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立了气固喷射器射流流场特性研究的试验装置,采用PIV(粒子成像测速)技术对气固喷射器内部射流流场进行了测量,分析了整个喷射器内部流场的流动特性。结果表明,先进的PIV流场测量技术应用于气固喷射器射流流场特性研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气固喷射器内气固两相流动三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利用拉格朗日和欧拉法相结合的三维数值模拟技术,对收缩型气固喷射器内的气固两相流动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该文的数值模型考虑了气固两相的双向耦合作用以及颗粒碰撞.在他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分析推导出密相气固两相流中固体颗粒运动动能与携带流体的动能之间的新的转换关联式.文中通过对气固喷射器内气固两相流流动的模拟计算,发现驱动气体在喷射器中心会形成一相对“稳定”的射流区域,而固体颗粒也存在积聚区,针对喷射器内存在固体颗粒堆积现象,本文对气固喷射器的结构设计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3.
在喷射器辅助供热的背景下,为了研究喷射器变工况特性,对国内外有关喷射器的计算方法进行调研,建立了喷射器计算模型并将模型与高背压机组进行耦合,得到喷射器变工况时工作蒸汽、引射蒸汽、喷射器背压、喷射器开度对喷射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喷射器工作流体压力从0.25 MPa增至0.45 MPa,工作流体质量流量先变大后变小,在工作蒸汽压力为设计工作蒸汽压力时喷射器性能最佳;引射蒸汽压力提高,临界背压提高;引射后的混合流体的压力不仅会影响喷射器的工作,也会影响凝汽器工作;相比抽背机组,高背压耦合喷射器机组低压缸最小冷却流量最大可降低140 t/h,供电范围提高43 MW。  相似文献   

4.
李岸然 《中国电力》2015,48(11):30-33
电站热法海水淡化中,蒸汽喷射器的性能影响系统的热利用率。传统的喷射器设计采用索科洛夫设计方法,该法所采用的经验系数过多,蒸汽混合压力计算不精确,因而设计性能偏低。针对索科洛夫设计方法的不足,将蒸汽喷射器混合段分为两段设计,并引入混合段面积比和喉部激波计算,重新修正了喷射系数计算公式和变工况运行曲线特征方程。为验证改进方法的可靠性,建造了模拟装置(喷射器模型,该模型与实际喷射器几何尺寸之比为1∶20),并进行了模拟试验,测量和分析了模拟装置设计工况下喷射系数和变引射压力、变背压运行曲线等。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新方法设计的喷射器模型运行性能有较大提高,且与计算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气体流场的测量,颗粒运动轨迹的计算分析以及冷态模型的实验研究,探讨了气固两相在分离器内的流动规律和固相分离的机理及特点,分析了结构形状等因素对气固分离的影响,提出了改善仞了器性能的建议和措施,为工程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高压浓相粉煤气力输送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输送压力可达4.0 MPa、固气比高达740 kg/m3的高压气力输送试验台上,用氮气进行粉煤高压浓相气力输送试验研究。分别在不同的输送差压、风量和压力等条件下进行了输送试验,考察操作参数对煤粉质量流量和固气比等气力输送特征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煤粉的质量流量和输送固气比随着输送差压和压力的升高而增大。随着注入速度的增大,输送固气比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总风量增大时,煤粉的质量流量随着气体流量的增大而增大。总风量不变时,在固气比的最小值左侧,充压风量的变化对输送参数的影响起主导作用,在固气比的最小值右侧,流化风量的变化对输送参数的影响较大。随着煤粉的输送流量的增大,固气比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7.
在气固两相实验台上采用三维PDA系统对径向浓淡旋流煤粉燃烧器及蜗壳燃烧器出口的气固流动特性进行了试验,发现前者在中心回流区边缘附近形成了较高的颗粒浓度,中心回流区中颗粒浓度也较大,后者在中心回流区及边缘附近颗粒浓度较小,壁面区域则较大,分析了两相流动特性对燃烧器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工业试验进行了验证,表明径向浓淡旋流煤粉燃烧器是一种同时具有高效,稳燃,低污染,防止结渣和防止高温腐蚀的新一代旋流燃烧器  相似文献   

8.
针对电控汽油喷射器动态响应特性与软磁合金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了不同软磁合金对电控汽油喷射器性能的影响。分别以铁镍合金1J50、工业纯铁DT4和10钢作为研究对象,利用ANSOFT Maxwell软件平台对不同软磁材料的喷射器磁路进行仿真分析。试制了三种材料的电控汽油喷射器样品,并测试了其动态响应特性和流量特性。结果表明,较高饱和磁感应强度、磁导率和较低矫顽力的软磁材料有利于提高磁通密度和减少漏磁,进而改善电控汽油喷油器的动态响应特性和流量特性。  相似文献   

9.
丁立义  陈文 《西北电力技术》2000,28(4):29-30,44
循环流化床锅炉出口结构对炉内气固两相流动特性有很强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合理的出口结构,可以增强颗粒的内循环,延长颗粒在炉内的停留时间,改善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性能。  相似文献   

10.
传统火力发电厂凝汽式机组凝汽器汽侧真空系统选用3台50%容量真空泵,文中通过增加2×50%容量蒸汽喷射器,而维持凝汽器高真空。并通过分析影响水环式真空泵性能的因素,系统地归纳了抽气系统增加蒸汽喷射器的增效效益。  相似文献   

11.
丁立义  陈文 《陕西电力》2000,28(4):29-30
循环流化床锅炉出口结构对炉内气固两相流动特性有很强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合理的出口结构,可以增强颗粒的内循环,延长颗粒在炉内的停留时间,改善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性能.  相似文献   

12.
利用出口几何结构改善循环流化床锅炉性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金燕  郑洽余 《中国电力》1998,31(4):70-71
循环流化床锅炉出口几何结构对炉内气固两相流动特性有很强烈的影响,称为循环流化床锅炉出口端头效应。文中通过试验分析了循环流化床锅炉出口端头效应的机理。结果表明,采用合理的出口几何结构,可以使其具有初级内分离器的功能,进而全面改善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性能  相似文献   

13.
气体绝缘组合电器(GIS)和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GIL)广泛应用于长距离、大容量输电线路中。但随着电压等级和输电容量的提升,气固界面性能面临着电荷积聚与固体绝缘子老化等挑战。为了降低绝缘故障的发生,亟需开展GIS/GIL气固界面绝缘机理、测量诊断、寿命评估等相关研究。文中首先总结了气固界面电荷积聚、消散机理以及影响沿面闪络的因素,结果表明温湿度、自由基等因素通过改变绝缘子电导率对沿面闪络造成影响。并针对在役运行绝缘子,着重分析了长期运行中多物理场耦合作用下GIS/GIL中气固界面绝缘失效与老化过程。论述了传统的电学、力学等诊断方法以及新兴的光学检测法、超声检测法以及分子模拟等技术,并分析了多种寿命评估模型的原理与适用范围。最后,提出气固界面绝缘性能评估需重点关注多物理场耦合下的绝缘性能退化过程,通过多种诊断方法提取性能退化的宏观性能与微观结构参数,利用机器学习等手段建立评估物理模型和寿命预测方法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气固两相试验台上采用先进的PDA测试系统对不同淡一次风扩口角度情况下径向浓淡旋流燃烧器出口气相速度、湍动能、颗粒粒径、颗粒浓度分布进行了测量,并分析了淡一次风扩口角度对燃烧器性能的影响,为工程应用和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性依据。  相似文献   

15.
旋风分离器是一种结构简单,制造及维护成本低廉的气固分离装置。对旋风分离器进行性能优化主要以提升其分离效率和降低其运行压降为目标,从而在确保循环灰流率,减少尾部受热面磨蚀的同时,降低系统运行能耗,保障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基于国内外学者对分离器性能的研究成果,对分离器性能的影响因素和优化方法进行了总结分析,从而为提升旋风分离器设计水平,改良运行现状不佳的旋风分离器提供了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6.
着重介绍国内外气固分离器的结构及使用情况,同时提出选择气固分离器的有关因素,可供选择和设计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分离器作参考.  相似文献   

17.
陈志勇  王薇  吴鹏 《绝缘材料》2004,37(1):49-51
在6篇文献基础上,综述了绝缘油析气性对充油电气设备绝缘性能的危害 ,比较了国内外部分油品的析气性指标 ,分析了绝缘油的析气机理以及分子结构组成对析气性的影响 ,同时讨论了绝缘油析气性能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迅猛发展,特殊的空间环境对电子元器件的释气特性也提出了要求。本文介绍了热真空释气的国内外标准现状,并对非金属材料热真空释气试验方法进行了研究,包括标准试验方法条件选择以及收集板材料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相似文献   

19.
结构参数对喷射器内二维流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喷射器内二维流场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第二喉管径向和轴向尺寸以及吸收室轴向长度对喷射器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一定的设计工况下,混合室及吸收室轴向长度尺寸的改变会极大地影响波系结构;存在一个最佳的混合室直径对应于最大的喷射系数.给出了最佳几何参数下的主要物理特征.  相似文献   

20.
根据气体的热力学方程,结合流体流动的连续性和动量能量的守恒方程,建立了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用亚音速喷射器热力学模型。从燃料电池的操作条件出发,设计了引射流体饱和增湿和不增湿两种对比工况,通过模型计算得到了两种工况下工作流体标准体积流量与喷嘴喉部直径、混合室截面直径的关系。根据模型计算结果设计了3.5 kW电堆用亚音速喷射器,并通过实验测试了该喷射器的引射性能。研究表明通过模型指导设计的喷射器具有良好的引射性能,同时针对水蒸气对引射系数的影响提出摩尔回流比的概念,可以更好地评价喷射器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上的可使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