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制抗结核的新型疫苗(DC疫苗)。方法:无菌分离C57BL/6小鼠骨髓细胞,以rGM-CSF及rIL-4诱导分化获得树突状细胞(DC),以pEGHsp65融合质粒转染DC,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检测转染率,继以电镜鉴定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分析组合性表面分子表达、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体外刺激T细胞增殖的功能。将制备的DC疫苗静脉接种正常同系小鼠,分别取各脏器冰冻切片后荧光显微镜观察;取小鼠静脉血用ELISA法检测IL-12及IFN-γ的表达量。结果:24 h DC转染率约20%,电镜可见细胞呈典型毛刺状突起,流式细胞分析表明转染后的DC表面MHCⅡ、33D1的表达量均呈显著增高。MLR显示,pEGHsp65转染DC组与pEG-FP-C1转染DC组及空白DC组比较呈统计学增高。脏器冰冻切片显示,接种pEGHsp65转染DC小鼠组及pEG-FP-C1转染DC小鼠组与未转染DC组比较,在各脏器分布中,以脾脏分布显著增高。其余脏器分布无显著差别。pEGHsp65转染DC小鼠组IL-12及IFN-γ表达量显著高于pEGFP-C1转染DC小鼠组及未转染DC小鼠组,P<0.05,未转染DC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IL-12及IFN-γ表达量也有统计学增高,P<0.05。结论:pEGHsp65制备的DC疫苗具有成熟表型及功能,能够刺激小鼠IFN-γ及IL-12分泌增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因子-1(SOCS1)基因腺病毒转染对未成熟的树突状细胞(DC)的成熟及细胞因子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构建SOCS1腺病毒并PCR鉴定,感染体外分离、培养的小鼠骨髓DC(阳性转染组),Western blot法检测SOCS1的表达,以阴性转染组(转染Ad-GFP)及空白对照组(未经病毒转染)为对照,采用脂多糖(LPS)刺激诱导各组DC成熟,通过流式细胞术测定LPS刺激前后各组DC表面CD40及CD80的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0及IL-12的分泌水平。结果成功构建并鉴定转染腺病毒,感染DC后,阳性转染组SOCS1蛋白表达水平较阴性转染组及空白对照组显著增高。LPS刺激后,阳性转染组CD40及CD80的表达较阴性转染组及空白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IL-12分泌水平明显较低(P<0.05),而IL-10分泌水平显著增高(P<0.05)。结论通过腺病毒转染使SOCS1在DC中过度表达,不仅能有效抑制DC的成熟,还能抑制LPS介导的DC分泌细胞因子IL-12,并诱导抑制性细胞因子IL-10的分泌。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观察半乳凝集素-9( Galectin-9)在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模型中的作用,探讨其在诱导肝移植免疫耐受巾的机制.方法 建立Lewis到BN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n=30),受体分为3组,每组10只.转染组于肝移植冷缺血期经门静脉转染重组galectin-9腺病毒质粒2 ml,空质粒组灌注2 ml空腺病毒载体,对照组灌注2ml生理盐水.术后7d各组处死5只大鼠,余观察生存率,采用Banff分级观察移植物排斥程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查肝组织Galectin-9、T-bet、RORγt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IFN-γ及IL-17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术后7d转染组Banff评分Ⅰ~Ⅱ级,空质粒组及对照组为Ⅲ级;转染组、空质粒组及对照组Galectin-9 mRNA水平依次为(1.14±0.05)、(0.46±0.03)、(0.49±0.07),转染组Galectin-9 mRNA水平较其余2组明显增加(P<0.05).转染组、空质粒组及对照组T-bet及RORγt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27±0.07)、(1.26±0.12)、(1.31±0.08)和(0.57±0.13)、(1.57±0.09)、(1.58±0.07),转染组T-bet及RORγt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其余2组(P<0.05);转染组、空质粒组及对照组IFN-γ及IL-17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39±0.06)、(1.28±0.11)、(1.47±0.05)和(0.64±0.07)、(1.52±0.05)、(1.67±0.04),转染组IFN-γ及IL-17蛋白表达水平低于空质粒组及对照组(P<0.05).结论 Galectin-9通过清除Th1/Th17细胞诱导肝移植免疫耐受形成.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探讨经白介素-12(IL-12)基因修饰体外诱导的树突状细胞(DC)后激活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免疫杀伤喉癌细胞的效能。【方法】应用pAdEasy腺病毒表达载体系统构建重组IL-12腺病毒载体;体外诱导分化喉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的DC;用IL-12基因转染喉癌抗原致敏的DC,流式细胞仪分析DC表型的变化; ELASA法检测转染组DC分泌IL-12的水平及其刺激的T细胞分IFN-γ因子的水平; MTT法检测DC刺激的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及CTL特异性杀伤喉癌细胞的效能;统计学分析比较转染组与未转染组间的差异。【结果】成功构建IL-12重组腺病毒颗粒。经Ad-12转染的DC后能高表达成熟表面分子标志CD83,CD86,分别为 (60.2±1.8%), (88.9±2.1%)转染后DC疫苗的 IL-12的分泌水平、刺激同源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及其分泌IFN-γ的水平、诱导细胞毒T 淋巴细胞(CTL)对喉鳞癌细胞Hep-2的免疫杀伤能力明显高于未转染组(P<0.05)。【结论】经IL-12基因修饰的喉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的DC后其能促进DC成熟,提高其抗原提呈能力,有效的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诱导CTL特异性抗喉癌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NBD多肽预处理的供体源性树突状细胞(DC)在诱导心脏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供体源性BALB/c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并以NBD多肽预处理(NBD多肽-DC,在小鼠心脏移植前7 d,将NBD多肽.DC输至受者C57BL/6小鼠体内.应用Cu-T建立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观察心脏移植物存活时间,病理分析检测排斥反应程度.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测定受者脾脏T细胞对供者同种抗原的反应性,并用ELISA方法测定受者血清Thl型细胞因子(IFN-γ和IL-12)和Th2型细胞因子(IL-4和IL-10)水平的变化.结果 NBD多肽-DC可使移植心脏存活天数延长至(21.83±3.54)d,较PBS对照组的(6.66±1.21)d明显延长(P<0.01),降低排斥反应病理分级(Stanford 1~2级),能诱导受者脾脏T细胞的抗原特异性低反应性,使受者小鼠血清INF-γ和IL-12水平显著降低(P<0.01).而IL-4和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 NBD多肽预处理的供体源性DC能够诱导针对移植供者产生的特异性免疫耐受现象,其机制可能与诱导受者T细胞的抗原特异性低反应性及Th1/Th2免疫偏移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半乳凝集素-9(Galectin-9)在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模型中的作用,探讨其在诱导肝移植免疫耐受中的机制。方法建立Lewis到BN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n=30),受体分为3组,每组10只。转染组于肝移植冷缺血期经门静脉转染重组galectin-9腺病毒质粒2 ml,空质粒组灌注2 ml空腺病毒载体,对照组灌注2 ml生理盐水。术后7 d各组处死5只大鼠,余观察生存率,采用Banff分级观察移植物排斥程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查肝组织Galectin-9、T-bet、RORγt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IFN-γ及IL-17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术后7 d转染组Banff评分Ⅰ~Ⅱ级,空质粒组及对照组为Ⅲ级;转染组、空质粒组及对照组Galectin-9 mRNA水平依次为(1.14±0.05)、(0.46±0.03)、(0.49±0.07),转染组Galectin-9 mRNA水平较其余2组明显增加(P<0.05)。转染组、空质粒组及对照组T-bet及RORγt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27±0.07)、(1.26±0.12)、(1.31±0.08)和(0.57±0.13)、(1.57±0.09)、(1.58±0.07),转染组T-bet及RORγt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其余2组(P<0.05);转染组、空质粒组及对照组IFN-γ及IL-17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39±0.06)、(1.28±0.11)、(1.47±0.05)和(0.64±0.07)、(1.52±0.05)、(1.67±0.04),转染组IFN-γ及IL-17蛋白表达水平低于空质粒组及对照组(P<0.05)。结论 Galectin-9通过清除Th1/Th17细胞诱导肝移植免疫耐受形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联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动员供体小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对其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根据对供体C57BL/6小鼠动员方案不同分为4组,G-CSF组(250 μg/kg,连用4 d),G-CSF(250 μg/kg,共4 d) 甲泼尼龙组(100 mg/kg,第3天),G-CSF(250 μg/kg,共4 d) 甲泼尼龙(100 mg/kg,第3天) 环孢素A组(100 mg/kg,第3天)和PBS对照组.观测动员后供体小鼠T淋巴细胞对BALB/c小鼠脾细胞的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ELISA法测定供体鼠脾细胞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IFN-γ、IL-4、TGF-β1的水平,RT-PCR半定量测定IFN-γ、IL-4的mRNA水平.结果:3个实验组MLR刺激效率分别为42%、21%和39%,与PBS对照组的68%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实验组与PBS对照组相比,培养上清中IFN-γ表达明显减低,IL-4、TGF-β1明显增高(P<0.01),而各实验组之间无显著差异;RT-PCR半定量测定发现IFN-γ mRNA表达明显减低,IL-4明显增高(P<0.01).结论:G-CSF联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动员供体小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可降低其T淋巴细胞异基因反应性,改变其细胞因子分泌类型,可能易于诱导受体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8.
Tan G  Wang ZY  Yin S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4):943-946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23(IL-23)基因转染的树突状细胞(DC)负载凋亡癌细胞抗原后诱导的免疫应答对小鼠胰腺癌的治疗作用。方法 克隆并构建IL-23基因真核双表达载体,转染DC后检测其表型及自分泌IL-23和IL-12的能力;观察各组脾脏T淋巴细胞γ干扰素(IFN-γ)和IL4的分泌量以及DC诱导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对胰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转染DC并负载肿瘤抗原后制备成疫苗对小鼠抗肿瘤的免疫保护作用和肿瘤抑制作用。结果基因测序证实IL-23基因克隆及双表达载体构建成功,转染后DC对共刺激分子MHC-Ⅰ和MHC-Ⅱ的表达增强;DC自分泌IL-23和IL-12的能力显著增强。DC介导的免疫应答促进了IFN-γ生成型Th1细胞的产生,IL-23转染组每24hIFN-γ的分泌(最高为535pg/ml/10^6)与其他各组比较(对照组每24h为60pg/ml/10^6),P〈0.01;转染的DC疫苗在体内诱导出高水平的CTL活性(P〈0.05)。接种IL-23修饰DC疫苗后小鼠的免疫防御能力显著增强;对肿瘤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治疗组荷瘤鼠生存期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IL-23使DC抗原递呈能力更强,IL-23修饰DC疫苗可强化宿主针对特异肿瘤的CTL免疫应答,使宿主不仅产生防御性免疫反应而且增强自动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T-bet基因修饰树突细胞(DC)用作哮喘治疗策略的可行性和机制.方法 将从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诱导培养获得的DC分2组,分别以腺病毒载体介导的方法 转染T-bet基因和β-半乳糖苷酶(LacZ)基因,另设空白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组DC培养液中干扰素γ(IFN-γ)水平.以卵清蛋白(OVA)腹腔注射致敏(第1、15天)和雾化吸入激发(第29~31天)方法 制备哮喘小鼠模型和哮喘再激发模型(第45~47天雾化吸入OVA),分别用于气道炎症阻抑试验和气道炎症逆转试验,各设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激发或再次激发前静脉注射T-bet基因修饰DC组(T-bet组)和静脉注射LacZ基因修饰DC组(LacZ组),每组8只小鼠.阻抑和逆转试验小鼠分别于建模第37和49天处死,ELISA检测血浆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取肺脏行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转染T-bet基因组DC培养液中IFN-γ水平(ng/m1)为15.24±4.75,明显高于转染LacZ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为3.08±0.61、2.35±0.41,均P<0.01).气道炎症阻抑和逆转试验中,T-bet组小鼠血浆IFN-γ水平(pg/ml)分别为130.2±10.5、145.7±16.7,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25.0±6.5、24.6±5.9,均P<0.01)、模型对照组(分别为20.7±4.5、16.5±7.0,均P<0.01)和LacZ组(分别为17.6±7.0、24.2±9.0,均P<0.01),而IL-4水平均低于模型对照组和LacZ组(均P<0.01).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T-bet组小鼠气道炎症表现明显轻于模型对照组和LacZ组.结论 以T-bet基因修饰DC为基础的哮喘治疗策略是可行的,其机制可能与T-bet基因修饰可提高DC的IFN-γ表达水平从而在抗原呈递水平干预辅助性T细胞的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抗凋亡蛋白HAX-1对MRL/lpr狼疮鼠狼疮活动性的影响.方法 重组腺病毒AdHAX-1经腹腔注射MRL/lpr小鼠,每周2次,连续注射4周.分别在注射前、注射2周后及4周后检测小鼠血清中抗核抗体(ANA)、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并检测注射前及注射后外周血的白细胞计数及尿蛋白水平;经RNAi使HAX-1表达下调后,观察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以及IFN-γ的分泌水平.结果 HAX-1可使MRL/lpr小鼠的尿蛋白以及抗dsDNA抗体、ANA、抗组蛋白抗体、CIC明显升高,且产生IFN-γ水平升高,除抗组蛋白抗体及CIC外,其余指标与磷酸盐缓冲液对照组(PBS组)及对照腺病毒组(AdEGFP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组腺病毒组(AdHax-1组)小鼠肾小球内免疫复合物沉积强度明显较强且阳性肾小球数目较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dHax-1组肾小球的平均病变积分达1.50±0.34,与对照组(PBS组:0.67±0.14;AdEGFP组:0.81±0.2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pGenesil-HAX-1可使淋巴细胞的增殖率明显降低(P<0.05),IFN-γ分泌水平明显下降(P<0.01).结论 HAX-1是调节系统性红斑狼疮淋巴细胞凋亡的一个重要因素,重组AdHAX-1可使MRL/lpr小鼠狼疮样症状加重,下调HAX-1表达可使病情减轻.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补肾解毒中药参仙乙肝灵联合乙肝表面抗原(HBsAg)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DC/HBsAg)诱导乙肝病毒(HBV)转基因小鼠的免疫应答及其对肝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 HBV转基因(Tg)小鼠尾静脉注射DC/HBsAg免疫,使用参仙乙肝灵灌胃给药,共4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HBV Tg小鼠脾脏T细胞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分泌水平及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值;采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HBV Tg小鼠脾脏HBsAg特异性T淋巴细胞体外杀伤活性;采用ELISA检测HBV Tg小鼠血清HBsAg表达情况。【结果】联合治疗能显著增加小鼠脾脏T细胞内细胞因子IL-2、 IFN-γ水平(P<0.05或P<0.01),增加HBV Tg小鼠脾脏HBsAg特异性T淋巴细胞杀伤活性(P<0.05或P<0.01),增加HBsAg表达抑制率(P<0.05或P<0.01),作用均优于DC/HBsAg免疫给药,并能明显减少肝细胞损伤。【结论】参仙乙肝灵对DC/HBsAg诱导HBV Tg小鼠免疫应答具有一定的提升作用;同时能够减轻肝脏损害,在IFN-γ的抗HBV活性不受影响情况下,使HBV清除过程独立于肝脏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12.
背景:DC可通过产生吲哚胺-2 ,3-双加氧酶(IDO),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诱导免疫耐受。因此,上调DC细胞的IDO表达可能成为诱导移植后免疫耐受的新策略。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不同浓度γ干扰素(IFN-γ)作用下大鼠脾脏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中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及IDO对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应用细胞因子体外诱导培养大鼠脾脏来源DC,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大鼠DC特异性分子OX62和表面分子CD80、CD86的表达。分别用不同浓度(0、100、300、500U/ml)的IFN-γ诱导作用DC后,Real-time PCR测定DC中IDO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DC中IDO蛋白在DC中的表达水平。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不同浓度IFN-γ诱导后的DC对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体外诱导培养的DC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具有典型的树枝状突起。OX62表达率达到80%以上,CD80、CD86的阳性表达也在80%左右;DC的IDO 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随着IFN-γ作用浓度的增大逐渐增大,不同浓度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IFN-γ作用后DC与对照组比较,T淋巴细胞的增殖率显著降低(P<0.05);且随着IFN-γ作用浓度的增大T淋巴细胞的增殖率逐渐降低,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的培养黏附法体外成功地获得了纯度较高的大鼠脾脏来源的DC;IFN-γ可以诱导大鼠脾脏来源DC表面活性IDO的表达增加,减弱脾脏DC对同种T细胞增殖的刺激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研究千佛菌对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小鼠外周血Th1、Th2型细胞因子(IFN-γ、IL-10)水平及IFN-γ/IL-10比值的影响,探讨千佛菌对衰老机体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衰老模型组、千佛菌大剂量组、千佛菌小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均腹腔注射D-半乳糖制备衰老模型.千佛菌大、小剂量组分别以100%和50%药液0.4 mL/只/日灌胃,其余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测定血清中IFN-γ、IL-10含量并计算IFN-γ/IL-10比值,测定脾脏及胸腺指数.结果 模型组小鼠血清IFN-γ、IFN-γ/IL-10比值、脾脏及胸腺指数均明显降低,IL-10水平显著升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显著(P<0.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千佛菌大、小剂量组IFN-γ、脾脏及胸腺指数均明显升高,而IL-10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01,P <0.05),IFNγ/IL-10比值恢复;千佛菌大、小剂量组间IFN-γ、IL-10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千佛菌对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小鼠Th1、型细胞因子IFN-γ水平及IFN-γ/IL-10比值具有升高作用,可使血清中Th2型细胞因子IL-10降低,并能够显著增加小鼠的脾脏及胸腺指数,对D-半乳糖导致衰老的Th1/Th2免疫失衡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能使之趋向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黑色素瘤抗原-1(MAGE-1)对特异性抗肝癌免疫应答反应的影响。方法:分别用转染pcD-NA3.1-MAGE-1(重组子)、pcDNA3.1(空质粒)以及未行转染的人肝癌细胞SMMC-7721冻融抗原致敏树突状细胞(DC),诱导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CTL对SMMC-7721细胞的杀伤活性。48只C57BL小鼠随机分为重组子组、空质粒组和PBS组,每组16只。用pcDNA3.1-MAGE-1预先免疫重组子组小鼠,1次/10d,第3次免疫后第5天ELISA法检测各组8只小鼠脾细胞培养液中IFN-γ和IL-2的含量,第6天各组8只小鼠接种鼠源性肝癌细胞H22,观察其生存时间。结果:未转染、空质粒和重组子组诱导的CTL对靶细胞的杀伤率以及各组小鼠股四头肌MAGE-1mRNA表达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9.601和538.650,P﹤0.001),重组子组高于未转染和空质粒组。PBS组和空质粒组小鼠脾细胞培养液中IFN-γ和IL-2的含量为0,重组子组小鼠脾细胞培养液中IFN-γ含量为(372.33±10.08)ng/L,IL-2含量为(108.67±12.81)ng/L。3组小鼠荷瘤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837,P<0.001),重组子组小鼠生存时间明显延长。结论:MAGE-1可诱导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应答,从而显著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特异性微小干扰RNA(siRNA)靶向抑制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DC)的酪氨酸蛋白激酶(Syk)的基因表达,阻断树突状细胞的成熟,从而阻断Syk所介导的细胞内及细胞间的信号传导通路,研究Syk与DC之间的关系.方法 化学法合成21-23 bp的小鼠树突状细胞Syk基因siRNA片段A、B、C、D,用Lipofectamine 2000作为转染试剂,将siRNA片段转染哮喘小鼠骨髓来源DC,作用48 h后再与正常小鼠脾脏来源T淋巴细胞混合反应48 h,之后用ELISA法检测T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4、lL-13、IL-2和INF-γ)的水平.用Western Blot检测DC表达Syk蛋白的量,判断Syk基因是否被沉默,剔除无效片段.结果 siRNA片段A、C、D干扰组小鼠DC细胞Syk蛋白表达减少;B组没有明显变化,为无效片段.siRNA干扰组IL-4、IL-13的水平较未干扰组明显下降(P均<0.05),IL-2和INF-γ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Syk特异性SiRNA能够有效抑制Syk基因表达,可阻遏DC的抗原递呈作用以及活化、分化T淋巴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IL-2/IFN-y融合蛋白基因质粒(pFP)增强HBVDNA疫苗(pS2.S)免疫原性的佐剂作用.方法 构建IL-2/IFN-y融合蛋白和H.BV包膜中蛋白(PreS2 S)编码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根据pFP编码的目的基因序列分子模拟IL-2/IFN-y融合蛋白的空间结构,检测质粒体外转染细胞表达目的基因产物及其生物活性;体内实验采用提高质粒转染效率的在体电脉冲(EP)技术免疫健康BALB/c小鼠,分别以ELISAT及免疫酶联斑点(ELISPOT)方法检测小鼠血清抗HBs及脾脏HBsAg特异性分泌IFN-γ的淋巴细胞应答水平.结果 pFP能够以融合蛋白的形式正确表达IL-2和IFN-γ,其活性域保持相对独立,其分子模拟的结果得到了质粒体外细胞转染检定实验的证实.EP介导的HBV DNA免疫反应中,pS2.S pFP组血清抗-HBs[(51.2±50.5)mlU/mL,89%]及HBsAg特异性分泌IFN-γ的淋巴细胞应答[(207±103)IFN-rT细胞SFCs/3×105脾细胞,78吲水平和阳性率均显著高于pS2.S pcDNA3.1组[抗-HBs(14.8±7.6)mlU/mL,64%;IFN-γ T细胞(84±70)SFCs/3×105脾细胞,28%(P<0.05).结论 实验结果提示Th1型细胞因子IL-2和IFN-γ的融合蛋白基因表达质粒可提高HBV DNA疫苗的免疫效果,并促进初始T细胞向Th1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17.
黄芪多糖佐剂对脾脏NK细胞及NKT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脾脏NK细胞及NKT细胞在黄芪多糖(APS)发挥免疫佐剂功能的作用.方法 使用鸡卵白蛋白(OVA)与APS经皮下免疫C57BL/6小鼠3次.末次免疫7~14 d,取血清,使用ELISA观察OVA特异性抗体的含量;分离脾脏淋巴细胞,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NK和NKT细胞的百分比含量;使用PMA和Ionimycin刺激淋巴细胞,使用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的方法检测IFN-γ和IL-4的分泌情况.结果 APS组小鼠OVA特异性抗体含量明显高于OVA组小鼠(P<0.05),但小鼠脾脏内NK和NKT细胞的百分比含量与OVA组和正常小鼠差别不大(P>0.05).经PI刺激以后,APS组小鼠脾脏内NK细胞中IL-4+细胞明显高于OVA组和正常组(P<0.05),且IFN-γ+细胞的比例明显下降(P<0.05);虽然经过PI刺激以后,APS组小鼠脾脏内NKT细胞中IL-4+细胞升高不明显,但是IFN-γ+细胞的比例明显下降(P<0.05).结论 APS可以通过调节NK和NKT细胞的功能来促进体液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FasL基因转染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术前免疫受者在诱导同种小鼠心脏移植耐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腺病毒载体将FasL基因转染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将基因修饰的DC经尾静脉输入预处理BALB/c受者小鼠,观察移植心脏的存活时间,通过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的低反应性.结果:AdFasL-DC组移植心脏存活期为21.5±2.5天,Day-7-DC和LacZ-DC处理组移植心脏存活时间为9.5±1.5天和10.0±2.0天,FasL-DC术前免疫受者可使同种移植物存活时间明显延长(P<0.05);MLR结果显示FasL-DC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地抑制了T淋巴细胞的增埴(P<0.05).结论:FasL基因转染DC能够诱导同种反应性T淋巴细胞凋亡,术前免疫受者能使同种移植物存活时间得到延长.  相似文献   

19.
CTLA4Ig基因转染猪皮异种移植的体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索重组腺病毒载体(Recombinant adenovirus,rAdv)介导CTLA4Ig基因转染猪皮异种移植免疫耐受的分子机制。方法 构建CTLA4Ig重组腺病毒载体,转染猪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以猪表皮细胞匀浆液为刺激原,观察DC递呈猪表皮抗原刺激人T细胞增殖、活化及信号转导的影响;同时,以CTLA4Ig转染小鼠DC细胞,观察该DC膜表面分子CD40、CD80表达。结果 CTLA4Ig转染DC能显著抑制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P<0.01)和T细胞肌醇磷脂信号系统转导活性,IL-2分泌亦受到明显抑制(P<0.05);转染CTLA4Ig的小鼠DC膜表面分子CD80表达降低(P<0.05)。结论 腺病毒介导CTLA4Ig基因转染转皮能诱导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双歧杆菌DNA对小鼠肠上皮内淋巴细胞(iIEL)γ干扰素(IFN-γ)和白介素2(IL-2)产生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对小鼠iIEL免疫激活作用.方法:提取双歧杆菌DNA,肌肉注射免疫小鼠,提取小鼠iIEL,以IFNγ和IL-2作为检测指标,测定其变化.结果:DNA免疫小鼠产生IFN-γ和IL-2的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提高(P<0.01).结论:双歧杆菌DNA明显提高小鼠iIEL产生IFN-γ和IL-2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