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东湖电站引水隧道在桩号96+835~96+960范围,隧道穿越G1212高速公路,洞顶埋深为12.3~16.9 m,属于浅埋隧道.洞身穿越凝灰质砂岩、凝灰岩,强度低、多变化.文中采用台阶法、CRD法对浅埋隧洞的不良地质段进行开挖,采取超前长管棚、超前预注浆、紧跟初期支护同步衬砌,及时封闭洞身等方法实现顺利穿越.穿越过程中所采用的开挖、支护、衬砌等设计参数为类似的浅埋隧道穿越工程提供了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2.
为了保证浅埋隧洞开挖的安全性,提高开挖施工质量,加快施工进度,通过对白乃水库输水导流隧洞浅埋小断面洞段开挖施工工艺的研究,确定了以保证施工安全为约束条件的浅埋小断面隧洞开挖方法,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原则施工,采用超前小导管、工字钢支撑、挂网锚喷等支护形式进行隧洞全断面开挖,有效解决了浅埋小断面隧洞开挖过程中围岩不稳定、施工速度慢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文中以南水北调中线干线下穿京石高速公路匝道隧洞工程为例,介绍了水工隧洞采用浅埋暗挖法穿越砂壤地层施工时的具体施工方法和施工技术.隧洞采用CD法浅埋暗挖工艺开挖,隧洞采用钢支撑与隧洞支撑结构将隧洞左右分施工区域分别错距开挖,通过超前小导管注浆加固开挖线外围岩,支设钢筋格栅,喷射混凝土,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0%时,回...  相似文献   

4.
某引水工程输水隧洞采用掘进机和钻爆法相结合的施工方法.在隧洞浅埋高富水洞段地质条件复杂且施工难度大,根据工程特点采用了几种方案进行处理:高外水段采用洞内堵水方式、全断面超前钻孔预注浆或洞内项拱采用超前小导管堵水加固围岩,洞外采用地面压力注浆、堵水等措施,解决了施工难题,确保了隧洞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5.
文中以中部引黄工程某浅埋段施工为例,从地质条件、超前预报、施工方案比选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引水隧洞浅埋段开挖及支护措施,为浅埋段施工方案制定提供了良好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针对新疆某隧洞引水工程TBM施工隧洞穿越浅埋冲沟段地质情况,提出采用地表注浆加固的方案进行超前处理,并论述地表预注浆加固处理施工方案。结果表明:浅埋冲沟段地表预注浆,提高了破碎围岩的整体性及强度,降低了围岩裂隙的透水性,改善了隧洞的成拱效应,保障了TBM掘进施工安全。结果可为类似工程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长大型压力输水隧洞采用浅洞布置有支洞较短方便施工等种种优势。本文从实际出发,通过大伙房水库输水(二期)工程的成功范例,归纳总结了长大型压力输水隧洞浅埋段开挖过程中超前地质预报体系和几种超前支护方式的设计理论及施工方法,拓展到针对浅埋洞室经常遇到的几种不良地质条件适用的超前支护方式的选择问题。研究结果对于类似工程的设计及施工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夹岩水利枢纽工程深埋长隧洞穿越强岩溶地层,地下岩溶管道、暗河发育,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施工安全隐患较大。该工程长石板隧洞果木洼地浅埋段地下水丰富,在施工过程中选择了TSP203地震反射波+加深炮孔法进行超前地质预报。介绍该方法在输水隧洞浅埋段的使用情况及取得的效果。结果表明:采用上述超前地质预报方法,安全完成了该段的开挖工作,实际开挖的地质条件与超前地质预报结果相吻合。该方法耗时短、费用低,适合在围岩地质条件差、地下水丰富地区的隧洞开挖中使用。  相似文献   

9.
四川甘孜硬梁包水电站引水隧洞开挖断面半径最大达7.82 m,采用超前小导管预支护下的多台阶分层开挖方法。采用FLAC3D数值分析软件对过沟浅埋段隧洞开挖变形进行了数值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过沟浅埋段针对Ⅳ类围岩采用台阶法开挖,能很好的控制隧洞变形,并且能满足支护结构的安全性要求。分层开挖对隧洞变形有影响,在上层开挖时,主要影响拱顶沉降变形,在开挖中层时,拱顶沉降较小,隧洞变形主要存在于水平向,在后期进行中层开挖时,应注意水平收敛变形的监测,并保证中层锁脚锚杆的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东深供水凤岗隧洞工程大型管棚支护技术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殿封 《人民长江》2003,34(9):39-41
凤岗隧洞工程位于广东省东莞市凤岗镇,是广东省东江-深圳供水改造工程的控制性标段之一.隧洞出口J11+427.5~J11+471段位于东深公路下,设计断面为城门洞型,开挖尺寸为8 m×8.9 m,埋深5 m.介绍了凤岗隧洞穿越东深公路洞段工程应用47m长大型管棚支护技术的施工特点和施工方法,并根据隧洞围岩变形监测数据,说明了超大管棚支护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浅埋地下工程施工引起的地面下沉,对确保地面构筑物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大管棚支护技术在本工程中的成功应用再次证明了该技术在浅埋地下工程中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乐滩水库引水灌区工程区域地质发育史、地层岩性、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岩溶水动力条件、勘探试验资料、隧洞开挖涌水量预测、TBM施工隧洞围岩分类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评价,得出了陈村-北四段属浅埋隧洞,绝大部分洞段岩溶不发育,北四-六浪段隧洞埋深一般150-300 m,绝大部分洞段位于地下分水岭之下,地下水位季节变化带埋深约70 m左右,隧洞围岩岩溶一般为弱发育-不发育,仅局部洞段岩溶较发育的结论。因此,只要对局部岩溶发育段做好超前地质预报,发现溶洞及时处理,采用TBM施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浅埋隧洞在穿越复杂地质段时容易发生隧洞塌方、冒顶等地质灾害。针对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输水线路上4处浅埋不良地质洞段的工程地质条件,在研究其施工风险的基础上,对隧洞开挖支护处理方案进行了研究。根据研究结果,施工采用暗挖法,经采取超前预加固方案、加强一次支护、短循环进尺等工程措施后,隧洞得以顺利贯通,且施工过程中地表建筑沉降变形小,完工后洞段变形收敛快。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西蓄工程阜石路分洪暗涵设计方案为复合衬砌形式,开挖后的初期支护采用“网喷混凝土+钢格栅”联合支护,二次衬砌采用防水钢筋混凝土,二者之间设置柔性全包防水层.隧洞洞室开挖施工采取浅埋暗挖法工艺, “超前小导管预注浆+钢格栅、连接筋、钢筋网+喷射混凝土”联合支护,开挖断面直径为5 200 mm,正台阶法开挖,喷射混凝土厚度300 mm.暗挖一衬主要施工工序为:超前小导管注浆→洞身开挖→钢格栅、钢筋网安装→喷射混凝土→一衬回填灌浆.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18字方针进行控制,确保了工程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4.
在城镇地区采用浅埋暗挖法进行的地下隧洞施工中,富水软弱地层及复杂周边环境对施工形成较大安全隐患。为控制施工风险,以滇中引水工程龙泉隧洞出口段土岩组合浅埋隧洞施工实践为例,以改造地质条件为前提,以强支护、密监测为原则,以控制地表沉降为重点,以格栅(或其他钢结构)和喷锚作为初期支护的手段,并采用预加固、大管棚、小导管超前注浆等措施。结果表明:各项措施合理可行,确保了复杂地层浅埋条件下隧洞的施工安全,可为引水隧洞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广州抽水蓄能电站二期工程尾水洞出口段开挖施工针对围岩软弱破碎、地下水渗漏量大、浅埋隧洞及水下大断面开挖的特点,采用从地表预先灌浆、洞内超前预灌浆、从地表往下找锚杆预行锚固、洞内超前锚杆1超前管棚支护、先墙后拱法分部开挖、分部分台阶开挖、喷锚支护跟进掌子面等工程措施和施工方法。依据不同地质条件采用不同施工方法或几种方法联合应用,灵活调整喷锚支护参数,并采用变形监测指导施工,洞内未发生任何塌方。  相似文献   

16.
浅埋暗挖法适用于较弱地层隧洞施工,施工竖井是隧洞施工中常见的结构,常采用的工法俗称倒挂井壁法,也叫逆作法,也属浅埋暗挖工法。在其施工监理控制中,主要要做好对小导管打设及注浆、土方开挖、钢格栅安装、喷射混凝土等关键工序的控制,确保竖井开挖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7.
陈成 《北京水务》2015,(z1):10-14
西郊砂石坑蓄洪工程为卵砾石地层,采用浅埋暗挖法施工.为了防止开挖面在开挖时坍塌,开挖前必须对开挖面进行超前支护、注浆加固.小导管注浆技术不仅有效地控制了开挖松弛、沉降,对预防暗涵坍塌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南水北调北京段西四环暗涵工程穿越北京市西四环主路及多座桥梁之下,施工环境极其复杂、地质条件差、结构埋深浅、双洞间距小、施工中安全标准要求高.采用超前小导管注浆施工技术对开挖掌子面前方土体进行支护,为工程顺利实施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结合南水北调西四环暗涵工程实践,主要论述了超前小导管注浆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9.
某水电站引水隧洞1#号施工支洞0+000~0+080m塌方段,由于围岩破碎,岩体完整性差,涌水量大等不利因素,采用常规的锚喷、挂网及钢支撑支护均不可行。为确保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安全及按期完工,采用了超前钢管棚、钢筋格栅、系统注浆锚杆和喷钢纤维混凝土联合支护,注浆加固顶拱围岩,打超前探水孔及时排水、混凝土回填空腔,空孔减震等一系列施工措施,顺利地完成了该塌方段的支护工作。  相似文献   

20.
涌水、突泥、塌方是不良地质条件隧洞开挖过程中常见的地质灾害,通过勘探测探技术进行地质条件超前预判,采取措施预防洞挖施工过程中的地质灾害极为必要。文章以大伙房水库输水(二期)工程输水隧洞浅埋、破碎、高水头输水隧洞开挖施工为研究对象,采用CSAMT法和RT法对断层构造、地下水空间分布及水力联系、岩层分界及风化程度等进行综合分析和判别,为不良地质条件洞段开挖施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