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刘淑清  陈湘君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2):1669-1670
目的:研究复方"自身清"对轻中度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CD4+CD2+5Tr细胞的干预作用,探讨其免疫调节机理。方法:43例轻中度活动性SLE患者随机分为复方"自身清"结合激素组(治疗组)和单纯西药组(对照组)。另选20例健康者为正常对照。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治疗前后CD4+CD2+5Tr细胞的水平变化。结果:43例SLE患者治疗前CD4+CD2+5Tr细胞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D4+CD2+5Tr细胞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其中治疗组升高更为明显。结论:轻中度活动期SLE患者CD4+CD2+5Tr细胞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提示CD4+CD2+5Tr细胞水平与SLE活动有一定的相关性,复方"自身清"治疗轻中度活动性SLE能更有效地上调CD4+CD2+5Tr细胞水平,重建SLE患者机体的自身免疫耐受,从而减少自身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狼疮方对体外扩增小鼠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的影响。方法:免疫磁珠法分离狼疮方治疗组与未治疗组小鼠CD4+CD2+5T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25+T细胞Foxp3表达情况;用抗CD3和抗CD28包被的微珠来进行刺激,体外扩增小鼠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用CFSE法检测CD4+CD25+调节性T细胞体外抑制CD4+CD2-5T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经抗CD3和抗CD28包被的微珠刺激后,在TGF-β1和IL-2存在的环境中CD4+CD25+T细胞数量明显升高,扩增后的CD4+CD25+T细胞高表达Foxp3。与此同时,经狼疮方处理后的小鼠CD4+CD25+T细胞扩增后数量增加133.3±18.9倍,未经狼疮方处理的对照细胞数量增加104.7±10.8倍,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狼疮方治疗组与未治疗组中分离的CD4+CD2+5T细胞和扩增的CD4+CD25+T细胞对CD4+CD2-5T细胞的增殖皆有明显抑制作用,荧光强度分别为32.1±4.8,33.1±4.9,30.1±3.8,32.9±4.2。结论:狼疮方有助于提高小鼠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扩增效率,扩增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Foxp3,具有体外免疫抑制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异基因脐血干细胞(h UCBSCs)穴位移植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的干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先进行脐血CD34+细胞分选,将10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对照组、h UCBSC尾静脉注射治疗组、h UCBSCs外关穴注射治疗组、甲氨喋呤(MTX)灌胃治疗组,每组20只。采用邓安梅法建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模型。于大鼠免疫后第31天(除正常组及模型组用等体积蒸馏水)向外关穴、尾静脉注射0.5 m L氯化钠注射液和0.5m L h UCBSCs悬液(含干细胞2×107/m L),4周后采用流式细胞仪,对外周血CD4+CD25+细胞的百分含量及其在CD4+T淋巴细胞中所占的比例进行检测。结果:h UCBSCs外关穴注射治疗组外周血CD4+CD25+细胞的百分含量及其在CD4+T淋巴细胞中所占的比例与甲氨喋呤组比较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 UCBSC尾静脉注射治疗组与甲氨喋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 UCBSCs外关穴穴位注射治疗可能通过上调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抑制关节炎症和关节骨破坏吸收,有助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的表达,在毛细支气管炎发生发展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8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及19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CD4+CD25+Treg的表达水平。结果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外周血CD4+CD25+Treg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外周血CD4+CD25+Treg数量减少,这种细胞免疫功能失调可能与其免疫学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5.
CD_4~+CD_(29)~+T细胞在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D4+CD2+9T细胞在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按照年龄及性别构成无统计学差异的原则,将临床观察对象入选分为正常组(n=32)、单纯湿热组(n=18)、非湿热型UC组(n=29)及湿热型UC组(n=16)共4组;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健康组(n=10)、单纯湿热组(n=10)、非湿热型UC组(n=10)及湿热型UC组(n=10)共4组,采用高脂、高糖饲料联合人工气候箱法造出大鼠湿热型模型,再结合三硝基苯磺酸(TNBS)灌肠法制作湿热型UC模型,非湿热型UC组单独用TNBS法。使用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以上各组患者和大鼠外周血CD4+CD2+9T细胞所占的百分比。结果:单纯湿热组、非湿热型UC组和湿热型UC组患者和大鼠外周血中CD4+CD2+9T细胞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其中以湿热型UC组表达最高。结论:CD4+CD2+9T细胞在湿热型UC患者和大鼠中表达显著升高,可能参与了湿热型UC的发病。  相似文献   

6.
《辽宁中医杂志》2013,(6):1065-1067
目的:探讨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术后给予利胆扶正颗粒治疗对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Lymphocytes,Treg)的调节作用及意义。方法:30例恶性阻塞性黄疸一般治疗组,30例恶性阻塞黄疸中药治疗组,30例良性阻塞性黄疸组和30例健康对照组。在胆道梗阻解除后采用流式细胞术对外周血Treg数量进行检测,观察Treg数量与CD4+和CD8+T细胞的关系。结果:(1)与健康对照者比较,阻塞性黄疸患者(包括良性、恶性患者)Treg水平显著上升(均P<0.05);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Treg水平较良性为高(P<0.05);(2)恶性阻塞性黄疸中药治疗组与一般治疗组比较Treg水平有所下降(P<0.05),CD4+和CD8+T细胞水平有所上升(P<0.05)。结论: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外周血Treg数量明显升高,存在免疫调节紊乱。利胆扶正颗粒对机体细胞免疫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肺部感染患者免疫机制中的作用。方法:20例肺部感染患者(肺部感染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CD4+、CD4+CD25+,计算CD4+CD25+/CD4+比值,同时测定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含量并与30例健康人(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肺部感染组CD4+CD25+调节T细胞数量及比例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肺部感染组IgA含量显著少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CD4+CD25+调节T细胞数量及比例升高,可能与肺部感染患者免疫功能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CD4~+ CD25~+ Foxp3~+ Treg细胞变化角度探讨安胎汤对先兆流产大鼠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雌雄以2∶1的比例配对后筛选出孕鼠48只,以缩宫素及针灸合谷、三阴交穴的方法建立先兆流产模型,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妊娠组、安胎汤低剂量组、安胎汤中剂量组、安胎汤高剂量组、黄体酮组及先兆流产大鼠模型组。于妊娠第13天取大鼠外周血后即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 CD25~+ Foxp3~+ Treg细胞百分率,然后处死大鼠,计数双侧子宫着床点数及活胎数。结果:安胎汤可提高先兆流产孕鼠胚胎吸收率和CD4~+ CD25~+ Foxp3~+ Treg细胞百分率,降低胚胎吸收率(P0.01)。结论:安胎汤通过调节先兆流产大鼠CD4~+ CD25~+ Foxp3~+ Treg细胞百分率达到保胎目的,且疗效与剂量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苏木、苏木+黄芪对荷瘤小鼠脾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表达及相关调控分子的干预作用。方法:复制C57BL/6小鼠Lewis肺癌动物模型,动态观察苏木、苏木+黄芪抑瘤率、肺转移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CD4+CD25+Treg表达,免疫磁珠分选小鼠脾CD4+CD25+细胞,RT-PCR检测小鼠脾CD4+CD25+细胞和瘤组织Foxp3、CTLA-4mRNA表达。结果:苏木组6d、苏木+黄芪组10d瘤重低于荷瘤对照组(P0.05);苏木+黄芪组20d肺转移抑制率为77.75%;15d苏木+黄芪组小鼠脾CD4+CD25+细胞表达低于荷瘤对照组(P0.05);苏木+黄芪组荷瘤小鼠瘤组织CTLA-4、Foxp3mRNA表达及脾CD4+CD25+分选后细胞Foxp3 mRNA表达低于荷瘤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中药组方苏木+黄芪可调节荷瘤小鼠脾Treg及相关调控分子表达,并且在淋巴组织和肿瘤微环境中都表现出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对糖尿病小鼠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选取BALB/c小鼠,每日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40mg/kg,连续5天,建立1型糖尿病模型;从小鼠内眦静脉采血,检测血糖;取小鼠尿液,检测尿糖;流式细胞术检测BALB/c小鼠脾细胞悬液CD4+T细胞中CD28分子的表达水平及凋亡细胞的数量。结果:在注射STZ第2周和4周,BALB/c小鼠CD4+T细胞中的CD28水平未见明显变化;凋亡细胞的数量在注射STZ第2周明显升高(P<0.05),第4周进一步明显升高(P<0.01)。结论: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可能通过抑制CD28共刺激抑制BALB/c小鼠CD4+T细胞活化,从而影响细胞免疫功能。诱导免疫细胞凋亡可能是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发挥抑制作用的又一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艾灸对胃荷瘤大鼠外周血中CD4~+、CD4~+CD25~+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50只健康SPF级SD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艾灸组和红外组5组,每组10只。利用Walker-256细胞来源的实体瘤组织移植胃部制备模型。模型成功后,艾灸组予以悬灸中脘、胃俞等穴位;红外组予以短波红外线照射腹部胃脘及背部胃脘投影区;其余组捆绑束缚。干预20 min/次,1次/d,持续21 d。干预结束后,眼眶采血,流式细胞技术测定外周血中CD4~+、CD4~+CD25~+T淋巴比例。处死动物,测算胸腺指数及肿瘤体积生长抑制率。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动物生存状态变差,胸腺指数增加,外周血中CD4~+CD25~+T淋巴细胞比例显著增加(P 0. 05);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动物艾灸组动物生存状态改善,胸腺指数进一步增加,瘤体内坏死灶较多,血管较少,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比例显著增加(P 0. 01),CD4~+CD25~+T淋巴细胞比例减少(P 0. 01);与红外组比较,艾灸组瘤体内坏死灶更多,血管较少,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比例增加(P 0. 01)。结论:艾灸可一定程度改善荷瘤动物生存状态,减少肿瘤细胞转移、促进肿瘤细胞坏死,减少血管增生。这种影响可能与增加CD4~+T淋巴细胞,减少CD4~+CD25~+T淋巴细胞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外周血CD4+CD28-T细胞、CD4+CD25+T细胞亚群在2型糖尿病患者及大血管病变患者的变化,探讨其在2型糖尿病及大血管病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标记技术和流式细胞仪,检测36例初诊2型糖尿病(单纯DM组)患者和28例糖尿病并大血管病变患者、20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结果:DM并大血管病变组、单纯DM 组 CD4+CD28-T 细胞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 CD4+CD25+T 细胞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DM并大血管病变组CD4+CD28-T细胞高于单纯DM组(P〈0.05),CD4+CD25+T细胞低于单纯DM组。结论:机体细胞免疫异常在2型糖尿病及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统计学判别分析方法,筛选53项免疫学指标,建立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 AA)的中医证型判别方程,对AA中医证型客观量化. 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对AA患者34例,健康对照人群34名外周血的免疫学指标进行检测,同时对AA患者进行辨证分型,以判别分析方法建立AA辨证分型的判别方程,对中医证型进行客观量化.结果:(1)筛选出CD45RA 绝对值、CD3 CD25 绝对值、CD3 CD25 (%)、CD3 HLA-DR 绝对值和CD4 γδT(%)等5个最有意义的免疫指标,其判别总正确率为76.5%;(2)与健康对照相比,CD3 CD25 (%)在AA中医证型各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P<0.05),CD3 HLA-DR (%)在肾阳虚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3)CD3 CD25 /CD3 HLA-DR 在预后不良的肾阴虚组偏高(>1),在预后较好的肾阳虚组偏低(<1),而在肾阴阳两虚组居中. 结论:(1)AA中医证型判别方程中有3个值与T细胞的活化指标CD25和HLA-DR相关,说明中医辨证分型确有其客观物质基础,同时反映出辨证分型与AA免疫学发病机制的内在联系;(2)CD3 CD25 /CD3 HLA-DR 在AA辨证分型各组中变化具有一定规律,对辨证分型及预后判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狼疮静颗粒对狼疮样小鼠外周血CD4+、CD8+及CD54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狼疮静颗粒不同剂量对自发性狼疮小鼠部分免疫调节作用机制。方法 运用狼疮静颗粒3种不同剂量,对3月龄雌性NZB/NzW F1狼疮模型小鼠进行干预治疗6周,观察其对各组小鼠CD4^ 、CD8^ 细胞及CD54表达的影响。结果 中药狼疮静不同剂量有升高模型小鼠外周血CD4^ 、CD8^ 细胞的倾向,能降低血清CD54含量,抑制血浆淋巴细胞表面及单核细胞表面CD54的高表达,其作用以中、高剂量明显。结论 狼疮静颗粒能改善和调节自发性狼疮小鼠细胞免疫功能,抑制过亢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AA患者外周血CD4 CD25 T细胞、CD4 CD25highT细胞的数量。结果:10例初治SAA患者外周血CD4 CD25 T细胞占CD4 T细胞的(6.23±1.82)%,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9.20 2.95)%(P<0.01),CD4 CD25highT细胞比例为(1.02±0.11)%,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43±0.41)%;10例造血恢复SAA患者CD4 CD25 T细胞和CD4CD25highT细胞比例分别为(8.92±1.22)%和(1.41±0.64)%,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1)。认为 CD4 CD25 、CD4 CD25highT细胞水平与SAA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7例ITP患儿和21例健康儿童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以及CD4+T淋巴细胞表面CD25、FasL和Fas的表达率。结果ITP患儿CD3、CD4、CD4/CD8比值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CD4+CD25+调节性T细胞明显减少,CD4+CD25-细胞无明显改变,CD4+FasL+增多,CD4+Fas+减少。结论儿童ITP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显著减少,破坏自身免疫耐受,在ITP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CD4+CD25+T细胞的数量以及相关因素雌激素与妊娠期高血压病子痫前期发生的关系。方法:流式细胞技术分析,测定CD4+CD25+T细胞的数量,放射免疫测定血清雌激素。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病子痫前期患者,其CD4+CD25+T细胞的数量减少,且血雌三醇水平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①CD4+CD25+T细胞数量的改变在妊娠期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的作用。②雌激素能帮助维持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益髓生血颗粒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大鼠CD4 + CD25 + 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细胞)的影响及其治疗AA的作用机制。方法:取雄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组。其中模型组连续7周隔天皮下注射苯(1 mL ? kg -1 )、取材10天前开始腹腔注射环磷酰胺(25 mL ? kg -1 ),连续3天,第4周将模型组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模型组、司坦唑醇组、益髓生血颗粒组,灌胃给药。正常组及模型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实验结束时,检测外周血WBC、RBC、HGB、PLT;制备血涂片、骨髓涂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脾组织Treg细胞Foxp3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骨髓组织Foxp3 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WBC、RBC、HGB、PLT均显著减少(P<0.01),血涂片示血细胞通透性差、白细胞减少、退化细胞增多,骨髓涂片示脂肪滴明显增加、造血细胞均明显降低、非造血细胞增多;经益髓生血颗粒组治疗后WBC、RBC、HGB、PLT均显著增加(P<0.01),血涂片及骨髓涂片显示细胞通透性好转、形态趋于正常、脂肪滴明显减少,造血细胞均明显增加,脾组织Foxp3蛋白及骨髓组织Foxp3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结论:益髓生血颗粒可上调Foxp3的因及蛋白表达,调控AA免疫功能,进而改善AA免疫环境,促进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发挥治疗AA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干预方法对海洛因依赖大鼠戒断症状及外周血CD4+CD8+、和CD4+/CD8+值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方案的优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逐日递增法建立海洛因成瘾大鼠模型,随机分为自然戒断组、美沙酮组、针刺组和穴位埋线组,正常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造模成功和干预结束后进行催促试验,比较戒断症状积分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检查外周血CD4+和CD8+细胞百分数、CD4+/CD8+值。结果:干预后美沙酮组戒断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其它各组(P0.01),而针刺组和埋线组与自然戒断组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针刺和穴位埋线可以提高外周血CD4+细胞百分数和CD4+/CD8+值,降低CD8+细胞百分数。埋线组与针刺组比较也有差异(P0.05)。而美沙酮组与自然戒断组间比较则无差异(Pp0.05)。结论:美沙酮可以很好地缓解海洛因戒断症状;穴位埋线能改善其紊乱的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婴幼儿支气管哮喘B淋巴细胞表面CD19+CD2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及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32例哮喘发作期患儿(哮喘发作组)和29例哮喘缓解期患儿(哮喘缓解组)外周血B淋巴细胞CD19+CD23+表达率和血清总IgE水平,并与23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对照。结果哮喘发作组B淋巴细胞CD19+CD23+及血清IgE水平均高于哮喘缓解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哮喘缓解组CD19+CD23+的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哮喘发作组CD19+CD23+表达率与血清IgE呈正相关(P<0.01)。结论外周血B淋巴细胞表面CD19+CD23+检测有助于婴幼儿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