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评价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及盐酸氨溴索联合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治疗效果,并与常规机械通气对照.方法 对52例NRDS患儿进行临床观察,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及观察组各26例,治疗组予盐酸氨溴索联合NCPAP治疗,观察组常规使用机械通气.对照指标:临床症状及体征、血气分析、氧疗时间、并发症.结果 两组在治疗后24、48 h,临床症状、体征及血气分析较治疗前显著改善,无明显差异,但治疗组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及氧疗时间均少于观察组.结论 盐酸氨溴索联合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肯定,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少,氧疗时间短,明显优于常规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鼻塞高频喷射通气及鼻塞高频喷射通气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效果。方法选择58例经临床表现及X线胸片证实为RDS的早产儿分为两组,单用组30例单用鼻塞高频喷射通气,合用组28例用鼻塞高频喷射通气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及呼吸功能各指标的变化,比较两组高频喷射通气总通气时间、生后24h及48h X线胸片变化、肺炎发生率、死亡率、临床治愈率。结果两组患儿鼻塞高频喷射通气治疗后临床表现好转,各项呼吸功能指标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合用组的鼻塞高频喷射通气总通气时间明显缩短及生后48h X线胸片好转率明显增高,且合用组死亡率下降、临床治愈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生后24h好转率及肺炎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鼻塞高频喷射通气与盐酸氨溴索联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能进一步改善氧合,缩短氧疗时间,降低治疗费用,减低死亡率,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早产儿早期使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模式在有创呼吸支持率、疗效及并发症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随机对照试验,将胎龄28~34周患有RDS的新生儿分为早期使用NIPPV组和早期使用NCPAP组。观察患儿生后72h内的插管有创呼吸支持率、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及使用无创呼吸支持后1、12、24h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及氧合指数(OI)。结果①NIPPV组生后72h内有创呼吸支持明显低于NCPAP组;NIPPV组OI在无创呼吸支持后1、12、24h均高于NCPAP组;NIPPV组无创呼吸支持后1、12、24hPaCO2明显低于NCPAP组;NIPPV组PaO2在无创呼吸支持后1、12、24h明显高于NCPAP组;(P<0.05)。②两组患儿氧疗总时间NIPPV组低于NCPAP组,(P<0.05)。结论早期使用NIPPV与NCPAP相比,可明显降低RDS患儿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支持率,增加潮气量及通气量,改善氧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及NCPAP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比较两种方法的疗效。方法:将52例给予NCPAP的患儿随机双盲分为两组,单用NCPAP组26例为对照组,NCPAP联用盐酸氨溴索组26例为治疗组,盐酸氨溴索剂量为30 mg/(kg.d)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5 mL稀释后用微量输液泵静脉滴入,时间>5 min,每6 h一次,连用3 d。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的呼吸指标、X线胸片、用氧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应用盐酸氨溴索24 h后,呼吸指标、X线胸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住院天数(t=3.45,P<0.05)及用氧时间(t=4.35,P<0.01)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CPAP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NRDS能快速有效地改善肺功能,减少机械通气使用率,缩短用氧时间和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情况。方法NRDS早产儿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NCPAP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应用盐酸氨溴索;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细致的护理。结果观察组:显效15例(31.3%),有效25例(52.1%),无效8例(16.6%),总有效率83.4%;对照组:显效10例(20.8%),有效20例(41.7%),无效18例(37.5%),总有效率62.5%。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7,P<0.05)。结论NCPAP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NRDS疗效确切,且安全、可靠、价格便宜易于推广,不良反应少。细致观察和护理是治疗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朱柳杰  任广立  谢聪  张庆梅  谢国强 《天津医药》2019,47(10):1067-1072
摘要:目的 比较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联合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与单独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 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102例RDS患儿随机分为NIPPV+NCPAP 组(50例)和NCPAP组(52例),比较应用NIPPV+NCPAP和NCPAP治疗RDS患儿后,2种方法在改善呼吸频率、改善 氧合、降低乳酸值、减少通气失败及相关并发症之间有无差异。根据通气结局将全体患儿分为通气失败组(34例)和 通气成功组(68例),分析2组患儿吸入氧体积分数(FiO2)及乳酸变化对通气结局的影响。结果 NIPPV+NCPAP组 通气支持1、6、12 h时,在降低呼吸频率、提高氧分压、改善氧合方面显著优于NCPAP组(均P<0.05);NIPPV+NCPAP 组血乳酸随通气时间呈下降趋势,通气12 h时,血乳酸显著低于NCPAP组(P<0.05);NIPPV+NCPAP组通气失败及 呼吸暂停比例显著低于NCPAP组(均P<0.05);而2组患儿无创通气时间、脱离无创后单独吸氧时间、达全肠道喂养 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因烦躁使用水合氯醛镇静次数、喂养不耐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败血症、动脉导管未 闭、颅内出血、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通气成功组相比,通气失败 组患儿出生2 h内FiO2≥0.30及乳酸值持续升高者明显较多(均P<0.05)。结论 应用NIPPV联合NCPAP无创通气 策略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氨溴索在早产儿呼吸窘迫征防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科收治的117例早产儿进行分析,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盐酸氨溴索治疗.结果 治疗组中发生RDS 16例(27.1%),对照组中发生RDS 27例(46.6%),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在病情稳定、呼吸改善时间、治愈率比较中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在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比较中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氨溴索能有效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生成和分泌,促进肺发育成熟,改善通气,对提高患儿存活率与生存质量具有明显的疗效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经鼻同步双相正压通气(SBi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3例 RDS 新生儿进行分2组 SBiPAP 和 NCPAP 组,SBiPAP 组接受 SBiPAP 治疗,NCPAP 组接受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治疗。结果2组正压通气24 h 后,SBiPAP 组动脉血气 PCO2、呼吸频率、24 hFiO2均明显低于 NCPAP 组。PaO2、PO2/FiO2均高于 NCPAP 组。 SBiPAP 组上机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明显低于 NCPAP 组。无创正压通气失败需有创通气的比例、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发生率、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初始治疗中,采用经鼻同步双相正压通气模式能提高氧合,降低呼吸频率,减少 CO2潴留,减少上机时间、住院时间及费用。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yaline membrane disease of new born,NHMD)是因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引起的肺泡萎陷,临床主要表现为出生后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多发生于早产儿,为早产儿死亡的最主要原因[1]。氨溴索注射液能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生成,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中起重要作用。目前大多治疗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和有创机械通气。有创机械通气较无创机械通气更易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及并发症,有创机械通气在基层医院应用经验不足,普及困难。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价格昂贵,在基层院不能广泛推广使用,我院于2010年1月-2011年12月间应用新型经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联合大剂量氨溴索注射液治疗NHMD患儿30例,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盐酸氨溴索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对照组42例。两组均给予一般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30mg/(kg·d)。结果:治疗组RDS发生率1.85%(1/54),无1例死亡;对照组RDS发生率21.43%(9/42),5例死亡。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盐酸氨溴索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体质量不足1000g者称超低出生体质量儿(ELBW).ELBW由于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缺乏最易出现新生儿肺透明膜病(RDS),RDS是早产儿患病及死亡的最重要的原因.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通过正压给氧: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或者气管插管呼吸机通气.相对于气管插管,NCPAP因其无创的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根据国外相关报道[1],使用NCPAP对于改善新生儿呼吸功能作用优于气管插管.但国外研究表明NCPAP使用>3d会发生医源性鼻损伤,随访中发现总的鼻损伤发生率为41%.本资料目的在于探讨如何通过合理的护理来预防NCPAP造成鼻黏膜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产前应用地塞米松对早产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疗效影响。方法 114例早产儿根据孕妇产前是否给予地塞米松分为对照组(未给予地塞米松组55例)、观察组(给予地塞米松组59例),比较两组早产儿RDS发生情况,新生儿败血症和死亡情况,以及两组临床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RDS、新生儿败血症、死亡发生率均较低(P<0.01,P<0.05)。观察组出现RDS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出现RDS1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0.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应用地塞米松可显著降低早产儿发生RDS,且能降低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生率和早产儿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王颖 《中国实用医药》2011,6(34):154-154
目的评价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及盐酸氨溴索联合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治疗效果。方法对52例NRDS患儿进行临床观察,临床症状及体征、血气分析、氧疗时间、并发症。治疗后24、48h,临床症状、体征及血气分析较治疗前显著改善,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及氧疗时间。结论盐酸氨溴索联合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肯定,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少,氧疗时间短。  相似文献   

14.
张敏  胡岩  黄锦翔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0):3049-3050
目的:观察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给氧(NCPAP)联用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血气情况及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NRDS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8例采用NCPAP给氧联用盐酸氨溴索治疗;对照组24例采用NCPAP给氧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情况及疗效.结果:观察组经NCPAP给氧联用盐酸氨溴索冶疗后PaO2较治疗前升高(P<0.05),PaCO2较治疗前下降(P<0.05),pH较治疗前上升(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血气指标也均有改善;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PaO2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H和PaCO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低于对照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CPAP给氧联用盐酸氨溴索治疗NRDS患儿能纠正严重低氧血症,改善血气.  相似文献   

15.
徐青华 《江西医药》2014,(11):1286-1288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氨溴索与地塞米松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疗效,为该病的治疗积累经验。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64例RDS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氨溴索与地塞米松,盐酸氨溴索30mg/(kg·d),以5%葡萄糖溶液20ml稀释后分4次实施静脉注射,每次时间大于5min,持续3-6d;地塞米松剂量0.3-0.5mg/(kg·d)。比较两组患儿72hX线好转率、治疗稳定时间、患儿肺炎发生率、治愈率及有效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儿经过治疗后,研究组的72hX线好转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稳定时间、肺炎发生率、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氨溴索与地塞米松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效果显著,而且成本低廉,使用简单、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剂量盐酸氨溴索配伍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对Ⅰ~Ⅱ级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MD)的治疗作用。方法:给31例患HMD的早产儿静滴大剂量盐酸氨溴索30mg/(kg·d),同时给予NCPAP呼吸支持治疗。结果:31例患儿在联合治疗1~2h后血氧饱和度均上升至90%左右,呼吸窘迫明显缓解,皮肤转红润,三凹征减轻。结论:大剂量盐酸氨溴索配伍NCPAP能有效治疗I~Ⅱ级早产儿肺透明膜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氨溴索与猪肺磷脂联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确诊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80例患儿,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4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给予盐酸氨溴索治疗,试验组40例呼吸窘迫综合症患儿给予氨溴索与猪肺磷脂联合治疗,分析并对比两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死亡率情况。结果试验组患儿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氨溴索与猪肺磷脂二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可快速缓解临床症状,减少住院天数,降低患儿死亡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淡云  王亚萍 《安徽医药》2016,20(5):957-958
目的 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DuoPAP)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联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胎龄30~37周之间,生后24 h内,确诊为RDS患儿60例,全部患儿按照随机原则分为DuoPAP组及NCPAP 组,并予以PS替代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及预后。结果 两种通气方式均可改善PaO2,PaCO2,OI,但DuoPAP较NCPAP能迅速改善氧和提高PaO2,降低PaCO2,减少二氧化碳潴留。DuoPAP组再次插管有创呼吸支持率及气胸发生率低于NCPAP组,DuoPAP可减少用氧时间,呼吸支持时间及医疗花费,减轻了患儿的家庭经济负担,减少了患儿氧暴露时间。结论 两种通气方式治疗RDS均有效,但DuoPAP较NCPAP相比可迅速改善氧合,减少用氧时间及降低再次插管有创呼吸支持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和盐酸氨溴索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PHMD)的疗效。方法对开远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40例PHMDR的早产儿应用鼻塞CPAP和盐酸氨溴索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气指标和胸片改善情况。结果40例患儿除2例治疗无效改用气管插管滴入固尔苏(PS)和机械通气外,余38例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血气指标均有明显改善。结论鼻塞式NCPAP和盐酸氨溴索对早产儿PHMD有明显的治疗效果,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产前应用盐酸氨溴索与地塞米松在促胎肺成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孕28~36周因早产或计划早产分娩的孕妇180例,分为盐酸氨溴索组和地塞米松组,产前应用盐酸氨溴索或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治疗,观察不同孕周早产儿RDS的发生率。结果盐酸氨溴索组孕31周前出生的早产儿RDS发生率显著低于地塞米松组(P<0.05),两组在孕31~36周出生的早产儿RDS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产前应用盐酸氨溴索促胎肺成熟,在预防31周前出生的早产儿发生RDS方面显著优于地塞米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