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针对目前油田稀油处理在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稀油安全高效处理工艺技术。为此介绍了该处理工艺(包括稀油处理总工艺、精确加药工艺、间接加热工艺和换热工艺)及其配套设备的确定。  相似文献   

2.
冀东油田老爷庙联合站建设工程工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爷庙联合站建设工程是冀东油田目前集油、气、水处理和原油储存、外输为一体的功能最全、自动化程度最高的油气处理工程,工程总投资6.53亿元。老爷庙联合站的油气分离脱水工艺、原油稳定及天然气处理工艺、污水处理工艺技术先进,装置间充分利用了原油稳定装置和天然气处理装置的热量和冷量,总能耗为558.3MJ/t.领先国内先进水平。文章详细介绍了上述工艺流程及其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3.
稠油集输处理技术及优化工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的稠油开发已形成了以注蒸汽、掺稀油等为主的开采工艺,以及井口加热、掺稀油、掺活性水等为主的集输处理技术。针对稠油的特殊性,论述了如何在满足油藏开发和生产管理要求的前提下,进一步简化掺输系统,改进推广掺热水集输技术,加强破乳剂的筛选应用,开展高效稠油脱水设备研制,完善稠油脱水处理工艺。并对如何提高系统效率,降低地面工程投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套保油田的稠油与油气处理一站辖区的原油进同一个脱水、沉降系统,因两者不配伍,导致油气处理一站脱水器电场破坏,出口含水高达10%,严重影响外输质量。通过室内试验研究,按照优化简化的原则,利用现有设施和工艺管道,确定处理工艺技术,使套保原油处理系统具有独立性,经过喷淋、水洗、沉降、循环加热,使油气处理一站脱水、沉降系统能够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5.
超稠油掺稀油采出液脱水工艺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轮西油田采出液的性质 (1)掺稀超稠油采出液和稀油的原油物性。了解超稠油和稀油的性质对合理选择破乳剂和选择合理有效的处理工艺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依据现场条件选用较近的稀油用于轮西超稠油掺稀油开采,稀油选用轮2站稀油和东河塘外输稀油,稠稀比为1:0.7、1:1.0、1:2.0。由原油物性分析结果可知:按照稠稀比为1:0.7掺稀后的轮西超稠油的采出混合液为重质含硫稠油。  相似文献   

6.
大庆外围油田的特点是地区分散,产能低,原油物性各异。为了经济合理地确定集油方式,达到不加热或少加热的目的,对原油进行流变性研究和准确地计算油气混输管道压降显得尤为重要。以榆树林油田原油(相当于萨中原油)和升南油田原油(高凝高粘原油)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室内试验和现场掺常温水生产性试验,并应用国外几种常用的混输原油压降计算公式进行筛选、修正得出,对于低产液低油气比油田掺常温水集油,采用宾汉姆液体压降公式进行计算或修正。不但使计算形式简化,而且计算结果与生产管道的实际压降值比较接近,其平均误差为13.3%,并在管输压降计算的误差范围内。  相似文献   

7.
为了做好含硫化氢井的生产、安全防护工作,胜利油田河口采油厂从硫化氢的检测、油井管柱防腐技术、脱硫开采工艺等多方面开展研究。现场利用醋酸铅检测法测定天然气中硫化氢含量,安装了监测报警设备。优选出了油井管柱防腐技术,形成了单井油气开采、油气分离、天然气脱硫外输销售的安全防护集成技术,取得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8.
高凝油集输及其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阳油田高凝油集输采用二级布站,充分利用地层能量,提高油井回压.实现油气密闭混输的办法。油气集辅半径l~3.5km,井口回压1.0~1.2MPa。集输混程主要有:原油凝固点大于45℃的油井.大部分采用水力活塞泵采油集输,其动力液来自本区块自产的高凝油;闭式热水循环集输工艺,其循环介质采用热污水,闭式循环自成体系,介质入井压力低,这种流程既可提高污水利用率,又可节能,对低产的边远井可随时掺水输送;投球输送工艺.适用常温运行,当原油凝固点为28~36℃,气油叱大干40m^3/t时,可采用此集输流程,但流程较复杂。油气处理工艺,沈阳油田采用一级油.气、水三相分离与加热,二级热化学脱水。高凝油稳定工艺,采用微正压闪蒸工艺,原油稳定深度控制在C5组分拔出量不超过稳定前原油中C6组分总量的5%;天然气处理采用二甘醇吸收脱水工艺.可进一步提高天然气干度;轻烃回收装置采用氨为冷冻剂,配以膨胀机和分离机,能回收100%轻质油和50%的液化气。  相似文献   

9.
套保油田的稠油与油气处理一站辖区的原油进同一个脱水、沉降系统,因两者不配伍,导致油气处理一站脱水器电场破坏,出口含水高达10%,严重影响外输质量.通过室内试验研究,按照优化简化的原则,利用现有设施和工艺管道,确定处理工艺技术,使套保原油处理系统具有独立性,经过喷淋、水洗、沉降、循环加热,使油气处理一站脱水、沉降系统能够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10.
中七联1982年9月投产,是大庆油田第一座密闭式油气储运联合站,改造前原油处理系统工艺是老三段工艺,水、聚驱不分,能耗高、效率低,吨油处理能耗成本约为5.34元。中七联合站改造工程完工投运后,各项指标均达到了设计要求,系统运行平稳,安全性能有显著提高,现场操作简便;工程投运后原油处理系统、供电系统及天然气处理系统运行成本大幅下降,改造后吨油处理能耗成本为3.3元;该项工程施工质量好、效率高、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高含水原油旋流预脱水及污水除油试验与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处理含水率≥ 90 %的高含水原油 ,将两级液 液旋流器串接 ,在东辛采油厂辛二接转站进行了旋流预脱水和污水除油一体化现场试验。通过改进旋流器结构和优化试验参数 ,在处理量为 4~ 6m3/h的小型改进装置上初步达到了预期目标。随后开展了一体化工艺的工程应用及配套研究 ,通过在辛二接转站一期和二期示范工程的实施 ,最终实现了中石油集团公司提出的技术攻关目标 :两级旋流器处理后的原油含水率≤ 30 % ;污水含油≤ 30mg/L  相似文献   

12.
A simple method of calculating the optimum composition of oil and gas condensate feedstock with the easily determined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its components and standardized performance properties of petroleum products is examined.Translated from Khimiya i Tekhnologiya Topliv i Masel, No. 1, pp. 37 – 39, January – February, 2005.  相似文献   

13.
随着海洋石油的快速发展,一些伴生气产量少、原油黏度高的油田相继发现,原油发动机作为中国海上油田的主电站逐渐开始使用。着重对原油发动机作为主电站需要考虑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探讨,为今后原油发动机电站的选择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SCL-1污水处理剂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考虑污水处理剂与聚丙烯酰胺配伍性的基础上,通过分子改性研制出了一种适用于油田注聚区采出液处理的非离子药剂SCL-1。室内研究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剂对孤四联注聚合物区采出液具有优良的综合处理能力,而且该药剂能改善污水水质,从而可有效缓解污水对聚丙烯酰胺溶液的降粘作用。  相似文献   

15.
稠油吞吐井注烟道气提高采收率技术试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针对锦州采油厂稠油吞吐效果逐渐变差、经济效益逐年下降的严峻形势,开展了烟道气与蒸汽混注吞吐试验。介绍了该技术的机理,重点阐述了现场试验情况、试验效果、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从试验效果看,该技术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热处理技术是改善含蜡原油低温流动性的一种主要方法,以BH油田含蜡原油为例,通过一系列热处理试验对含蜡原油进行了流变性能研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理论分析,并结合现场应用情况验证了试验结论的正确性。分析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热处理效果的主要因素,中温段(50~60℃)的热处理会对含蜡原油的凝点产生恶化效果;高温段(70~95℃)的热处理可以大幅降低含蜡原油的凝点。冷却速度对含蜡原油热处理效果的影响至关重要,当冷却速度较小(0.5~1.0℃/min)时,油样热处理效果较好;冷却速度太快(1.2~1.5%/min),将使热处理效果变差。剪切速率对热处理效果有一定影响,通常在较低速率的剪切作用下,原油热处理效果较好,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原油热处理效果变差。热处理后油样的稳定性对热处理效果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7.
石油储备是我国的当务之急,全方位地深入探讨很有必要。详细分析了我国建立石油储备的必要性,并给出了建立石油储备的有效途径,同时对石油储备系统工程的建立也提出了一些初步建议,这对促进我国石油储备的建立具有一定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苏北盆地金湖凹陷油气运移与聚集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金湖凹陷烃源岩及已发现的油藏原油物性的纵横向变化规律,总结出不同地质环境下的油气运移方式及油气聚集的规律。研究得出金湖凹陷地面原油物性变化能很好地反映油气运移的方向,运移系数可以反映油气侧向、垂向运移的程度,定量地得出主要运移方式。  相似文献   

19.
赵江  周德春 《润滑油》2000,15(1):13-21
对涠洲原油、西江原油、卡宾达原油、来纳斯原油、白虎原油等非大庆原油的减压侧线,利用酮苯脱蜡、溶剂精制白土补充精制的“老三套”工艺汉程,生产润滑油基础油其质量符合MVI指标要求。采用上述非大庆油生产的MVI基础油,可以调制出L-NL、L-HM液压油,L-DAB100、150往复式压缩机油,100、150中负荷工业齿轮油,85W/90G-3车辆齿轮油,N46Ⅱ型透平油及L-TSA化机油,CC30、C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