个棘手的问题。目前,主流的术后镇痛方式是以股神经阻滞为中心的多模式镇痛,与此同时股神经阻滞产生的股四头肌肌力阻滞也成了热议话题,因此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仍在不断探索中。隐神经是股神经的纯感觉分支,越来越多的学者对隐神经阻滞展开了研究并将其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局部浸润镇痛的多模式镇痛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行全膝关节置换的67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所有患者均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进行置换术,根据镇痛方式不同分为多模式局部浸润镇痛(实验组,39例)和术后自控静脉镇痛泵组(对照组,28例)。观察对比2组在术后6 h、12 h、24 h、48 h、72 h 疼痛 VAS 评分、术后前3天股四头肌肌力、膝关节活动度以及镇痛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在术后各时间点的疼痛 VAS 评分均小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12 h 2组在股四头肌肌力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 h、48 h、72 h 实验组股四头肌肌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各时间点实验组膝关节活动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镇痛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局部浸润镇痛的多模式镇痛临床效果肯定,有利于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