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扁平苔藓皮损中Caspase-9、Apaf-1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采用DNA末端转移酶介导的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和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30例扁平苔藓皮损和30例正常人皮肤组织中细胞凋亡和Caspase-9、Apaf-1的表达情况,采用RT-PCR检测10例扁平苔藓皮损和8例正常人皮肤组织中Caspase-9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扁平苔藓组表皮层角质形成细胞的凋亡指数(AI)为75.67 ± 9.4,正常人对照组为38.15 ± 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Caspase-9和Apaf-1表达的阳性单位分别为14.45 ± 2.72和11.93 ± 3.14,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P < 0.01);而且Caspase-9 mRNA的表达量(2.304 ± 0.417)与正常人对照组(1.605 ± 0.38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扁平苔藓皮损中Caspase-9、Apaf-1阳性表达强度均与其自身角质形成细胞的AI呈正相关(r = 0.96和0.94,P < 0.01)。结论 扁平苔藓皮损中角质形成细胞凋亡亢进可能与扁平苔藓的发生有关,Caspase-9、Apaf-1与角质形成细胞的凋亡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扁平苔藓皮损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8(Caspase-8)和Caspase-3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和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20例扁平苔藓患者皮损和20例健康人皮肤组织中TNF-α、Caspase-8、Caspase-3的表达和细胞凋亡情况.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指标间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扁平苔藓组TNF-α、Caspase-8和Caspase-3的积分光密度值分别为12580±2330、11690±3520和11450±2820,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5120±1780、3870±3360、4760±1930),两组比较,t值分别为11.38、7.19、8.76,P值均<0.01;扁平苔藓组角质形成细胞凋亡指数(71.35±7.93),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33.62±8.75),两组比较,t=14.29,P< 0.01.扁平苔藓组TNF-α、Caspase-8的表达强度与角质形成细胞凋亡指数间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72、0.75,P值均<0.01;同时两者与Caspase-3的阳性表达也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68、0.73,P值均<0.01.结论 TNF-α、Caspase-8和Caspase-3的高表达可能参与了扁平苔藓中角质形成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3.
扁平苔藓中HtrA2/Omi与XIAP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摘要] 目的:探讨凋亡相关蛋白丝氨酸蛋白酶HtrA2/Omi和XIAP在扁平苔藓皮损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对30例扁平苔藓患者皮损组织和30例正常人皮肤组织中HtrA2/Omi和XIAP的表达及两种组织的凋亡情况进行检测。结果:扁平苔藓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HtrA2/Omi表达水平明显升高, XIAP表达水平明显下降,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 01),HtrA2/Omi的阳性表达强度与XIAP的阳性表达强度呈负相关(P<0.01);扁平苔鲜组中细胞凋亡指数(AI)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 < 0. 01),角质形成细胞的凋亡指数与HtrA2/Omi的阳性表达强度呈正相关(P<0.01),与XIAP的阳性表达强度呈负相关(P<0.01)。结论:HtrA2/Omi、XIAP可能通过调节扁平苔藓皮损处角质形成细胞的凋亡而参与扁平苔藓的发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凋亡相关蛋白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和Bax在扁平苔藓皮损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29例扁平苔藓患者皮损组织和10例正常人皮肤组织中caspase-3和Bax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扁平苔藓皮损组织中caspase-3和Bax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且caspase-3蛋白表达与Bax的表达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Caspase-3和Bax可能通过诱导扁平苔藓皮损处角质形成细胞的凋亡而参与扁平苔藓的发病。  相似文献   

5.
扁平苔藓皮损中caspase-3和Bax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凋亡相关蛋白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和Bax在扁平苔藓皮损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29例扁平苔藓患者皮损组织和10例正常人皮肤组织中caspase-3和Bax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扁平苔藓皮损组织中caspase-3和Bax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且caspase-3蛋白表达与Bax的表达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Caspase-3和Bax可能通过诱导扁平苔藓皮损处角质形成细胞的凋亡而参与扁平苔藓的发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蛋白酶活化受体2(PAR-2)在特应性皮炎(AD)患者皮肤中的表达以及他克莫司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比较6例中重度AD患者外用0.1%他克莫司软膏治疗3周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变化,切取患者治疗前后皮损及外观正常的皮肤,6例正常皮肤作对照,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皮肤PAR-2的表达变化。结果 PAR-2在皮肤的表皮全层尤其是颗粒层以及毛囊、汗腺、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纤维样结构均表达。AD患者皮损内角质形成细胞PAR-2染色的平均吸光度为4339.6 ± 115.8,与非皮损部位(4189.0 ± 228.9)和正常对照皮肤(3864.0 ± 237.3)比较,其表达明显升高(t = 2.85,P < 0.05;t = 4.31,P < 0.05);0.1%他克莫司软膏治疗3周后原皮损处角质形成细胞PAR-2染色的平均吸光度为3942.4 ± 176.6,表达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 = 4.55,P < 0.05);PAR-2的表达水平与AD患者的瘙痒VAS评分、EASI指数和IGA评分均呈正相关。 结论 PAR-2在AD患者皮损角质形成细胞内的表达增加,表达水平与瘙痒程度和皮损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AR-2在皮损角质形成细胞内的过度表达可被他克莫司抑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扁平苔藓皮损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蛋白激酶B(P?Akt)的表达与血管形成及凋亡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和TUNEL法检测32例扁平苔藓患者皮损和20例脂肪瘤皮肤石蜡标本HIF?1α、VEGF和P?Akt表达和细胞凋亡情况,同时用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计算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HIF?1α、VEGF和P?Akt在32例扁平苔藓组皮损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HIF?1α表达部位为细胞核,VEGF和P?Akt表达部位为细胞质,高于对照组HIF?1α、VEGF和P?Akt(-~++)的表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扁平苔藓组皮损处MVD为(21.27±6.54)个/高倍视野(×200),对照组MVD为(10.26±1.10)个/高倍视野(×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07,P<0.01)。扁平苔藓组表皮层角质形成细胞的凋亡指数(72.81%±9.234%)显著高于对照组(28.16%±3.4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31,P<0.01)。扁平苔藓皮损中HIF?1α、VEGF和P?Akt的表达水平间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25,0.453,0.455,均P<0.01)。HIF?1α、VEGF和P?Akt的表达与MVD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21,0.646,0.671,均P<0.01)。结论 HIF?1α及其下游靶基因VEGF、P?Akt在扁平苔藓的发病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检测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其受体TrkA、p75NTR在扁平苔藓皮损中的表达。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32例扁平苔藓皮损和12例健康人皮肤石蜡标本NGF及其受体TrkA、p75NTR表达状况。 结果 NGF及TrkA在32例扁平苔藓皮损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 ~ +++),表达部位为细胞质,高于健康人皮肤NGF(- ~ +)及TrkA(- ~ +)的表达,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而p75NTR的表达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扁平苔藓皮损中NGF与TrkA表达呈正相关(R2 = 0.535,P < 0.01)。NGF及其受体TrkA、p75NTR在扁平苔藓不同发病年龄、部位以及不同性别患者角质形成细胞中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NGF通过其高亲和受体TrkA在扁平苔藓的发病中可能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卡泊三醇治疗前后银屑病皮损中Caspase-3和bcl-2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对12例银屑病患者经卡泊三醇治疗前后皮损及非皮损区皮肤中Caspase-3和bcl-2表达进行检测。结果经卡泊三醇治疗后银屑病患者皮损角质形成细胞中bcl-2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Caspase-3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卡泊三醇治疗银屑病的可能作用机制之一是促进bcl-2诱导角质形成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0.
银屑病皮损中活性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屑病的发生不仅与角质形成细胞(KC)的异常增生有关,而且与KC的凋亡有关[1]。研究表明,凋亡发生是一个复杂的、由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家族成员介导的蛋白酶级联反应过程,其中Caspase-3是Caspases家族中最重要的凋亡执行者之一[2]。我们检测了银屑病患者皮损中KC凋亡状况及皮损中Caspase-3的活性,分析KC凋亡与活性Caspase-3的相关性,探讨细胞凋亡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活化抗原CD69和HLA-DR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和皮损中的表达变化。 方法 流式细胞仪检测2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外周血CD3+T细胞中CD69和HLA-DR的表达,同时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15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和10例健康对照皮损组织中HLA-DR的表达并进行对比。两组统计学分析采用双侧t检验。 结果 CD69和HLA-DR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中的表达率分别为(4.70 ± 1.90)%、(8.97 ± 1.79)%,比健康对照组[(1.56 ± 0.95)%、(3.02 ± 1.15)%]明显升高(均P < 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CD3+HLA-DR+细胞百分比与银屑病皮损和严重程度评分指数(PASI)评分呈正相关(r = 0.5626,P < 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真皮中HLA-DR表达升高,但表皮中HLA-DR表达降低(均P < 0.05),HLA-DR在健康人主要分布在血管周围,而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则广泛表达于真皮组织。 结论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及皮损中的炎症细胞存在异常活化,外周血CD3+HLA-DR+细胞与疾病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神经突起导向因子 Netrin-1表达下调对皮肤鳞状细胞癌(鳞癌)SCL-1细胞增殖、凋亡和迁移的影响。方法 脂质体2000将Netrin-1 siRNA和对照siRNA转染皮肤鳞癌SCL-1细胞。将细胞分为对照1组(未处理组)、对照2组(siRNA对照组)、实验组(Netrin-1 siRNA组)。Western印迹检测转染Netrin-1 siRNA后SCL-1细胞Netrin-1蛋白的表达。人胆囊收缩素/缩胆囊素8肽(CCK-8)ELISA试剂盒分析细胞增殖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印迹检测caspase-3、caspase-9及MMP-2的表达。结果 Netrin-1 siRNA明显下调SCL-1细胞中Netrin-1蛋白的表达。Netrin-1表达下调明显抑制SCL-1细胞的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增加caspase-3和caspase-9的表达,同时可显著抑制MMP-2的表达。结论 Netrin-1表达下调可介导鳞癌细胞增殖抑制、增高细胞凋亡率和降低细胞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水通道蛋白3(aquaporin 3,AQP3)、半胱氨酸蛋白酶14(Caspase 14)、博来霉素水解酶(bleomycin hydrolase,BH)在慢性湿疹患者皮肤屏障中的作用以及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慢性湿疹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 多功能皮肤测试仪测定30例慢性湿疹患者皮损及非皮损处皮肤含水量及经皮水分丢失(TEWL)。免疫组化方法检测AQP3、Caspase14、BH在慢性湿疹患者皮损及非皮损处的表达。400、800、1200 mJ/cm2三组不同剂量NB-UVB照射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免疫印迹方法检测AQP3、Caspase14及BH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慢性湿疹患者皮损部位皮肤含水量显著减少,约为11.32 ± 5.25,经皮水分丢失明显增加,约为86.28 ± 16.35,与非皮损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慢性湿疹患者皮损处AQP3及Caspase 14表达显著增高,分别为非皮损处的5.3倍及4.2倍。BH表达显著下降,约为非皮损处的1/3。皮损处与非皮损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400、800、1200 mJ/cm2 NB-UVB照射角质形成细胞后,AOP3及BH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分别为对照组的0.48、0.23、0.16;0.82、0.78、0.22。而Caspase 14表达只有在1200 mJ/cm2较高剂量NB-UVB照射后才显著下降,为对照组的0.34。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慢性湿疹患者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可能与BH表达减少,Caspase 14及AQP3表达增加有关,NB-UVB治疗慢性湿疹的部分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AQP3、Caspase14及BH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继发性瘢痕疙瘩皮损中表皮朗格汉斯细胞(LC)和真皮CD68阳性组织细胞的分布和密度。方法 取30例继发性瘢痕疙瘩患者的皮损、14例正常人皮肤组织切片进行CD1a和CD68免疫组化染色。以测微尺标定目镜方格计数方格内阳性细胞数,计算出单位面积内细胞的密度。组间比较采用SPSS软件进行 Student t检验。结果 在继发性瘢痕疙瘩表皮内CD1a阳性LC密度为(61 ± 49)个/mm2,正常表皮为(258 ± 61)个/mm2,两组比较,t = 9.88,P < 0.01;继发性瘢痕疙瘩真皮CD1a阳性细胞密度为(40 ± 65)个/mm2。继发性瘢痕疙瘩表皮中无CD68阳性细胞,真皮内CD68阳性组织细胞密度为(287 ± 73)/mm2,正常皮肤为(290 ± 22)个/mm2,两组比较,t = 0.02,P > 0.05。继发性瘢痕疙瘩真皮浅层CD68阳性组织细胞占真皮中所有细胞的62% ± 12%,而正常皮肤为70% ± 14%,两组比较,t = 2.66,P < 0.05。 结论 继发性瘢痕疙瘩表皮中LC减少,无CD68阳性的细胞。真皮中LC增多;真皮浅层CD68阳性组织细胞占真皮中所有细胞的比例下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在银屑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 42例银屑病患者仅用NB-UVB照射治疗20次,治疗前及治愈患者分别进行标本采集及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IL-17和IL-22水平的变化情况,并与20例健康对照比较,同时利用RT-PCR法检测10例患者治疗前后皮肤组织中IL-17和IL-22 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并与10例健康对照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IL-17(34.26 ± 10.05 ng/L) 和IL-22(13.72 ± 4.45 ng/L)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6.34 ± 4.73 ng/L和5.03 ± 1.84 ng/L),均P < 0.01。患者皮损IL-17 mRNA(13.43 ± 2.12)和IL-22 mRNA(16.53 ± 2.65)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5.26 ± 0.87和7.72 ± 2.13),均P < 0.01。银屑病患者PASI与外周血中IL-17和IL-22水平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6和0.70,均P < 0.05),与皮损中IL-17和IL-22水平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5和0.68,均P < 0.05)。42例银屑病患者经NB-UVB照射治疗20次后,15例治愈,且治愈后外周血及皮损中IL-17和IL-22 mRNA及蛋白水平、PASI均明显低于治疗前组,均P < 0.05。 结论 NB-UVB照射治疗银屑病有效的机制之一可能与抑制患者外周血及皮损组织中IL-17及IL-22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转录因子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在寻常性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及与角质形成细胞异常增殖及皮损严重程度间的相关性。 方法 用免疫组化二步法及Western印迹检测3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和30例健康对照皮肤的表皮中C/EBP-α。免疫组化法检测Ki-67的表达,并根据Ki-67阳性表达数量计算增殖指数,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寻常性银屑病皮损中C/EBP-α的表达水平与角质形成细胞Ki-67增殖指数及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间的相关性。 结果 C/EBP-α主要在角质形成细胞胞质中表达,寻常性银屑病皮损中C/EBP-α的表达较健康对照皮肤明显下调(t = 7.82,P < 0.05)。Ki-67主要在角质形成细胞胞核中表达,寻常性银屑病皮损中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指数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皮肤(t = 4.54,P < 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寻常性银屑病皮损中C/EBP-α表达水平与增殖指数呈负相关,与PASI评分呈负相关。Western印迹结果亦显示,C/EBP-α在银屑病皮损处的表达量显著下调。 结论 C/EBP-α在寻常性银屑病皮损中表达下调,可能参与了寻常性银屑病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全乙酰化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AcEGCG)对H2O2诱导的人表皮黑素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体外培养人表皮黑素细胞,采用H2O2诱导细胞损伤模型。实验分对照组、H2O2组、不同浓度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组和AcEGCG组。MTS法测定细胞存活率,LDH测试盒检测乳酸脱氢酶(LDH)的漏出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的表达水平;Western印迹法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9(caspase-9)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情况。多个样本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各样本间多重比较采用SNK-q检验。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H2O2处理组黑素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22.99% ± 0.53%,P < 0.01),细胞内LDH漏出量增加(36.58% ± 0.73%,P < 0.01),细胞内ROS水平明显升高(19.08 ± 0.57,P < 0.01),caspase-9和caspase-3表达升高(分别为2.65 ± 0.079和2.36 ± 0.057,均P < 0.01)。与H2O2组相比,细胞存活率在10、20、40 μmol/L AcEGCG组(79.50% ± 3.62%、86.52% ± 5.13%、97.81% ± 5.21%)及EGCG组(43.19% ± 1.68%、63.34% ± 3.60%、70.82% ± 2.1%)明显增加(均P < 0.01),caspase-9分别降低为1.44 ± 0.067、1.26 ± 0.059、1.10 ± 0.072及2.31 ± 0.085、2.13 ± 0.091、1.35 ± 0.064,caspase-3分别降低为1.70 ± 0.053、1.57 ± 0.057、1.24 ± 0.068及2.09 ± 0.076、1.98 ± 0.093、1.79 ± 0.0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LDH含量均明显下降(P < 0.01);40 μmol/L AcEGCG或EGCG处理后,ROS含量明显下降(均P < 0.01)。 结论 AcEGCG对H2O2诱导的黑素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且显著优于EGCG,可能通过清除自由基、抗氧化、降低caspase-9及caspase-3表达等途径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CD123+BDCA-2+浆细胞样树突细胞(PDC)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和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收集22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和15例健康人皮肤组织和外周血,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皮损和健康人皮肤组织中PDC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PDC的比例。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银屑病皮损中PDC的表达水平为(10.1 ± 2.1)/mm2,健康对照组为(0.4 ± 0.6) /mm2,银屑病组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t = 17.34,P < 0.01)。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CD123+BDCA-2+PDC占外周血单一核细胞的比例为(0.17 ± 0.07)%,健康对照组为(0.33 ± 0.20)%,银屑病组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t = 4.48,P < 0.01)。结论 PDC通过在皮损中重新分布,在银屑病外周血中下降,可能与银屑病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