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已得到临床广泛认可,并成为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首选方法,但该技术引起并发症的比例仍较高。单纯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后取石具有与单纯EST术后取石相近的成功率,并发症少,创伤小,且对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有保护功能,多数学者认为EPBD是EST的最有价值的替代方法,但因球囊压迫胰管开口,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如何在胆总管结石内镜取石中取得更好的疗效,如何减少内镜取石术近期、远期并发症?本研究采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EPBD术治疗胆总管结石,从手术成功率、疗效、并发症等方面对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EPBD术和单纯EST术两者进行比较,旨在探讨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和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气囊扩张术在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胆总管结石患者46例行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气囊扩张术取石,观察治愈率,近期、远期并发症。结果取石成功率为95.7%;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为6.5%,其中急性胰腺炎1例,胆管炎2例,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为4.4%,反流性胆管炎、结石复发各1例。结论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气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与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同样有效,且安全性更好,操作更简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 对121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行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EPBD后取石治疗.结果 2例结石太大转外科手术治疗,2例乳头插管未成功转外科手术治疗;83例一次完成取石,34例二次取石后取尽,取石成功率98%;并发胰腺炎2例,胆道感染1例,高淀粉酶血症11例.结论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EPBD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效果确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4.
我们对33例已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治疗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比较术前体外超声、CT、ERCP、内镜超声(EUS)对胆总管结石特别是小结石诊断的符合率,探讨EST取石术前行EUS检查的必要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运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内镜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方法。方法对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92例行开腹胆囊切除 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86例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ST)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比较两种术式的临床效果、住院时间、并发症等。结果开腹组术中结石取净率为94.8%,住院时间为23.8±7.6d,术后并发胆瘘2例,肝功能衰竭1例,腹腔感染3例,肺部感染1例。内镜组有4例取石失败,改行开腹手术,余均取石成功,取石成功率为94%,住院时间为10.2±5.3d,并发胆道感染2例,十二指肠乳头出血3例。结论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 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相比,EST LC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临床效果可靠。EST与LC的联合应用可替代大部分开腹胆囊切除 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  相似文献   

6.
胆总管结石是临床常见病,目前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球囊扩张术(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on dilation,EPBD)已替代传统外科手术成为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首选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189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取石方法,比较单纯行EST和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小切开(small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sEST)联合EPBD(sEST+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取石用于治疗胆总管结石已得到广泛认可,但并发症发生率仍较高,经内镜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取石具有与EST取石相近的成功率,出血、穿孔并发症相对较少,且保护了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功能,但因球囊压迫胰管开口,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相对较高。我们采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EPBD治疗了38例胆总管结石,现总结资料,探讨其有效性、安全性和在减少近期、远期并发症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方案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2月~2016年3月我院诊治的12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61例和对照组61例,分别采用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内镜下柱状球囊扩张术或者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61例联合组患者中,57例(93.4%),在61例对照组患者中,56例(91.8%)患者成功取石(P0.05);两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相差(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结石复发率和反流性胆管炎发生率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柱状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对于较大的结石取石更有效,更方便。  相似文献   

9.
乳头括约肌切开对取石术后胆总管直径及结石复发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乳头括约肌切开对取石术后胆总管直径及结石复发的影响董米连刘伟林林祖朝胆囊切除加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简称胆道取石)术后胆总管直径对胆管结石复发有何影响,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endoscopicsphicterotomy,EST)对胆道取石术后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口直视胆道内镜联合激光碎石治疗困难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7年10月于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取石术的困难胆总管结石患者21例,所有患者行小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切开缠头皱襞)后以结石最大直径或加2 mm为标准选取10~15 mm球囊行球囊扩张术;小乳头或憩室旁乳头则尽量切开乳头开口再扩张;憩室内乳头无法切开者直接球囊扩张。以10 mm取石球囊顺利进出为乳头开口扩大标准。超细内镜自乳头开口直接插入胆总管,直视下进行激光碎石,特制网篮取石并反复冲洗胆总管。结果超细内镜均能进入胆总管并发现结石,成功率为100%。其中16例直接插入(66.7%),导丝辅助者5例(23.8%),外套管辅助2例(9.5%)。平均插入时间(4.9±2.9)min。碎石成功率为81.0%,碎石失败4例(19.0%)。无严重并发症,无手术相关死亡。1例(4.8%)术后发烧、右上腹痛并压痛,白细胞增高,降钙素原升高,以胆道感染给予抗生素治疗后好转。1例(4.8%)发生中度术后胰腺炎,经保守治疗好转。结论经口直视胆道内镜对困难胆总管结石的诊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技术,联合激光碎石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内镜鼻胆管引流(ENBD)联合中药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1例AOSC患者行胰胆管造影(ERCP)明确梗阻部位后,行ENBD留置鼻胆管至梗阻部位上方,术后给予中药治疗。[结果]51例ENBD成功率100%,治疗后黄疸及发热、腹痛等临床症状、体征均迅速减轻或消失。[结论]内镜ENBD合并清热解毒、利胆中药治疗AOSC安全、有效、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诊断、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方法163例临床诊断胆总管结石者行ERCP检查,造影成功159例,150例确诊为胆总管结石并经内镜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结果胆总管结石ERCP与临床诊断符合率为94.3%;胆总管结石150例,取石成功141例,成功率94.0%;EST术后发生急性胰腺炎4例,少到中等量肠道出血3例,高淀粉酶血症5例,无肠穿孔、大出血及死亡等并发症发生。结论ERCP可提高胆管结石的诊断准确率;EST取石是肝外胆管结石治疗的优良方法,对已作胆囊切除后肝外胆管残留或复发结石并应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内镜加中药及运经仪治疗梗阻性胆管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内镜加中药及推按运经仪对梗阻性胆管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9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中药组及中药加运经仪组,对照组仅进行内镜治疗,中药组行内镜及中药治疗,中药加运经仪组行内镜、中药及推按运经仪治疗,测定3组患者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内毒素含量及超氧化物岐化酶活力并作组间比较。结果:血清TBil、ALT及内毒素含量:对照组〉中药组〉中药加运经仪组;超氧化物岐化酶活力:对照组〈中药组〈中药加运经仪组。结论:中药加运经仪组治疗梗阻性胆管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药“清胰化石汤”对胆总管结石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乳头切开(EST)取石术后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作用及促进其康复的效果.[方法]88例胆总管结石ERCP/EST术后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的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与对照组.中药组(n=44)在常规抗感染、抑酸、抑酶和补液治疗基础上加用“清胰化石汤”,对照组(n=44)仅给予常规抗感染、抑酸、抑酶和补液治疗.监测2组患者术后第1、2、3、4天发热、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及排便症状改善及相关检验指标恢复正常情况.[结果]2组患者均有疗效,但中药组治疗后在第1、2、3、4天多个时间点,在腹胀、排便症状疗效指标的评价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虽然在第1、2天,腹痛指标显示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第3、4天,中药组对腹痛症状疗效指标评价优于对照组(P<0.01).以有序logistic模型重复测量GEE分析方法,多点综合重复评价,中药组对腹痛症状疗效指标评价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体温与恶心呕吐疗效指标及黄疸指数、白细胞总数控制正常率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药组淀粉酶恢复正常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胰化石汤”可有效减轻胆总管结石ERCP/EST取石术后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患者临床症状,促进相关检验指标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加取石术诊治胆总管结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同时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与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经B超检查诊断为胆总管结石的患者,先行ERCP检查,再行内镜下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结果]98例中ERCP准确诊断胆总管结石96例,怀疑胆总管结石1例,未发现异常1例,其确诊率为97.9%.96例EST后采取网篮取石、球囊取石和机械碎石网篮取石成功,1例失败.[结论]ERcP对胆总管结石诊断价值较高.EST是一种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ERCP、EST、ENBD治疗胆总管结石39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总结应用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ST)和鼻胆管引流术(EN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胆总管结石患者391例,常规行ERCP检查,证实胆管内有结石后行EST.然后根据结石情况采取不同方法处理.(1)结石直径小于1.0 cm的315例用取石网篮取石;(2)结石直径大于1.0 cm的61例用碎石篮碎石;(3)6例巨大结石而于胆管内置入支架3个月.术后所有病人常规置入鼻胆引流管.结果 EST成功382例(97.70%),胆总管结石完全取出367例(96.07%).发生各种并发症35例(8.95%),主要为急性胰腺炎、急性胆管炎和Oddi扩约肌切口渗血,未成功病例和一例重症胰腺炎转开腹手术治疗治愈.结论 ERCP、EST和ENBD诊治胆管结石特别是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病人痛苦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juxtapapillary duodenal diverticulum,JPDD)与胆总管结石的关系,以及对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513例ERCP病例,其中行EST治疗胆总管结石253例,合并JPDD的胆总管结石51例.分析JPDD与胆总管结石发生的关系;比较合并JPDD胆总管结石组与未合并JPDD胆总管结石组ERCP插管成功率、EST胆总管取石成功率及其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JPDD组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发生率显著高于无JPDD组(18.4% VS 8.9%,P<0.01).与未合并JPDD胆总管结石组比较,合并JPDD胆总管结石组ERCP插管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96.1% VS 99.5%,P>0.05),而EST取石成功率明显降低(91.8% VS 99.5%,P<0.05),EST术后创口出血显著增多(11.1% VS 1.9%,P<0.01),其他近期并发症及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JPDD与原发性胆总管结石的发生相关;JPDD对EST治疗胆总管结石有一定影响;EST仍是治疗合并JPDD胆总管结石的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健脾益气法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健脾益气方配合TP(紫杉醇脂质体+顺铂)方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方法]将40例接受含氟尿嘧啶类方案或含紫杉类方案或含铂类方案化疗的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20例不服用健脾益气方,常规化疗;治疗组20例在化疗前1周开始口服自拟健脾益气方中药,至化疗结束。在化疗结束后评估恶心呕吐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骨髓抑制评分。[结果]治疗组的恶心呕吐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骨髓抑制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益气方配合化疗能明显减轻胃癌化疗后的不良反应,增强化疗疗效。  相似文献   

19.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内镜治疗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内镜治疗的价值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92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早期(72h内)行ERCP及内镜治疗(ERCP组),并与同期保守治疗4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ERCP组全部成功实施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72例胆总管结石者行网篮及气囊取石,所有92例均行鼻胆管引流,重症组10例同时行胰管支架引流。ERCP组平均腹痛消失时间、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及平均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ERCP组重症组病死率8.3%,对照组重症组病死率33.3%。结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ERCP治疗是安全的,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减少患者住院天数和费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联合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与LC联合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CBDE)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收治的64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其中按计划筛选出接受LC+LCBDE(LCBDE组)患者32例,接受LC+ERCP(ERCP组)患者32例。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结果ERCP组的手术时间(3.0±1.0)d,短于LCBDE组的(4.7±1.4)d;术后住院时间(5.3±2.0)d,短于LCBDE组的(13.1±4.7)d;住院费用低于LCBD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LC+LCBDE和LC+ERCP均为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式,但LC+ERCP更能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在适应证下,可作为首选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