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鞍结节脑膜瘤手术入路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比较单侧额底入路与双额纵裂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7例鞍结节脑膜瘤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单侧额底入路和双额纵裂入路进行手术切除。结果二组的肿瘤全切除率、视力改善率、术后死亡率等均相似,但单侧额底入路组的双侧嗅神经损伤率、双侧额叶损伤率均较双额纵裂入路组显著减少。结论采用单侧额底入路可对各种大小的鞍结节脑膜瘤进行手术切除,并可减少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2.
鞍结节脑膜瘤手术入路常见额下入路、翼点入路和双额纵裂入路等。单纯额下入路被认为仅适用于直径小于2cm的肿瘤,现代麻醉技术和显微外科手术技术的提高,使以单侧额下入路切除2cm以上的鞍结节脑膜瘤成为可能。1995年2月~2000年9月,我们对9例直径大于4cm的鞍结节脑膜瘤采用低位额下入路行手术切除,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鞍结节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结果 所有病例均通过显微外科手术切除,选择单侧额下入路8例,翼点及改良翼点入路5例,经眶上锁孔入路2例.肿瘤全切除(Simpson Ⅰ、Ⅱ级)11例,近全切除(Simpson Ⅲ级)4例.手术后视力改善7例,无改变3例,视力下降加重2例,1例术前双眼完全失明的术后无恢复,死亡1例.结论 全面的解剖知识及熟练的显微外科手术操作技巧是肿瘤全切及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鞍结节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鞍结节脑膜瘤显微外科解剖和肿瘤的生长方式。方法 回顾分析8年间32例鞍结节和鞍膈脑膜瘤的手术,肿瘤大小2.5~6.5cm,所有患均有视力障碍,其中19例为非对称。MRI增强有助于鞍结节脑膜瘤与鞍上其它肿瘤的鉴别。手术采用单侧额下16例、双额4例、翼点经侧裂9例、眶上锁孔3例。结果 26例获肿瘤全切,6例次全切除:28例术前视力下降患中,术后视力改善23例,无变化4例,恶化1例。死亡2例(分别死于肺部感染和肾功能衰竭)。平均随访时间4.3年(0.4~8.5年),次全切除中2例再生长。结论 鞍结节和鞍膈脑膜瘤解剖学上难以区别,应命名为鞍结节脑膜瘤,手术中应保护蛛网膜屏障,这是保护神经血管结构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伴视力障碍的手术入路选择、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手术治疗的鞍结节脑膜瘤伴视力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22例采用冠切单侧额下入路,28例经额底外侧入路,6例经额颞入路.结果 肿瘤切除程度按Simpson分级:Ⅰ级切除22例,Ⅱ级切除28例,Ⅳ级切除6例.术后视力改善47例,无明显变化7例,2例恶化.无手术死亡.结论 术前根据肿瘤的大小、生长方式及与重要结构的毗邻关系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同时娴熟的显微外科手术操作技巧是取得良好临床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鞍结节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和影响视力恢复的因素。方法显微手术切除34例鞍结节脑膜瘤,术前检查均有视力障碍,纵裂入路12例,额底入路9例,眶上锁孔入路10例,翼点入路3例。结果手术全切率为79.4%。术后视力改善27只,无明显变化25只,3例患者6只眼睛出现视力下降。结论显微手术是最佳的治疗方法 ,合适手术入路能够尽可能全切除肿瘤,减少对视神经损伤,促进术后视力恢复。  相似文献   

7.
鞍结节脑膜瘤的显微外科策略与手术技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治疗鞍结节脑膜瘤的策略和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和显微外科治疗结果。其中行单侧额下入路5例,翼点入路9例,改良翼点入路11例,双额冠状开颅经纵裂入路6例。结果Simpson Ⅰ级切除4例,Ⅱ级切除23例,Ⅲ级切除4例。术后视力改善24例,无变化4例,视力下降3例。死亡1例。结论根据肿瘤不同的生长形态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和计划,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操作,能够显著提高肿瘤的全切率和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前纵裂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巨大鞍结节脑膜瘤的方法、适应证及疗效.方法 采用前纵裂入路切除直径>4 cm鞍结节脑膜瘤30例,并对其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术切除结果按Simpson分级:Ⅰ级24例,Ⅱ级5例,共29例,占96.7%.术后视力改善20例,无改变6例,下降4例.尿崩或电解质紊乱8例,经保守治疗后好转,无死亡病例.结论 前纵裂入路是切除巨大鞍结节脑膜瘤良好的手术入路,暴露充分,可提高伞切除率和改善视力,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入路及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显微手术治疗的46例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经单侧额下-纵裂入路19例,额外侧入路13例,翼点入路9例,眶上锁孔入路5例。结果 Simpson Ⅰ级切除32例,Ⅱ级切除9例,Ⅲ级切除5例。术后出现短暂尿崩2例,1例经眶上锁孔入路肿瘤切除术后出现脑脊液鼻漏,无死亡病例。全部病人术后随访6~50个月,平均26个月。术前28例视力障碍中,24例视力改善,2例加重,2例失明未恢复。肿瘤复发3例。结论 根据肿瘤部位、大小、生长方式,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以及术中注意保护肿瘤比邻重要结构,是提高鞍结节脑膜瘤手术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鞍上脑膜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 对2 7例鞍上脑膜瘤进行回顾性分析。起源于鞍结节15例、鞍隔7例、前床突3例、蝶骨平台2例,大小2~6cm。结果 所有患者均经显微手术治疗,标准翼点入路16例、扩大翼点入路2例、单侧额下入路5例、双侧额下入路或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各2例。2 5例获全切除。随访6~5 0个月,平均3 8个月,仅1例复发,次全切除2例。本组无死亡病例。视力好转18例、无变化7例、恶化2例。结论 对于鞍上脑膜瘤,早期诊断及提高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技巧,避免损伤重要神经、血管的前提下尽量全切除肿瘤,一般均能获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