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细胞因子与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椎间盘退行性变过程中,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IL-1、TNF-α可以诱导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高水平表达,抑制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s)的合成,从两方面加重椎间盘退行性变。相反,IL-6则促进TIMPs合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bFGF有协同作用,在椎间盘退行性变早期,促进软骨细胞Ⅱ型胶原和蛋白多糖的合成,可使早期椎间盘退行性变程度减轻;但在椎间盘退行性变的晚期,由于成纤维细胞数量增加,受TGF-βl与bFGF刺激产生大量Ⅰ、Ⅲ型胶原,从而加重了椎间盘退行性变。此外,细胞因子与椎间盘内外炎症反应关系密切。IL-1、IL-6、IL-8和TNF-α等炎性细胞因子具有明显的致痛觉过敏作用,它们极有可能参与盘源性腰腿痛和神经根痛的发生过程。IL-l的刺激还可能是脊神经根失能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肝病发展过程中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检测105例慢性肝病患者和32例正常对照组血清IL-6、IL-8、IL-10、TNF-α的水平.结果:各组慢性肝病患者血清IL-6、IL-8、TNF-α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血清IL-10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肝病患者各组间细胞因子水平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细胞因子IL-6、IL-8、IL-10和TNF-α在肝病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联合检测其水平的变化对探讨慢性肝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异种骨移植局部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探索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对这些免疫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将复合了TGF-β的牛松质骨骨粒或单纯牛松质骨骨粒植入小鼠股部肌肉内,于植入后第4,7,14及21天取材检测。结果:在异种骨移植标本中多种细胞成份可表达I-L1α、IL-6及TNF-αmRNA和蛋白质。复合TGFβ的骨移植局部IL1-α、IL-6和TNF-α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单纯异种骨移植(P<0.01)。结论:在异种骨移植局部,多种细胞可以表达IL-1α、IL-6及TNF-αmRNA和蛋白质,且这种表达受到TGF-β的调节。  相似文献   

4.
几丁糖对不同来源成纤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目的 观察几丁糖对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来源的成纤维细胞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白细胞介素8(IL-8)的影响,探讨几丁糖对异常瘢痕成纤维细胞生物学活性的作用。方法 以瘢痕疙瘩及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为研究对象,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为对照,用组织块法进行不同标本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用定量酶联检测试剂盒测定TGF-β1、bFGF、IL-8等。结果 几丁糖对不同来源成纤维细胞分泌TGF-β1、bFGF、IL-8的能力作用不同。不同含量几丁糖作用后,TGF-β1、bFGF分泌量逐渐减少,IL-8分泌量逐渐增加。无几丁糖和相同含量下,TGF-β1、bFGF分泌量,瘢痕疙瘩组与增生性瘢痕组无显著差别(t=0.7,P&;gt;0.05),两组与正常皮肤组差别显著(t=2.8,P&;lt;0.05),3组的减少率无显著差异(t=0.5,P&;gt;0.05)。IL-8的分泌量,无几丁糖时3组无显著差异(t=1.2,P&;gt;0.05);不同含量几丁糖作用下,IL-8分泌量逐渐增加率无显著差异(t=0.8,P&;gt;0.05)。结论 几丁糖可抑制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分泌TGF-β1、bFGF,促进其分泌IL-8,进而调节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增殖、合成及分泌胶原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在众多的细胞因子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i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i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等作为外周炎症反应的介质而周知,也可在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合成和释放,TNF-α则在初发脊髓损伤后二次损伤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1]。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病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在酒精性肝病中的作用。方法 60例酒精性肝病患者按酒精性脂肪肝(n=20)、酒精性肝炎(n=20)和酒精性肝硬化(n=20)分为3组。采用ELISA法检测20例健康对照组和60例各类酒精性肝病患者血清中TGF-β、IL-6和IL-8水平。结果血清TGF-β、IL-6和IL-8水平随着肝脏病变程度加重而递增,酒精性脂肪肝组、酒精性肝炎组和酒精性肝硬化组3项指标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其中以酒精性肝硬化组3项指标水平为最高。结论 TGF-β、IL-6和IL-8在酒精性肝病中具有重要作用,酒精性肝病患者血清TGF-β、IL-6和IL-8水平的检测可作为酒精性肝病病情监测和预后判断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患儿血浆白细胞介素-11(IL-1)、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对177例入住PICU的重症肺炎患儿,20例健康体检儿童血浆IL-1、IL-6、IL-8、TNF-α水平进行检测。【结果】重症肺炎患儿组血浆IL-1、IL-6、IL-8、TNF-α水平高于健康体检儿童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重症肺炎患儿血浆IL-1、IL-6、IL-8、TNF-α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15(IL-15)、生长转化因子β1(TGF-β1)的表达情况及阿司匹林对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5和TGF-β1的影响。方法应用ELISA反应体系分别检测AD患者使用阿司匹林前后及对照组脑脊液中的IL-6、IL-15、TGF-β1和TNF-α表达的水平。结果①AD患者IL-15、TGF-β1表达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②阿司匹林可以降低脑脊液中IL-6、IL-15、TGF-β1、TNF-α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IL-15、TGF-β1参与AD疾病的发生过程;阿司匹林可能通过抑制炎性细胞因子分泌而对AD患者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严重创伤患者血清IL-6、IL-8和TNF—α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细胞因子严重创伤后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方法45例严重创伤患者入选(创伤组),分别在入院的第1、3、5、10、15天动态检测TNF—α、IL-6和IL-8的水平。并选取2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健康对照组)。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创伤组患者损伤后当天血清IL-6、IL-8和TNF-α浓度较健康对照组均显著升高。IL-6在损伤后当日即升高,在第3~5天达到高峰后开始逐渐下降。IL-8在损伤后第1天仅呈轻度升高,第3~5天达到高峰后开始逐渐下降。TNF-α在损伤后第1天即升高,第3~5天后即逐渐恢复到基础水平。结论动态观察严重创伤患者细胞因子活性的变化有助于病情的评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苦参素对慢性乙型肝炎血清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的影响作用。方法 采用ELISA法对苦参素治疗前、治疗3月后的轻度慢性肝炎、中度慢性肝炎、重度慢性肝炎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TNF-α、IL-6、IL-8活性进行测定,并设立对照组。结果 苦参素对血清TNF-α、IL-6、IL-8有明显抑制作用,各组治疗前、后及组间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在慢性乙型肝炎中苦参素具有调节细胞因子、减轻肝脏免疫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对大鼠海马区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与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各组用微量注射泵海马内注射法制造动物损伤模型。3周后: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各组大鼠海马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CTGF表达;通过Westernblot检测大鼠海马TGF-β1、CTGF以及炎症因子IL-1β和TNF-α表达并进行蛋白半定量分析。结果在AGE-BSA组大鼠的大脑海马区神经元内TGF-β1、CTGF着色呈棕黄色,颜色灰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AGE-BSA组TGF-β1、CTGF、IL-1β和TNF-α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与AGE-BSA组比较,RAGE中和抗体组TGF-β1、CTGF、IL-1β和TNF-α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糖基化终末产物通过与其受体(RAGE)结合促进TGF-β1的表达上调,进而导致海马区神经元内CTGF的高表达,而且可以造成炎症因子IL-1β和TNF-α表达增多。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癫痫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癫痫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56例原发性癫痫患儿治疗前及抗癫痫治疗3个月后血清IL-2、IL-6及TNF-α水平;对照组为同期30例健康查体儿童,年龄及性别与实验组匹配.一次性测定上述指标。结果:癫痫患儿治疗前血清IL-2、IL-6及TNF-α水平明显高于时照组(P〈0.01);治疗后血清IL-2、IL-6及TNF-α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结论:癫痫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临床药物治疗时细胞因子水平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典型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血清炎症相关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IL-6、IL-8、IL-10]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50例费城染色体(Ph)阴性(Ph-)的初诊MPN患者[MPN组,其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16例、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ncer,PHC)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TNF-α、IL-6、IL-8和sIL-2R的含量;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因子变化及其预后的关系,并设正常对照组。结果PHC患者血清中TNF-α、IL-6、IL-8和sIL-2R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临床Ⅲ期患者血清TNF-α和sIL-2R含量明显高于Ⅰ期(P〈0.01);肿瘤根治术后血清中TNF-α、IL-6、IL-8和sIL-2R含量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P〈0.01)。随着肝脏损伤程度的加重,血清中的TNF-α、IL-6、IL-8和sIL-2R含量随之增加。PHC患者在治疗前血清中sIL-2R和TNT-α水平明显地高于对照组(P〈0.01),经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提示检测PHC患者血清中TNF-α、IL-6、IL-8和sIL-2R含量,对了解PHC患者体内免疫状态、临床诊断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患者血清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6例经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在术前及术后2、4、8、12周分别抽取静脉血,用ELISA法检测其IL-18、TNF-α、TGF-β1、HGF水平。结果从术前到术后12周IL-18、TNF-α、TGF-β1呈下降趋势,而HGF呈现上升趋势,在不同时间段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血清IL-18、TNF-α、TGF-β1、HGF检测对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的效果评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醋酸纤维素/聚乙烯基亚胺(CA/PEI)膜在吸附血清胆红素同时对慢性肝病患者部分细胞因子、免疫球蛋白、补体的影响。方法应用CA/PEI膜吸附30例黄疸患者血清,ELISA法测定吸附前后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补体-3(C3)和补体-4(C4)含量。结果吸附后IL-6、TNF-α和TGF-β1下降(P〈0.05),IL-10无明显变化;免疫球蛋白和补体亦无变化。结论:CA/PEI膜在去黄同时可对肝病进展相关的一些血液成分有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白细胞介素(IL)1、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人转化生长因子(TGF)-β1、一氧化氮(NO)在颈椎病的表达及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2月至2013年3月江苏省沭阳县人民医院治疗的96例颈椎病患者,根据MRI结果将患者分为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组(48例)和颈椎间盘突出组(48例),选取同期治疗的颈椎外伤患者48例为对照组。对3组患者IL-1、IL-10、IL-6、TNF-α、TGF-β1、NO在颈椎病的表达、与JOA评分关系和与膝跳反射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椎间盘突出组6项检测水平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重度患者的6项检测结果明显高于中度和轻度患者(P<0.05);膝跳反射亢进患者的6项检测明显高于膝跳反射正常患者(P<0.05)。结论IL-1、IL-6、TNF-α、TGF-β1和NO可有效显示颈椎病的严重程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雌激素缺乏致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对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众所用知,雌激素有助于维持骨量,由于绝经所导致的雌激素水平的降低引起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这种变化对骨代谢的影响正成为一个很热门的研究课题。雌激素缺乏对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β(interleukin-6,IL-6)水平、RAICKL和骨保护素(osteoprotegrin,OPG)、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等细胞因子产生影响,这些细胞因子变化对破骨细胞功能、骨吸放中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姜丽霞 《检验医学》2006,21(1):88-88
急性感染性腹泻是儿科常见病,发病机制不明了。鉴于白细胞介素(IL)-1、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感染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我们观察了细菌性和病毒性腹泻患儿IL-1、IL-6、IL-8和TNF—α水平的变化,以探讨细胞因子在感染性腹泻中的作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20.
几丁糖对不同来源成纤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几丁糖对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来源的成纤维细胞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白细胞介素8(IL-8)的影响,探讨几丁糖对异常瘢痕成纤维细胞生物学活性的作用。方法以瘢痕疙瘩及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为研究对象,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为对照,用组织块法进行不同标本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用定量酶联检测试剂盒测定TGF-β1、bFGF、IL-8等。结果几丁糖对不同来源成纤维细胞分泌TGF-β1、bFGF、IL-8的能力作用不同。不同含量几丁糖作用后,TGF-β1、bFGF分泌量逐渐减少,IL-8分泌量逐渐增加。无几丁糖和相同含量下,TGF-β1、bFGF分泌量,瘢痕疙瘩组与增生性瘢痕组无显著差别(t=0.7,Р>0.05),两组与正常皮肤组差别显著(t=2.8,Р<0.05),3组的减少率无显著差异(t=0.5,Р>0.05)。IL-8的分泌量,无几丁糖时3组无显著差异(t=1.2,Р>0.05);不同含量几丁糖作用下,IL-8分泌量逐渐增加率无显著差异(t=0.8,Р>0.05)。结论几丁糖可抑制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分泌TGF-β1、bFGF,促进其分泌IL-8,进而调节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增殖、合成及分泌胶原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