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荆晶 《文教资料》2007,(7):140-142
赫尔曼.麦尔维尔的《白鲸》讲述了一个船长亚哈为追杀白鲸带领“裴德廓”号及其般员为复仇而走向共同毁灭的故事。本文拟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出发重新解读这一文本,发掘蕴涵于其中的生态警示——人类只有摈弃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行为模式,尊重其他生命,抑制自己不断增长的欲望,才能避免走向共同灭亡的生态悲剧。  相似文献   

2.
白桦派代表作家志贺直哉被誉为"小说之神"。唯一一部长篇小说《暗夜行路》被称为志贺文学的集大成者,也是他最具代表性的"调和型私小说"。这部小说将志贺直哉的精神生活由矛盾转向调和的过程完整地表现了出来。  相似文献   

3.
《暗夜行路》于大正10年1月在《改造》杂志上进行连载,中间两度中断,历经16年终于完成。大正九年,志贺直哉就完成了小说的整体框架的构思,这两次中断必然存在其合理性。本论将以志贺直哉的日记为基本考证依据,沿着时间的轨迹,考察第二次的九年中断期存在的合理性。这九年的时间既证明了志贺直哉是一个极具精神卫生的作家,又是作者为实现预定的主人公心境所必需的时间。  相似文献   

4.
《暗夜行路》描写了由于女性的性过失,给自己,特别是给别人造成的痛苦。笔者将针对《暗夜行路》的结尾部,解析影响谦作心境变迁的因素。大自然的恩泽是净化谦作心灵的内在动力,大山上两种夫妻关系样式是谦作重新认知性与道德关系的外在因素。最终经历了挣扎、执拗、净化和解脱这样一个过程,谦作完成了心灵的净化、自我的超越。  相似文献   

5.
小说《暗夜行路》是日本白桦派作家志贺直哉一生创作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以弗洛伊德的相关理论作为阅读和批评的视角,从小说文本入手,阐释主人公时任谦作在无意识深处所具有的俄狄浦斯情结,试图对小说的文学文本提出一些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生态批评是一种文学文化批评理论,20世纪70年代提出,90年代中期确立,在20世纪末成为文学理论的“显学”。作为一种新生的文学批评理论,生态批评还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面对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态危机日趋严重的现状,生态批评通过对文本的生态学分析使人们对全球的环境问题重新提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志贺直哉作为白桦派的主要代表作家,其作品多为短篇小说。他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暗夜行路》以作者本人为原型讲述了主人公时任谦作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心路历程。因此,通过志贺直哉的思想变化过程可以找到小说主人公性格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美国女作家珍·克雷赫德·乔治的经典儿童小说《狼群中的朱莉》,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生态观,表达了作者对人类掠夺自然的忧虑之情。小说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将人类与动物的和谐关系演绎得淋漓尽致,谱写了一首关于爱斯基摩女孩与狼群相互依存的自然之歌。女作家敏锐的视角和朴素的生态和谐意识,给当今如何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D.H.劳伦斯是英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恋爱中的女人>是他成熟时期创作的一部优秀作品.劳伦斯在小说中不仅揭露了工业文明造成的自然生态危机,同时也指出人类精神层次上的生态危机才是更深层次的生态危机.与此同时,劳伦斯提出了解决自然生态危机和人类精神生态危机的最好途径.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生态危机的日益严峻,生态批评成为了一种全球性的文化现象,从生态批评的视角来看,海明威的著作《老人与海》表现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一面,与此同时,也深层次蕴含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不可分割的关系。人类任何违背自然法则、妄图征服自然界的行为都是错误的,都必定要遭到自然界的无情惩罚。  相似文献   

11.
小说《暗夜行路》是日本白桦派作家志贺直哉一生创作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一经问世,即引起了评论家们的广泛关注。旨在运用弗洛伊德的"死的本能"及其相关理论,对小说主人公时任谦作进行深层的精神剖析,阐释他的内心世界。从某种意义上说,小说《暗夜行路》具有某种再现人的"死的本能"的寓言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生态批评的视角来看,云南儿童文学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主要表现为人与自然相交融的生命和谐意识,也有一些作品直面现代性生态危机,深度批判了人与自然疏离对立的现代文明,并深刻反思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由此透视出,云南儿童文学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和构建人类精神家园的终极理想,以及云南儿童文学作家所具有的自觉的生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3.
从生态批评的视角来看,云南儿童文学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主要表现为人与自然相交融的生命和谐意识,也有一些作品直面现代性生态危机,深度批判了人与自然疏离对立的现代文明,并深刻反思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由此透视出,云南儿童文学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和构建人类精神家园的终极理想,以及云南儿童文学作家所具有的自觉的生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4.
《流浪地球》是刘慈欣的佳作,该小说以地球末日灾难为背景,讲述了人类为了生存而“流浪地球”的故事。虽说是一部科幻小说,但该作品中人与人、人与生态之间的矛盾问题引人深思。本文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对小说《流浪地球》进行分析,进而剖析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建立人类社会精神与自然和谐关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本论文从当今热议的生态批评角度分析索尔·贝娄的著名作品之一《赫索格》,即运用生态批评的相关理论来分析该小说,从而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揭示自然对于人类心灵的治愈和救赎,提倡人们应该尊重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6.
《虹》以内涵丰富的彩虹意象贯穿始终,奠定了小说具有彩虹般和谐之关的基调。从生态批评的角度重读此作,能够从中解读出劳伦斯深刻而独特的生态哲学思想:《虹》对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及精神生态等方面的描写,反映了劳伦斯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深恶痛绝;对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向往;对构建和谐的两性关系的积极探讨.以及对人如何真正实现自我所进行的深入思考。“虹”始终衬托着劳伦斯对和谐之关的不懈追求,因而使其成为一部充分展示劳伦斯敏锐生态意识和深邃生态智慧的作品。  相似文献   

17.
王友华 《考试周刊》2015,(52):18-19
由简·奥斯丁的经典名作改编成的电影《傲慢与偏见》向观众展示了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英国上流社会和乡村淑女们的闲适的田园生活和社会风貌。影片通过女主角伊丽莎白机智敏锐的头脑和独特的女性视角表达了当时社会女性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理解和感受。本文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剖析女主角伊丽莎白对牧师府、罗辛斯庄园和彭伯利庄园这三处自然生态环境的女性话语权下的见解和感受。  相似文献   

18.
居景雨 《英语广场》2020,(26):23-25
生态批评起源于欧美,指的是人们在生态主义思想指导下,将生态纳入文学批评,探讨文学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通过文学理论对现实进行批判指导。本文从生态批评的角度解读玛丽·雪莱的经典作品《弗兰肯斯坦》,以挖掘深层次的生态意蕴,探索人与自然如何相处,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命运最终走向何方。  相似文献   

19.
林斤澜在他的“矮凳桥系列小说”中,自觉地表现出对女性的深切关怀。尤其是在《丫头她妈》中,批判了父权制文化将女性“他者化”的现象,表现出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构筑起女性与自然、女性与男性和谐融通的美好图景,展示出作家强烈的生态女性主义哲思。  相似文献   

20.
滕瑶 《英语广场》2020,(26):19-22
《白鲸》是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小说家赫尔曼·梅尔维尔在1851年发表的一篇海洋题材的长篇小说,小说的主人公亚哈船长为了追逐并杀死白鲸莫比·迪克,最终与白鲸同归于尽。这一矛盾冲突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对抗,而“人与自然,谁为胜者”一直都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主题。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人类的生态意识开始觉醒,生态批评理论由此出现。本文试图运用生态批评理论解读《白鲸》中的基本情节和矛盾冲突,以期挖掘作品的潜在意义,唤醒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