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赵洪盈  张莉  郭敏 《解剖学杂志》2013,36(3):353-356
目的:研究锌对神经病理性疼痛(NPP)模型小鼠脊髓后角磷酸化(p)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表达的影响.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4组,对照组正常喂养2周后足底注射生理盐水;正常喂养2周后足底注射辣椒素;低锌喂养(锌0.85 mg/kg)2周后足底注射辣椒素;高锌喂养(227mg/L)2周后足底注射辣椒素.应用原子吸收光谱、热痛阈检测、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注射后7d锌对动物行为学以及脊髓后角pERK表达的影响.结果:对照组小鼠血清和脊髓中含有丰富的锌离子,脊髓后角有少量pERK表达;当足底注射辣椒素致痛后,血清和脊髓中的锌减少,热痛敏增加,脊髓后角pERK表达增多;低锌喂养能加重缺锌和热痛敏,脊髓后角pERK表达更多;高锌喂养能使血清和脊髓锌增多,降低热痛敏和脊髓后角pERK表达.结论:锌能抑制NPP模型小鼠热痛敏和脊髓后角pERK的表达,锌可能参与了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形成与维持.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锌对坐骨神经损伤(sciatic nerve injury,SNI)模型小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48只CD1小鼠随机分4组,SNI小鼠模型,假手术组,低锌组(SNI后每天腹腔注射氯碘羟喹10mg/kg·d);高锌组(SNI后每天腹腔注射氯化锌溶液20 mg/kg·d)。应用原子吸收光谱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SNI后第7天锌含量变化对模型动物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caspase-3表达的影响。结果损伤组脊髓的锌含量降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caspase-3表达上调,阳性细胞百分比增大,光密度增加(0.01)。高锌组能增加脊髓的锌含量,下调caspase-3表达,降低阳性细胞百分比和光密度(0.01);而P低锌组则使脊髓的锌含量更少,caspase-3表达更多,阳性细胞百分比和光密度更高(0.01)。结论锌能抑制SNI模型小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caspase-3的表达,锌对运动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锌缺乏对小鼠睾丸游离锌离子和附睾精子数量的影响。方法锌缺乏饲养小鼠5周后,应用ZnSe金属自显影技术对小鼠睾丸和附睾进行染色,观察睾丸和附睾锌离子的分布,同时计数附睾精子数量,并与对照组小鼠的精子数量做对比。结果缺锌喂养后的小鼠睾丸游离锌离子明显减少,并且睾丸生精小管管腔狭小,生殖细胞层厚度增加,此外,附睾精子数量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睾丸和附睾内游离锌离子减少是锌缺乏小鼠精子数量下降的原因,本结果有助于改善男性生殖健康的状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锌离子螯合剂N-二硫氨基甲酸(DEDTC)对小鼠脑缺血模型海马神经元的影响。方法采用昆明小鼠为实验动物,无创动脉夹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模型动物腹腔注射DEDTC,应用硒化锌AMG染色方法检测模型小鼠海马锌离子分布,应用Caspase-3原位杂交和Western-blot检测模型小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结果 AMG染色结果证实,模型组海马苔藓纤维锌离子比假手术组明显增多,而DEDTC治疗组比模型组明显减少。原位杂交和Western-blot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DEDTC治疗组小鼠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Caspase-3阳性反应细胞明显减少,Caspase-3表达下调。结论锌离子螯合剂DEDTC可能对缺血再灌注小鼠海马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锌缺乏对小鼠海马区域锌离子含量以及长时程增强(LTP)的影响。方法 3周龄CD-1小鼠饲以低锌饲料(0.85mg/kg)和去离子水5周进行实验。应用金属自显影技术(AMG)检测低锌饲料喂养对小鼠海马游离锌离子含量的影响;在小鼠海马齿状回的苔藓纤维层插入刺激电极,在CA3区锥体细胞层插入记录电极,记录高频刺激后海马苔藓纤维CA3区引起的峰电位(PS)和兴奋性突触后电位(f-EPSP)的变化,分析锌缺乏对小鼠海马LTP形成的影响。结果 AMG结果显示锌缺乏小鼠海马CA1,CA3和齿状回区域的锌离子含量明显降低(P<0.05-0.01);电生理检测结果表明锌缺乏小鼠在高频刺激后海马苔藓纤维的PS和f-EPSP均显著下降(P<0.01),提示锌缺乏抑制小鼠海马长时程增强的形成。结论锌缺乏使小鼠海马游离锌离子含量下降,参与对海马长时程增强形成的抑制。  相似文献   

6.
ZnT7及游离锌离子在小鼠室管膜和脉络丛细胞的分布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目的 研究锌转运体7(ZnT7)和游离锌离子在小鼠脊髓室管膜和脉络丛上皮细胞中的分布.方法 应用ZnSe金属自显影技术(AMG)检测硒酸钠注射1.5h后小鼠脊髓室管膜细胞及脑室脉络丛上皮细胞的游离锌离子;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小鼠脊髓室管膜细胞及脑室脉络丛上皮细胞中ZnT7的表达.结果 光镜下观察AMG染色的切片,小鼠脊髓室管膜细胞及脑室脉络丛上皮细胞中均有游离锌离子的分布;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脊髓室管膜细胞及脉络丛上皮细胞中均有ZnT7的表达,且与游离锌离子分布区域基本一致.结论 锌离子可能在脊髓室管膜细胞及脉络丛上皮细胞内发挥重要作用,脊髓室管膜细胞及脉络丛上皮细胞可能在脑脊液锌转运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锌对辣椒素致痛模型小鼠脊髓c-fos表达和动物行为学的影响。方法 48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采用足底注射辣椒素(0.5%,5μl)制备神经病理性疼痛(NPP)小鼠模型:对照组(Con)给予适锌饲料(锌30mg/kg/d)喂养2周后,右后足底注射溶剂(吐温80、酒精和生理盐水混合液);适锌喂养组(N-NPP)给予适锌饲料(锌30mg/kg/d)喂养2周后足底注射辣椒素;低锌喂养组(L-NPP)给予低锌饲料(锌0.85mg/kg/d)喂养2周后注射辣椒素;高锌喂养组(H-NPP)给予硫酸锌水溶液(227mg/L/d)喂养2周后注射辣椒素。应用原子吸收光谱技术、动物行为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注射辣椒素后7d锌对脊髓cfos表达和动物行为学的影响。结果高锌喂养能显著增加血清和脊髓中锌的含量,使脊髓c-fos表达下调,机械痛阈增高,痛敏减弱(0.01);而低锌喂养加重血清和脊髓的缺锌状态,脊髓c-fos表达上调,机械痛阈降低,痛敏增强(0.01)。结论锌能抑制辣椒素致痛模型小鼠脊髓c-fos的表达,降低痛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在0.1%甲醛诱导的急性炎性痛中的作用。 方法 将30只ICR雌性小鼠随机分成生理盐水对照(NS)组、甲醛(F)组、右美托咪定+甲醛(DEX+F)组。向右后爪足底注射25 μl 0.4%甲醛建立小鼠急性炎性痛模型,在甲醛注射前1 h,DEX+F组小鼠腹腔注射DEX,NS组和F组小鼠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以小鼠舔咬足累计时间评价自发痛行为。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 结果 自发痛评分结果显示,与NS组相比, F组小鼠出现典型的双相痛反应;与F组相比,DEX+F组小鼠的第Ⅰ时相痛(P<0.001)和第Ⅱ时相痛(P<0.001)累计时间明显减少。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与NS组相比,F组小鼠脊髓后角GFAP阳性细胞数目明显增多(P<0.001);与F组相比,DEX+F组小鼠脊髓后角GFAP阳性细胞数目明显减少(P<0.001)。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NS组相比, F组小鼠脊髓GFAP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F组相比,DEX+F组小鼠脊髓GFAP表达明显减少(P<0.05)。 结论 DEX可能是通过抑制小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从而改善甲醛诱导的急性炎性痛。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锌对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P)模型小鼠脊髓后角bax表达和动物行为学的影响。方法 24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足底注射辣椒素(0.5%,5μl)制备NPP模型。对照组(喂养普通饲料,锌30mg/kg/d,2周后于足底注射溶剂吐温80、酒精和生理盐水混合液),适锌喂养组(N-NPP,饲喂普通饲料,锌30mg/kg/d,2周后制备NPP),低锌喂养组(L-NPP,饲喂低锌饲料,锌0.85mg/kg/d,2周后制备NPP),高锌喂养组(H-NPP,饲喂硫酸锌水溶液227mg/L/d,2周后制备NPP)。应用动物行为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技术研究脊髓后角bax表达和动物行为学变化。结果高锌喂养能显著改善NPP后的痛觉过敏,提高机械痛阈,降低脊髓后角bax表达水平(0.01);低锌喂养则加重行为学改变,使机械痛阈更低,脊髓后角bax表达水平更高(0.01)。结论高锌能抑制NPP模型小鼠脊髓后角bax的表达,改善动物行为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内质网应激特有caspase-12凋亡途径与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凋亡之间的关系。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和坐骨神经慢性压迫(CCI)模型组。检测大鼠在手术前及术后21 d的热痛敏和机械痛敏;CCI术后21 d,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大鼠脊髓背角内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caspase-12和caspase-3的表达;TUNEL法检测脊髓背角内细胞的凋亡。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的热痛敏和机械痛敏在术后均明显下降,脊髓背角内GRP78、caspase-12和caspase-3的表达均增高,凋亡染色阳性细胞数目也较多。结论: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模型大鼠脊髓背角内神经元凋亡的途径之一是内质网应激特有caspase-12介导的,可能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加巴喷丁复合吗啡预防性镇痛对大鼠慢性压迫坐骨神经(CCI)后导致的机械缩足阈变化以及脊髓背角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重量(180±20)g的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分为假手术组(S组)、模型组(M组)、预防性镇痛组(P组)和常规镇痛组(N组)。观察不同方式给药的模型组和对照组大鼠的行为学变化。术后10d分离脊髓通过免疫组化检测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术前各组大鼠机械痛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M组相比,手术后各时段S、P、N组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改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N组TNF-α的积分光密度均值(IOD)水平分别为(0.2185±0.01980)、(0.2301±0.01386),与M组的(0.2902±0.01325)比较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巴喷丁复合吗啡对大鼠采用预防性镇痛有较好的效果,可显著降低CCI后导致的机械痛阈,降低TNF-α在脊髓背角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背景:临床和动物实验证实舒芬太尼鞘内注射有明显的镇痛效果,但其机制尚不明确。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舒芬太尼对骨癌痛大鼠痛阈及脊髓背角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表达的影响。 方法:健康SD大鼠36只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舒芬太尼组。后2组利用乳腺癌细胞腹水制备胫骨骨癌痛模型,假手术组注射加热灭活后的死细胞。模型组和舒芬太尼组在建模后15 d内每天鞘内注射生理盐水和舒芬太尼。 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在建模后第12和14天脊髓背角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表达增加(P < 0.01),且出现机械性异常疼痛痛阈降低,热刺激后爪退缩潜伏时间缩短(P < 0.01);而与模型组比较,舒芬太尼组大鼠,在注药后第12和14天脊髓背角浅层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表达降低(P < 0.01),且机械刺激痛阈提高以及热刺激后爪潜伏期延长(P  < 0.01)。提示鞘内注射舒芬太尼对骨癌痛大鼠具有明显的抗伤害效应,其机制与抑制大鼠脊髓背角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脊髓刺激术(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对L5脊神经结扎(spinal nerve ligation,SNL)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痛(neuropathic pain,NP)大鼠脊髓背角内NMDA受体亚单位NR2B的表达和星形胶质细胞激活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SCS组(植入SCS装置并给予SCS刺激);SNL+sham SCS组(给予SNL手术并植入SCS装置,但不进行刺激);SNL+SCS组(SNL手术并给予SCS刺激)。SCS刺激是在SNL术后第6~10 d进行(8 h/d),第10 d刺激结束后处死动物。运用行为学方法检测慢性痛状态下大鼠后肢对机械性刺激的反应阈值;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脊髓背角内NR2B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标志物GFAP的表达变化。结果:(1)SNL术后大鼠手术侧后足机械性痛敏显著增加,第6~10 d给予SCS刺激后,可观察到大鼠的痛行为学表现有明显缓解;(2)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SNL+sham SCS组相比,SNL+SCS组大鼠脊髓背角内NR2B和GFAP免疫阳性细胞的数量显著减少;(3)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给予SCS刺激后,SNL大鼠腰膨大段脊髓背角内NR2B的表达量显著下调,同时GFAP的表达量也明显有所降低。结论:给予SCS刺激可以有效地缓解SNL模型大鼠的神经病理性痛的行为学表现;该作用可能与SCS刺激抑制脊髓背角内NR2B的表达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游离锌离子在小鼠肾脏的定位分布。方法应用硒酸锌金属自显影技术(ZnSeAMG)检测小鼠肾脏内的游离锌离子分布。结果游离锌离子在肾脏内分布广泛,皮质中有大量AMG反应阳性颗粒,髓质中的AMG阳性颗粒较少。其中,近曲小管、远曲小管、近直小管和远直小管上皮细胞近腔侧均分布有大量的棕黑色AMG阳性颗粒,肾小体、细段和集合管上皮细胞中AMG阳性颗粒较少。结论小鼠肾脏内含有丰富的游离锌离子,锌离子可能参与肾脏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生长和分化因子10(GDF10)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取雄性SD大鼠60只,通过结扎左侧L5脊神经制备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于术前1 d,术后当天及术后1 d、3 d、10 d、21d检测大鼠左后爪50%缩爪阈值,并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及Western blot检测大鼠L5脊髓后角GDF10的表达变化。结果:脊神经结扎大鼠在术后1 d缩爪阈值开始降低,自3 d起,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到10 d阈值下降最明显,至21 d呈现持平状态。免疫荧光检测观察到伤侧L5脊髓组织中GDF10主要表达于脊髓背角神经元细胞的胞浆内。GDF10在术后持续降低,到10 d降低最为显著,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直持续低水平表达至21 d。Western blot证实术后10 d脊髓中GDF10蛋白的表达较正常组大鼠明显降低(P0.05)。结论:大鼠脊神经结扎使脊髓背角中GDF10表达减少,其减少可能与大鼠脊神经损伤后对机械刺激引起的疼痛过敏有关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生长期小鼠锌缺乏条件下肾脏细胞凋亡相关因子Bcl-2表达的变化,进而探讨锌离子对肾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 根据小鼠精神状况、摄食量、体质量增长及血清锌含量变化确定模型构建是否成功。用免疫荧光和蛋白印迹技术检测肾组织中Bcl-2的表达。结果 缺锌小鼠出现典型缺锌症状,体质量下降,摄食量减少,血清锌含量明显降低(P<0.05)。在肾脏Bcl-2定位表达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胞质内,锌缺乏小鼠肾脏Bcl-2的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生长期锌缺乏可使肾组织中Bcl-2 蛋白表达下调,有可能促进肾细胞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hUC-MSCs)移植缓解脊髓损伤神经病理性痛,并促进功能恢复的效果及 其与脊髓损伤小鼠胶质细胞活化及炎症因子水平的调控关系。方法:建立ICR 小鼠脊髓损伤模型,同时构建慢病毒 载体介导绿色荧光蛋白( GFP)标记体外培养的 hUC-MSCs ;将模型小鼠分为模型组和治疗组,治疗组于脊髓损 伤1 周后采用局部注射 hUC-MSCs 移植到脊髓中,每周进行运动功能( BBB)评分及机械性痛觉过敏检测,持续8 周后行组织学评价与炎症因子检测。结果:治疗组脊髓组织中 GFP 荧光有表达。BBB检测结果显示,治疗组和模 型组小鼠随时间延长运动功能均逐渐恢复,其中治疗组运动功能恢复速度要显著快于模型组;机械触诱发痛检测显 示,小鼠脊髓损伤后痛阈值降低,随着时间延长痛阈值逐渐升高。同一个时间点治疗组的痛阈值显著高于模型组。 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小鼠脊髓组织的白细胞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表达下降,胶质细胞源 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表达升高,同时脊髓组织巨噬细胞激活抗原1( ED1/CD68) 荧光表达显著降低。结论: 脊髓损伤小鼠中hUC-MSCs 移植可能通过降低炎症因子 IL-6 和TNF-α 的分泌,提高 GDNF 的表达水平来促进受损 脊髓组织的修复,并发挥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