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国产喹硫平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6 0例精神分裂症病人分为 2组 ,喹硫平组 30例 ,男性 19例 ,女性 11例 ,年龄 (37±s8)a ,给予喹硫平 ,氯氮平组 30例 ,男性 2 0例 ,女性10例 ,年龄 (36± 8)a ,给予氯氮平 ,2组开始剂量约为 5 0mg·d- 1,以后视病情调整 ,分别为 (42 3± 2 0 )mg·d- 1和 (415± 18)mg·d- 1,分 2次口服 ,共治疗 6wk ,采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 (PANSS)评定临床疗效 ,同时用不良反应症状量表 (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喹硫平组的有效率达 87% ,与氯氮平组 (6 0 % )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喹硫平组的不良反应中活动减少、视物模糊、便秘、流涎、头晕、体重增加的发生率显著少于氯氮平组 (P <0 .0 1或P <0 .0 5 )。结论 :国产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是肯定的 ,与氯氮平相似 ,不良反应轻、少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精神病药  相似文献   

2.
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随机、平行对照和多中心临床研究   总被引:61,自引:5,他引:56  
目的 :评价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精神分裂症病人 12 5例 ,其中喹硫平组 6 5例 ,给喹硫平 30 0~ 6 0 0mg·d- 1治疗 ;利培酮组 6 0例 ,给利培酮 3~ 6mg·d- 1治疗。观察时间6wk。疗效评定用PANSS ,BPRS ,CGI。安全性评价用TESS等。结果 :经 6wk治疗后 ,喹硫平组总有效率为 80 % ,利培酮组为 88% ,2组相比P >0 .0 5;喹硫平组血清催乳素浓度为 399IU±s 4 50IU ,利培酮组为 1351IU± 76 3IU ,P <0 .0 1。喹硫平组不良反应有失眠 (9% )、ECG轻度异常 (8% )、兴奋或激越 (8% )等。喹硫平组静坐不能的发生率 (0 )显著低于利培酮组 (10 % )。结论 :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与利培酮相当 ,但对血清催乳素的影响小 ,锥体外系症状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情况.方法选取88例首发并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开放性临床治疗观察,服用利培酮从1mg·d-1开始,逐渐增加到治疗量3~6mg·d-1,疗程为12周.用CGI,BPRS,TESS等工具评估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有效率是92.4%,治疗的平均剂量是(3.77±1.03) mg·d-1,不良反应少见.结论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利培酮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观察利培酮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疗效。方法 :10 6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给利培酮 ,开始 1mg·d- 1,2wk内加至 4~ 6mg·d- 1,分 2次服 ,共用 12wk ,用BPRS ,SANS ,SDSS ,CGI和TESS量表评定 ,观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经上述量表评定利培酮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有效率 34%。不良反应轻 ,以震颤、急性肌张力增高、静坐不能为主。结论 :利培酮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较文献报道的传统的抗精神病药的疗效要高  相似文献   

5.
利培酮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比较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目的 :比较利培酮和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利培酮组 30例 (男性 12例 ,女性 18例 ,年龄 34a±s 10a ,BPRS评分 5 4分± 5分 )用利培酮 1~ 8mg/d ,po ,bid ;氯氮平组 30例 (男性 14例 ,女性 16例 ,年龄 33a± 11a ,BPRS评分 5 5分± 5分 )用氯氮平 5 0~ 40 0mg/d ,po ,bid ;均以BPRS ,TESS评定观察 8wk。结果 :利培酮组有效率为 83% ,氯氮平组为 80 % (P >0 .0 5 )。利培酮组对阴性症状起效较早 ,对兴奋躁动控制较差。利培酮组较多见副作用为锥体外系症状 ( 2 7% ) ,与氯氮平组 ( 3% )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其他副作用较少而轻。结论 :利培酮与氯氮平疗效相似 ,适宜剂量 (≤ 4mg/d)的利培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精神病药。  相似文献   

6.
利培酮与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随机双盲比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比较利培酮与氯丙嗪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 :精神分裂症 6 6例 ,随机分为 2组。利培酮组男性 2 3例 ,女性 10例 ,年龄 (38±s 10 )a ,予利培酮 (4 .4± 1.1)mg·d- 1,po ,bid ;氯丙嗪组男性 2 2例 ,女性 11例 ,年龄 (38± 12 )a ,予氯丙嗪(4 56± 98)mg·d- 1,po ,bid。疗程 12wk。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及副反应量表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利培酮组与氯丙嗪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2 %和 76 %。治疗前后阴性量表分 2组间差值比较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治疗期间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利培酮与氯丙嗪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相当 ,但对阴性症状明显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伴抑郁的疗效 ,并与利培酮作对照。方法 :对 5 2例精神分裂症伴抑郁病人分成喹硫平组与利培酮组 ,其中喹硫平组 2 7例 ,给予喹硫平 30 0~ 70 0mg·d- 1治疗。利培酮组 2 5例 ,给予利培酮 2~ 5mg·d- 1治疗。观察时间 6wk ,采用PANSS ,HAMD ,CGI等量表 ,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wk 1,2 ,4 ,6末评定疗效 ,用TESS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经 6wk治疗后 ,喹硫平组与利培酮组疗效比较 ,经Ridit分析 ,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但HAMD评分 ,喹硫平组治疗后减分率大于利培酮组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伴抑郁与利培酮疗效相似 ,提示喹硫平除了具有抗精神病性症状作用外 ,还可能具有情感稳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利培酮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并与氯氮平作比较。方法 :将 3 0例既往对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无效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15例。治疗组给予利培酮 6mg·d 1 ,po ;对照组给予氯氮平 3 0 0mg·d 1 ,po。两组根据不同个体的情况 ,对剂量进行调整。最后治疗组的利培酮平均剂量为 6.4mg·d 1 ,对照组氯氮平的平均剂量为 2 91.2mg·d 1 ,两组疗程均 8周。两组疗效评定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 (PANSS) ,不良反应采用不良反应量表 (TESS)评定。结果 :治疗组显效 10例 ,好转 3例 ,无效 2例。治疗前后PANSS评分分别为 (90 .79± 16.44 )和 (5 2 .85± 13 .0 1)分 ,差异显著性 (t =6.3 78,P <0 .0 1)。对照组显效 8例 ,好转 6例 ,无效 1例。治疗前后PANSS评分分别为 (76.63± 8.3 4)和 (4 8.5 6± 10 .3 8)分 ,差异有显著性 (t=2 .65 4,P <0 .0 5 )。两组PANSS评分减分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t=1.5 2 ,P >0 .0 5 )。结论 :对于传统抗精神病药效果不佳或无法耐受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 ,利培酮不仅耐受良好 ,而且与中等剂量的氯氮平效能相当。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氯氮平和利培酮对人体姿态平 衡的效应。方法:给17例精神分裂症病人用氯氮平 治疗,39例精神分裂症病人用利培酮治疗,入组和 治疗d28各评价简明精神病量表1次,治疗d3和 d28分别检测人体姿态平衡试验。结果:(1)在治 疗d3,服氯氮平100mg·d-1病人的外围面积比服 利培酮1mg·d-1的明显为大[(485±s236)mm2vs (361±191)mm2,P<0.05];(2)在治疗d28,服氯 氮平(315±63)mg·d-1的外围面积比服利培酮 (3.6±0.9)mg·d-1的明显为大[(485±191)mm2 vs(334±196)mm2,P<0.05],氯氮平组的单位面积 轨迹长比利培酮组明显为短[(1.9±0.8)mmvs (2.9±1.6)mm,P<0.05];(3)所有病人(56例) 的病程与治疗d3及d28的5个平衡试验参数均无 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在短期治疗(3d) 时,氯氮平组对平衡功能的损害比利培酮组明显;在 长期治疗(28d)时,氯氮平组对平衡功能的损害仍 然比利培酮组明显;精神分裂症的病程对平衡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利培酮和氟哌啶醇随机双盲治疗痴呆的行为和精神症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评价利培酮和氟哌啶醇治疗痴呆的行为和精神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利培酮组 2 8例 ,剂量 (1.3±s 0 .5 )mg·d- 1,0 .5~ 2mg·d- 1。氟哌啶醇组 2 5例 ,剂量(2 .8± 0 .9)mg·d- 1,1~ 4mg·d- 1,疗程均 8wk。治疗前后进行阿尔采末病病理行为评分表 (BE HAVE AD)、Cohen Mansfield激越问卷 (CMAI)等量表评定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2组病人治疗后BEHAVE AD和CMAI评分显著下降 (P <0 .0 1) ,2组病人之间治疗后的BEHAVE AD和CMAI减分值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2组病人的不良反应均以锥体外系反应为主 ,利培酮组 2 3% ,氟哌啶醇组4 0 %。结论 :低剂量的利培酮和氟哌啶醇治疗BPSD疗效确切 ,病人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1.
喹硫平与奋乃静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喹硫平和奋乃静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喹硫平组30例[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67±s10)a,BPRS评分(44±8)分]用喹硫平200~400mg·d-1,po,bid;奋乃静组30例[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64±7)a,BPRS评分(43±7)分]用奋乃静8~20mg·d-1,po,bid。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以BPRS,TESS评分观察4wk。结果:喹硫平组总有效率为90%,奋乃静组为83%(P>0.05)。喹硫平组对兴奋躁动控制较好,与奋乃静组较高的锥体外系症状(23%)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其他不良反应2组相仿,且程度较轻。结论:喹硫平与奋乃静疗效相似。喹硫平不良反应轻,病人耐受良好,适宜在老年病人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奥氮平与利司哌酮治疗痴呆病人的精神行为症状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奥氮平与利司哌酮(又名利培酮)治疗痴呆病人的精神行为症状(BPSD)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67例痴呆病人分为2组。奥氮平组32例[剂量(4.1±s 1.8)mg·d~(-1);2.5~7.5mg·d~(-1)],利司哌酮组35例[剂量(0.8±0.5)mg·d~(-1),0.25~2mg·d~(-1)],疗程8wk。分别采用痴呆行为量表(BE- HAVE-AD)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奥氮平组和利司哌酮组显效率分别为50%和40%(P>0.05);2组BEHAVE-AD评分治疗前后配对比较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8%和49%(P>0.05);奥氮平组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嗜睡(12%)和体重增加(16%)。结论:低剂量的奥氮平或利司哌酮治疗可以显著改善BPSD,但奥氮平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